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

2021-03-30 15:30:54 字數 4161 閱讀 1439

1樓:樊冷嵐

(1)內容:實行連坐法;獎勵軍功,按軍功授爵,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耕織,重農抑商;建立縣製,強化**集權;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統一度量衡。民生:

獎勵耕織,重農抑商;廢除井田制度,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統一度量衡。

(2)材料二對商鞅變法充分肯定。認為變法使秦國移風易俗,賞罰嚴明,終於由弱轉強,統一天下,影響深遠。材料三認為商鞅嚴刑少恩,導致車裂下場。評價片面。

看法: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成功的改革。為秦統一全國、建立**集權制度奠定了基礎。歷史上的許多變法內容影響深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0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姦者

2樓:萌小殤

(1)修改刑法, 重視農業, 獎勵軍功;實行什伍、連坐制度;廢除井田制;推廣縣製;統一度量衡。(答滿4點即得4分)

(2)變法使秦國富強。(2分)

(3)「務本」是指重視農業生產。(1分)「王制」是指以井田制、分封制為基礎的奴隸制度。(1分)

(4)「傾鄰國而雄諸侯」。 (2分)略

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令民為什伍,而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姦者與降敵同罰……

3樓:楓默鬼哥猩

(1)背景: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在新興地主階級的推動下各國開展變法活動。  (2)措施:

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獎勵軍功;為田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度;實行縣製;統一度量衡。

(3)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舊俗,推動了秦國的社會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

4樓:施主給倆饅頭把

(1)什伍連坐;獎勵耕戰;廢除井田制;重農抑商;實行縣製;統一度量衡。(12分)

(2)繼續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勸課農桑,戒奢從簡。(8分)

(3)區別:前者強調以農為本。後者不僅強調以農為本,更強調以民為本。(6分)

商鞅的「務本」思想:促進秦國農業的發展,國家實力增強,封建制度確立。(4分)唐太宗的「務本」思想:經濟繁榮、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國力強盛)。(2分)

試題分析:(1)從材料「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業,耕織致慄帛多者復其身」、「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等資訊可以看出商鞅變法的措施是什伍連坐;獎勵耕戰;廢除井田制;重農抑商;實行縣製;統一度量衡等。

(2)此題需要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回答。以「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凡事皆須務本,國以人為本,民以衣食為本,凡營衣食,以不失時為本」做為指導思想,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勸課農桑,戒奢從簡。(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商鞅變法和唐代宗的思想都是重視農業,但是商鞅主張用嚴刑峻法管理國家,而唐太宗主張以民為本。

二者的思想產生的影響可結合商鞅變法的影響和唐太宗採取這一系列措施的影響進行分析。

閱讀材料:材料一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姦者與降敵同罰。…

5樓:鶘鎖1801惪

(1)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獎勵軍功;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除「世卿世祿制」,鼓勵貴族建立軍功;推行郡縣制;廢除井田制;統一度量衡。

(2)都認為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起來。

(3)「王制遂滅」指奴隸制度被廢除;作者持否定態度;作者的觀點是錯誤的,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制度,發展了生產力,是歷史的進步。

(10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

6樓:懂懂訫‖嘨

(1)實行法治,維護統治秩序;富國強兵,為統一奠定基礎;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特權,促進封建制度確立;設立縣製,有利於**集權(3分,舉三條即可)

(2)不同意。(1分)理由:秦能迅速吞併六國,除了秦人的軍事實力外,還與商鞅的經濟、社會等改革及統一時的政權策略密切相關。(2分)

(3)原因:變法觸及了舊貴族的勢力,遭到其反對;秦孝公死後,變法失去了強有力的支持者。(2分)

認識:改革是國家富強、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必須順應潮流、與時俱進;改革既要除舊布新,就會觸及舊貴族和特權者的既得利益;在改革的道路上荊棘叢生,障礙重重。改革家不僅需要遠見卓識,而且需要無私無畏。

(2分)略

閱讀下列材料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者同賞,匿姦者與降敵者同罰……有軍

7樓:傻缺是基佬

(1)基本內容:編制戶籍,實行什伍連坐法;獎勵軍功;重農抑商;建立縣製。

(2)經濟思想:重農抑商。根本著眼點:

