1樓:匿名使用者
1.了解古代世界通史
《世界五千年歷史故事》以歷史為主線,介紹了亞洲(除中國)、非洲、歐洲、美洲的人類文明發展史,古代部分講了美索不達公尺亞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希臘文明、古代羅馬文明及美洲瑪雅文明等,中世紀部分、近代部分和現代部分則記錄了社會變遷、戰爭戰事和地理發現。
2.了解從近代到現代的世界通史
12集電視系列片《大國崛起》解讀了15世紀以來世界性大國崛起的歷史,**其興盛背後的原因。15世紀(中世紀)以來,隨著地理大發現,世界各國開始相互認識、了解和競爭。在近現代,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大國崛起》即以上述九國的發展歷史為內容。
3.了解現代世界通史
《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是一本由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所撰寫的暢銷書,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書中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作者分析這種快速的改變是如何透過科技進步與社會協定的交合,諸如手機、網路、開放原碼程式...
等,而產生的。2023年,美國導演john jeffcoat拍攝了同名電影。
4.了解西方戰爭史
從古希臘的馬拉松戰役到現代的海灣戰爭,《劍橋插圖戰爭史》以**並茂的形式向人們敘述了西方戰爭史上歷次重要戰事的來龍去脈——涵蓋了陸海空戰役的所有方面:**和技術,謀略和防務,風紀和諜報,僱傭兵和常備軍,騎兵和步兵,騎士團和游擊戰,閃電戰和核武庫等。本書追問了戰爭何時演變為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化,**了戰爭的社會後果,特別是戰爭與政治和經濟的關係,為我們展現了高度組織化、秩序化和高度恐怖性、毀滅性的人類戰爭行為的綜合畫卷。
5.了解中國戰爭史
《中國歷代戰爭史》。該書作者是乙個高中生,他叫呂品江,紹興新昌中學高三(3)班的乙個普通學生,但卻做了一些不太普通的事——休學兩年踏遍中國,以孩子的眼光考察古戰爭遺址;在琢磨戰爭史的同時,又對古代服飾產生了興趣,呂品江還有另乙個頭銜:新昌縣風韻影藝發展****總經理。
喜歡鑽研的呂品江發現,各種版本的中國史對戰爭部分的描述都很簡略,甚至不同版本的史書上有關戰爭的地圖、標註的地名都有出入。因此,年幼的呂品江萌發了乙個念頭——將中國歷史上有一定規模的戰爭匯集成冊,寫明戰爭的時間地點、時代背景、古今地名對比等,並結合歷史研究者的觀點,融入自己的想法,對戰爭造成的影響進行詳盡的評述。
在為《中國歷代戰爭史》蒐集材料的過程中,呂品江發現,無論他的資料多麼詳盡,總是停留在紙上的。為了對戰爭有更加感性的認識,呂品江以他的方式,開始了兩年的長征之路。
從2023年8月到2023年7月,呂品江沒有繼續他的初二學生生活,在因病休學後走遍了除**以外的全國各省,先後到過甘肅敦煌、四川劍閣、陝西潼關、臨海抗倭明代戰場、台灣古戰場遺址等。「每到乙個地方,都能拍到很多**,當地圖書館裡還會有很多地方志,博物館裡的專家也會很詳細地講解當地的歷史。」
另外,身臨其境,使他對戰爭有了更深的感悟。以甘肅陽關為例,「陽關是古時兵家必爭之地,直到今天那裡還是一片荒涼,望著落日下的陽關,你還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戰爭的破壞痕跡。」
「乙個十來歲的孩子,那兩年幾乎每天都在外面跑,而且是休學去的,做父母的,誰會放心啊!」父親呂增燦說到這個兒子,很是無奈。
但是呂增燦說他不得不支援兒子的行動。「他從小就是這樣,想要做什麼事情,誰都攔不住。」據說,呂品江小學時候也有一次要乙個人去外地,沒帶什麼錢,他也是吃最便宜的包子,睡最便宜的床鋪,就這麼撐過來了。
9年,呂品江完成了他400萬字的《中國歷代戰爭史》。
這句話說得容易,卻是用呂品江磨出老繭的手、無數瓶的墨水和一筐筐的稿紙換來的。這400萬字,有八成是在他上高二的時候寫的。「那時候,幾乎每天都能寫上萬字。
每天,自修課寫,課間寫,午休也寫,晚自修之後8點多到家就寫,到12點多收工,就這麼持續了一年。」
