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的文言用法,古文中,去有哪些用法

2021-04-22 13:47:17 字數 6229 閱讀 1959

1樓:河北永盛紡織

趨的文言文意思bai和發音

qū①《動》快走。

du《樂羊zhi子妻》:「妻dao乃引刀~機而言。」版【又】《動》小步緊走。

權《左忠公逸事》:「史噤不敢發聲,~而出。」【又】特指快步上前,是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

《觸龍說趙太后》:「入而徐~,至而自謝。」

②《動》奔赴;奔向。《指南錄》後序》:「夜~高郵,迷失道,幾陷死。」

③《動》趨向;趨於。《六國論》:「日削月割,以~於亡。」

④《動》追求;迎合。《論積貯疏》:「今背本而~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

⑤《動》爭取。《孫臏減灶》:「百里而~利者必蹶上將軍。」

【趨風】疾行如風,恭敬的樣子。

【趨蹌】步履有節奏的樣子。

【趨庭】承受父教的代稱。

古文中,去有哪些用法

2樓:完顏恕凌裳

古文中,去的用法:

1、會意兼形聲。甲骨文本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離開洞口或坑坎而去。《說文》:「從大,凵聲。」凵(qū)。本義:離開。

2、同本義。

去,人相違也。——《說文》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魏風·碩鼠》

紀侯大去其國。——《春秋·莊公四年》

大去者,不遺一人之辭也。——《穀梁傳》

武子去所。——《左傳·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戰國策·齊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歐陽修《歸田錄》

一狼徑去。——《聊齋志異·狼三則》

東向馳去。——清·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去離(分離;離開);去任(因故離開職位);去住無門(進退兩難);去來(離去;往來);去位(離開官位)。

3、除去;去掉。

去死肌,殺三蟲。——柳宗元《捕蛇者說》

明日去。——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俸去書來。

又如:去絕根株(斬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歸正(去掉**,歸於正道)

4、相距,遠離。

連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難》

日始出時去人近。——《列子·湯問》(兩小兒辯日)

西蜀之去南海。——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裡。——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兩地相去50裡。

5、前往,到別處,跟「來」相反。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汝可去應之。——《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去住無門(進退兩難);去緊(走得快;迅疾);去處(所去的地方);去學校;誰去都一樣

6、失掉;失去。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國演義》;又如:去失(丟失)。

7、扮演

[戲曲裡的角色]

。如:去主角的那位長得並不美。

8、趕走;打發走。夫匯上之**,有家貧而無燭者,**相與語,欲去之。——《戰國策》

9、拋棄,捨棄。

是君臣、父子、兄弟盡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又如:去心(心裡丟開;放心);去勢(捨棄權勢)。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教戰守策》蘇軾

10、去世,死亡。

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晉·陶淵明《雜詩》

又如:去世(死亡)

11、用在謂詞或謂詞結構後表示趨向或持續。

上去下來船不定,自飛自語燕爭忙。——宋·梅堯臣《絕句》

歸去來兮。——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一鳴輒躍去。——《聊齋志異·促織》

躍去尺有咫。

又如:我去考慮考慮;明年回鄉下去;船向前慢慢開去;把東西給他送去。

12、逃離,逃亡。

委而去之。——《孟子·公孫丑下》

小敵去。——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紡焉以度而去之。——《左傳·昭公十九年》

13、通「驅」。驅逐。

千乘三去。——《左傳·僖公十五年》

〈形〉1、過去了的。如:去歲(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過去的歲月)。

2、通「怯」。膽小,畏縮。

〈介〉在。表示時間或處所。去裡面一字兒擺著三隻大酒缸。——《水滸傳》

〈名〉去聲。漢語四聲之一。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為一聲的代表字,於是這四個字就成了四聲的名稱。——王力《漢語音韻學》。

文言文中得的用法

3樓:

(會意。金文本形,右邊是「貝」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3363436(財貨)加「手」,左邊是「彳」,表示行有所得。手裡拿著財貨,自然是有所得。

