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銀河雪兒
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憂愁苦悶的思想感情
2樓:我就是我
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第十四首):爐火照天地,紅星生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參考資料: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古詩二首》之一。
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的苦衷,宣洩了內心的怨憤和抑鬱。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理想不能實現,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這怎不使詩人愁生白髮,鬢染秋霜呢?
秋浦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寶格格
這組詩創作於唐玄宗天寶年間作者再遊秋浦(今安徽貴池西)時。全詩內容豐富,情感深厚,從不同角度歌詠了秋浦的山川風物和民俗風情,同時在歌詠中又或隱或現地流露出憂國傷時和身世悲涼之嘆。
這首詩大約作於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政治腐敗,詩人對整個局勢深感憂慮.此時,李白已經五十多歲了,理想不能實現,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這怎不使詩人愁生白髮,鬢染秋霜呢
【原文】
秋浦歌(其十五)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秋浦歌【李白】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5樓:路上的期盼
《秋浦歌十七首》表達了作者一種匡時濟世之大志而又無門可報,欲罷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懷,同時在歌詠中又或隱或現地流露出憂國傷時和身世悲涼之嘆,抒發了自己抱負、境遇和不平的思想感情。
原文:其一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其二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白話譯文:
其一秋浦水像秋一樣的長,景色蕭條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樣不可量度,我樂行至大樓山以散心憂。
站在山頂西望伏安,直見長江之水正滾滾東流。
我問江水:你還記得我李白嗎?
請你將我一掬淚水,遙寄給揚州的朋友去吧!
其二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鳴,連附近的小黃山也愁白了頭。
青溪雖非是隴水。但也發出像隴水一樣的悲胭之聲。
我想離開這裡,但卻因故而去不得;本來打算暫遊此地,但卻滯留此地而成了久遊。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鄉啊,想至此不覺在孤舟上潛然淚流。
其三秋浦產一種霹駝鳥,其羽毛之美,為人間天上所少有。
以美麗著稱的山雞,見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邊映照自己的華美的羽毛。
出處:出自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
6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首表達詩人遊秋浦欲達揚州,而又留戀長安的愁悶心情。全詩可分為兩段。前六句寫詩人見秋浦而生愁,因愁而登大樓山。
在大樓山上遠望長安,而愁又添一層,如長江之水,滔滔東流。後六句以擬人的手法,以欲下揚州之意寄言長江水。
第二首寫詩人久遊之愁。「愁」為全詩之眼。前四句寫因己之愁,便覺猿愁,山愁,水也愁。後四句寫愁因:久遊無歸日,獨泛孤舟,故淚流如雨。
第三首寫秋浦特產「鴕鳥」。前二句言其珍稀,後二句言其美麗。全用虛筆。
第四首寫詩人照秋浦而悲白髮。前二句言望秋浦,見白髮。後二句聞猿聲而添愁。
第五首寫秋浦白猿。白猿多,潔白鮮明;引兒樹條,飲水弄月,活潑可愛,如在目前。
第六首,言山水之美,可以解愁。
第七首抒懷才不遇之情。醉似山簡,歌如寧戚,但不遇明君見用,故曰「空吟」,並為之下淚。
第八首寫秋浦水車嶺之奇。「奇」為全詩之眼。奇在石、在水、在草木。
第九首寫江祖石。其石一片突出,似以青天為背景的屏風,上有古人題詩,石面遍布莓苔,如同織錦。
第十首寫秋浦眾多的動植物。石楠、女貞,四季常青;白鷺遍山,白猿滿澗。如此美景,而聽猿聲,令人心碎,蓋詩人心自碎。是為緣情寫物。
第十一首寫秋浦的山水形勝。邏叉磯險如鳥道,江祖山直橫江中,水流湍急,客舟似箭,山花芳香。
第十二首寫江水之美。水波不興,平靜如練。故希望乘明月,泛孤舟,賞花飲酒。
第十三首寫秋浦夜晚景色。水清月明,白鷺飛翔,採菱女回家,一路歌唱,引得青年男子平息傾聽。詩情畫意,躍然紙上。
第十四首寫秋浦夜晚冶煉的勞動場面。黑夜冶煉,火照天地,紅星迸濺,紫煙騰空,場面壯觀。冶煉工人邊勞動邊唱歌,使得寒川變得火熱。據《新唐書·地理志五》:池州秋浦縣有銀、有銅。
第十五首詩人寫自己因愁而頭髮變白。「愁」是全詩之眼。一二句與三四句倒裝。
正常的語序應是:「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經過倒裝,使得形象突出鮮明。修辭上還用了誇張、設問、借喻。
第十六首寫秋浦農家田園生活。恬靜、悠閒、遠離塵囂。
第十七首寫詩人在秋浦的桃胡陂與山僧作別的場景。表現出恬靜的心境。這與王維的寫景詩極其相似!
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一種匡時濟世之大志而又無門可報之情
8樓:冷豔小魔
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秋浦歌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9樓:慎恕甘儀
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愁思與感嘆歲月流逝的無情的思想感情。
10樓:人偶祭祀
這首詩採用浪漫誇張的手法,抒發了詩人理想不能實現,反而受到壓抑和排擠的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愁苦之情
12樓:黃狒狒家的二萌
表達了作者同情冶煉工人
1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對冶煉工人的同情
秋浦歌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4樓:匿名使用者
懷才不遇,感嘆歲月流逝的思想感情
1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懷才不遇,十分發愁的思想感情。
16樓:禚依琴滿儼
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愁思與感嘆歲月流逝的無情的思想感情。
秋浦歌表達了詩人什麼的思想感情
1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農夫的憐憫之情
再別康橋體現了作者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18樓:韓琴
《再別康橋》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此詩寫於2023年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全詩原文如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此詩寫於2023年11月6日,初載2023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
2023年10月—2023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
2023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2023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
此詩寫於2023年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了作者的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
最後「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裡「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蕩漾」,把牽掛表現得非常形象。他運用的手法是比擬(擬人、擬物)。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裡,我甘做一條水草。」第三節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這節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徵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紅光,是實寫。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這節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
他在康橋生活了兩年。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
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第六節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這節詩就需要聯絡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
「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是暗喻的手法。
19樓:黛妮
一、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二、作品簡介: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三、附原文如下: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甘心做一條水草!
----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四、作者簡介:
徐志摩(2023年1月15日—2023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
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2023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2023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
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2023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2023年成立新月社。2023年任北京大學教授。
2023年任光華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和南京**大學(2023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2023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2023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
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天淨沙 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過秋景從以前的淒涼和孤獨變為清晰和美麗這一對比,寫出了詩人由冷寂惆悵之感到開朗希望的情懷,表達了作者對隱居生活的舒適與熱愛。天淨沙 秋 是元代曲作家白朴創作的一首寫景散曲,原文為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譯文 太陽漸漸西下,天邊的晚霞也逐漸開始消散,只...
山居秋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山居秋暝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表達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汙濁官場的厭惡。原詩 山居秋暝 唐代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釋義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
蘭溪棹歌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蘭溪棹歌這首詩抒發了詩人熱愛蘭溪獨特的民歌氣韻,鍾情於漁家歡樂的情感。希望能幫助大家 表達了詩人對蘭溪喜愛,讚美的情感 表達了作者對蘭溪獨特風景的熱愛,讚美 這首詩,從頭到尾沒 有寫到 人 也沒有寫到 情 而讀來卻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詩人將山水的明麗動人,月色的清爽皎潔,漁民的欣快歡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