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潛川
1、一偈,也就是
抄一篇偈語。襲
所謂「偈語」,就是附綴於佛經的一些讀後感或修行的實踐中得到的體悟寫成的語句。因為多為四句組成,兼具文學的形式與內容,朗朗上口,儘管不是佛經的主要內容,也成為與佛經相提並論的典故。佛經是是佛法之本,偈語是其末,佛經是樹幹與青柯,偈語是葉片與花朵。
因為每首偈語背後都有乙個故事,而成為僧人或信徒的美談。
最著名的偈語莫過於唐代高僧惠能大師的《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等等。
2、一句,也就是佛經裡的一句話,往往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話。
3、一偈一句:經咒真言,皆為佛菩薩加持,正能量是如此的巨大,所有的經咒真言,都有消除業障、增長智慧型和累積福報的功用,因此,哪怕你沒有念完全篇,哪怕只念乙個短短的偈語乃至一句話,都會產生效果,都能讓我們和對方得到益處。
佛法中一句話的意義 一偈一句佛經裡什麼意思
2樓:淨念意
一句一偈指的是佛經的一段話或者一句話!
3樓:玉女拂袖
每當佛講完一段經後,經常為了加深印象,都會用像詩一樣的名子來總結一下,這就是偈子。
佛經中的「開經偈」是什麼意思
4樓:阿樓愛吃肉
佛經中的「開經偈」是指念經前所念誦的四句偈。
偈文是「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意思是:「佛祖帶到世間的教理是世間一切法無法超越的至深真理。眾生經歷百千萬劫的生死輪迴也很難得見,我等能有緣聽聞妙理,依照佛的教法來奉行與修持,希望能徹底了解如來的真實教理,信、解、行、證,趣入佛道」。
註解:第一句說,很高很深,並且很微細、很奇妙的佛法。第二句說,就是經過幾百、幾千、幾萬劫的年代,也很難得碰到的。
第三句說,我現在能夠看見,能夠聽到,還能夠領受,並且依了方法去做。第四句說,情願明白佛的真正實在的道理。
「無上」兩個字,是沒有比這個更高的意思。「微」字,是微細的,不是粗淺的意思。「妙」字,是又好又奇的意思。
「百千萬劫」,說年代的長久,幾幾乎不可以數目來計算。「遭」字,同了「遇」字,是一樣的,都是碰到的意思。
說這樣好的佛法,哪怕經過百千萬劫的時代,也很難得碰到的。「解」字,是明白的意思。「如來」,是佛的名號。
5樓:法名清嘉
開經偈:是武則天所提,當初唐朝佛教鼎盛,到了武則天皆是信佛之人,為經書提詞偈語,也代表自己對佛法的所感悟。並且直到如今也沒有一人能超越武則天的這句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無上、乃是至高無上之法門,是所以法門都不能超越的,深入經藏智慧型如海,佛法的深遠是可以開眾生智慧型的,深入經藏的時候,智慧型猶如大海一般,微妙法,就是只佛法的微妙之處,難以用言語所表述 故此用微妙二字。
百千萬劫難遭遇: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不是世間所有的眾生都可以獲此佛法的,都是需要經歷很久很久的時間才能聞佛名號、何況經書典籍。
可能需要百千萬劫都無法接觸到佛法。所以佛法的可貴之處。
我今見聞得受持:而我在今生今世不僅看到、聽到,而且得以受持,是十分幸運的事情。表現獲得佛法的一種喜悅之情。
願解如來真實義:我願意、而且發願,要深入經藏、開我智慧型。了解佛所宣說的真實、根本的義理,可以獲得真正的根本解脫。
請問佛教中的「偈」是什麼意思?
