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五葷三厭指的都是什麼,佛教中 三葷五厭 指的是什麼?

2021-05-01 14:03:27 字數 1458 閱讀 2739

1樓:仍暄玲

五葷三厭 (wǔ hūn sān yàn)

解釋:五葷:佛教忌食的五種蔬菜,即大蒜、小蒜、興渠、慈蔥、茗蔥;三厭:道教忌食的三種肉:即雁、狗、烏龜。泛指飲食的禁忌。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九回:「**,我受了菩薩戒行,斷了五葷三厭,在我丈人家持齋把素,更不曾動葷,今日見了**,我開了齋罷。」

道教有三穢,分別是:天穢鴿子,地穢牛,人穢狗。 這三種肉,是絕對不能吃的!

另外,還要求不吃龜、蛇、狐狸的肉。

額外補充

各種角度之五葷三厭

口不說非禮之言,戒食五葷三厭;身不做非禮之事,心平氣和;心不想非禮之物,內外潔淨,方可謂之清口。簡言之,即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非禮勿食,心口身合一,各項俱足,才是真正的清口。

蓋五葷、三厭、菸酒之類,均是昏性之物:五葷(蔥、蒜、韭、薤、興蕖)乃天地不正之氣所生,食之易傷五臟元氣(蔥傷腎、韭傷肝、薤傷脾、蒜傷心、興蕖傷肺),故修道者不食;厭者,食久而生厭也。三厭(天厭飛禽、地厭走獸、水厭水族)乃橫行之物,食之易傷三寶原靈,更暗損陰德,故修道者亦不食之;酒是亂性之根源;煙亦耗元氣,損傷元靈。

因此修道人應當戒除五葷、三厭、菸酒,從而留清去濁,煉陰補陽,使之自性光明。

佛曰:「凡殺生者,多為人食,人若不食,亦不殺生。」素食,可使很多人不作**的獸性行為,養成慈悲博愛之心。

孟子曰:「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很多養牛之人不吃牛肉,養狗之人不吃狗肉,只因這些動物有情、有識,所以不忍殺之食其肉。

陸放翁詩:「血肉淋漓味定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人是萬物

2樓:手機使用者

五葷三厭,屬宗教戒條,信徒不准食用。 五葷,即五辛,指五種辛味蔬菜。包括大蒜、小蔥、韭與渠(形似蘿蔔味如蒜)。

三厭,道教把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列為教條。認為「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龜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湧幢小品》)。厭,在此是不忍食之意。

不過,這五葷三厭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

佛教中"三葷五厭"指的是什麼?

3樓:手機使用者

《西遊記》中豬bai剛鬣受

du了菩薩戒行,斷了zhi五葷三厭,唐僧因此給他起dao了個專別號,叫做「八戒」。五葷三屬厭,屬宗教戒條,信徒不准食用。 五葷,即五辛,指五種辛味蔬菜。

包括大蒜、小蔥、韭與渠(形似蘿蔔味如蒜)。三厭,道教把雁、狗、烏龜作為不能吃的三種動物,列為教條。認為「雁有夫婦之倫,狗有扈主之誼;烏龜有君臣忠敬之心,故不忍食」(《湧幢小品》)。

厭,在此是不忍食之意。不過,這五葷三厭是佛道二教的混合物,佛教的「八戒」實際另有所指。 八戒全稱「八齋戒」,是佛教為在家的男女教徒制定的八項戒條。

包括不殺生,不偷盜,不淫慾,不妄語,不飲酒,不眠坐華麗之床,不打扮及觀聽歌舞,正午過後不食。佛教戒律還有很多。豬悟能雖稱「八戒」,但他始終「戒」得不徹底,也不情願。

佛教中身材很高的佛是什麼佛,佛教中什麼佛最大

是什麼佛不是由身材高低來判斷的,而是由外貌特徵 手印 法物 坐姿等來判斷。在寺廟裡一般塑得最高的佛是釋迦摩尼佛。常見的佛像 菩薩像 羅漢像以及明王像各自不同的特點。佛像特點小乘認為佛只有釋迦牟尼一個,大乘則認為,十方三世有無量的佛。在無量的佛中,經常描繪供觀禮拜的有 現世的釋迦牟尼佛 未來世的彌勒佛...

「三羊開泰」中的「三羊」指什麼?「五福臨門」中的「五福」指什

三羊復分別指早陽 正制陽 晚陽。五福指長壽 富貴bai 康寧 好du德 善終。中國古zhi代陽與羊dao同音,羊即為陽。三陽 依照字面來析,解釋為三個太陽比較直觀,即早陽 正陽 晚陽。朝陽啟明,其台光熒 正陽中天,其台宣朗 夕陽輝照,其台騰射。均含勃勃生機之意。泰 是卦名,幹下坤上,天地交而萬物通也...

佛教的三喜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三有是什麼意思

小俊七七 正統佛教是沒有三喜只說的,只有古代有四喜只說,即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佛教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羅衛國 今尼泊爾境內 王子喬達摩 悉達多所創 參考佛誕 西方國家普遍認為佛教起源於印度,而印度事實上也在努力塑造 佛教聖地 形象。這使得很多人產生佛祖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