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略軍事改革的意義,馬略改革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2021-03-04 00:22:08 字數 3608 閱讀 1415

1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馬略的軍事改革是發生在古羅馬共和國晚期的乙個重大的歷史事件。改革是在西元前107年到西元前101年間進行的,它不僅對羅馬軍隊,而且還對其社會乃至羅馬的歷史程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馬略的軍事改革既是羅馬奴隸制城邦危機的產物,同時也是共和國傾覆的導因之一。

馬略的軍事改革發生在西元前107年到前101年,主要是在與朱古達及對日耳曼人的兩大戰爭中完成的。募兵制是馬略軍事改革的第一項內容,也是最根本的內容。馬略的改革幾乎沒有遇到任何阻力,而且募兵制推行不久,他就徵集了足夠數量的軍隊開赴戰場。

馬略的改革,不僅基本解決了兵源問題,而且給羅馬軍隊帶來了新的面目、新的特點。大量無產者入伍使羅馬軍隊成為一支與城邦無直接關係、沒有傳統特權的公民所組成的隊伍,其性質與作用都發生了變化。軍餉制等改變了官兵之間最初由國家使命所聯結的關係,從而出現了「將可私兵」的局面。

同盟者在軍隊中的新地位有助於他們社會政治地位的改善,而聯隊制的建立順應了軍隊戰術變化的要求。改革後的軍隊在戰爭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馬略的改革使羅馬軍隊職業化,它不僅被用於內外戰爭與鎮壓,同時也成為少數人爭奪政治權力的工具,直接導致以後的軍事**,成為國家的主要威脅。因此,馬略的軍事改革也是導致羅馬共和國滅亡的原因之一。另外,軍隊的職業化是羅馬軍隊發展史上的重要一環,當奧古斯都元首制確立以後,才最終完成由公民兵向常備正規軍的轉變。

2樓:_戲水的魚

馬略軍事改革的目的:增加兵源和稅收。

歷史意義:

1、改革按財產多少劃分等級,分配政治權利和軍事義務,使得富有的平民也可以上公升到統治階級的行列,而廣大的平民也獲得了參政的機會;

2、改革後,不再以血緣關係而是按照地域原則劃分自由居民,打破了原有的氏族部落界限,削弱了氏族組織制度,標誌者羅馬國家的產生;

3、大量的外來移民和被釋放的奴隸被吸收到新的地區部落當中,成為羅馬公民,從而壯大了公民隊伍,增加了兵源,壯大了國家軍事力量,為羅馬未來的軍事鬥爭和對外擴張準備了條件。

3樓:匿名使用者

馬略的改革主要是軍事上的,但是這些措施對羅馬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改革擴大了兵源,增強了軍隊戰鬥力,但同時也使軍隊性質逐漸發生變化,為日後的軍閥出現以及軍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權力在統帥們之間輾轉,軍隊完全效忠的是統帥個人而非他們軍旗上所寫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軍隊完全成了統帥爭奪權力的工具。

馬略改革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4樓:匿名使用者

改革內容

馬略一就任,就立即著手開始進行軍事改革。他一反舊制,對已經不符合當時實際情況的做法進行變更,並把之前第二次布匿戰爭期間就已經出現的一些臨時性的,但卻行之有效的應急措施從法律上予以固定。這些措施包括:

以募兵制代替徵兵制

馬略放棄了早就難以為繼的財產資格限制,規定凡是自願且符合條件的羅馬公民,包括無財產者都可以應募入伍。這樣就解決了困擾羅馬多年的因符合服役資格者不足而導致的兵源匱乏問題。

延長服役年限,明確軍餉報酬

馬略規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須服役滿16年。這實際上就是將羅馬軍隊明確為一支全部由職業軍人組成的部隊。服役期間,由國家統一供養,並按照等級發給薪酬。

士兵退伍後,還能在被征服地區分得屬於自己的土地。這樣做,使得士兵們在服役期間和退役後的衣食都有了著落,確保了士兵們的忠誠,也同時將之前懸而未決的平民爭取土地的鬥爭和服兵役結合在了一起。

改革軍團組成,統一**裝備

之前的軍團步兵被按照年齡和作戰經驗分成三個級別:青年兵、壯年兵和後備兵。這三個兵種裝備略有區別,被排成前後三排,軍團的戰術也基本上是圍繞著這三線完成的。

馬略去除了這一兵種分工,將所有的重灌步兵統一為軍團士兵,統一裝備以投槍、短劍和拉丁長盾。同時他調整了軍團的編組形式。各個等級的部隊都按照訓練程度和作戰經驗的多寡編成,編號越小的單位作戰能力越強,作戰位置越靠前。

此外,每個戰鬥單位都有自己的軍旗和標誌,每個軍團都擁有自己的鷹徽——羅馬的象徵。此舉無疑增強了每個單位的集體精神和榮譽感。

新的軍團戰鬥隊形則變得更加多樣,作戰的靈活性和指揮效能得到加強,同時,還增加工兵和機械裝備。

實行募兵制後,由於**裝備由國家統一配給,規格、樣式統一,因而便於軍隊補給。再加上服役時間的延長,軍隊能夠進行長期的正規訓練,十分有利於戰鬥力的提高。這支經過馬略嚴格訓練和改造的軍隊幫助馬略在戰場上連連獲勝。

