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為鈍根人巧說般若。愚痴的眾生聽到般若,不容易信受。尤其是眾生一向執有,聽到經中一再說空,與他們的本心相違,極難信受。
所以般若不易巨集傳。大概佛滅五百年後,特別是在千年以後,佛法為了適應時機,採取通俗路線,或者是迎合低階趣味。因為這樣,才容易使世人信受。
所以印度的後期佛教,為了適合當時印度人的口味,大乘經中都附有密咒。如果從慧悟說,密咒是不可解說的。而解說起來實際上與教義相一致:
「揭諦」是「去」的意思,「波羅」是「到彼岸」的意思,「僧」是「眾」的意思, 「菩提」是「覺」的意思,「薩婆訶」是「速疾成就」的意思。綜合起來,大概的意思就是:去啊!
去啊! 到彼岸去啊!大眾都去啊!
願正覺的速疾成就!最後那一句,類似**教禱告詞中的「阿們」,道教咒語中的「如律令」。
2樓:匿名使用者
【羅馬字音譯】gate gate pāragate pārasa
3樓:匿名使用者
此為梵文咒語。本經前面,從"觀自在菩薩"始,至"真實不虛"為顯說般若;此段咒語則為密說般若。佛法本來分為顯密兩種,顯明者,佛經借世俗文字語言傳達道理,示現於人,導人修持而得利益。
秘密法則含有咒語這樣的方法,佛法的本質在至極之處是不可說的,佛只是為了眾生利益才不得不說法,那神妙不可說的秘密只有借咒語來教授了。秘密法門之一的陀羅尼,凡夫不能理解,只好不作漢譯,但念誦仍是有效力的。
「波羅蜜多」,梵文為paramita意為"度","到彼岸"。亦即意在說明"度生死苦海,到涅盤彼岸"。所謂"彼岸"是對於"此岸"而言的。
生死便喻"此岸"。它指三界內的眾生由於妄念邪心而造業,因而不得不輪迴於生生死死當中,永住於煩惱苦海中。只有修行才能擺脫輪迴,永超生死地。
「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共有二十八重天。下面六重為欲界。所謂"欲",指的是男女、飲食、睡眠三者。
中間的十八重為色界,居於此界當中者已經離於三欲,但又儲存了"質礙色身",仍然離不開物質元素。是中眾生,雖然有色慾等,但已經不必非有"物質基礎"了。至於那上面的四層屬於無色界。
居於此界的眾生則沒有形色,他們已經修成了"空"與"定"。較之此一境界更高的則是所謂"涅盤"。就佛教說,可以認為涅盤境界是一種比喻的說法,它僅指超出生死輪迴世間,擺脫人生有限性和相對性。
以傳統說法,指的是因修道而超出三界的聖人,他已經處於一種不生不滅的狀態,獲得了不受垢染,永遠安樂的寂滅之體。
"心經"的"心",意為"核心"、"綱要"、"精華",言下之意是說,此經集合了六百卷般若大經的"精要"而成。
簡而言之,身由業力所造,業力由妄心所造,人若造業便會感受人生的苦果,以致受身出世而償還果報的苦惱,今生受過去世的業報,未來世感受現世的苦果。三世之中,輪迴流轉周而復始,除非修善根而超越,否則不會有了結之時。外道中人因為不了正因至理,遠離妙智妙慧,錯認為色若滅了便是空,落於頑空,認為人若死後,清氣歸天,濁氣歸地,一靈真性歸於太虛空,於是追求清心寡欲,一味修持苦行。
還有的人堅持斷滅空的見解,認為人生既然終歸是五蘊分離,便沒有現世的道德可言,也沒有未來的解脫可言,因而進一步便胡作非為,結果種下惡因,將來自己遭受惡果。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什麼意思
4樓:曹曉山
此語句為心經梵語咒文,意譯為華語大致為:
來吧,來吧,趕快過來吧,到達智慧型彼岸。又或解為:去吧,去吧,大家都過去吧,到達智慧型解脫的彼岸。
1.揭諦揭諦:揭諦者人空,又揭諦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也。道雲,身心不動之後,復有無極之真機。
2.波羅揭諦,波羅揭諦者,到空無所空是也。仙師雲,既無所空徹底淨;虎眼禪師雲,不識亦空著所空,若是既無所空。
3.波羅僧揭諦,波羅僧揭諦者,是諸佛清淨境界也,五欲塵勞,染汙不得,如仙佛慈愍眾生,隨機應化,救度群迷。
4.菩提薩婆訶,大顛雲,菩提是初,薩婆訶是末,且修行人起初,先鬚髮菩提心,勇猛精進,日夜為道。
5樓:帥帥的良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揭諦(度)揭諦(度),波羅(彼岸)揭諦(度)波羅(彼岸)僧(竟)揭諦(度)菩提(正覺)薩婆訶(成就)
薩婆訶是一切義成就,一切成就,一切速疾成就的意思,並非樓上所說的所謂"興奮"之感嘆詞.
