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具體朝代具體分析。。。不一定的。。。
夫死妻孝雖然很早就有,但並不強求。你看漢唐宋前期那麼多記載改嫁的,可想而知沒什麼大不了。
自宋代中期以來,程、朱理學興起,在「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指導下,極力地提倡女子守節,寡婦不能再嫁。直至明、清,性禁錮越來越嚴酷,對女子貞操的要求越來越嚴格了。
這就是守一輩子孝呀。。。。。
據《古令圖書整合》記載,「烈女」、「節婦」唐代只有51人,宋代增至267人,明代36000人,而到了清代,僅安徽省休寧縣這乙個縣,就有2200多人。當時全國人口不多,加以還有不少女子未被記載,這個數宇是很驚人的。
2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在漢。唐時。。婦女所受的壓迫與剝削遠較後世為輕。。
唐代婦女能成群結夥地騎馬外出郊遊。。能穿半裸裝。。男女交往較為自由。。
有些女子追求愛情也比較大膽。女子離婚也不受歧視。。所以守孝就看人而定。。。。
但是。自宋代中期推行程。朱理學以後。。
婦女就越來越受壓迫。。要是立即改嫁啊什麼的就會被人看不起。。視為「淫蕩」。。
女性被封建禮教壓得不能翻身。。但也有一些家庭能夠和睦相處。夫妻恩愛。。
3樓:放誦礁終
不需要,只有女人才有三從四德,守寡,陪葬一說!那是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
4樓:古往今來之
宋朝以前不用,男子死後,女子可以改嫁。宋朝以後,受程朱理學的影響,女子死後,是不可以改嫁的 。。。。。。
5樓:瑩雪可愛
守孝是給父母守,丈夫也不叫守孝啊
丈夫去世妻子怎麼守孝
6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古代的孝服用麻織成麻布,以麻布的粗細來區分與死者關係的親疏。關係比較近的,就著粗麻布孝服;較遠的,就著細麻布孝服。粗麻布一般多為生麻,粗陋,且無飾。
孝子多穿著,俗稱「披麻片」。細麻布多為熟麻,經過加工,色白較細,稱為功服。
其次,用穿孝服的時間長短來區別與死者關係的遠近。關係近的,則「持服」(指穿孝服)時間較長,如兒女,多為3年;較遠的則「持服」較短,最短為3個月。
古代服制是以與死者關係的親疏遠近為等差來分為五服,分別為斬衰、齊衰(zī cuī)、大功、小功、緦麻五個名稱。《禮記·學記》中雲:「五服弗得不親。
」五服以外,血緣關係就已經很遠了。今農村中家族較大者,仍按這來確定親疏,如「三服沿上」,「出了五服了」等等。
斬衰 五服中最重的一種。用粗麻布製成,不縫邊,以示無飾。服期為三年,適用範圍前後有所不同。
原定子為父斬衰三年,明太祖洪武七年(公元2023年)起改為子為父母皆斬衰三年。清制同,加妻為夫.妾為君亦斬衰三年。
齊衰 次於斬衰,用粗麻布做成,緝邊,故名齊(讀zī,有整齊意)。服期有一年的,如孫為祖父母,夫為妻;有五個月的,如為曾祖父母;有三個月的,如為高祖父母。服者均為直系親屬,持服期內為「齊衰期」
大功 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較齊衰為細。服期九個月,為堂(同祖父的親屬關係,古謂之從,六朝謂之同堂,唐代謂之堂)姊妹、已嫁的姑姊妹服,又已嫁女為伯叔父、兄弟等服之。
小功 用較細熟麻布作成,服期為五個月,凡本宗為曾祖父母、伯叔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姊妹、兄弟妻、從堂兄弟及未嫁從堂姊妹,又外親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皆服之。
緦麻 五服中最輕的一種,用細熟麻布製成,服期三個月,凡本宗為高祖父母、曾伯叔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又外姓中為中表兄弟、岳父母等皆服之。
持服人持服期內不可參加喜慶宴樂等活動,不可接遇賓客,未嫁女不可出嫁,既嫁女喪偶者不可再醮等。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是很難做到的。真正能做到的,也就是九牛一毛,要是這樣,乙個人一輩子可能就沒多少時間是屬於自己的了。
**在丁憂期內(父母死在家守喪)多是未滿即被召回。平常百姓更是顧不了那麼多。為了生活的方便與顧及人情,喪服也不是一直穿在外面,在形式上往往簡約化。
或把細麻布做得考究一點著在裡面,或在帽子上或鞋子上只用孝布做一點恰當的白色點綴。祥林嫂就是用月白背心和白頭繩來表示為兩個丈夫守孝的。
為死人而過分地禁錮親人,以致生活中無端生出許多繁文縟節來,確實阻礙了精神文明的步伐。當然,無論怎樣,孝敬長輩是每個人的職責,是何時何地都不可背棄的道德準則。只要心中有愛,完全可以不拘形式。
愛,需要的是內容
這是網上找來的,現代社會像古代一樣是不太可能,平時穿著素色衣服,非必要不參加娛樂活動之類的應該就可以了。
7樓:月光一族於
