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如果我們給正念下乙個定義,正念:正念就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
正念的三個方面,第一就是覺察。對面培育一種覺察,而非思考。第二就是不評判的態度。
對於正在發生的經驗,不去評判好壞,而是敞開體驗去接納,去洞察真實發生了什麼。第三就是當下,不是過去和未來,而是每時每刻的。所以合在一起,正念就是有意識的對於每時每刻不加評判的覺察。
當然如果做一些補充的話,可以把一開始談到的身心物件加進去,也就是說正念是有意識地對於當下自己身心不加評判的覺察。
參考資料:
2樓:正念拾光
兒童正念教學——正念與兒童大腦 mindfulness in schools_ mindfulness and the brain for children
3樓:匿名使用者
正念訓練又叫觀照。如何觀照?先您認真思考下面這首詩。
玫瑰你正看著一朵玫瑰。
你是主體。
玫瑰是客體。
當下,你可曾發覺?
你身上有另外一樣東西
同時在一旁「看著」玫瑰和你自己。
但是,它卻不屬於你的眼睛
問題你正思考著乙個問題
你是能思
問題是被思
當下,你可曾發覺?
你身上有另外一樣東西
同時在一旁「看著」問題和你自己。
但是,它卻不屬於你的頭腦
悲傷你正承受著一段悲傷
你是能受
悲傷是被受
當下,你可曾發覺?
你身上有另外一樣東西
同時在一旁「看著」悲傷和你自己。
但是,它卻不屬於你的心
寧靜你正經驗著一種寧靜
你是經驗者
寧靜是經驗物
當下,你可曾發覺?
你身上有另外一樣東西
同時在一旁「看著」寧靜和你自己。
但是,它卻不屬於你的身體
這首詩歌據說是一位悟道者所留下。
一般人不會知道它在說什麼,但會有一種「神秘」卻又「似曾相識」的感覺。「神秘」感來自於頭腦不能直接理解,「似曾相識」感來自於直覺。
乙個禪宗的**會輕易了解它,但他不會明確來解釋它,因為這不是乙個理解力的問題,不是你頭腦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乙個感覺、直覺、意識敏感度和清澈度的問題。
相反,禪宗的**十分吝嗇語言,那是他們慈悲和智慧型的一部分,他們不得已才說,而且大多只說當下可以說的話。他們這樣做有乙個很深的考慮:說了不該說的話,就是廢話,會畫蛇添足,你會迷失,這樣反而會把佛法的精髓糟蹋。
禪,是佛法中的精華,卻並不神秘,禪是什麼?簡單些就是:利用種種違反常理的手段迫使你脫離頭腦,脫離乙個狹窄的頭腦意識,而讓你體會「當下的覺性」,讓你「頓悟」的一種手法。
觀照,就是一種「體會當下覺性」的方法,這個方法又是禪宗裡面的精華,也是很多修行傳統的精華,是乙個「漸悟」的方法,但又是「頓悟」的基礎。
觀照是什麼?說得好懂些,
觀照是乙個聯絡「主體」和「客體」,聯絡「頭腦意識「和「當下覺性」的技巧。觀照不需要外在的**,是乙個你自己可以去練習的技巧。
一般人在意識到、注意到乙個事物的時候,由於受身體自然機能的限制,受頭腦意識狹窄化、具體化、專注化的乙個習慣機能限制,是一種「直線」式的意識,就是意識到「這個」,就意識不到「那個」;意識到「對方「,就意識不到
「自己」;意識到「世界」,就意識不到「我」。
智力發展得越高,這種「意識狹窄化」機能越明顯。數學、哲學、科學都是一種頭腦意識專注化、狹窄化的表現。數學中的「一」是數學的基礎,它來自頭腦意識的狹窄化,否則就創造不出「二」,整個數學大廈就無從建起。
哲學中的「心」和「物」、「主體」和「客體」,不先用狹窄化的意識來預先界定概念,整個哲學就沒法玩。科學中更甚,諸多結論一直都是「界定」、「突破」、「再界定」、「再突破」------。
它們整個遊戲的基礎來自於「頭腦意識的專注和狹窄化」,反映在外在,就誕生出琳琅滿目的「界定」、「概念」、「邏輯」、「定理」、「推斷」、「結論」,然後「再推翻」、「再界定」,新一輪的迴圈再次開始。
