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將苑·卷一·戒備》諸葛亮
故有患難,君臣旰食而謀之,擇賢而任之。若乃居安而不思危,寇至不知懼,此謂燕巢於幕,魚游於鼎,亡不俟夕矣。
正史裡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到底咋樣? 20
將苑的內容有哪些?
2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舊題諸葛亮撰。諸葛亮(181~234),字孔明,東漢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是三國時代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早年隱居鄧縣隆中(今湖北襄陽西),被稱為「臥龍」。
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他向劉備提出了奪取荊(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外結好孫權,內革新政治,積蓄力量,準備條件,統一全國的建議,即著名的《隆中對》。從此成為劉備的主要謀士。
他輔佐劉備、劉禪建立了蜀國,自任丞相。劉禪即位後,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掌管蜀漢軍政大權。當政其間,勵精圖治,賞罰嚴明,革除弊政,推行屯田,發展生產,改善和西南各民族的關係,對於西南地區的政治、經濟的發展和民族團結做出了有益的貢獻。
他還積極推行聯吳抗魏的戰略方針,曾五次出兵攻魏,爭奪中原。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因力不從心,於建興十二年(234)死於五丈原軍中。他足智多謀,善於治軍,相傳革新連駑(革新後能同時發十箭)、創八陣圖、造「木牛流馬」(一種有利於山地運輸的工具),受到後人的崇敬。
自陳壽編《諸葛亮集》後,明清又編輯多種,如明王士騏編《武侯全書》二十卷、楊時偉編《諸葛忠武全書》十卷、清朱磷輯《諸葛武侯集》二十卷、張澍編《諸葛亮集》等,本文所要介紹的《將苑》就收錄在《諸葛亮集》之中。中國兵書史上有一種現象,就是偽託之作多托於先聖先賢。由於諸葛亮被後人當作智慧型的化身,所以,正像《四庫總目提要》說的「蓋宋以來兵家之書,多托於亮」。
各種書目著錄諸葛亮撰的兵書就有二十餘種,如《火龍經》、《小心略地利》、《武侯奇書》等等,這些兵書究竟哪些是諸葛亮的作品,有待逐一考證。
《將苑》最早見於宋尤袤《遂初堂書目》,題作《諸葛亮將苑》,明代編的諸葛亮文集中也予以收錄。清姚際恆《古今偽書考》和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認為是後人偽託之作。從書中內容大多採自兵、史諸書和隋、唐不見著錄來推斷,不像諸葛亮親著,但其中許多思想與諸葛亮的軍事思想相一致。
《將苑》又稱《諸葛亮將苑》、《武侯將苑》、《心書》、《武侯心書》、《新書》、《武侯新書》等。此書宋代稱《將苑》,明代始改稱《心書》,如焦肱《經籍志》;或《新書》,如陶宗儀《說郛》;也有稱《將苑》的,如《百川書志》。《漢魏叢書》雖於書名題作《心書》,而篇章標題中間有《新書》字樣。
現存版本中,這幾種稱謂都有,核其內容,雖有所差別,但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同書異名。因為《將苑》之名出現較早,故本文以《將苑》相稱。
《將苑》一捲(一作二卷,見《百川書志》)共五十篇。其篇目如下:兵機、逐惡、知人性、將才、將器、將弊、將志、將善、將剛、將驕吝、將強、出師、擇材、智用、不陣、將誡、戒備、習練、軍蠹、腹心、謹候、機形、重形、善將、審因、兵勢、勝敗、假權、哀死、三賓、後應、便利、應機、揣能、輕戰、地勢、情勢、擊勢、整師、勵士、自勉、戰道、和人、察情、將情、威令、東夷、南蠻、西戎、北狄。
《將苑》是中國古代論述為將之道的兵書。書中博採《孫子》、《吳子》、《尉繚子》、《六韜》、《三略》、《左傳》等兵書史籍中的論兵妙語,分門別類加以闡述,言簡意賅,自成體系,概括了古代為將之道的各個方面。它對將帥進行了分類研究,認為從思想品德性格特長上分,將材有九:
仁將、義將、禮將、智將、信將、步將、騎將、猛將、大將。按能力器度分有十夫之將、百夫之將、千夫之將、萬夫之將、十萬人之將、天下之將。意在選拔任用將帥要量才而選,量力而用。
它總結歸納了為將八弊:「一曰貪而無厭,二曰妒賢嫉能,三曰信讒好佞,四曰料彼不自料,五曰猶豫不自決,六曰荒淫於酒色,七曰奸詐而自怯,八曰狡言而不以禮。」意在向將帥敲警鐘。
它認為將帥關係著國家興亡、戰爭勝敗、士卒的安危,因此,要求給予將帥自主權,重申「將之出,君命有所不受」的古訓。同時,對將帥提出了許多具體的條件和要求。首先強調將帥自身修養好。
它要求將帥不恃強,不怙勢,寵之而不喜,辱之而不懼,見利不貪,見美不淫,以身殉國,忠貞不渝;要做到剛不可折,柔不可卷,不驕不吝,能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先仁義而後智勇;要有五善四欲,五善是「善知敵之形勢,善知進退之道,善知國之虛實,善知天時人事,善知山川險阻」。四欲是「戰欲奇,謀欲密,眾欲靜,心欲一」。它還要求將帥力爭五強,杜絕八惡。
五強是:「高節可以歷俗,孝悌可以揚名,信義可以交友,沈慮可以容眾,力行可以建功。」八惡是「謀不能料是非,禮不能任賢良,政不能正刑法,富不能濟窮厄,智不能備未形,慮不能防微密,達不能舉所知,敗不能無怨滂」。
