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豆豆家的小鴿子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一、原文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二、譯文
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三、出處
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從軍行七首·其四》賞析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
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 “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
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
2樓:明日花漪羅
黃山百戰穿金甲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
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唐代邊塞詩的讀者,往往因為詩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雜舉、空間懸隔而感到困惑。懷疑作者不諳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為之解者亦有之。這第四首詩就有這種情形。
前兩句提到三個地名。雪山即河西走廊南面橫亙廷伸的祁連山脈。青海與玉門關東西相距數千裡,卻同在一幅畫面上出現,於是對這兩句就有種種不同的解說。
有的說,上句是向前極目,下句是回望故鄉。這很奇怪。青海、雪山在前,玉門關在後,則抒情主人公回望的故鄉該是玉門關西的西域,那不是漢兵,倒成胡兵了。
另一說,次句即“孤城玉門關遙望”之倒文,而遙望的物件則是“青海長雲暗雪山”,這裡存在兩種誤解:一是把“遙望”解為“遙看”,二是把對西北邊陲地區的概括描寫誤解為抒情主人公望中所見,而前一種誤解即因後一種誤解而生。
一、二兩句,不妨設想成次第展現的廣闊地域的畫面:青海湖上空,長雲彌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廷千里的隱隱的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這幅集中了東西數千裡廣闊地域的長卷,就是當時西北邊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典型環境。
它是對整個西北邊陲的一個鳥瞰,一個概括。之所以特別提及青海與玉關,這跟當時民族之間戰爭的態勢有關。唐代西、北方的強敵,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河西節度使的任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的交通,一鎮兼顧西方、北方兩個強敵,主要是防禦吐蕃,守護河西走廊。“青海”地區,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的場所;而“玉門關”外,則是突厥的勢力範圍。所以這兩句不僅描繪了整個西北邊陲的景象,而且點出了“孤城”西拒吐蕃,北防突厥的極其重要的地理形勢。
這兩個方向的強敵,正是戍守“孤城”的將士心之所繫,宜乎在畫面上出現青海與玉關。與其說,這是將士望中所見,不如說這是將士腦海中浮現出來的畫面。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滲透豐富複雜的感情:
戍邊將士對邊防形勢的關注,對自己所擔負的任務的自豪感、責任感,以及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迷濛暗淡的景色裡。
三、四兩句由情景交融的環境描寫轉為直接抒情。“黃沙百戰穿金甲”,是概括力極強的詩句。戍邊時間之漫長,戰事之頻繁,戰鬥之艱苦,敵軍之強悍,邊地之荒涼,都於此七字中概括無遺。
“百戰”是比較抽象的,冠以“黃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戰場的特徵,令人宛見“日暮雲沙古戰場”的景象;“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也可想見這漫長的時間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壯烈犧牲。但是,金甲儘管磨穿,將士的報國壯志卻並沒有銷磨,而是在大漠風沙的磨鍊中變得更加堅定。“不破樓蘭終不還”,就是身經百戰的將士豪壯的誓言。
上一句把戰鬥之艱苦,戰事之頻繁越寫得突出,這一句便越顯得鏗鏘有力,擲地有聲。一二兩句,境界闊大,感情悲壯,含蘊豐富;三四兩句之間,顯然有轉折,二句形成鮮明對照。“黃沙”句儘管寫出了戰爭的艱苦,但整個形象給人的實際感受是雄壯有力,而不是低沉傷感的。
因此末句並非嗟嘆歸家無日,而是在深深意識到戰爭的艱苦、長期的基礎上所發出的更堅定、深沉的誓言,盛唐優秀邊塞詩的一個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的同時,並不迴避戰爭的艱苦,此篇就是一個顯例。可以說,三四兩句這種不是空洞膚淺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兩句那種含蘊豐富的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典型環境與人物感情高度統一,是王昌齡絕句的一個突出優點,這在此篇中也有明顯的體現。▲
3樓:勞幹邴映波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望採納!
4樓:柏闌葷依雲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如果您覺得正確或者採納的話,麻煩給我好評哦,謝謝。
5樓:延靖茹林
黃沙百戰穿金甲。
原詩是王昌齡的《從軍行》之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上一句是什麼?
6樓:暖紙鳶
應該是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是人教版語文課本五年級書上寫的,應該不會錯,我覺得第一句話中的“長雲”不應該是“烏雲 ”。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意思是什麼?
7樓:長夢
《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組詩《從軍行七首》的第四首。詩歌通過描寫在陰雲密佈、滿眼黃沙的瀚海“孤城”中擔任戍守任務的將士的寬廣胸襟,表現了他們立誓破敵、決戰決勝的頑強鬥志和愛國主義的豪邁氣概。
青海湖上的綿延雲彩使雪山暗淡,
一座城池遙望著玉門關。
身經百戰,黃沙穿破了金甲,
不攻破樓蘭城堅決不回家。
8樓:匿名使用者
青海長雲暗雪山,意思是什麼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上一句是
9樓:瀦仔靤
黃沙百戰穿金甲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解釋:1.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寧市西。
2.雪山:祁連山脈。
3.孤城:當是青海地區的一座城。一說孤城即玉門關。
4.玉門關:漢武帝置,因西域輸入玉石取道於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小方盤城。六朝時關址東移至今安西雙塔堡附近。
5.樓蘭:漢時西域的鄯善國,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鄯善縣東南一帶。
西漢時,樓蘭國與匈奴聯合,屢次遮殺漢朝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計刺殺樓蘭王,"遂持王首還詣闕,公卿、將軍議者,鹹嘉其功"(《漢書·傅介子傳》)。此以樓蘭泛指西北地區的敵人。
10樓:暖紙鳶
應該是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是人教版語文課本五年級書上寫的,應該不會錯,我覺得第一句話中的“長雲”不應該是“烏雲 ”。
11樓:匿名使用者
青海烏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返。
12樓:匿名使用者
從軍行七首(其四) 王昌齡
青海烏雲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返
不破樓蘭終不還 的上一句是什麼
13樓:步秀英遊月
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上一句是什麼?
14樓:江中佳人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15樓:小王子的謎底
黃沙百戰穿金甲
從軍行七首·其四 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青海湖上烏雲密佈,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誰說女子不如男,不破樓蘭誓不還 的下兩句是什麼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啥意思?雖然在莽莽沙漠裡已經身經百戰,連鎧甲都磨穿了,但若不徹底打垮敵人,決不返回。二句詩寫出了戍邊將士勇往直前奪取勝利的英雄氣概。黃沙 指沙漠。穿,磨破。甲 鎧甲。古時作戰穿的護身衣,用金屬和皮革連綴而...
《功夫》裡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還有一句是什麼
天下武功,無堅不破。唯快不破速度是克敵制勝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速度極快 誇張的說,接近光速 必然無敵,因為別人根本不可能傷害你。唯快不破,無堅不破。功夫 裡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下一句是什麼?這句話是 功夫 裡火雲邪神說的,其意思是 天下沒有哪一種武功是不能被拆招的,即沒有最強的武功,唯有速度快,對手根...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上一句是什麼
無聲有寒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 希望滿意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是什麼意思 熱詞課代表 它出自唐代詩人杜甫 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的名句。意思是 博覽群書,腦子裡積累的東西也就多了,寫起文章來,自然得心應手,如神來之筆。比喻讀書的作用很大! 帥氣的小宇宙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