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①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用比興。
②從弟:堂弟。
③亭亭:高貌。e5a48de588b6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64623834
④瑟瑟:寒風聲。
⑤罹:遭受。
⑥慘悽:凜冽、嚴酷。
⑺凝寒:嚴寒。「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二句是說,難道松柏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但是它依然青翠如故,)這是它的本性決定的。
譯文高山上挺拔聳立的松樹,頂著山谷間瑟瑟呼嘯的狂風。 風聲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淒淒,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難道是松樹沒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賞析詠「松柏」。松柏自古以來為人們所稱頌,成為秉性堅貞,不向惡勢力屈服的象徵。孔子當年就曾滿懷敬意地讚美它: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這一首寫法,與詠蘋藻又稍有不同,不是先寫背景,後寫主體,而是開筆便讓山上亭亭之松拔聳而起,展現出一種「突兀撐青穹」的雄偉氣象。然後再用「瑟瑟」谷風加以烘托,寫得極有聲勢。
後面兩句為表現松柏的蒼勁,進一步渲染谷風之凜烈:「風聲一何盛,松技一何勁!」前「一何」慨嘆谷風之盛,簡直就要橫掃萬木;後「一何」敘寫松枝之勁,更顯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剛挺難摧。
詩人也許覺得,與谷風相抗,還不足以表現松柏的志節,所以接著又加以「冰霜」的進襲:「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前乙個「正」字告訴人們,此刻正是滴水成冰、萬木凋零的淒寒嚴冬;後乙個「正」字又告訴人們,再看松柏,它卻依舊端然挺立、正氣凜然,不減春日青蒼之色。
《禮記》說:「其在人也,如松柏之有心也,故貫四時不改柯易葉。」正可拿來作「端正」的註腳。
這兩句描摹冰霜,辭色峻冷;展示松柏,意態從容。松柏的堅貞志節,正顯現於這一鮮明的對照之中。此詩結尾也是冷然一問:
「豈不罹凝寒?」意謂:難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
然後歸結到詩人主意之所在:「松柏有本性。」吐語沉著,戛然收筆。
讀者於涵詠之際,恍可見到,那雄偉蒼勁的松柏,還久久矗立在眼前。
古詩《贈從弟》的賞析
贈從弟其二怎麼賞析
2樓:學院派魚多多
魏朝詞人劉楨的《贈從弟其二》賞析:
松柏自古以來為人們所稱頌,成為秉性堅貞,不向惡勢力屈服的象徵。孔子當年就曾滿懷敬意地讚美它:「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釋義:
到了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
這一首寫法,與詠蘋藻又稍有不同,不是先寫背景,後寫主體,而是開筆便讓山上亭亭之松拔聳而起,展現出一種突兀撐青穹的雄偉氣象。然後再用「瑟瑟」谷風加以烘托,寫得極有聲勢。
後面兩句為表現松柏的蒼勁,進一步渲染谷風之凜烈:「風聲一何盛,松技一何勁!(釋義:
風聲是多麼的猛烈,松枝又是多麼的剛勁!)」前「一何」慨嘆谷風之盛,簡直就要橫掃萬木;後「一何」敘寫松枝之勁,更顯出松柏那「其奈我何」的剛挺難摧。
詩人也許覺得,與谷風相抗,還不足以表現松柏的志節,所以接著又加以「冰霜」的進襲:「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釋義: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淒淒,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
前乙個「正」字告訴人們,此刻正是滴水成冰、萬木凋零的淒寒嚴冬;後乙個「正」字又告訴人們,再看松柏,它卻依舊端然挺立、正氣凜然,不減春日青蒼之色。
這兩句描摹冰霜,辭色峻冷;展示松柏,意態從容。松柏的堅貞志節,正顯現於這一鮮明的對照之中。此詩結尾也是冷然一問:「豈不罹凝寒(釋義:難道是松樹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
意謂:難道它不怕遭受酷寒的侵逼?然後歸結到詩人主意之所在:
「松柏有本性(釋義: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吐語沉著,戛然收筆。
讀者於涵詠之際,恍可見到,那雄偉蒼勁的松柏,還久久矗立在眼前。
擴充套件資料:
原詩:《贈從弟》魏晉: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釋義:高山上松樹挺拔聳立,山谷間狂風瑟瑟呼嘯。風聲是多麼的猛烈,松枝又是多麼的剛勁!
任它滿天冰霜慘慘淒淒,松樹的腰桿終年端端正正。難道是松樹沒有遭到嚴寒的侵凌嗎?不,是松柏天生有著耐寒的本性!