本義:得到,獲得)   [1]同本義(本來沒有而爭取得來成為己有)  得,行有所得也。──《說文》  三人行必得我師焉。

──《論語》。釋文:「本或作必有。

」   緣木求魚,雖不得魚,無後災。──《孟子·梁惠王上》  佳婿難得。──《世說新語·假譎》  賣炭得錢何所營。

──唐·白居易《賣炭翁》  工之僑得良桐焉。──明·劉基《鬱離子·千里馬篇》  又如:得人心;各得其所;得肆(得志,肆意);得閒兒(有空閒時間;得空);得勝回頭(宋元說書人在開講正書前先說一段小故事作引子,叫得勝回頭);得職(獲得官職);得情報;得錢;得獎   [2]找到  知得而不知喪。

──《易·文言》  慮而後後能得。──《禮記·大學》。注:

「謂得事之宜也。」   至德不得。──《莊子·秋水》  既而得其屍於井。

──《聊齋志異·促織》 [3]得知  故無術者得於不用。──《韓非子》  禮得其報則樂。──《禮記·樂記》。

注:「謂曉其義。」   武王得之矣。

──《呂氏春秋·義賞》。注:「猶知也。

」    [4]捕獲  然得而臘之以為餌。──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亦指**獲;被逮捕。又如:

得俊(俘獲敵方的勇猛將士)   [5]成功;完成  已經傳人畫圖樣去了。明日就得。──《紅樓夢》  又如:

得算(計謀成功);得策(謀略得當)   [6]適,合  傲嘯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陶淵明《飲酒》   [7]具備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荀子·勸學》   [8]同「德」,恩惠,感恩  所識窮乏者得我歟。

──《孟子·告子上》  地廣而不得者國危,兵強而凌敵者身亡。──《鹽鐵論·擊之》   [9]助動詞。能,能夠  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避之,不得與之言。

──《論語·微子》 以是人多以書假餘,余因得遍觀群書。──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進退不得,為之奈何?──《吳子·應變》 沛公軍霸上,未得與項羽相見。

──《史記·項羽本紀》   [10]得意,滿足  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史記·管晏列傳》  常使兩情皆得,彼此俱暢。──《世說新語·文學》  又如:

洋洋得意   [11]看到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  得  dé   【名】   [12]收穫,心得  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 開鄭有得,便欣然忘食。

──《南史·陶潛傳》  "《周禮·師氏》:「掌國中失之事。」杜子春說:

「中當為得。」古音中、得同音義通。故古書中「中意」亦通「得意」。

" [13]德,道德,有德之人  尚得推賢不失序。──《荀子》  得  dé   【副】 [14]必須,應該  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記·項羽本紀》  得  dé   【形】   [15]合適;正確  於彼計則得。

──馬中錫《中山狼傳》  歷古今之得失。──《漢書》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哪些?

4樓:餓咯哦模具

文言文中「之」[zhī]

1. 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之心。

2. 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 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閒視之。

5. 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 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饕餮之徒[ tāotièzhītú]

比喻貪吃的人。

造句:你就是乙個饕餮之徒。

一念之差 [yīniànzhīchā]

念:念頭、主意;差:錯誤。乙個念頭的差錯(造成嚴重後果)。

造句:世間孽子、孤臣、義夫、節婦,其賢不肖往往只在一念之差 。

不舞之鶴[bù wǔ zhī hè]

舞:舞蹈。不舞蹈的鶴。比喻名不副實的人。也用來譏諷人無能。

造句:方宰淄時,松裁弱冠,過蒙器許,而駑鈍不才,竟以不舞之鶴為羊公辱。

唐虞之治[táng yú zhī zhì]唐虞:唐堯、虞舜,傳說中的古代聖帝賢君。舊指上古政治清明,人民康樂的理想時代。

造句:吳楚材等尾批『誰謂唐虞之治,不可見於今哉。

趨之若鶩 [qūzhīruòwù]

趨:快走;鶩:野鴨。象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

造句:京外的**,那個不趨之若鶩呢。

古文中,去有哪些用法?