然而,數學、哲學、科學這些東西,其究竟就是一種「頭腦意識專注、狹窄化」的外化產物,離事物存在的真相差距很大,因為它們對事物本質的**方法本身就是建立在一種人類「狹窄意識外化」的侷限基礎之上。
這個宇宙是乙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真正的「界定」。通過「觀照」,你可以很容易看到這個通過數學、哲學、科學永遠無法看到的真相。
觀照,一步完成對於一般人來說很難,但可以分階段來進行。因為人的「根器」(意識敏感度)參差不齊,以下方法不可能適合每乙個人,但也許恰恰就適合你。
首先,當你看到乙個事物的時候,不要去專注它,而是把你的頭腦意識有意識地轉移到它旁邊的事物,但並不轉移眼睛。這樣,你將能看到兩個「相」,而且你可以在眼睛不動的情況下,把頭腦意識在兩個「相」之間以分別專注的方式自由切換。
再次,眼睛不動,把你的頭腦意識向四周擴散,這樣你會感覺到「很多相」,但不要去專注,那麼它們就只是「乙個相」。
然後,把「意識擴散」不斷練習,就會逐漸形成自然,就是形成一種「看而不看」的自然習慣。當你對所有的「相」都達到一種「漠然」,
耐心而警覺地等待。有一天,就必然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你並沒有刻意去意識某樣東西,但你很自然的就能意識到周圍的一切東西,在能意識到「外在客體」的同時,也能意識到「我」,
意識到「主體」,甚至能很精細地意識到自己的每乙個思維或情緒的生起和消退。
然後,當你甩不掉這個「自然擴散意識」的某一天,你就能明白:這個「自然擴散意識」壓根就不是自己的。因為它很自然的、很微妙的就自動轉換成了乙個「覺知」,乙個對周圍和自身的整體「覺知」,它根本就不受控制,而是很牢固、實在和寬廣的存在著。
你能覺知到:這個「覺知」,不是它在我裡面,而是我在它裡面,它很寬廣,坐、臥、行等活動中都是如此。
你需要耐心等待,在某個不可預知的時候,這個覺知會自動的「最後一跳」:這個「覺知」已經不屬於頭腦,因為它很寬廣卻不具體,很精微,而「我」又在它裡面——這個「覺知」不就是這個「空間」、這個圍繞著我的「空」所固有的覺性嗎?
這個「覺知」自己的「一跳」就是開悟的起點。
隨著「覺知」的逐步加深和「開悟」的更加敏感警覺,你也會更加清晰:那些所謂的「物質」是「空」的某種形式而已,它們不也是覺性嗎?不就是一種「固態」的覺性嗎?
到此,你會大笑:天哪,整個世界壓根就是乙個覺性啊,就是「一」啊,而且這個覺性壓根從一開始就在,它一直都是如此。
這個覺性無形的部分,是「空間」,是「覺知」,有形的部分是「物」,是「被覺知」,但它們都是乙個覺性。
以前自己頭腦中的「意識」和身體中的「感覺」僅僅都是這個覺性為基礎,然後被頭腦或身體「狹窄化」以後,被頭腦或身體再加工、具體化、幻化、甚至扭曲以後所表現出來的系列表層活動。
觀照,此時就不是乙個技巧了,因為你最終明白:這個覺性本來就會自己觀照,花了那麼多技巧,原來是為了清掃掉阻礙、遮蓋它的東西,恢復它的本來面目。
你明白了嗎?觀照既是技巧也不是技巧,在未發現覺性之前,它是技巧;在找到覺性以後,它就不是了。因為它壓根就是覺性本身,壓根就是「空」所固有的,「空」一直在自己「觀照」。
觀照是「漸悟」,融入覺性,那個「合而為一」就是「頓悟」。智性上的理解觀照,你最終會忘記它,你去堅持做它,你將真正融入它,你最終將很難再忘記它。因為觀照超越頭腦意識以後,就是覺知,就是你的本性,你已經找到你自己的本性。
你身上有另外一樣東西,同時在一旁「看著」玫瑰和你自己。但是,它卻不屬於你的眼睛,它壓根就屬於你的本性。
這個「看著」,就是「覺知」,就是「覺性」,就是你的「本性」,就是「空」。但你在還未找到它以前,它就顯得是「觀照」,顯得是乙個技巧,顯得是一種「漸悟」,顯得是乙個過程。
真實自性恰似:
為而無為
妙而無妙
還其本來
啞然失笑
什麼是正念啊?
