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內容還有現實意義嗎為什麼

2021-03-05 09:18:24 字數 5585 閱讀 9591

1樓:百度使用者

9.(2分)鄙:鄙陋,目光短淺 以:認為、以為(各1分)10.(任選一題,2分,意思相符即可)

(1)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情理(來審理)。

(2)由此看來,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嚴重了。

11.(1分)b

12.(2分)曹劌:直諫;鄒忌:諷諫(採用暗示比喻委婉地勸說君主)。(各1分)

13.(兩題選做一題,3分)

(1)取信於民(得民心)(2分),後一問回答合情合理即可。(1分)(2)希望齊王廣開言路,善於納諫。(2分)後一問言之成理即可。(1分)

2樓:百度使用者

1. 鄒忌為什麼要向齊王進諫?

明確:鄒忌是在比美中,在妻、妾、客的對話中,在當面與徐公比較,在暮寢而思之後,感受到自己受了蒙蔽。因此推己及人,立刻想到國君一定也多受蒙蔽,由此進諫。

2. 突出了鄒忌什麼性格特點?

明確:實事求是,善於思考,勤於政事。

3. 鄒忌進諫成功的原因在**?

明確:鄒忌能進諫成功有兩個關鍵:一在於他說話的藝術與技巧上,他巧妙地將自己的妻,妾,客人與威王的宮婦,群臣,鄰國進行模擬,輕而易舉地讓齊王明白確實受了蒙蔽,二是納諫者齊王有謙厚開闊的胸襟,重賢而又明理。

4. 這突出了鄒忌的什麼特點?突出了齊王什麼性格?

明確:鄒忌——善於言辭。從自己的生活出發,以模擬推理,得出結論。語言委婉,易於讓人接受。齊威王——重賢明理。

5. 鄒忌進諫的結果怎樣?

明確:齊王採納了建議。下令面刺、上書、謗譏於市朝分別受上、中、下賞。進諫的人數由門庭若市—時時間進—無可進者。最後其他幾個國家皆朝於齊,乃至於戰勝於朝廷。

小結:鄒忌:善於思考,實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愛國。齊威王:勇於面對自己的過失,鼓勵天下人評說自己的是非,這種開闊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獨尊的朝代實屬難能可貴。

西元前356年,齊桓公死後,由他的兒子齊威王即位。

齊威王繼承王位後,得意忘形,狂縱無度,每天吃喝玩樂,對於朝政大事不聞不問。尤其迷戀彈琴,經常獨自關在後宮內撫琴自娛。一晃九年過去了,國家日趨衰敗,百姓貧困不堪。

周邊國家看到齊威王如此荒唐,接連起兵進犯。齊國連吃敗仗,邊防線上不斷報警,齊威王仗著國大業大,根本不理。

文武大臣見齊國江河日下,紛紛上書勸諫,齊威王都當耳旁風。到後來,齊威王見勸諫的大臣妨礙自己的雅興,索性下令不准進諫的人進王宮,如有違者,立即賜死。

大臣們耽心國家的安危,心急如焚,但見齊威王根本不聽勸諫,又下了死命令,乙個個只好緘默其口。這樣,齊國國勢越來越糟了。

一天, 有個名叫鄒忌的齊國人,自稱是位高明的琴師,走進王宮,對侍臣說:"聽說大王愛彈琴,我特地前來拜見,為大王撫琴。"

侍臣稟報齊威王,齊威王一聽很高興,立即召見鄒忌。

鄒忌近前,聽齊威王彈琴。他聽後,連聲稱讚道:"好琴藝呀!好琴藝……"

齊威王不等鄒忌稱讚聲落音,連忙問道:"那麼你說一說,我的琴藝好在**?"

鄒忌躬身一拜道:"我聽大王那大弦彈出來的聲音十分莊重,就像一位名君的形象;我聽大王從那小弦彈出來的聲音是那麼清晰明朗,就像一位賢相的形象;大王運用的指法十分精湛純熟,彈出來的個個音符都十分和諧動聽,該深沉的深沉,該舒展的舒展,既靈活多變,又相互協調,就像乙個國家明智的政令一樣。聽到這悅耳的琴聲,怎麼不令我叫好呢!

"齊威王聽了鄒忌這番讚美之詞,十分高興地說:"看來你真是一位高明的琴師了。我正愁沒解悶逗樂的呢,本王倒要你彈一曲聽聽,"

齊威王說著,吩咐左右擺上桌子,將琴安放好。

自己坐在琴前,熟練地調弦定音之後,把兩隻手放在琴弦上,半天動也不動。

齊威王很驚奇,問道:"你怎麼不彈起來呢?"

鄒忌一笑說:"我是學大王的樣子呀!"