它提出了將帥應遵守的十五條紀律,即慮、詰、勇、廉、平、忍、寬、信、敬、明、謹、仁、忠、分、謀。其次要求將帥要善於治軍,精於作戰。在治軍方面,要求將帥要重視法制,信賞必罰,嚴號申令,「誡之以典型,威之以賞罰」;要加強軍事訓練,認為「軍無習練,百不當一。
習而用之,一可當百」;要收攬和掌握有特長的人才,「必有博聞多智者為腹心,沈審謹密者為耳目,勇悍善敵者為爪牙」;要身先士卒,關心和愛護部下,養兵像養自己的子女一樣,「有難則以身先之,有功則以身後之」,與士卒同生死,共患難。在作戰方面,要求將帥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人,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要懂得「兵機」、「兵勢」,「因機而立勝」,「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要熟悉戰場地形地物,探明敵情,「不知戰地而求勝者,未之有也」,「必先探敵情而後圖之」,要懂得各種地形天候條件下的戰法,如林戰、叢戰、谷戰、水戰、夜戰等。
《將苑》一書,一直為後人所重視,流傳比較廣泛。它集中了古代將帥選拔、修養的精華,雖然不免打著封建階級的印記,但其中許多思想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鑑價值。
《將苑》現存版本多題名為《心書》或《新書》,中華書局2023年版《諸葛亮集》題為《將苑》。該書版本大致有三個系統,一是《諸葛亮集》系統;二是叢書本系統,較有代表性的有:廣漢魏叢書本、增訂漢魏叢書本、子書百家本、增訂漢魏六朝別解本、唐宋叢書本、學海類編本、說郛本等。
三是單行本系統,主要有:明正德十三年韓襲芳銅活字印本、明萬曆三十三年書林鄭少齋刻本、明黃邦彥刻本、**年間石印本、2023年成都昌福公司鉛印本等。
《三國演義》中有關諸葛亮的故事有哪些
3樓:阿沾
1、空城計
諸葛亮兵出祁山,收姜維後繼續向魏國進軍,魏國派司馬懿抵擋蜀軍,在街亭打敗馬謖,而諸葛亮城中空無一人,兵都出去解圍去了,城中只有一些老弱病殘,諸葛亮心生一計。
命令開啟城門,派幾個老兵在打掃衛生,自己帶兩個兒童在城樓上面彈琴,司馬懿的兵來到城外,看到四個城門大開,諸葛亮又在上面唱歌,司馬懿命令按兵不動,自己上前一看,看諸葛亮神情自若、琴聲不亂,懷疑有伏兵,這才命令撤軍。
2、七擒孟獲
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
蜀漢先主劉備死亡前後,孟獲(彝族)追隨益州郡大姓雍闓起兵反蜀漢,並誘煽夷人同叛。漢丞相諸葛亮到南中親征,百戰百捷。聞知有乙個名叫孟獲的人,向來被本地的夷人和漢人所敬仰,於是發兵攻打孟獲並在盤東擒獲了他。
諸葛亮採納了參軍馬謖的建議,赦免了孟獲來換取蜀漢南方的民心。後來南中平定,孟獲隨諸葛亮回到成都,擔任御史中丞。此後直到諸葛亮死前,蜀漢南方都沒有人敢再次叛亂。
3、揮淚斬馬謖
建興六年(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任命馬謖為先鋒,統領各軍前行。魏明帝曹叡得知蜀漢來伐後,派大將張郃總督各路軍馬在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阻擋馬謖。
由於馬謖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放棄水源將部隊駐紮在南山上,部隊分置排程混亂,馬謖的先鋒王平連續多次勸諫馬謖,馬謖不採納他的計謀。
而且馬謖仗恃南山的地勢,不在山下據守城邑。張郃斷絕馬謖取水的道路,發動進攻並大敗馬謖,馬謖的士兵敗逃四散。諸葛亮進軍沒有落腳據點,只得攻取西縣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漢中。
諸葛亮回軍後,將馬謖連同與之一起在街亭作戰的張休、李盛等全部處斬。馬謖死後,諸葛亮親自前往弔喪,為他痛哭流涕,安撫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樣恩待他們。馬謖死時年僅三十九歲。
4、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
長驅直入,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5、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4樓:金果
1、初出茅廬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答應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將夏侯悙引兵十萬殺奔新野。關羽、張飛對劉備以師禮待諸葛亮很不滿,面臨大戰之際,二人態度消極,將信將疑。
諸葛亮假借劉備劍印,遣兵調將,令關羽、張飛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調趙雲回來擔任前部誘敵,劉封、關平帶人埋伏負責放火。曹將夏侯悙果然輕敵上當,不聽部將勸告,長驅直入。
被大火燒得死傷無數,又遭各路伏兵夾擊,損兵折將,丟棄博望城,逃回許昌。諸葛亮一戰成名,使劉備及手下大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三氣周瑜
當時曹操正在鄴郡慶賀銅雀台落成。在銅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並將一件西川錦袍掛在樹上,下設箭靶,射中箭靶的人就可以得到戰袍,武將們個個爭先,想展現自己的武藝。