4樓:蹦迪小王子啊
是一種自我調節抄
的方法。
正念這個概念最初源於佛教禪修,是從坐禪、冥想、參悟等發展而來。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
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後來,正念被發展成為了一種系統的心理**,即正念**。
5樓:maplestory太子
「正念的
bai意思,就是覺照,同時它也du意味zhi著深入地觀察dao
。《清淨道論》認為,念是專一種心理屬過程,通過不忘失的憶念,以保持思慮的穩定、不飄盪。因為念的穩定,使得修行者可以執持善的念頭與行為,放棄惡的行為。
形成一種精進、不放逸的力量,這就稱為正念。
正念,是通往成佛的八正道之一修行者的念,是否是正念,由他是不是具備正知來分辨,以正知來修行念,即是正念。以正念來觀察身、受、心、法,即是四念處,或稱四念住。
正念,最早的文獻出處,來自佛教《四念住經》,它在二千六百年前被佛陀第一次正式介紹,是原始佛教中最核心的禪法。有時正念也被稱為「觀禪」或「內觀禪」。
正念在產生後,在亞洲地區,特別是東南亞被廣泛傳授,它在傳承中因為地區和文化的原因逐漸演化為正念禪、禪、大手印等多種形式,但本質是相當一致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接近王陽明第4談:正念是什麼
7樓:陳皮小王子
什麼正念?正念的好處,以及練習正念冥想的方法介紹
8樓:匿名使用者
正念是bai一種力量,是一種放下生du死的正念zhi,沒有執著,沒有dao
人一切不版好觀念的干擾,權
有乙個堅定的意志,金剛不動的意志。人是沒有正念的,人只有人心,而這心是不堅定的。
正念是修煉人在修煉中對佛法產生的正信,以至不斷的昇華,這種正念會隨著修煉越來越強,越來越堅定。
9樓:**坎離
正念對所緣念念不忘,更進一步就是對當下的完整覺知。
10樓:自然呆
簡單通俗點就是:正確的信念,念想,沒有**觀念的干擾
11樓:匿名使用者
正念其實是實相,乙個唯有通過清淨,非幻想和敏銳的心才能親身體會出來的法(現象)。當乙個人修禪有進步時,以及正念夠成熟時,他
將會很肯定地,沒有絲毫懷疑地知道他當刻是擁有正念。
12樓:匿名使用者
真正相愛的人不需要時時見面你想著他 他也會想著你的
如何理解初戀,如何理解戀愛?
所謂的初戀就是雙方都是第一次談戀愛,而且印象比較深刻,都處於一種懵懂的狀態。初戀,顧名思義是說,人的愛情萌發的最初部分。也可以說是人第一次嚐到 情 的滋味,不一定是真正的愛情。比如乙個人喜歡上另乙個人,他不一定要愛她,但是他對她的喜歡是獨一無二不能被別人輕易替代的。初戀的發生和年紀沒有關係,無論是少...
如何理解領導,如何理解領導二字
領導是領導者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運用權利向其下屬施加影響力的一種行為內或行為過程容。領導工作包括五個必不可少的要素,領導者 被領導者 作用物件 即客觀環境 職權和領導行為。釋義 1 帶領並引導朝一定方向前進。釋義 2 擔任領導的人。領 帶領 領抄袖。導 指導襲 引導。要做乙個好的領 bai導得du具備...
如何理解藝術意蘊,論述如何理解藝術意蘊
藝術意蘊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就是藝術作品蘊藏的文化涵義和人文精神。藝術意蘊就是指藝術作品應當在有限中體現出無限,在偶然中蘊藏著必然。藝術作品中的這種深層意蘊,有時由於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藝術作品中的這種意蘊,並不完全是由藝術形象體現出來的主題思想。並非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藝術意蘊。藝術意蘊,常常具有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