合起來的意思是:度度!度彼岸!彼岸竟度!成正覺!一切成就!
彼岸竟度竟同盡,即到達彼岸之意
以上回答僅供參考,以下是回答你問題時我參考的書目參考書目慧律大師教授之《安樂妙寶》一書中之《般若大心陀羅尼》
另外,古來翻譯經典時,自古就有5種不翻,其中有多含不翻和秘密不翻多含即乙個詞語有多種含義所以保留梵文原音不作翻譯秘密不翻即是如陀羅尼等,因為陀羅尼之真實意義要八地菩薩才能了達那麼,如今所作的翻譯,只是就陀羅尼的字面意思做翻譯,簡單說這只是表面意思而已,陀羅尼之真實意義並不僅僅只是如此或就是如此。
6樓:宗陽子
渡啊渡啊,到彼岸去啊,一起到彼岸去啊,得到無上菩提。一般咒語是不翻譯的。
7樓:道虹居士
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大眾都到彼岸去,迅速成就證菩提。
樓上的只知皮毛而已,佛教的許多咒語音譯而不意譯不是為了故能玄虛,而是有些詞中文沒有合適 的詞語,比如說「般若」,一般翻譯做智慧型,可是般若的真意是 超越於一般世間的智慧型的,所以 現在有些會把般若翻譯為大智慧型。但是這也不能完全詮釋「般若」這個詞確切表達的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心經,觀照的隱喻,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揭諦"的意思是"去"。從痛苦中走向解脫,從無明中走向覺照,從二走向不二。"揭諦揭諦"的意思是"去呀,去呀"。
"波羅揭諦"的意思是"走過所有的道路到彼岸去啊"。所以這個咒語的語氣是很強的。去呀,去呀,走過所有的道路去彼岸啊。
在"波羅僧揭諦"中,"僧"的意思是每乙個人,僧伽,眾生的全體。每個人都到彼岸去。"菩提"是內在的光明,是覺悟,或者覺醒。
你觀照著,這種實相觀使你獲得了解脫。"薩婆訶"是一種喜悅或興奮的呼喊,就像 "歡迎!"或"hallelujah!