p.s.:呂品江寫這本書只為有需要了解中國戰爭史的人,因此讀完此書,應該能對相關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吧,故在此推薦。
2樓:匿名使用者
絕對要看 斯塔夫裡阿
諾斯的《全球通史》。
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作為全球史觀的代表作,對於中國讀者具有特殊的重要意義。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全球通史》摒棄了西方傳統的世界歷史的闡釋方法,如「古代—中古—近(現)代」的「三分法」,將整個人類歷史的演進劃分成兩個基本的階段,即2023年以前諸孤立地區的世界和2023年以後西方的興起並佔優勢的世界。這樣一種劃分方法對許多中國讀者來說是不習慣的,因為大多數中國讀者已經按照「三分法」形成了自己對歷史的思維定勢。
但這樣一種劃分卻有利於消除中國讀者頭腦中中國歷史與世界歷史之間的「時間位差」,把對中國歷史的理解和認識真正融入到對整個世界歷史的理解和認識中去。眾所周知,「上古—中古—近代—現代」是中國歷史學家對世界歷史最為常見的階段劃分,也是從前蘇聯移植過來的一種世界歷史闡釋體系,實際上是西方學術界「三分法」的變種。它無視「中世紀」只是歐洲乃至西歐獨有的歷史經歷這樣一種事實,而將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鑲嵌到乙個統一的框架之中,同時也把中國歷史的階段劃分置於一種十分尷尬的境地:
2023年開始的中國「近代」要比世界歷史上的「近代」晚幾百年。中國人由此不得不按照中國與世界兩個不同的時間表來理解中國的過去與世界的過去。斯塔夫裡阿諾斯的《全球通史》無意這樣為難我們。
它也使用「中世紀」這樣的概念,但主要用於描述歐洲的歷史程序及其與歐洲以外地區歷史程序的比較,而不是要把各地區的歷史整齊劃一。換言之,它沒有設定乙個統一的標準來評價世界各地區的歷史進度。實際上,當代多數西方學者都已拋棄了傳統的「三分法」,承認「歷史在這個星球上不是按同乙個速度進行的」,「三分法」存在著清晰的歐洲中心論偏見。
正如美國學者威廉·邁克高希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所指出的:「世界上大多數人口不是**徒,並且只有亞歐大陸的最西端屬於羅馬帝國。乙個帝國崩潰後,出現的是乙個影響全體的但無帝國疆界的宗教,在後來是它的**及由乙個世俗的秩序取而代之,這種經歷對於西方社會是獨一無二的。
其他社會的歷史表現出一種不同的模式。」但是,對於「三分法」的否定並沒有阻礙西方學者在世界歷史分期上進行的不懈努力。實際上,多少年來,西方學者在世界歷史的分期上一直在做不同的努力,他們從不同的角度探求整個世界歷史程序中時間與空間的契合點。
3樓:連雪天使
《世界五千年歷史故事》
《大國崛起》
《全球通史》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定要看經典啊!
斯塔夫裡阿諾斯---《全球通史》
湯因比-----《世界歷史》
歷史一定是正確的嗎?
5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實,沒有正確與錯誤一說,只有真實和虛假的區別。但歷史上的人物卻有正確與錯誤的評價,這必須是與這段歷史無關的後人才能給出的結論。在中國,也許結論要過去很多很多年才能得出,只要有利益人存在,歷史就很難做到真實。
6樓:岳陽周航
用日本人的話來回答你這個問題最合適不過「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
其中的貓膩現在你一定就會間接的明白,歷史書上的歷史,道聽途說的歷史,你自己懷疑的歷史,是怎麼回事了???
7樓:斟梎卂
首先要明確一點,歷史是正確的,但是記載或者說傳承就不一定是正確的了···個人偏向從通過古代文學作品來輔導正史思考歷史的真實性··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都知道,歷史是又勝利者編寫,再不涉及當代統治階級的利益下,只能說大體上是正確的,很多事情在歷史上已經成迷
9樓:匿名使用者
正確一詞的意思是正面確定乙個觀點歷史是個過程無正邪一說
10樓:司翰
我也老是想這個問題,像古代君王也可能篡改歷史也說不定
11樓:csr很天真
歷史都是被美化過的!