5樓:匿名使用者

古文中,去的用法:

1、會意兼形聲。甲骨文本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離開洞口或坑坎而去。《說文》:「從大,凵聲。」凵(qū)。本義:離開。

2、同本義。

去,人相違也。——《說文》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詩經·魏風·碩鼠》

紀侯大去其國。——《春秋·莊公四年》

大去者,不遺一人之辭也。——《穀梁傳》

武子去所。——《左傳·襄公二十年》

不能相去。——《戰國策·齊策》

乃去。——唐·柳宗元《三戒》

久而不去。——宋·歐陽修《歸田錄》

一狼徑去。——《聊齋志異·狼三則》

東向馳去。——清·魏禧《大鐵椎傳》

又如:去離(分離;離開);去任(因故離開職位);去住無門(進退兩難);去來(離去;往來);去位(離開官位)。

3、 除去;去掉。

去死肌,殺三蟲。——柳宗元《捕蛇者說》

明日去。——清·袁枚《黃生借書說》

俸去書來。

又如:去絕根株(斬草除根);去疾(除去疾病);去皮;去邪歸正(去掉**,歸於正道)

4、相距,遠離。

連峰去天不盈尺。——《蜀道難》

日始出時去人近。——《列子·湯問》(兩小兒辯日)

西蜀之去南海。——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去村四裡。——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又如:兩地相去50裡。

5、前往,到別處,跟「來」相反。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詞

公然抱茅入竹去。——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汝可去應之。——《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又如:去住無門(進退兩難);去緊(走得快;迅疾);去處(所去的地方);去學校;誰去都一樣

6、失掉;失去。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國演義》;又如:去失(丟失)。

7、扮演 [戲曲裡的角色] 。如:去主角的那位長得並不美。

8、趕走;打發走。夫匯上之**,有家貧而無燭者,**相與語,欲去之。——《戰國策》

9、拋棄,捨棄。

是君臣、父子、兄弟盡去仁義,懷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孟子》

又如:去心(心裡丟開;放心);去勢(捨棄權勢)。

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教戰守策》蘇軾

10、去世,死亡。

日月還復周,我去不再陽。——晉·陶淵明《雜詩》

又如:去世(死亡)

11、用在謂詞或謂詞結構後表示趨向或持續。

上去下來船不定,自飛自語燕爭忙。——宋·梅堯臣《絕句》

歸去來兮。——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一鳴輒躍去。——《聊齋志異·促織》

躍去尺有咫。

又如:我去考慮考慮;明年回鄉下去;船向前慢慢開去;把東西給他送去。

12、逃離,逃亡。

委而去之。——《孟子·公孫丑下》

小敵去。——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紡焉以度而去之。——《左傳·昭公十九年》

13、通「驅」。驅逐。

千乘三去。——《左傳·僖公十五年》

〈形〉1、過去了的。如:去歲(去年,上一年);去事(往事);去日(過去的歲月)。

2、 通「怯」。膽小,畏縮。

〈介〉在。表示時間或處所。去裡面一字兒擺著三隻大酒缸。——《水滸傳》

〈名〉去聲。漢語四聲之一。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為一聲的代表字,於是這四個字就成了四聲的名稱。——王力《漢語音韻學》。

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文言文中而的用法有幾種

而 1 連詞,相當於現代漢語中複句的各種關係。a 表示並列,又。侶魚蝦而友麋鹿 b 表示修飾,可不譯。順流而東 c 表示承接,就。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d 表示假設,如果。諸君而有意,瞻餘馬首可也 e 表示轉折,但是。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f 表示因果,因而。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 2 助詞,表示語...

古文中「之」的用法有哪幾種,文言文中的「之」字有幾種用法?

一 之 作代詞用 如下列加點的 之 字 1 執策而臨之,曰 天下無馬。馬說 2 名之者誰?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記 3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4 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小石潭記 5 撤屏視之,一人 一桌 一椅 一扇 一撫尺而已。6 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曹劌論戰 分析以上例子...

文言文中以的用法,文言文以字的用法

以1.作介詞 則以鐵範置鐵板上 何以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用.拿憑 因為2.作連詞 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可譯為 來 3.作動詞 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認為 在文言文裡,以 起初是個實詞,多屬動詞 後來演 化成虛詞,多屬介詞。由此可見,文言文 以 既可充當實詞,也可充當虛詞,其主要用法如下 一 當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