6樓:嗨呀你爹臨死前
偈陀,佛教術語,梵語(gāthā)的音譯,意譯為頌,簡作「偈」,讀為jì。「頌」,一種略似於詩的有韻文辭,通常以四句為一偈。
佛教術語,gāthā; th&amacron,譯曰頌。定字數結四句者。不問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
頌者,美歌。伽陀者,聯美辭而歌頌之者,故譯曰頌。見伽陀條。
又偈訓為竭,竭也。攝盡其義之意。天台仁王經疏中曰:
『偈者,竭也。攝義盡,故名為偈。』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中偈是稱頌或了意的意思。
楬是佛教術語,譯作頌。定字數結四句者。不問三言四言乃至多言,要必四句。
頌者,美歌。伽陀者,聯美辭而歌頌之者,故譯曰頌。見伽陀條。
又偈訓為竭,竭也。攝盡其義之意。天台仁王經疏中曰:
『偈者,竭也。攝義盡,故名為偈。』
偈語,佛經中的唱詞。如:偈頌(偈文,偈句,偈言,偈語,偈誦。均為梵語「偈佗」。即佛經中的唱頌詞)。
附綴於佛經的一些讀後感或修行的實踐中得到的體悟寫成的語句。因為多為四句組成,兼具文學的形式與內容,朗朗上口,儘管不是佛經的主要內容,也成為與佛經相提並論的典故。佛經是是佛法之本,偈語是其末,佛經是樹幹與青柯,偈語是葉片與花朵。
因為每首偈語背後都有乙個故事,而成為僧人或信徒的美談。
佛教常見偈語
鳩摩羅什譯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六祖得法偈
菩提本無(非)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緣起偈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
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無常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七佛通戒偈
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香偈戒香定香解脫香,光明雲台遍法界。
供養十方無量佛,見聞普薰證寂滅。
三力偈以我功德力,如來加持力,
及與法界力,周遍眾生界。
三諦偈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
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涅槃經本有今無,本無今有。
三世有法,無有是處。
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消除宿業障,同登無上覺。
布施偈能施所施及施物,於三世中無所得。
我今安住最勝心,供養一切十方佛。
誕生偈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今茲而往,生分已盡。
黃昏偈此日已過,命即衰減,
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初夜偈白眾等聽說,初夜無常偈;
煩惱深無底,生死海無邊;
度苦船未立,云何樂睡眠?
勇猛能精進,攝心常在禪。
四第一偈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
善友第一親,涅槃第一樂。
施捨得道偈
雖得積珍寶,嵩高至於天。
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跡。
不善像如善,愛而似無愛。
以苦為樂像,狂夫之聽厭。
菩薩行偈
常當攝身行,而不殺盜淫,
不兩舌惡口,不妄言綺語,
心不貪邪欲,無恚不毒想,
捨離諸邪見,是為菩薩行。
慈悲心偈
常行於慈心,去除怨恨想;
大悲感眾生,悲惜化淚雨。
修行大喜心,同已所得法;
擁護以道意,乃應菩薩行。
目連說方便偈
當速求方便,於此佛法眾,
當除生死患,如象食竹葉,
若於此佛法,修諸無慾業,
已除諸塵勞,亦盡若源本。
法身舍利偈
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
吾師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佛祖開示婆羅門偈
所行非常,謂法興衰;
夫生輒死,此滅為樂。
藥師佛談粥偈
持戒清淨人所奉,恭敬隨時以施粥。
十利饒益於行者,色力壽樂辭清辯。
宿食風除飢渴消,是名為藥佛所說。
妙色王求法偈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
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善宿王感化魔王偈
作福不作惡,皆由宿行法,
終不畏死經,如船截流渡。
世親止欲偈
趣求諸欲人,常起於希望。
諸欲若不遂,惱壞如箭中。
莫貪淫慾偈
勇者入定觀,身心所與塵,
見已生穢惡,如彼彩畫瓶。
水中撈月偈
此諸痴獼猴,為彼愚導師。
悉墮於井中,救月而溺死!
神秀悟禪偈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
惠能悟禪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惠能論禪不在坐偈
生來坐不臥,死去臥不坐,
一具臭骨頭,何為立功課?
庭前柏樹子偈
出入雲閒滿太虛,元來真相一塵無。
重重請問西來意,唯指庭前一柏樹。
釋迦牟尼說倒惑偈
未香以塗身,並薰衣纓絡。
倒惑心亦爾,謂從已身出。
如彼醜陋婢,見影謂已有。
龐蘊舉家修行偈
世人多重金,我愛剎那靜。
金多亂人心,靜見真如性。
王安石論戲場偈
諸優戲場中,一貴復一賤。
心知本相同,所以無欣怨。
蘇軾地獄變相偈
我聞吳道子,初作豐都變;
都人懼罪業,兩月罷屠宰。
此畫實無相,筆墨假和成;
譬如說食飽,何處生怖汗?
