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靈異神物,亦乃萬獸之首。虎鬚鬣尾,身長若蛇,有鱗似魚,有角仿鹿,有爪似鷹,能走,亦能飛,能倒水,能翻江倒海,吞風吐霧,興雲降雨。 封建時代龍作為帝王的象徵, 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圖騰.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一起並稱「四神獸」。 西方神話中帶翼的動物。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形圖案來自於2023年前的興隆窪文化查海遺址(興隆窪文化因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敖漢旗緊鄰遼寧省,查海遺址在遼寧阜新縣)發現了一條長約19.7公尺、用紅褐色石塊堆砌、擺放的龍。興隆窪文化的這條龍的發現,把中國人崇龍的歷史上推到了2023年前。 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遊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
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龍漸漸成了: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樣子,這種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
其中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
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螭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
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2023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
清同治二年(202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關於龍的起源,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人們終於取得了乙個較為一致的共識:
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誌。 有意思的是,在遠神話傳說中,龍確實被人驅使,如幫助大禹治水的應龍。天驅使龍幹什麼呢,自然就是古人所渴望的「興雲布雨」。
所以,甲骨文「龍」字表示這樣乙個概念:其一,它供天驅使;其二,它的聲音是隆隆之聲;其三,它的形象是閃電,頭像獸類,身軀像蛇,隱身在雲團之中;其四,它的工具是雲團;其五,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播灑雨水。古人如此刻畫龍,意味著人們既懼怕它,又離不開它,對它敬畏有加。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為我們的「時間定位」提供著證據。查海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2023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
龍全長近20公尺,寬近兩公尺,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岩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
這幅岩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接下來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等。 考古發現 ● 2023年代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過"c"型玉龍,後經考古勘查確認該玉龍屬於距今約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遺物。
● 2023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發現了蚌塑龍虎,考古和碳-14測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2023年前左右。據學者李學勤、馮時等考證,45號墓發現的蚌塑龍虎與中國傳統天文學中的四象有密切的聯絡。 ●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紅褐色石塊堆砌的「龍形堆塑」。
該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2023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全長近20公尺,寬近兩公尺,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
中國龍並非一開始就有五爪,而是從三爪、四爪到五爪發展過來的。中國歷史上龍造型的演化大致可分四個時期:
一、夔龍期 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期,經商周,延續到秦漢,以商周夔龍為代表。夔龍的原型為灣鱷或巨蜥,一鷙(鳳)足而四爪。商夔螭,一鷙足,二或四爪。
商中晚期,夔龍夔螭夔風並逢,產生六種以夔龍為主的並逢夔龍夔螭夔風徽識,表示同為祖先。西周繼續沿用,並將夔龍夔螭綜合為一種新形態,此時一鷙足,多為彎月形二爪。
二、應龍期 應龍的概念很早,最早見於商周,但作為藝術分期的應龍,可能始於秦,盛於漢,延續到隋唐,足多為三趾。
三、黃龍期 始於唐宋,遼、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礎,盛於明清。宋,遼、金、元多為三趾,明清多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龍造型,民間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龍的圖案.
四、回歸期 清以後的現當代。由於龍與封建統治者脫離了關係,所以可以按人們的喜好繪製或塑造成
三、四、五趾。當然,歷史上五爪龍有過特殊的地位,故人們普遍還是偏愛五爪造型。 日本在唐代時與中國頻繁往來。
而在那個時候,中國的龍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從中國引進三爪的龍。在中國出現四爪龍后,已經開始閉關鎖國,與日本斷了往來。而南韓古時候叫做高麗,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國的附屬國,當中國統治者開始用五爪龍圖案的時候,自然不可能讓屬國和自己平起平坐,於是南韓的龍就只能是四爪了。
傳說中,龍性淫。與牛交合,生麒麟。與鯤交合,生蛟。
中國的龍王信仰是隨著佛教的興起而產生的,但是又與印度佛教中的龍王有很大差異。可以說中國的龍王是佛教道教雜糅的產物。道教引進佛教龍王並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龍王體系,稱諸天龍王、四海龍王、五方龍王等。
具體例子:
2樓:匿名使用者
龍,鹿角,蛇身,鷹爪,魚尾。龍是中國的圖騰、象徵,古代天子就象徵著龍,可見龍的地位。龍的出現一般伴隨著鳳凰,在神話中龍分別有四爪、五爪,甚至還有九爪。
龍屬水,出行有風雷相隨,雲雨相伴。傳說中天地間第一條龍是祖龍,神通廣大,可惜最終死在天地大劫,後來的龍神、龍王都是他的子孫,祖龍還生有九個兒子,具體的忘了,不過龍生九子就是這麼來的。寫作的時候帶點神話最好
3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的是:
龍,頭似鱷,鹿角,蛇身,魚尾,身有鱗。有五爪,出行有風雷相隨。龍的前身實際上是傳說中的神獸,龍頭人身,就是後來的龍王,名字忘了,我去找下。
有什麼關於中國的龍的傳說?