作者簡介:
劉楨(?-217),三國時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幹,山東東平寧陽人。
創作背景:
《贈從弟》共三首,分別用蕷藻、松柏、鳳凰作喻。此為其二,作者勉勵他的堂弟要具有像松柏一樣堅貞高潔的品性,這也未嘗不是作者的自勉。
這首詩名為「贈從弟」,但無一語道及兄弟情誼。我們讀來卻頗覺情深誼長,而且能同詩人心心相印。這是因為詩人運用了象徵手法,用松樹象徵自己的志趣、情操和希望。
自然之物原本自生自滅,與人無關。
但一旦詩人用多情的目光注入山水樹木、風霜雷電,與自然界中某些同人類相通的特徵一撞擊,便會爆發出動人的火花。這種象徵手法的運用,劉楨之前有屈原的桔頌,劉楨之後,則更是屢見不鮮,且形成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特徵之一。
劉楨如果直接抒寫內心情感,很易直露,便借松樹的高潔來暗示情懷,以此自勉,也藉以勉勵從弟。全詩關於兄弟情誼雖「不著一字」,但味外之旨卻更耐人品嚐。
3樓:山東省飛飛
《贈從弟(其二)》賞析 贈從弟(其二)——[漢] 劉楨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譯文;山上高聳挺拔的松柏樹,在山谷中吹來的瑟瑟風中挺立.風刮得是多麼強大,松枝是多麼的勁挺!當冰霜一片悲慘淒涼景象之時,而松柏卻依然終年端正挺拔.
難道松柏不怕嚴寒嗎?那是松柏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
賞析;劉楨(?-217),字公幹,東平(今山東省東平縣)人,「建安七子」之一,劉楨的詩風格勁挺,不重雕飾.作品流傳很少,現僅存十五首.
劉楨有《贈從弟》詩三首,都採用的比興手法.本作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要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開篇描寫出松柏樹的整體形象:高聳挺拔,立於高山之上,笑迎「瑟瑟」寒風,不向嚴寒低頭,不在惡勢力下彎腰,高俊雄偉,傲骨錚錚.
三、四兩句「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意思是說風聲是多麼的兇猛,松枝在風中又是多麼的剛勁.是對風聲與松樹都予以描寫,描寫松柏與寒風在對立中所展現的情狀,突出了松柏樹的可貴品格.
五、六兩句「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意思是正當嚴冰寒霜帶來一片悲慘淒涼景象之時,松柏樹卻總是那麼挺拔美好.通過冰霜的殘酷再一次反襯松樹的不畏嚴寒與高潔傲骨.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兩句的意思是難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嗎?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嚴寒的本性.直接寫松柏的品格,點明主題.
如果說前面四句主要寫松樹的外在形象,那麼後面四句則主要寫松樹的內在品格.它雄偉挺拔,不懼怕任何惡劣嚴酷的環境.這樣,松樹的形象才得到完整的表現.
全詩以簡練的語言寫出了松柏樹剛正堅貞、不屈不撓的鮮明形象和不向嚴寒低頭,不向殘暴彎腰的高貴氣節,詩作融入了對松樹讚頌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興手法象徵詩人自己的性格與抱負,同時也是為了勉勵他的從弟.
4樓:3228王
。所謂「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
事物來比喻人的道德境界,從而進一步喚起人們的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公升。中國古代的士大夫喜歡用鬆、竹、梅、菊來比喻人格。在這裡,劉楨以松柏為喻,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號召人們處於亂世的時候要有一種堅定的人格追求。
張九齡《感遇·其三》的意思
5樓:唯念念
感遇十二首(其三)
幽人歸獨臥,滯慮洗孤清。
持此謝高鳥,因之傳遠情。
日夕懷空意,人誰感至精?
飛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誠?
題意:有感於人生際遇
詩譯之一:我歸隱於幽靜的山林,每日高臥在林泉之下,洗去心裡鬱積的塵俗雜念,感受內心的孤高與清淨。天上高飛的鳥兒啊,拜託你把我的心意傳達給遠方的君主。
日日夜夜地,我懷抱著高遠的理想與至誠,可是又有誰能感受得到呢?鳥兒飛遠了,我的心離開君主也越來越遠了,我們遠隔千里,鳥兒啊,你們又如何能撫慰我那顆忠城卻破碎的心呢?
詩譯之二:幽林歸獨臥, 回到幽深的樹林中獨自高臥時,滯慮洗孤清。 積聚的愁慮已去心中一片寧靜。
持此謝高鳥, 將這一切告知那高飛的鳥兒,因之傳遠情。 因要託她傳達我這遙遠的情懷。日夕懷空意, 日日夜夜我空懷著這無限情意,人誰感至精?
但是有誰能體會這至誠情意呢?飛沉理自隔, 那飛鳥和沉魚本來就情趣相隔,何所慰吾誠? 又有什麼能慰解我的心懷情意?