乃知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若人了此言,地獄自破碎。
蘇轍呈順禪師偈
中年悟道覺前非,邂逅相逢老順師。
搐鼻經參真面目,掉頭不受別鉗錐。
枯藤破衲師何事,白酒青鹽我是誰。
慚愧東軒殘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飴。
黃庭堅自讚偈
似僧有發,似俗無塵,
作夢中夢,見身外身。
宋濂贊永明延壽偈
我與導師有宿因,般若光中無去來。
今觀遺像重作禮,忽悟三世了如幻。
靈山一會猶儼然,願證如如大圓智。
張拙隨順世緣偈
光明寂照遍河沙,凡聖含靈共我家。
一念不生全體現,六根才動被雲遮。
愛慾纏綿偈
如火蓋乾薪,增長火熾然;
如是受樂者,愛火轉增長。
薪火雖熾然,人皆能捨棄;
愛火燒世間,纏綿不可舍。
少林寺往生偈
來時歡喜去時悲,空到世間走一回。
不如不走這一回,也無歡喜也無悲。
六祖《壇經》中說頓悟法門
說通及心通 如日處虛空 唯傳見性法 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 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 愚人不可悉說即雖萬般 合理還歸一 煩惱暗宅中 常鬚生慧日邪來煩惱至 正來煩惱除 邪正俱不用 清淨至無餘菩提本自性 起心即是妄 淨心勿妄中 但正無三障世人若修道 一切盡不妨 常自見己過 與道即相當色類自有道 各不相妨惱 離道別覓道 終身不見道彼波度一生 到頭還自懊 欲得見真道 行正即是道若真修道人 不見世間過 若見他人非 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 我非自有過 但自卻非心 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 長伸兩腳臥 欲擬化他人 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 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 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此頌是頓悟 亦名不法門迷聞經累劫 悟則剎那間
寧執有如須彌山,莫執空如芥子草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8樓:潛川
1、一偈,也就是一篇偈語。所謂「偈語」,就是附綴於佛經的一些讀後感或修行的實踐中得到的體悟寫成的語句。因為多為四句組成,兼具文學的形式與內容,朗朗上口,儘管不是佛經的主要內容,也成為與佛經相提並論的典故。
佛經是是佛法之本,偈語是其末,佛經是樹幹與青柯,偈語是葉片與花朵。因為每首偈語背後都有乙個故事,而成為僧人或信徒的美談。
最著名的偈語莫過於唐代高僧惠能大師的《菩提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等等。
2、一句,也就是佛經裡的一句話,往往是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一句話。
3、一偈一句:經咒真言,皆為佛菩薩加持,正能量是如此的巨大,所有的經咒真言,都有消除業障、增長智慧型和累積福報的功用,因此,哪怕你沒有念完全篇,哪怕只念乙個短短的偈語乃至一句話,都會產生效果,都能讓我們和對方得到益處。
佛經中多門是什麼意思佛經中說的般若是什麼意思?
只因無量劫來,妄想執著,習氣深重,以致釋尊說法有四十九年,談經約三百餘會。但這些法門最大的目的,無非是對治各種眾生不同的貪 瞋 痴 慢等習氣毛病。眾生根性不同,所用方便法門也不一樣,唯有法門契合眾生心性,才能圓滿成就。古人說 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也是這個道理。淨空法師 可是 為求至道 怎麼可以走...
佛學中的六度是什麼意思佛經裡說的六度是什麼
第一是布施 d na 有三種 一 凡以物質利益施與大眾的叫做 財施 包括身外的財物和自身的頭目手足和生命 二 凡保護大眾的安全使他們沒有怖畏的叫做 無畏施 三 凡以真理告知大眾的叫做 法施 第二是持戒 la 戒也有三種,即防止一切惡行,修集一切善行和饒益有情。菩薩最根本的戒是饒益有情戒,就是一切為了...
佛語中的天龍八部到底是什麼意思,佛經中的天龍八部是什麼意思
姬覓晴 天龍八部,佛教術語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 天眾 及 龍眾 最為重要,所以稱為 天龍八部 八部包括 一天眾 二龍眾 三夜叉 四乾達婆 五阿修羅 六迦樓羅 七緊那羅 八摩睺羅伽。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 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 法華經 提婆達多品 天龍八部 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