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乾雨筠朱鑠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
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
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
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
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布的邊塞景觀。全組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2樓:現實3無奈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前兩句寫景,用「青海長雲」「孤城遙望」極言塞外荒涼、空曠的景致,給人以蒼涼之感;用「暗」「孤」「遙」等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
是悲壯的讚歌,是孤獨的等待,是思鄉的惆悵。 後兩句敘事抒情,「百戰」「穿金甲」寫戰事的頻繁、激烈、殘酷,用了誇張的寫法,更突出士兵們邊塞生活的艱難;最後一句直抒胸臆,既是戰爭前慷慨激昂的豪邁壯語,卻也表現出邊關將士們無奈、決絕的心境。 充滿蓬勃高昂氣勢的戰爭題材的詩歌,要數唐朝前期的邊塞詩了。
這些詩氣勢巨集偉,樂觀激昂。以上兩首是這些詩中的名作,而尤以後一首為高,被譽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前一首借雪山孤城作背景,有力地顯示出戰士們誓掃樓蘭的決心,至今讀來,猶有黃沙撲面之感。
後一首起筆不凡,引起人們對秦漢以來邊塞征戰年年,無數將士戰死沙場的無限沉思;因有前兩句,所以後兩句所表達的願望就更加含蓄深沉,耐人反覆尋味。
3樓:迷漫生活的故事
唐詩精選之從軍行: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
王昌齡的從軍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首詩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情景;
第二首詩描寫征戍者在軍中聽樂觀舞所引起的邊愁;
第三首詩描寫古戰場的荒涼景象,寫將軍上表請求歸葬戰死將士骸骨,表現將帥對士卒的愛護之情;
第四首詩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第五首詩描寫奔赴前線的戍邊將士聽到前方部隊首戰告捷的訊息時的欣喜心情,反映了唐軍強大的戰鬥力;
第六首詩描寫將軍欲奔赴邊關殺敵立功的急切心情;
第七首詩主要描寫山巒疊嶂、烽火遍布的邊塞景觀。全詩意境蒼涼,慷慨激昂,充分顯示出盛唐氣象。
本詩一共七篇,作者通過描寫邊塞的人,景表達自己遠在邊塞的思鄉之情和內心崇高的愛國精神,對戰士們的讚美。
5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表明了將士們
駐守邊關的巨集偉壯志。
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
6樓:北天
王昌齡的《從軍行》共7首,描寫了士子從戎,征戰邊疆的過程和心情,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7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表達了詩人對將士們的讚美,以及欣慰,寫出了將士們愛國的精神!
8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戍邊將士為國殺敵、視死如歸的豪情壯志。
9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戍邊將士駐守邊關至死不屈的品質。
10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愛國,不怕犧牲的感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出塞二首》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一組邊塞詩。第一首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時的邊塞戰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合,在詩裡熔鑄了豐富複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
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第二首詩描寫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剛剛結束時的情景,寥寥數筆,生動地描繪了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勝利者的驕傲神態。
全詩意境雄渾,格調昂揚,語言凝鍊明快。
12樓:迷漫生活的故事
唐詩精選之從軍行: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
13樓:匿名使用者
,不怕艱苦勇於比賽的精神。
14樓:匿名使用者
對將士的讚美寫出將土的不畏
1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將士們的豪情壯志以及不畏艱難
16樓:匿名使用者
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回答
王昌齡的從軍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17樓:迷漫生活的故事
唐詩精選之從軍行:這首詩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作
18樓:落日的狂歡
從軍行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前兩句寫景,用「青海長雲」「孤城遙望」極言塞外荒涼、空曠的景致,給人以蒼涼之感;用「暗」「孤」「遙」等字奠定了全詩的感情基調:是悲壯的讚歌,是孤獨的等待,是思鄉的惆悵。
後兩句敘事抒情,「百戰」「穿金甲」寫戰事的頻繁、激烈、殘酷,用了誇張的寫法,更突出士兵們邊塞生活的艱難;最後一句直抒胸臆,既是戰爭前慷慨激昂的豪邁壯語,卻也表現出邊關將士們無奈、決絕的心境。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9樓:可愛的康康哥
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矢志不渝的決心。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古從軍行七首(其四)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堪稱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
全詩如下: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如下:
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注釋如下: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築城於此,置神威軍戍守。
長雲:層層濃雲。
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20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表達了詩人駐守邊疆士兵們的高度讚賞和關懷,也表現出對邊關戰爭的無奈和將士們的決絕敬佩心境。