"。"去呀,去呀,走過所有的道路,大家都到彼岸去啊,覺悟了 ,薩婆訶!"。
9樓:彈劍品茗
「揭諦揭諦」 過去所作一切善惡,幻化五蘊,蕩然淨盡,塵勞妄念,一時頓除。揭諦者人空;又揭諦者法空,人法俱空,二空全忘,故曰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到空無所空,生死永斷,同到彼岸,永不受生。
波羅為彼岸,揭諦為空,空同彼岸,彼岸同空。故曰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與空同達彼岸,與僧同到彼岸,彼岸為空。
「菩提薩婆訶」 梵語菩提為初,薩婆訶為末。初發菩提心,堅持修行,永無退轉,終達彼岸。菩提薩婆訶者,善始(菩提)善終(薩婆訶)也。
10樓:匿名使用者
很喜歡電視劇集《請你原諒我》的詮釋:「去吧去吧,到彼岸去吧,走過所有的路到彼岸去吧,彼岸是充滿光明的世界。」
11樓:silence1號
"揭諦"的意思是"去"。從痛苦中走向解脫,從無明中走向覺照,從二走向不二。"揭諦揭諦"的意思是"去呀,去呀"。
"波羅揭諦"的意思是"走過所有的道路到彼岸去啊"。所以這個咒語的語氣是很強的。去呀,去呀,走過所有的道路去彼岸啊。
在"波羅僧揭諦"中,"僧"的意思是每乙個人,僧伽,眾生的全體。每個人都到彼岸去。"菩提"是內在的光明,是覺悟,或者覺醒。
你觀照著,這種實相觀使你獲得了解脫。"薩婆訶"是一種喜悅或興奮的呼喊,就像 "歡迎!"或"hallelujah!
"。"去呀,去呀,走過所有的道路,大家都到彼岸去啊,覺悟了 ,薩婆訶!"。
12樓:匿名使用者
別想別想,啥也別想,啥也別多想,智慧型在前方。
13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見性的咒語,既然是咒,最好不要去思考它的含義,以免打妄想,因為它含有更深層次的意思,唯佛與大菩薩才能知曉。專心念誦就可以了。
14樓:匿名使用者
給他,給他,把這給他,把這都給他,不說不知道。(是說"吃虧是福,要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我黨的宗旨)
15樓:匿名使用者
大德雲:咒語不可翻。
但是為了方便眾生,簡單的說成皈依智慧型無彼岸。
16樓:匿名使用者
你好 三藏法師不譯咒 我也曾想知咒意 之後走很多彎路修習 多讀** 推薦同修看看達摩祖師論 有所精進之後或許能懂為何咒不可譯 個人意見 拿來和諸位大德參評 南無阿彌陀佛
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 揭諦菩提薩婆訶是什麼意思
17樓:匿名使用者
此般若波羅密多咒是秘密咒。從印度到中華一直都是梵音華文。由於咒為密意。
故只能翻字不翻義。在印度亦不能翻義。若翻義者即執有為句相。
則非密義。眾生根器大小優劣各異。又緣起之不一而屬多相。
故菩薩度生。亦當應機說法而使受益。若機不相應。
則不能度生。故說經後雙顯咒。此為應機之便以有情為喻。
如大雄鷹與駝鳥。同系鳥類。行動之速均快。
但二者於行緣別異。鷹乃展翅騰空飛行。其快速猛。
鴕鳥亦能展翅。則卻不能騰空飛行。只能平地奔跑。
其快速猛。雖二鳥均具快行之能。但行果各異。
一平地跑。一空中行。故緣起各異。
由因之故。當分教行術。方可受益。
又如小學生。不能接受大學課程之道。如是小學生應授以相應之小學課程。
大學生則應授以大學課程。如二種學生均坐一堂。那就應以二種課程齊授。
方可二者得益。如以無情物體而喻。汽車的輪胎壞了。
不能以自行車的輪胎去換。同類自行車也無法將二八圈口輪胎換在二六圈口車輪上。因為車輪之大小各異。
應以輪胎之大小各異。相應其號而為換之。方可圓滿。
又如有甘露二斤。需以大碗接受裝之。若相應者為圓滿。
碗過大則不滿。碗偏小則餘費。故知小器裝少露。
大器盛多露。如大小差異不一。則應以相應法露施之。
圓滿為妙。觀世音菩薩先說般若妙義。以顯文令受顯益。
後說般若密咒。令得密益。文中分段中顯多義。
令其根器大小。分段受益。普皆得益。
既然咒義不可作世相文句**。古德們一致認為咒不可以解義。我今認為咒雖無義。
但具有因緣之不可思議諦相。此為真實不虛。今破例而為開示顯之。