4樓:匿名使用者
1、龍生
九子在民間,很久就流傳著龍生九子的說法,但是九子為何物並沒有確切的記載。據說有一次,明孝宗朱祐樘忽然心血來潮,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東陽,龍生九子都是何名目?
李東陽倉促間不能回答,退朝後左思右想,和同僚們一起七拼八湊,才拉出了一張清單,向皇帝交了差。清單上龍的九子是:囚牛、睚眥(yázì)、嘲風(cháofēng)、蒲牢(púláo)、狻猊(suānní)、贔屓(bìxì)、狴犴(bì'àn)、負屓(fùxì)、螭吻(chīwěn)。
2、鯉魚跳龍門
相傳,開闢龍門山以後,水流湍急,遊息於盂津黃河中的鯉魚,順著洛、伊之水逆行而上,當游到龍門時,波浪滔天,紛紛跳躍,意欲翻過。跳過者為龍,跳不過者額頭上便留下一道黑疤。
3、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裡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台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裡。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4、四海龍王
龍王被認為具有掌管海洋中的生靈,在人間司風管雨,因此在水旱災多的地區常被崇拜。大龍王有四位,掌管四方之海,稱四海龍王。小的龍王可以存在於一切水域中。龍王形像多是龍頭人身。
5、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張)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
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兩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5樓:伊夢赫
相傳,劉伯溫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亂,戰火不斷,饑荒遍地。玉帝令劉伯溫轉世輔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蒼生,並賜斬仙劍,號令四海龍王,但龍王年老體弱,事務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個兒子。龍九子個個法力無邊,神通廣大。
他們跟隨劉伯溫征戰多年,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奪得了皇位。當它們功得圓滿準備返回天廷覆命之時,明成祖朱棣這個野心極大的帝王卻想永遠把它們留在自己身邊,安邦定國,雄霸天下。於是他便借修築紫禁城為名,拿了劉伯溫的斬仙劍號令九子。
但九子仍是神獸,頓時呼風喚雨,大發雷霆。朱棣見斬仙劍震不住九子,便決定用計,他對九子老大贔屓說:「你力大無窮,能馱萬斤之物,如果你能馱走這塊先祖的神功聖德碑,我就放你們走。
」贔屓一看原來是一塊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猶豫地馱在了身上,但用盡法力卻寸步難行。原來,神功聖德碑乃記載「真龍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善事)之用(功德是無量的),又有兩代帝王的玉璽印章,能鎮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壓在碑下,不忍離去,便決定一起留在人間,但發誓永不現真身。
朱棣雖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卻僅僅是九個塑像般的神獸。劉伯溫得知此事後,也棄朱棣而去,脫離肉身返回天廷。朱棣後悔莫及,為了警示後人不要重蹈覆轍,便讓九子各司一職,流傳千古。
關於龍的傳說,有關於龍的傳說
赴青山 1.龍女拜觀音 在觀音菩薩身邊,有一對童男童女,男的叫善財,女的叫龍女。龍女原是東海龍王的小女兒,生得眉清目秀,聰明伶俐,深得龍王的寵愛。2.岑港白老龍 舟山島西岸有個海灣叫岑港。岑港有座高山,山水傾瀉下來,猶如百尺白布懸掛在峭壁上,煞是壯觀。年復一年,在嶺腳邊衝出一口深深的石潭,名叫 龍潭...
要關於天琴座的傳說和故事
鳳月 那是一個關於天琴座的神話故事。傳說古希臘有一位著名的豎琴演奏家奧菲斯,他是太陽神和歌唱女神的兒子,他的豎琴聲能使頑石流淚,使萬物馴服,但是他深愛的妻子卻被毒蛇咬死。他為了使妻子復活,獨自帶著豎琴去了冥界,用他的琴聲迷惑了名府的引路人,馴服了三個頭的地獄看門犬最終感動了冥王。冥王答應讓他的妻子返...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關於清明節的傳說和故事。
清明節傳說主要與介子推和大禹有關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 寒食節 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 割股充飢 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綿山景區景點之一 母子石像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 寒食節 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 割股充飢 而不圖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