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對中國文化理解很膚淺,只看中國人的表象,而且固執己見

2021-04-15 12:30:35 字數 1101 閱讀 6680

1樓:匿名使用者

智者愛水,仁者見山的問題。部分同意樓主的觀點,但千人參佛,必有千種的釋解~~做學問也是如此,不可強求見解一致。諸子百家,百花齊放嘛!

2樓:風帶我

樓主,其實我感抄覺是你膚淺,

襲因為你只停留在那些書籍學說的表面,任何的書,用文本來表達道理,而不是讓你照搬文本來評說與你想法不同的聲音。 而且 你讀那麼多 家也沒有用,什麼叫紙上談兵?只有你用書上的東西運用與自己的生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就是有用,其實我感覺曾仕強教授講到的都是表面下最基本根本的道理。

3樓:水藍小蟹

看來lz沒有看透「中庸」,中庸就是一種合理,對他合理的,對你不一定合內理,你和他之間容的區別就是「變」,而不是「不變」;既然是變的部分,那麼就不能求人人都是同乙個見解

君子「和而不同」,人家的見解只是乙個參考而已,作為一種思考方向,不必字字較真,否則就難以創新;另外的中國的學說在於乙個「悟」字,沒有西方所謂嚴密的數學論證,沒有可能每乙個人的見解都是百分之百相同

另外曾老思考的基點是一切中國哲學都是以易經為源頭,加之曾老主業是管理學教授,在見解上就會得出「內方外圓」的結論,當然啦,你也可以推翻他的學說,不過最好在推翻之前先看完易經,這是我的建議

4樓:我思故我在

部分同意

中庸就是合理,前人的在現代社會中不合理的還要嗎?

學術就是要推陳出內

新諸子百家容,百花齊放

君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強烈**中庸==模糊,萬事萬物都有兩個極端,中庸就是不走極端,物極必反,是易經中的精髓,看過了易經的人是不會這樣講的,萬事萬物都在變

只有在變化中找到乙個變的合理點,才不會亂變,才不會極端歷史是最好的證明。。。

曾仕強:為什麼很多國家都害怕中國強大

5樓:starlink大尉

做了很多虧心事兒,當然怕鬼敲門了,擔心中國將來給他們算總賬唄。

曾仕強:中國人和美國人哪個牛

6樓:歐陸戰場

誰難聽點,美國人是大智慧型,中國人是小聰明。

談談你對中國文化遺產的認識,談談對中國文化遺產的認識,提出保護建議

1 中來國文化遺產產生於源豐厚土壤 歷史是文化bai的載體du,文化是歷史的血脈。中華民zhi族素有記錄dao歷史 學習歷史 傳承歷史 借鑑歷史的優良傳統,善於從歷史中總結與繼承寶貴的文化遺產,這是中華民族綿延不斷 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2 豐厚的精神文化遺產 豐厚的精神文化遺產不僅指中華優秀傳...

談談你對中國文化未來走向的思考,談談如何看待文化哲學視未來哲學的一種趨勢

只會走向乙個文化,是什麼就不說了 漢化是必然規律,因為所有的經濟,科技文獻都用漢語.樓上的解體理論很危險 然而中國文化本身具有穩定性 談談如何看待文化哲學視未來哲學的一種趨勢?太片面了。文化哲學受思想哲學的影響,它只是整體哲學的乙個支節,思想哲學引領未來哲學,哲學引領生活。說說你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看法...

佛文化對中醫有哪些影響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古印度的佛教把婆羅門教醫學改造後納入其體系,並傳入我國。他們在翻譯佛經的時候也翻譯了大量的佛醫學著作,一些精通佛醫學的醫家試圖把佛醫學與中國傳統醫學結合起來,發揮各自優勢,創立新醫學。但由於佛醫學傳入我國時,中醫藥理論體系已經比較完整,在闡述人體的生理 病理 和 方法上都優於佛醫學,所以佛教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