齊威王惶惑不解。

鄒忌乾脆把琴往旁邊一推,說:"琴好彈而理解難呀!"

齊威王說:"有何講究?"

鄒忌道:"古時候,伏羲做的琴,長三尺三寸六分好象一年三百六十日;上圓下方,猶如以法規治理天下。彈琴本來為陶冶性情,杜絕淫邪之念,乃修身養性之樂事。"

齊威王聽著,似有所悟地點點頭。

鄒忌接著侃侃而談:"彈琴和治理國家一樣,必須專心致志。五根琴弦,好似君臣之道,大弦音似春風浩蕩,猶如君也;小弦音如山澗溪水,像似臣也;應彈哪根弦就認真地去彈,不應該彈的弦就不要彈,這如同國家政令一樣,五弦配合協調,才能彈奏出美妙的樂曲,這正如君臣各盡其責,才能國富民強、政通人和。

彈琴和治國的道理一樣呀!"

齊威王聽鄒忌以琴喻政,不耐煩地說:"先生將琴理說得這麼玄,那只不過是空談,我要見識你彈琴的真本領,請彈一曲讓我聽聽吧!"

鄒忌離開琴位,兩手輕輕舞動,只擺出彈琴的架勢,卻並沒真的去彈。

齊威王見鄒忌如此這般,惱怒地指責道:"你為何只擺空架子不去真彈琴呢?難道你欺君不成?"

鄒忌笑道:"大王息怒!我彈琴自娛想成高手,所以成天琢磨彈琴的道理,大王身居王位,掌握著整個國家的命運,不管國家大事,這跟我擺著琴不彈有什麼兩樣呢?

我擺著琴不彈,大王很不高興。大王面前擺著齊國這架大琴,即位九年了卻不去彈它,一切國事都讓下臣去做,連敵國屢屢進犯,打算瓜分齊國的軍國大事大王也不放在心上,恐怕齊國的大臣百姓們也不會高興吧?"

齊威王一怔,這才意識到鄒忌的來意不尋常,連忙問道:"先生莫非另有見教?"

鄒忌躬身再拜道:"豈敢!我只知道琴聲也是心聲。琴不彈則不鳴,國不治則不強。"

齊威王道:"先生說得對!你以琴諫寡人,使我耳目一新。九年積重難返,我該怎麼做才好呢?"

鄒忌說:"這個麼,說難也不難,大王應該像你每天勤於彈琴那樣,當務之急是把國家大事先彈起來。"

齊威王問:"這個我能做到。可是,從哪方面著手呢?"

鄒忌指著五根琴弦說:"大王可以先選賢任能、興利除弊、不近聲色、整頓軍馬、關心百姓五個方面協調著手,何愁齊國這架大琴不奏出妙曲呢!"

齊威王明白了:這位自稱"琴師"的鄒忌原本是個具有治國平天下的能人。於是,他請鄒忌做相國,採取上述五大措施,使齊國逐漸強盛起來,一時被楚、魏、趙、韓、燕五國公推為霸主。

於是,賢臣彈琴諫齊王的故事傳為美談。

3樓:秦漢明

有現實意義阿,比如說人要有自知之明;還有,忠言逆耳利於行,不要只喜歡聽好話

4樓:哥哥的哥哥的哥

有人兼聽則明,但要明白建議人的身份地位和目的

鄒忌諷齊王納諫 的故事對當今社會有什麼意義

5樓:可愛的康康哥

從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可以看出鄒忌是個能臣也是個忠臣,泛指平民百姓,齊威王代指上級**。對於現在社會來說,對於百姓的建議和疑問,**要針對問題的實際出發,參考和採納人民的意見,做到改進制度和社會上的問題。

《鄒忌諷齊王納諫》出自《戰國策·齊策一》,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學著作,又稱《國策》。作者並非一人,成書並非一時,書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誰。

西漢劉向編定為三十三篇,書名亦為劉向所擬定。

全詩(節選)如下:

王曰:「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

此所謂戰勝於朝廷。(謗譏 一作:謗議)

譯文如下:

齊威王說:「說得真好。」於是下了一道命令: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耳朵裡的,得下等獎賞。」

政令剛一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後,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6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從原文不難看出,鄒忌三次提到「私」者、「畏」者、「求」者這三種人,認為讓自己差一點受蒙蔽的是這三種人,讓「王之蔽甚矣」的也是這三種人,這絕不是偶然的文字重複。鄒忌或者說是《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的作者通過乙個不完全歸納法,把矛頭直指「私」者、「畏」者、「求」者這三種人,認為讓人受蔽的常常就是這三種人,要想不受蒙蔽,必須在這三種人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他們在自己面前的言行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否則就容易受蒙蔽。

