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裡「而翻譯成什麼 有幾種,「為什麼」在古文裡有幾種翻譯

2021-03-25 05:47:08 字數 5639 閱讀 7713

1樓:匿名使用者

①《名》頰毛;鬍鬚。《周禮·考工記》:「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而。」

②《代》通「爾」你,你的。《記王忠肅公翱事》:「而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③《動》通「如」。好像《察今》:「軍驚而壞都舍。」

④《連》1.表並列關係。《論積貯疏》:

「苟粟多而財有餘。」《捕蛇者說》:「黑質而白章。

」2.表相承關係。《扁鵲見蔡桓公》:

「扁鵲望桓侯而還走。」《石鐘山記》:「余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

」3.表示遞進關係。《勸學》:

「君子愽學而日參省乎已。」《赤壁之戰》:「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

」4.表轉折關係。《餚之戰》:

「吾見師出,而不見其入也。」《論積貯疏》:「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

」⒌表修飾關係。《勸學》:「吾嘗終日而思矣。

」《捕蛇者說》:「吾恂恂而起。」⒍表假設關係。

《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攻趙,旦暮且下,而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馮婉貞》:

「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⒎表因果關係。《廉頗藺相如列傳》: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赤壁之戰》:「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⒏表時間、方位、範圍的界限,相當於「以」。《祭妹文》:「今而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⑤《助》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吧」。《論語·子罕》:「豈不爾思,室是遠而。」《論語·微子》:「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

⑥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後面。《**》:「俄而,百千人大呼。」《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2樓:匿名使用者

1、而古同「爾」,代詞,你或你的:「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

2、連詞:a、表示平列,如「多而雜」。

b、表示相承,如「取而代之」。

c、表示遞進,如「而且」。

d、表示轉折,如「似是而非」。

e、連線肯定和否定表示互為補充,如「濃而不烈」。

f、連線狀語和中心詞表示修飾,如「侃侃而談」。

g、插在主語謂語中間表示假設,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h、表示(從......到......):從上而下。

3、而(neng)通「能」。名詞,才能。如戒之戒之,微而異之。

《管子.樞言》。微而,猶無能。

而、能古字通用。i動詞,能夠。桀紂幽厲......

不而嬌其耳目之慾。----《墨子.非命下》

3樓:匿名使用者

【而】(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捨汝而旅食京師,以求鬥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

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遊》)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4樓:匿名使用者

1順承 不翻譯(這個很多 不舉例了) 2 轉折 然而(是故燕雖小國而後亡) 3 遞進 進而(拔劍而起) 然後還有一些 。。這是一般的用法 就掌握這些就夠了

5樓:匿名使用者

轉折,修飾,但是,卻,無意,並列

6樓:匿名使用者

1 並列 2 轉折 3承接

「為什麼」在古文裡有幾種翻譯

7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在古文中有「是什麼」「憑什麼」「做什麼」「幹什麼」「為了什麼」等意思,分析時應該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解釋.

8樓:崽裡仔

因為什麼

替什麼為了什麼

這主要是看 為 字的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為什麼」有「是什麼」「憑什麼」「做什麼」「幹什麼」「為了什麼」之意。

10樓:匿名使用者

「何以、胡」都有什麼、為什麼的意思

其他的記不住了 不好意思啊

11樓:匿名使用者

何,何也,何以,為何,焉,胡,

12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的表達是廣泛的,就像近義詞。如:曰、乎

高中文言文實詞而字的翻譯都有哪些

13樓:文以立仁

「而」是虛詞。

(一)用作連詞。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捨汝而旅食京師,以求鬥斛之祿(《陳情表》)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陳情表》)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飾關係,即連線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7.表示因果關係。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二)通「爾」,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餘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三)通「如」:好像,如同。

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14樓:季安媽媽

總結一下,背誦

連詞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古文中「若」字有幾種翻譯

15樓:月色孤殤

古文讀音:【rě】、【ruò】、【ruò】古文中的翻譯如下:

①《動》像。《赤壁之戰》:「眾士慕仰,~水之歸海。」

②《動》及;比得上。《鄒忌諷齊王納諫》:「徐公不~君之美也。」

③《代》你;你們;你(們)的。《鴻門宴》:「~入前為壽。」《捕蛇者說》:「更~役,復~賦。」

④《代》這樣的;這。《齊桓晉文之事》:「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⑤《連》至於。《齊桓晉文之事》:「~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⑥《連》假如;如果。《餚之戰》:「~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⑦《連》或;或者。《漢書?食貨志》:「時有軍役~水旱,民不困乏。」

⑧《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記》:「山有小口,彷彿~有光。」

⑨《詞綴》用於形容詞後,表示「……的樣子」,也可不譯出。《詩經?氓》:「桑之未落,其葉沃~。」

16樓:匿名使用者

若(rě,ruò,)ruò

①《動》像。《赤壁之戰》:「眾士慕仰,~水之歸海。」

②《動》及;比得上。《鄒忌諷齊王納諫》:「徐公不~君之美也。」

③《代》你;你們;你(們)的。《鴻門宴》:「~入前為壽。」《捕蛇者說》:「更~役,復~賦。」

④《代》這樣的;這。《齊桓晉文之事》:「以~所為,求~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⑤《連》至於。《齊桓晉文之事》:「~民,則無恆產,因無恆心。」

⑥《連》假如;如果。《餚之戰》:「~潛師以來,國可得也。」

⑦《連》或;或者。《漢書?食貨志》:「時有軍役~水旱,民不困乏。」

⑧《副》好像;似乎。《桃花源記》:「山有小口,彷彿~有光。」

⑨《詞綴》用於形容詞後,表示「……的樣子」,也可不譯出。《詩經?氓》:「桑之未落,其葉沃~。」

之的古文翻譯有哪幾種?

17樓:匿名使用者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計。不速~客。莫逆~交。

3.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閒視~。

5. 代詞,這,那:「~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

7. 往,到:「吾欲~南海」。

18樓:匿名使用者

的語氣助詞,不譯代詞

古文中因什麼時候翻譯成因此什麼時候翻譯成於是

1.於是,就 then 因以諷諫。後漢書 張衡傳 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 唐 柳宗元 三戒 因出己蟲,納比籠中。聊齋志異 促織 因跳踉大闞,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唐 柳宗元2 因而,因此 thus as a result 因以其伯。詩 大雅 韓奕 因使唐雎使於 秦。戰國策 魏策 評注 兩個都是...

lenovo為什麼翻譯成 聯想

不是 lenovo 翻譯抄成 聯想 而是以前聯想被翻譯為 legend 但是開始國際化程序之後聯想發現 legend 在多個國家被註冊了,為了開拓國際市場同時保護品牌,聯想在2001年把英文名稱換為 lenovo 中文仍叫 聯想 lenovo是聯想自己創造的單詞,其中le代表legend,這是聯想以...

un翻譯成中文什麼意思,UN翻譯成中文什麼意思

un是united nations的縮寫 聯合國。united nations 聯合國。聯合國 英語 united nations,簡稱un 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組織,是乙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1945年10月24日,在美國舊金山簽訂生效的 聯合國憲章 標誌著聯合國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