武將射畢,曹操又讓文官吟詩作賦,記錄銅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興頭上,也賦詩吟唱。忽報東吳使節華歆前來。曹操看罷表章,與謀士定計使孫、劉相吞併。
便上表奏周瑜為南郡太守,程普為江夏太守,華歆為大理寺少卿。周瑜就職南郡太守後,便想報仇,遂上書孫權。要魯肅討還荊州,魯肅無奈,只好前往荊州。
魯肅來到荊州,劉備依孔明之計放聲大哭,孔明從旁說還了荊州,便無處安身。觸動劉備心中傷處,而大哭不止,孔明於是要魯肅轉告孫權,暫緩討回荊州。
3、武侯彈琴退仲達(空城計)
空城計:諸葛亮屯兵於陽平,把部隊都派去攻打魏軍了,只留少數老弱殘兵在城中。忽然聽到魏軍大都督司馬懿率15萬大軍來攻城,諸葛亮臨危不懼,傳令開啟城門,還派人到城門口灑掃。
諸葛亮自己卻登上城樓,端坐彈琴,態度從容,琴聲不亂。司馬懿來到城前,見此情形,心生疑竇,爬城中有埋伏,因此不敢貿進,便下令退兵。
4、揮淚斬馬謖
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他命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市北),親自率10萬大軍。
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甘肅),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
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馬謖到達街亭後,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
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
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佈精兵。」馬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說:「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
接著又洋洋自得地說:「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布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王平再次諫阻:「如此佈兵危險。」
結果被張郃軍隊切斷水道,殺得大敗。街亭失守,使諸葛亮十分被動,一場十分有利的戰局頓時變成敗局。儘管諸葛亮十分愛惜馬謖的才華。
但是,為了嚴明軍紀,他毅然按照軍法處斬了馬謖,還上疏朝廷,自請貶官**,追究個人「不能訓章明法」、用人不當的責任。
馬謖見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說:「丞相委任我為主將,部隊指揮我負全責。如若兵敗,我甘願革職斬首,絕不怨怒於你。」
王平再次義正辭嚴:「我對主將負責,對丞相負責,對後主負責,對蜀國百姓負責。最後懇請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佈兵。」馬謖固執己見,將大軍布於山上。
5、火燒新野
火燒博望坡之後,曹操捲土重來,派曹仁和曹洪大軍進攻新野。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軍進城之後住入了民房。
夜裡狂風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劉備軍往城裡射火箭。大火迅速燒起來。曹兵逃奔出城,被劉備軍截殺,大敗而歸。
研究諸葛亮,的作文,研究諸葛亮,一篇800字的作文?
才5分!同學,分數多點才會把好東西給你啊 諸葛亮傳記作文800字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說 諸葛亮沒有 空城計 草船借箭 這些事件,它們是羅貫中強加給諸葛亮的。已諸葛亮為題的作文 800字 我心中的諸葛亮 諸葛亮為了蜀國鞠躬盡瘁,僅僅是因為劉備對你的尊重和他那三天的苦苦等待。為了輔佐...
求關於諸葛亮的人物分析求一篇關於諸葛亮的人物分析
諸葛亮是乙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就是乙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那篇肝膽照人 令人讀後感覺蕩氣迴腸的 出師表 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他也是乙個很神的人,他雖身在草廬之中 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瞭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
事後諸葛亮,前一句是什麼呢事後諸葛亮的前一句是什麼
事後諸葛亮,前一句是事前豬一樣。這種說話就等於是不留情面了,直接稱對方是豬殺傷力十足。當然哪些自以為很有先見知名的人通常也都是馬後炮,不過對於把馬後炮當做是一種常態的人來說就有點活該了。想要做到諸葛亮那樣是要下苦功夫的,而且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日積月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邏輯能力才是最重要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