除外道之咒以外。凡佛教咒話實乃諸佛菩薩之心法。其語音語詞足與諸佛菩薩相應的。
只需三業相應。一念則能動徹佛菩薩之感應。而得菩提加持。
有愚痴者或淺智者認為此說好象不實在。這實在可憐。不說是無上智慧型功能如是。
就是世間聰明也能造遙感器。比如我們常用的**。只要你一按相應的號碼。
你要求的人將會得到通話。各部**機的號碼不同。就等於各種咒語的本尊不一。
觀音有觀音的咒。文殊有文殊的咒。而且每一佛菩薩都有多種不同的咒。
而每一咒都有不同的功用。如世尊的穢忌金剛咒與枯木重生咒各有功能。互不能代用感應。
功用的差別形成。主要是當時佛菩薩在某種因緣為伏魔、度生、調伏[情」「器」。而三密一念相應對因緣之用。
如觀音心咒為六字大明咒。並觀音化現。以捨字顯身。
本尊則為四臂。綠度母與白度母。乃是觀音當時應眾生之苦難。
而以悲淚化現。同時顯咒為其資訊相應。般若則為舍利弗發起因緣。
度一解多而顯法。故均為相應因緣之對號所顯各異功用。如**之功能。
口能對講。電視之功能。只能對觀。
電腦之功能主在計度。功能各異。但均得對號操作。
方可求得所需之用。受益圓滿。持咒亦復如是。
有大德說當持咒時。此身端坐或是經行。自然身不行惡。
口持咒語。無有間斷。自然口不道惡言。
心憶咒語。無有雜亂。自然意不起惡念。
三業清淨。名為修行。此之一說乃為善意。
不作評議。今愚見之。由於與之相對本尊不一。
故咒語不同。一尊亦具多咒。多咒亦復功用各異。
故與本尊緣起心印有關。三業相應方為持咒。三業者即身、口、意。
三業合一。一合無二。則無幻妄。
如是為定。定則生慧。慧照般若。
實相現前。與佛合一。故與諸佛菩薩三密相應。
如如法相。般若密咒如是。要在三業相應(密宗解為瑜珈)受持。
即可功德無量。圓滿三諦般若。妙證菩提聖道。
般若乃雙運圓融之理。以上三諦雖事理均具。但事理之外另有事理。
故當明了《證道指南》。方為圓妙取證般若捷徑之道。此法於古德《心經》開示講中未著先例。
故世人研誦《心經》者頗多。而得般若悟者甚微。今為度生之故。
特破先例而為顯法指南途徑。定奪般若精華。心隨法要是也。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揭是什麼意思於是乘其車,揭其劍揭是什麼意思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 的 揭 是高舉的意思,於是乘其車,揭其劍的意思馮諼於是乘坐他的車,高舉著他的劍,西漢末劉向的出自 馮諼客孟嘗君 一 選段所在原文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 長鋏歸來乎!食無魚。左右以告。孟嘗君曰 食之,比門下之客。居有頃,復彈其鋏,歌曰 長鋏歸來乎!出無...
二十八宿,九曜星官,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分別指什麼
一 二十八宿 先秦時期的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把天空中可見的星分成二十八組,叫二十八宿,東南西北四方各七宿。東方蒼龍七宿是角 亢 氐 房 心 尾 箕 北方玄武七宿是鬥 牛 女 虛 危 室 壁 西方白虎七宿是奎 婁 胃 昴 畢 觜 參 南方朱雀七宿是井 鬼 柳 星 張 翼 軫。二 九曜星官 九曜星的說法都比...
求四大天王四大天師四值功曹五方揭諦六丁六甲十二元辰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八十八佛
自己看西遊記最後一回 什麼是宗教 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出現的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特殊意識形態。華嚴五教章卷一有 分教開宗 之說,即將宗教二字分開解釋,一般以宗為主觀的 個人的主義信念 教則有客觀教說之意。又一宗之教旨,亦稱宗教。此外,或以宗為無言之教,以教為有言之宗 或以宗為宗門,教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