鄒忌的分析是合乎生活實際的。我們細想一想,哪些人最容易蒙蔽人?哪些人最有資格蒙蔽人)生活實際告訴我們,就是這三種人,偏愛你的人常帶著個人感**彩,根本不可能看出你的缺點不足,或者是即使看出了,也不忍心指出你的缺點或不足,常常是甜言蜜語,與你保持高度一致。

害怕你的人,不敢指出你的缺點和不足,因為他與你之間有一定的等級界限,他因為自己的地位低下,因為要維護自己的既得利益,所以不敢講實話,他們的表現常常是人云亦云,隨聲附和。

求你的人他,更不能指出你的缺點不足,這種人的表現常常是主動拍馬溜須,阿諛奉承,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一定要認識到自己所處的環境,真正分清形勢,保持清醒的頭腦,「知己者智,自知者明」,這樣才能使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從而做出合乎實際的抉擇。 同時為政者應該廣開言路,聆聽下方的聲音。

7樓:汪玫君

從而做出合乎實際的抉擇。 同時為政者應該廣開言路,聆聽下方的聲音。

8樓:淡淡紫蝶

多納諫,國家才會富強~~~~

鄒忌諷齊王納諫 分段概括主要內容

9樓:慧聚財經

鄒忌諷齊王納諫 分段概括主要內容:

第1段,進諫的緣起。

作者先刻畫了鄒忌的外貌:身材修長,儀表堂堂。「窺鏡」「自視」,逼真地刻畫出他不無自得的神情。

正是有了這點自信,才使他敢於和齊國有名的美男子徐公比「美」,也與下文見徐公後「弗如遠甚」的自慚心理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烘托出他感到受蒙蔽的心情。明明是「弗如遠甚」,可他的妻、妾和客卻異口同聲地認為他比徐公漂亮,顯然是由於各自特殊的原因,使他們沒有勇氣說出真實的情況。

這裡,三個人的回答,由於身份和心理不同,雖然都是讚揚,但語氣上卻有明顯的不同。妻的回答表現了妻對他由衷的喜愛,愛戀之情溢於言表。妾因其地位低下,與主人之間並沒有多少真情可言,但又不能不順從,所以她的回答就有些勉強,說話比較拘謹,不敢越雷池一步。

客人的回答則明顯地流露出奉承的意味。

第2段,進諫的內容。

這一段是課文的中心部分。鄒忌見威王后,並沒有單刀直入地向威王進諫,而是先講自己的切身體會,用模擬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講出「王之蔽甚矣」。他先敘述了妻、妾、客蒙蔽自己的原因,然後從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於治國大事,說明齊王處於最有權勢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

這裡,沒有對威王的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嚴重性,從而使他懂得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的重要性。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推己及人。「王之蔽甚矣」一句,點明了進諫的主旨,猶如當頭棒喝,一針見血,使其猛醒,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

他為什麼敢下這樣的結論呢?一是鄒忌曾任齊相,是國家的重臣,言不在私而益於公,所以他無所顧忌;二是以小見大,由自己的受蒙蔽推想到國君的受蒙蔽,這種現身說法的方式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第3段,進諫的結果。

齊王接受了鄒忌的勸告,立即發布政令,懸賞求諫,廣開言路,開張聖聽,對於關心國事、積極進諫者,分不同情況給予獎賞。齊王納諫之後,齊國果然發生了可喜的變化。「門庭若市」說明在此以前,齊國確實有許多積弊,「時時而間進」說明最初的進諫已經取得了預期的效果,齊威王已經根據人們的意見,改革了弊政。

「雖欲言,無可進者」,說明威王已完全糾正了缺點和錯誤,齊國政治清明。齊威王納諫去蔽,從而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鄒忌諷齊王納諫啟示鄒忌諷齊王納諫啟示300字

1 從諫如流,巧善自我 鄒忌以小見大妙諫威王,威王虛心納諫,下令勸諫有賞,自始門庭若市,後趙魏韓燕紛紛朝拜齊國,齊稱雄一世。威王的舉措實為開明聖舉,通過接受別人的意見,彌補自己的不足,揚長避短,逐漸完善自我,以至於群臣欲見無以言,四國紛紛朝於齊。這些驚人的成就足以告訴我們 從諫如流,巧善自我。三國時...

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原文及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原文及翻譯

原文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 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 吾孰與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 吾與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 窺...

鄒忌諷齊王納諫告訴我們的道理《鄒忌諷齊王納諫》給我們的啟示

鄒忌諷齊王納諫告訴我們的道理 居上者只有廣開言路,採納群言,虛心接受批評意見並積極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鄒忌諷齊王納諫 出自 戰國策 齊策一 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謀士鄒忌勸說君主納諫,使之廣開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鄒忌這樣有自知之明,善於思考,勇於進諫的賢士形象。又表現了齊威王知錯能改,從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