6樓:匿名使用者
感遇十二首(其三)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賞析】 讀張九齡這首歌頌丹橘的詩,很容易想到屈原的《橘頌》。
屈原生於南國,橘樹也生於南國,他的那篇《橘頌》一開頭就說:「後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
」其托物喻志之意,灼然可見。張九齡也是南方人,而他的謫居地荊州的治所江陵(即楚國的郢都),本來是著名的產橘區。他的這首詩一開頭就說: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其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顯,屈原的名句告訴我們:「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可見即使在南國,一到深秋,一般樹木也難免搖落,又哪能經得住嚴冬的摧殘?
而丹橘呢,卻「經冬猶綠林」。乙個「猶」字,充滿了讚頌之意。 丹橘經冬猶綠,究竟是由於獨得地利呢?
還是出於本性?如果是地利使然,也就不值得讚頌。所以詩人發問道:
難道是由於「地氣暖」的緣故嗎?先以反詰語一「縱」,又以肯定語「自有歲寒心」一「收」,跌宕生姿:富有波瀾。
「歲寒心」,一般是講松柏的。《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劉幀《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張九齡特地要讚美丹橘和松柏一樣具有耐寒的節操,是含有深意的。
漢代《古詩》有一篇《橘柚垂華實》,詩中說橘柚「委身玉盤中,歷年冀見食」,表達了作者不為世用的憤懣。張九齡所說的「可以薦嘉客」,也就是「冀見食」的意思。「經冬猶綠林」,不以歲寒而變節,已值得讚頌;結出累累碩果,只求貢獻於人,更顯出品德的高尚。
按說,這樣的嘉樹佳果是應該薦之於嘉賓的,然而卻為重山深水所阻隔,為之奈何!讀「奈何阻重深」一句,如聞慨嘆之聲。 丹橘的命運、遭遇,在心中久久縈迴,詩人思緒難平,終於想到了命運問題:
「運命惟所遇,迴圈不可尋。」看來運命的好壞,是由於遭遇的不同,而其中的道理,如周而復始的自然之理一樣,是無法追究的。這兩句詩感情很複雜,看似無可奈何的自遣之詞,又似有難言的隱衷,委婉深沉。
最後詩人以反詰語氣收束全詩:「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人家只忙於栽培那些桃樹和李樹,硬是不要橘樹,難道橘樹不能遮陰,沒有用處嗎?
在前面,已寫了它有「經冬猶綠林」的美蔭,又有「可以薦嘉客」的佳實,而「所遇」如此,這到底為什麼?《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裡講了乙個寓言故事: 陽虎對趙簡主說,他曾親手培植一批人才,但他遇到危難時,他們都不幫助他。
因而感嘆道:「虎不善樹人。」趙簡主道:
「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隻樹桃李而偏偏排除橘柚,這樣的「君子」,總不能說「慎所樹」吧!
杜甫在《八哀·故右僕射相國張公九齡》一詩中稱讚張九齡「詩罷地有餘,篇終語清省。」後一句,是說他的詩語言清新而簡練;前一句,是說他的詩意余象外,給讀者留有馳騁想象和聯想的餘地。讀這首詩我們不就很自然地聯想到當時朝政的昏暗和詩人坎坷的身世嗎!
這首待平淡而渾成,短短的篇章中,時時用發問的句子,具有正反起伏之勢,而詩的語氣卻是溫雅醇厚,憤怒也罷,哀傷也罷,總不著痕跡,不露圭角,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賞析贈從弟,贈從弟其二怎麼賞析
學院派魚多多 魏朝詞人劉楨的 贈從弟其二 賞析 松柏自古以來為人們所稱頌,成為秉性堅貞,不向惡勢力屈服的象徵。孔子當年就曾滿懷敬意地讚美它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釋義 到了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 不落 這一首寫法,與詠蘋藻又稍有不同,不是先寫背景,後寫主體,而是開...
贈從弟其二是什麼題材的詩,贈從弟其二,全詩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主旨是什麼?急急急急 我線上等。。。
贈從弟其二 特色詞條 本詞條按照特色詞條指南編輯並維護貢獻維護者 毛毛000嗎 贈從弟其二 為魏朝詞人劉楨所著。作者以松柏為喻,讚頌松柏能夠挺立風中而不倒,經嚴寒而不凋,勉勵他的堂弟堅貞自守,不因外力壓迫而改變本性。作品名稱 贈從弟其二 創作年代 魏朝作品出處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魏詩 卷三 文學體...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賞析,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賞析
李白的詩篇的逸興壯思,天馬行空不可羈勒的奔放氣勢,飄然而來忽然而去的情感波瀾,以及迷離惝恍倏忽萬變的仙界幻境,都體現出詩人仙風道骨的氣質。李白也曾為他人對自己仙風道骨氣質的推許,欣然自得。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 原文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 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