評價和影響

馬略以募兵制替代徵兵制的必然性的情況下大膽進行改革。

馬略的改革主要是軍事上的,但是這些措施對羅馬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改革擴大了兵源,增強了軍隊戰鬥力,但同時也使軍隊性質逐漸發生變化,為日後的軍閥出現以及軍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權力在統帥們之間輾轉,期間軍隊完全效忠的是統帥個人而非他們軍旗上所寫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軍隊完全成了統帥爭奪權力的工具。

5樓:匿名使用者

馬略改革內容

a,以募兵制代替徵兵制

馬略放棄了早就難以為繼的財產資格限制,規定凡是自願且符合條件的羅馬公民,包括無財產者都可以應募入伍。這樣就解決了困擾羅馬多年的因符合服役資格者不足而導致的兵源匱乏問題。

b,延長服役年限,明確軍餉報酬

在早期,羅馬軍隊的服役期非常短,有時只有數月甚至數日。隨著戰爭規模的公升級以及羅馬征服地區的擴大,服役期變得越來越長,但一直沒有統一標準。馬略規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須服役滿16年。

這實際上就是將羅馬軍隊明確為一支全部由職業軍人組成的部隊。服役期間,由國家統一供養,並按照等級發給薪酬。士兵退伍後,還能在被征服地區分得屬於自己的土地。

這樣做,使得士兵們在服役期間和退役後的衣食都有了著落,確保了士兵們的忠誠,也同時將之前懸而未決的平民爭取土地的鬥爭和服兵役結合在了一起。

c, 改革軍團組成,統一**裝備

之前的軍團步兵被按照年齡和作戰經驗分成三個級別:青年兵(hastati)、壯年兵(principes)和後備兵(triarii)。這三個兵種裝備略有區別,被排成前後三排,軍團的戰術也基本上是圍繞著這三線完成的。

馬略去除了這一兵種分工,將所有的重灌步兵統一為軍團士兵(legionarius),統一裝備以投槍、短劍和拉丁長盾。同時他調整了軍團的編組形式:每個羅馬軍團(legio)由10個大隊組成(cohorts)。

除第一大隊由10個百人隊(centuria)組成外,其餘大隊由6個必要的連續性等級的百人隊組成,每個百人隊80人,由一名百夫長領導。同時,每兩個百人隊又被稱為乙個小隊(manipulus),由兩個百人隊中等級較高的那名百夫長統領。各個等級的部隊都按照訓練程度和作戰經驗的多寡編成,編號越小的單位作戰能力越強,作戰位置越靠前。

此外,每個戰鬥單位都有自己的軍旗和標誌,每個軍團都擁有自己的鷹徽——羅馬的象徵。此舉無疑增強了每個單位的集體精神和榮譽感,丟失軍旗或鷹徽可能被處以十一抽殺律。

新的軍團由原先的4500人增至6000人,戰鬥隊形則變得更加多樣,作戰的靈活性和指揮效能得到加強,同時,還增加工兵和機械裝備。而其他輔助角色,例如弓箭手、拋石手、騎兵等,都由的羅馬在各地的,不具有羅馬公民權的同盟者提供,稱為輔助部隊(拉丁語:auxilia)。

意義馬略的改革主要是軍事上的,但是這些措施對羅馬歷史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改革擴大了兵源,增強了軍隊戰鬥力,但同時也使軍隊性質逐漸發生變化,為日後的軍閥出現以及軍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權力在統帥們之間輾轉,軍隊完全效忠的是統帥個人而非他們軍旗上所寫的「元老院與羅馬人民」,軍隊完全成了統帥爭奪權力的工具。

土地改革的意義,土地改革的意義是什麼

意義 1.1952年底,全國土改基本完成,3億多無地或少地的的農民分到了土地 2.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徹底改變了農村的生產關係 3.廣大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翻了身 4.農村生產力得到解放,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工業化開闢了道路 5.進一步鞏固了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 6.摧毀了美...

劉晏改革的內容及意義

1 改革漕運 劉晏首先組織人力逐段疏浚由江淮到高師的河道,打造了二千艘堅固的大漕船,訓練軍士運糧,每十船為一隊,軍官負責押運,船工由經調為僱募。改直法為段運法,將全程分成四個運輸段,建轉運站。使江船不入汴水,汴船不入黃河,河船不入渭水,提高了運糧效率,杜絕了翻船事故。為此又在揚州 汴口 河陰 渭口等...

隋朝戶籍改革意義,宋代戶籍制度改革的積極作用

隋朝戶籍改革不僅增加國家賦稅收入,還打擊了豪強地主,加強了 集權,同時減輕了民眾的賦稅負擔,可謂一舉三得。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 大索貌閱 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 輸籍定樣 在第乙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 定簿 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開皇三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