建立封建經濟基礎,確立封建制度。評價:積極方面是促進秦國封建經濟的發展,奠定了統一全國的物質基礎。

消極方面是從長遠講,把工商業與農業對立起來,必然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也使農業生產長期停留在自然經濟的水平,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1)「令民為什伍」指編制戶籍,「「相牧司連坐」指連坐法,「有軍功者,務以卒受上爵」指獎勵軍功,「戮力本業耕織致粟多者,復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官奴婢)。」指重農抑商,「集小都鄉邑聚為縣,置令、丞,凡三十一縣……。」指建立縣製。

(2)重農抑商思想,有利於保證經濟的基礎,但是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不利於社會經濟的長遠發展,作為統治階級,目的都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

有關商鞅變法,請你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

8樓:世嘉

內容:實行連坐法;獎勵軍功,按軍功授爵,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耕織,重農抑商;建立縣製,強化**集權;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統一度量衡。(6分) 民生:

獎勵耕織,重農抑商;廢除井田制度,允許土地自由買賣;統一度量衡。(3分)

材料二對商鞅變法充分肯定。認為變法使秦國移風易俗,賞罰嚴明,終於由弱轉強,統一天下,影響深遠。(2分)材料三認為商鞅嚴刑少恩,導致車裂下場。

評價片面。(2分) 看法:商鞅變法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成功的改革。

為秦統一全國,建立**集權制政權奠定了基礎。許多變法內容影響深遠。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分)

試題分析:(1)商鞅變法主要從軍事、經濟、政治等角度進行分析。在軍事上實行軍功爵制,獎勵軍功;在政治上建立縣製,加強**的權力;在經濟上實行井田制,允許土地買賣等。

涉及到民生方面的由獎勵耕織等。(2)從材料「以最強悍、最有紀律的民族,用全力向外發展,秦人遂無敵於天下」可以看出是對商鞅變法是肯定的;而材料三「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可以看出司馬遷認為商鞅嚴刑少恩,導致車裂下場。談談你對商鞅變法的認識可以從商鞅變法的意義的角度進行分析。

點評: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最徹底的一次變法,是我國進入封建社會的重要標誌。商鞅變法廢除井田,開阡陌,法律上承認了土地私有;廢除分封制,實行縣製,從而廢除了世襲的特權。

商鞅變法在推動秦國的富強、最後統一全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涉及到商鞅變法的措施、影響等都需要掌握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匿姦者與

9樓:

(1)建立嚴密的戶籍制度,制定連坐法;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推行郡縣制;廢除井田制;統一度量衡。(6分)

(2)都認為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起來。(2分)

(3)「王制遂滅」指奴隸制度被廢除;(2分)作者持否定態度(1分);作者的觀點是錯誤的,商鞅變法確立封建制度,發展了生產力,是歷史的進步。(2分)

試題分析:(1)從材料一中直接歸納出商鞅變法的具體舉措,可以從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變革四個方面進行概況;(2)對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內容可以發現二者對商鞅變法的作用看法相同,都認為商鞅變法實現了秦國的富國強兵;(3)從材料三中找出「王制遂滅,僭差亡度」所在語句,可以明確其含義是奴隸制度被廢除,違反了原有的等級制,從中可以判斷作者持否定態度,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對此作出評價即可。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商鞅變法的具體舉措的重要影響,高考對其的考查角度多樣,主要突出其對秦國統一中國的奠基作用和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它實現了社會經濟制度的根本變革,是一定程度上的經濟革命和社會革命,對後世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也成功地實現了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型。

32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姦者腰斬,告姦者與斬敵首同賞

1 什伍連坐 獎勵耕戰 廢除井田制 重農抑商 實行縣製 統一度量衡。12分 2 繼續推行均田制,實行租庸調制,勸課農桑,戒奢從簡。8分 3 區別 前者強調以農為本。後者不僅強調以農為本,更強調以民為本。6分 商鞅的 務本 思想 促進秦國農業的發展,國家實力增強,封建制度確立。4分 唐太宗的 務本 思...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圖,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圖一 克里公尺亞戰爭 圖二 n

1 圖一反映的是克里公尺亞戰爭 戰敗暴露了農奴制的危機,圖二反映的是農奴制的存在導致了 經濟落後,它們引發圖三以 二一九法令 為主要內容的 農奴制改革。2 說明 經濟迅速發展。原因 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為工業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和市場 貴族地主掠奪了大量資金,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工業發展的資金需要。1...

(10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10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nbsp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樂府 長歌行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岳飛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 不臨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