出自:《從軍行七首·其四》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
原文: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擴充套件資料:
賞析:前兩句,提到了三個地名。「雪山」,是指祁連山,它橫亙在河西走廊南側,綿延上千里。「青海」以及「玉門關」,都是具體地名。
三個地點,跨度數千里,展現了乙個無比遼闊的畫面:從青海飄過來的雲,瀰漫在祁連山上,以至於使千年積雪都不那麼耀眼了;雪山盡頭,可以看到一座孤城。
再向西走上很遠,就可以見到玉門關。這兩句,使全詩的視角極為廣闊,橫貫東西數千里的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作為邊塞詩,這兩句加強了詩歌「豪壯」的感覺。
在這樣的地域背景下,西北邊塞戍邊將士的生活將是怎樣的呢?當時的唐朝,西北邊境,面臨兩個強敵,乙個是吐蕃,乙個是突厥。吐蕃在青海地區,突厥在玉門關外。
河西節度使的任務,就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防範西方、北方兩個強敵,守護河西走廊。所以,這兩句詩,既是景色描寫,也是對當時軍事形勢的實寫。
景色描寫,與軍事形勢的描寫渾然一體,滲透著複雜的感情:邊疆的廣闊、苦寒,戍邊生活的艱苦,但同時,戍邊將士又充滿豪情地擔負著保家衛國的責任。
所有這些都融合在開闊、蒼茫的景色裡。第
三、第四句,從遠景拉回到近景,並水到渠成地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短短七個字,強有力地概括了邊境戰爭的殘酷。
「黃沙」二字,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百戰」極言戰事之頻繁、敵軍之強悍、對戰之艱苦。「穿金甲」,已經暗含著戰鬥之外的其他可以想見的因素。
比如壯烈犧牲,馬革裹屍,以及其他或大或小的勝敗得失。但是,即使鎧甲磨穿,將士們的壯志卻愈發強烈。「不破樓蘭終不還 」,強有力地表現了身經百戰的將士們的豪情壯志。
最後一句,將前幾句的悲苦一掃而光。所有的陰霾消失殆盡,豪壯盡顯。這一句也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總體看來,這首詩雖然不長,但是頗有節奏。
第一、第二兩句,重在描繪乙個無比廣闊的境界,其間蘊涵著無比豐富的軍事和感情方面的內容。第三句,有明顯的轉折,視角突然具體化,而且表露出感**彩。
第四句,強烈的感情呼之而出,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整首詩的風格是豪壯有力的。雖然也有悲的成分,但並不佔主導。毫無疑問,戰爭是艱苦的,「黃沙」句對此有生動的描寫。
但強烈的責任感和自豪感,使將士們能夠豁達地承受戰爭,所以整個句子給人的感受是樂觀的、雄壯有力的。最後一句,是在深深認識到戰爭的艱苦和持久之後,所發出的更堅定的誓言。
我們常說的「盛唐氣象」,在本詩中有典型體現:即使在艱苦的戰爭中,也充滿樂觀、堅定和豪情壯志。王昌齡的絕句,往往具有這種陽剛的氣質,這也是他最突出的優點之一。
21樓:茅銀蘭
王昌齡的《從軍行》其四,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矢志不渝的決心。表達了國家有事,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建功立業的豪邁情懷。
古從軍行七首(其四)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堪稱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
全詩如下: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如下:
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遮得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注釋如下:
青海:指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唐朝大將哥舒翰築城於此,置神威軍戍守。
長雲:層層濃雲。
雪山:即祁連山,山巔終年積雪,故云。
擴充套件資料:「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詩人在開篇描繪了一幅壯闊蒼涼的邊塞風景,概括了西北邊陲的狀貌。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
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 「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
盛唐優秀的邊塞詩有乙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本篇就是乙個顯例。可以說,
三、四兩句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是因為有
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
22樓:小松部落格
從軍行(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行,詩歌的一種體裁,從軍行,寫軍隊生活的樂府古題,王昌齡共寫《從軍行》七首,這是第四首。這首詩反映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保衛國家的豪情壯志。詩的前兩句描繪邊地風光,藉以渲染戰爭氣氛。
後兩句集中概括了戍邊將士長期參與的酷烈戰爭生活以及決心破敵的豪情。壯闊的塞外景色與將士巨集偉的抱負融合在一起,氣魄雄闊,風格渾豪。「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常被用來表現殺敵衛國的英雄氣概和堅強意志。
中唐詩人戴叔倫寫有「願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雄豪詩句,同此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昌齡從軍行 其一 譯文,王昌齡的《從軍行》(其一)的原文翻譯?
從軍行 其一 原文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鑑賞 這一首,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深摯感情。這首詩,筆法簡潔而富蘊意,寫法上很有特色。詩人巧妙地處理了敘事與抒情的關係。前三句敘事,描寫環境,採用了層層深入 反覆渲染的手法,創造氣氛,為第四句抒情作鋪墊,突出了抒...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表達的思想
青海長雲暗雪山 賞析 從軍行七首其四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賞析 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 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這首詩就有這種情形。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
楊炯的《從軍行》和王昌齡的《從軍行》七首是不是同詩啊
不是。王昌齡 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的 從軍行 七首中,最有名的是哪一首?從軍行 其四 從軍行 其四 是唐代邊塞大詩人王昌齡的名作古從軍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堪稱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邊塞將士誓死殺敵的氣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