不必那麼拘謹,男人去世雖然屬於痛苦的經歷,但是人死是不能復活點,只要心裡裝著男人,正常生活還是需要繼續的,一般情況下,女人應該堅守一年內不搞娛樂活動,這就是默哀和守望。
8樓:
主要是有乙份心意就行,實際上的就是七七四十天內是不能有性生活的,現在的人嗎?一年內還是不能改了嫁的哦,死人已經過去了活著的人還是要好好活著這種事差不多就行了,只要心裡給人家留不一點點就已經很好了。
9樓:群力
表面的功夫不需要做,真正的孝在心裡,別做對不起自己男人的事就行了。
有些人表面功夫做的好,背地裡啥事都幹,人看不到,可鬼看的清楚,所以,早晚也是要還的。
10樓:
妻子在為丈夫守孝期間,不能穿紅色衣服、不能去殯儀館送行。 在東北,按照傳統習俗,夫妻一方去世,另一方,不能去殯儀館送行。意思是,防止另一方也隨著逝者一起走。
另一方,在起靈之前,應該呆在家裡,由人用紅繩把身子系上,防止逝者把另一方帶走。起靈時,另一方,自己把紅繩掙斷。
11樓:
君現在的這個世界和西紅柿,我覺得已經沒有這樣的事情了。太少太少了。
12樓:造夢前行
對長輩才叫守孝,
人都說,愛上一座城,是因為城中住著你愛的人。愛屋及烏自是不言而喻,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出現這樣乙個人,縱使塵滿面,鬢如霜,也想要和他相伴到歲末晚景。我深信此畫面曾被無數人精心描摹過,因為它是人們心裡憧憬的最美的愛相逢。
這個浪漫的「版圖」,也是溫暖與真摯包裹的純粹感情,所刻畫的一幅樸素人生。
13樓:沒有方向的眼
三年吧這是俗語
但是看自己
沒必要隨心
14樓:瑞吉多囊醫院
不守孝吧 更多的是傷心
老婆去世老公需要守孝嗎?
15樓:匿名使用者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守孝三年太長了,太機械、不人道。
即便孔子同時代的**宰我也有覺得一年就可以的了,孔子頗不高興,回答人出生三年才能免與父母之懷,所以守孝三年是天下之通義,誠然是一種好解釋。
然而,聖人的目的或許更深。
守喪的要求是結廬墓邊,不穿華美的衣服,吃簡單的飯食,不進行娛樂等等。
看似過分的要求,其實說來也簡單。
設想一下,乙個人懷著失去父母的悲痛,居住在物質極為貧乏的環境之下,他能做的是什麼呢?
在貧乏的環境裡心自然會沉靜下來。
在墳墓邊生活,最容易思考的就是生死。
在極端孤獨的時候最好的調劑就是捧起書。
所以守墓三年,不僅是修行的三年、更是深造的三年。無論哪個時代的人,只要讀三年書,整個人也都會進入乙個新的境界吧。
16樓:
守孝道是沒必要,為了維護夫妻以前的感情和兩家人彼此的面子,建議您一年以後在結婚。
17樓:諾月落
自己決定,感情深就守
18樓:sunny晗晗
我覺得不應該叫守孝吧,這樣的情況,老公應該都會很捨不得不用說都會陪著她的,除非那個老公根本就不當回事
老公去世老婆要守孝幾年才能開孝
19樓:ok成羽
一般情況古老傳下來都是3年,
但是現在也沒人講究這些了,
很多時候,心裡記住就可以了,
不用真的那樣講究,
逝者已去生者當堅強,
古箏在歷史上比古琴地位低下嗎
是的,古箏的地位比起古琴差遠了 一.古琴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彈撥類樂器,形成了3000多年前的,傳說為 伏羲 神農 氏所造 古箏則晚得多,形成於西元前5世紀至西元前3世紀的戰國時代,就在當時的秦國 現今的陝西 一帶廣泛流傳。計算起來,它已經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 相傳秦時有婉無義者,將瑟 樂器 傳與兩...
在歷史中,巴黎曾經被攻陷過幾次在歷史上,巴黎被稱作美麗年代,指的是哪段時期?
英法百年戰爭1437年法軍占領巴黎 第六次反法同盟 1813 1814年 俄 普 英 瑞 奧 西班牙 葡萄牙 萊比錫戰役 拿破崙戰敗,同盟軍進占巴黎。法國與同盟國簽訂 楓丹白露條約 拿破崙被囚禁於厄爾巴島 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 英 俄 奧 普 滑鐵盧戰役 同盟軍進占巴黎。拿破崙再次兵敗,被流放...
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有什麼作用絲綢之路在歷史上有哪些重要作用
絲綢之路的開闢,有力地促進了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路。在工業化到來的時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東起連雲港,西至荷蘭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長的新亞歐大陸橋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開發的新價值。在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貫亞洲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