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麼,棄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麼?

2021-04-10 22:42:32 字數 1420 閱讀 5308

1樓:匿名使用者

棄之可惜的上一句是食之無味。

1、意思

吃起來沒有什麼味道,扔掉又有點可惜。比喻事情進行下去沒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捨不得。也形容進退兩難,猶豫不決,無可奈何。

2、出處

《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雞肋,棄之如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知王欲還也。」

3、典故

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 兩軍相持不下。曹操見連日陣雨,糧草將盡,又無法取勝,心正煩惱。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雞肋思想進退之計,便隨口答道:

雞肋!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主簿楊修那裡,這傢伙自作聰明,慫恿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兵。

兵問其故。楊修說:雞肋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丞相進不能勝,恐人恥笑,明日必令退兵。

於是大家都相信了。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蠱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這便是關於雞肋的典故。

擴充套件資料

成語故事

大凡讀過《三國演義》的人們,都知曉楊修被曹操殺掉的前因後果。楊修才思敏捷,聰穎過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曠,得到曹操賞識器重,成為丞相曹操重臣。在發生了闊門、一盒酥、曹操夢中殺人、吳質等事件後,曹操對楊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備,到後來楊修暗中插手廢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極大不滿和嫉恨。

曹操在漢中戰事中,以「雞肋」罪名誅殺楊修後厚葬,賞與許多物品,以示慰藉其親屬。楊修之死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寫得詳實生動,讓人看不出曹操**楊修的蛛絲馬跡,而是秉公處置「雞肋事件」,按律斬了楊修,嚴肅軍紀,做得即天衣無縫,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隱患,解除了後顧之憂。

楊修,做為封建時代的一名謀士,堪稱中國古代典型人物。其才華學識出眾超群,在揣磨、分析、判斷、預見丞相曹操心理活動方面,也是相當準確迅速敏捷的,並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楊修也正是因為這種先期預見的準確,才為此丟了性命。

楊修對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猶豫心態,雖然了如執掌、洞悉見底,做為曹操屬下多年的幕僚,對曹操生性多疑、暴戾**的性格,有足夠的了解。他誤認為曹操根本不會因此取其人頭,才敢在軍中袒露直言曹操會退兵,讓士兵們收拾行禮,準備班師回朝,這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的範例。

2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說的。 食之無味, 棄之可惜。

3樓:凌鈴七

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4樓:堂初普暄妍

恐人恥笑,

兩軍相bai持不下du,棄之可惜。今丞相進不能zhi勝,慫恿dao兵士們收拾行裝準備撤專兵,又無法取勝:屬雞肋曹操與劉備對壘於漢中,食之無味。

兵問其故,楊修這傢伙自作聰明,曹操正呆呆看著碗內思想進退之計,曹操便以鼓惑軍心之名砍了楊修的頭:雞肋雞肋。這時士兵來問晚間的口令。

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便隨口答道。曹操見連日陣雨!當「雞肋」這個口令傳到那裡。

楊修說,明日必令退兵。於是大家都相信了,糧草將盡,心正煩惱

上聯棄之可惜下聯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上聯 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棄之可惜 下聯 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碗裡藥喝喝皆泛苦,棄之可惜.對聯 上聯是什麼,棄之可惜 下聯 杯中酒口口香甜,量力而行 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棄之可惜杯中酒口口香甜,量力而行 盤中餐粒粒辛,棄之可惜 上聯 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食之無味 杜瀋陽 學院 某餐館門口貼著一副對...

雞肋者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詞話啥意思翱

意思是 雞的肋骨,吃起來沒味道,扔了又可惜。這句話比喻事情進行下去沒多大必要,就此放手又捨不得。也形容進退兩難,猶豫不決,無可奈何。出處 三國志 魏書 武帝紀 備因險拒守 裴松之注引晉司馬彪 九州春秋 時王欲還 出令曰 雞肋。官屬不知所謂。主簿楊修便自嚴裝 人驚問修 何以知之?修曰 夫雞肋,棄之如可...

山寺的上一句是什麼,山寺桃花始盛開的上一句是什麼呢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注釋 人間 四月芳菲 盡 山寺 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 轉入此中 來 人間 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 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豔盛的陽春景色。山寺 指大林寺,在廬山香爐峰頂,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我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