12樓:【甯兒
不一定。這個就要看史官怎麼寫了,但大部分還是正確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一定,手長在編寫歷史的人身上,他想怎麼寫就怎麼寫,比如《史記》我們不知道現實,也只好信嘍
14樓:陽小光跳
不一定。但歷史自信是要有的。
15樓:小費
啊可能,篡改歷史的多著呢。
16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是過去的史,當然不一定正確,許多是荒唐的歷史。史料也是勝利者寫的,站在自已的立場或利益上寫的。
17樓:穀倉內調外養祛斑
正確的辨別就好了。
是的,這你都知道
看來你是比較清楚的
是呀,看來你也很清楚的
初中歷史學不好怎麼辦
18樓:海煙人
初中歷史為什麼學不好
1、知識方面,初中主要從巨集觀角度入手,兼顧歷史知識的時序性和基礎性;
2、能力方面,初中主要在於識記、理解,尤其是識記層面,屬於「記憶式歷史。
3、課程體系方面,初中採取了主題+時序的通史體例,主要以主題的形式,知識體系欠完整,知識結構較散落,通史不通,理論概念模糊。
4、在課程內容上,初中課程重中國史,輕世界史,重政治史,經濟史相對薄弱。
再說說你們現在的狀況
(1)學生初中階段歷史的基礎知識是相對欠缺的,既沒有形成較完整的知識體系,更不用說對歷史基本理論和概念的了解。
(2)初中歷史學科長期被視為「副科」,學校、學生乃至社會都不夠重視。
(4)在學習方法上,學生習慣於機械背誦,缺乏積極的思維習慣。這給抽象的高中歷史學習帶來了一定障礙。
學習方法
一,高密度串連知識網路
知識網路是知識內在的點、線、面交織而成的有機整體。在複習中,必須抓住教材中各知識點的聯絡,把大量分散的、相對孤立的歷史知識納入完整的學科體系之中,形成科學的知識網路。
1.抓點。如士族制度問題,可抓住四個點:
①魏晉時期,在地主階級中形成士族制度;②東晉南朝時期,士族勢力發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勢力漸衰;④唐朝末年,在農民起義打擊下,士族被進一步摧垮。這樣,對士族問題就有了完整而明確的認識。
2.串線。「線」是有內在聯絡的歷史事件構成的知識線索。
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縣,兩漢王國問題的解決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釋兵權」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廢丞相、八股取士、軍機處和***,這些都是「點」,由這些點構成了中國古代**集權建立、鞏固、加強的發展史。
3.鋪面。「面」是歷史某一時期或階段的全部內容構成的知識整體。
總之,只有系統地把握歷史知識結構,才能比較輕鬆地掌握乙個時期或階段的整體內容,進而捕捉歷史的階段性特徵,解題時才能撒得開、收得攏。
二,全方位分析歷史現象
教材是按照時間順序對歷史進行敘述的,是乙個平面系統。但高考命題則往往抽取歷史線索,挖掘知識聯絡,古今中外、縱橫交錯形成立體系統。因此,備考複習不僅要點線面結合形成知識網路,而且要在此基礎上拓寬、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歷史現象,形成立體知識體系。
1.相對完整的敘述 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如2023年高考第48題「簡要說明18世紀—19世紀中葉法國社會經濟和階級關係的主要變化,並根據這種變化分析2023年革命與2023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處。
」此題要求對法國18世紀—19世紀中葉的歷史進行相對完整的敘述,其中又含有對革命原因、革命任務、革命物件和革命主體等方面的深層次分析。再如第47題「概括指出並結合史實簡要說明唐朝文化燦爛輝煌的原因,唐文化的特點和歷史地位。」此題同樣要求學生從原因、特點和歷史地位等不同的角度進行概括和歸納。
從表面上看史實明確易見,但對分析能力的要求卻比較高。
2.巨集觀分析 微觀考查。例如2023年高考第48題「概括指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中協約國列強的相互關係並舉例說明。
試分析這一體系為什麼不能長久維護世界和平。這一體系是如何被打破的?」此題主要考查對歷史現象的巨集觀分析能力,要求學生從巨集觀和整體的高度去認識協約國列強間的相互關係,同時也要求對協約國列強進行具體分析,也含有微觀分析的成份。
3.顯性聯絡 隱性聯絡。「顯性聯絡」是教材中歷史知識間較明顯的聯絡,而「隱性聯絡」則隱藏於知識之間。
換言之,就是所謂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而隱性問題是對顯性問題的深化、概括、比較和系統化,顯性問題只有通過隱性問題才能提高其自身的價值。如2023年上海高考第46題「英國、法國、**和美國在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中各用什麼方式來解決土地問題的?
各國土地問題的解決對其資本主義發展有何作用?」在這個問題中,命題者就抓住了它們的隱性聯絡,即革命和改革中的土地問題,經過發掘,能力考查的層次就明顯提高了。
幾本好看的歷史書籍,推薦幾本好看的歷史書籍?
三國演義 沒得說,喜歡歷史的人應該都會喜歡 強烈推薦 明朝那些事 別樣的文筆,深邃獨到的見解 如果對日本的歷史感興趣,德川家康 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易中天的說歷史系列的書也相當不錯,像 漢朝風雲人物 明朝那些事兒 當年明月著 歷史不忍細看 中國散文學會編 流血的仕途 李斯與秦帝國 曹三公子著 易中天 ...
幾本關於世界歷史的書推薦幾本關於世界歷史的書
特別推薦 全球通史 作者是斯塔夫裡阿諾斯,分為 1500年以前的世界 和 1500年以後的世界 兩冊。作者採用全新的史學觀點和方法,將整個世界看做乙個不可分割的有機的統一體,從全球的角度而不是某一國家或某一地區的角度來考察世界各地區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人類歷史事件和它們之間的相互...
誰給我幾本建國以後的歷史書籍,誰給我推薦幾本建國以後的歷史書籍?
總體來說,這方面的著作不多。樓上的說看外國的。共計看得懂外文的。不會再這問這個問題了。多半是大部頭的著作。樓主要看看。自己有沒有那個精力和金錢。主要有,四川大學歷史系編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題史稿 修訂本共5卷 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 出版 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949 1981 十卷本。一套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