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秦國民歌、情詩
由於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徵信,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原因:詩中「伊人」可能是情人、戀人、賢人、友人、·····《蒹葭》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徵這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
相關成語:秋水伊人,在水一方
許渾在他的《咸陽城東樓》的詩句中也提到過「蒹葭」這個詞 【作品名稱】《咸陽城東樓》 【作品別名】《咸陽城西樓晚眺》 【創作年代】晚唐 【作者姓名】許渾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原文】 咸陽城東樓①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②。 溪雲初起日沉閣③,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④。
行人莫問當年事⑤,故國東來渭水流。 【注釋】 ①咸陽:今屬陝西。
此題一作《咸陽西城樓晚眺》。 ②汀洲:水中小洲。
③溪、閣: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 ④「鳥下」二句: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 ⑤當年:
一作「前朝」。 (詳見詞條「咸陽城東樓」)
2樓:垂青林
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
因為蒹葭中「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
3樓:所謂拋棄
可以說是情詩!
它寫的背景是喜歡的伊人不在自己的身旁,表達了詩人對愛人的迫切思念!
還請樓主把這首詩多讀幾遍用心去體會它的意境........
太小氣了,一分都沒有。
4樓:匿名使用者
《蒹葭》是秦國民歌,是首愛情詩,出自《詩經》
《蒹葭》是一首什麼詩?
5樓:一彈戲牡丹
一、近代學者認為
方玉潤:此詩在《秦風》中,氣味絕不相類。以好戰樂鬥之邦,忽遇高超遠舉之作,可謂鶴立雞群,翛然自異者矣。 (《詩經原始》)
王國維:《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 (《人間詞話》)
高亨:這篇似是愛情詩。詩的主人公是男是女,看不出來。敘寫他(或她)在大河邊追尋戀人,但未得會面。 (《詩經今註》)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陝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境迫使秦人「修習戰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儲存在《秦風》裡的十首詩多寫征戰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淒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之音的風格。
二、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三、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陳子展《詩三百解題》說:「《蒹葭》一詩,無疑地是詩人想見乙個人而竟不得見之作。
這乙個人是誰呢?他是知周禮的故都遺老呢,還是思宗周、念故主的西周舊臣呢?
是秦國的賢人隱士呢,還是詩人的乙個朋友呢?或者詩人自己是賢人隱士一流、作詩明志呢?抑或是我們把它簡單化、庸俗化,硬指是愛情詩,說成詩人思念自己的愛人呢?解說紛歧,難以判定。」
6樓:戀勞
《蒹葭》的內容有爭議,一般認為是一首情詩。
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雲:「蒹葭,刺襄公也。
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中闡(chǎn )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
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
二是「招賢」說。姚際恆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
」或謂:「徵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
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雲、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
「這是一首戀歌,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蒹葭》,出自《詩經·國風·秦風》,這首詩描寫了乙個熱戀者對心中愛人的追求。表現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的精神。
7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
《毛詩序》雲:「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
」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衝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
姚際恆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
「徵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雲、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
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於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徵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裡,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一、作品原文
《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二、注釋 翻譯
注釋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的「淒淒」(「悽」是「萋」的假借字)「採採」都與「蒼蒼」的意思相同。
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變成霜。為,凝結成。
所謂:所說,這裡指所懷念的。
伊人:這個人或那個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即水的對岸。方,邊
溯洄(sù huí)從之:沿著彎曲的河邊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溯洄,逆流而上。
溯,在水中逆流而行或在岸上向上遊走,這裡指陸行。洄,曲折盤旋的水道。從,跟隨、追趕,這裡指追求、尋找。
之,這裡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礙多,很難走。阻,險阻,道路難走。
溯游從之:順流而下尋找她。溯游,順流而下。「遊」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那個人)彷彿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宛然,好像。
淒淒:茂盛的樣子。現在寫作「萋萋」,與下文「採採」義同。
晞(xī):曬乾。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躋(jī):公升高意思是地勢越來越高,行走費力。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島。
採採:茂盛的樣子。
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完畢。
涘(sì):水邊。
右:迂迴曲折。
沚(zhǐ):水中的沙灘。
之:代「伊人」
今譯河畔蘆葦碧色蒼蒼,
深秋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
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
彷彿就在水的**。
河畔蘆葦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曬乾。
我那魂牽夢繞之人,
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
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
彷彿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尋尋覓覓,
道路險阻迂迴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
彷彿就在水中沙洲。
「古之寫相思,未有過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謂者,望之而不可即,見之而不可求;雖辛勞而求之,終不可得也。於是幽幽情思,漾漾於文字之間。吾嘗聞弦歌,弦止而餘音在耳;今讀《蒹葭》,文止而餘情不散。
蒹葭者,蘆葦也,飄零之物,隨風而蕩,卻止於其根,若飄若止,若有若無。思緒無限,恍惚飄搖,而牽掛於根。根者,情也。
相思莫不如是。露之為物,瞬息消亡。佛法雲: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情之為物,虛幻而未形。莊子曰:
樂出虛,蒸成菌。一理也。霜者,露所凝也。
土氣津液從地而生,薄以寒氣則結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於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堅。故曰「未晞」,「未已」。
雖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終受其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此相思之最苦者也!
情所系著,所謂伊人。然在水一方,終不知其所在。賈長江有詩云: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夫悅之必求之,故雖不知其所蹤,亦涉水而從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
且道路險阻彎曲,言求索之艱辛,真可謂「上窮碧落下黃泉」。然終於「兩處茫茫皆不見」,所追逐者,不過幻影雲霧,水月鏡花,終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觸之,卻遙不可及。「宛在水**」一句,竟如斷弦之音,鏗鏘而悠長。痴人耶?夢境耶?每讀到此,不由喜之,嘆之,怨之,哭之!
三、寫作背景
關於這首詩的內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
《毛詩序》雲:「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
」今人蘇東天在《詩經》辨義衝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王朝禮制。如果逆周禮而治國,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治國有希望。」二是「招賢」說。
姚際恆的《詩經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或謂:
「徵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雲、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
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於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徵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裡,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怎麼讀蒹葭全詩怎麼讀?
蒹葭 ji n ji 蒹葭 ji n ji 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 s 洄 hu 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 q 白露未晞 x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m 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j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ch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s 溯洄從之,道阻且...
《詩經蒹葭》這首詩有什麼好《詩經蒹葭》這首詩有什麼好450字
詩經 蒹葭 這首詩的好處在於 此詩在藝術上巧妙地採用了 興 的表現手法。首章以雎鳥相向合鳴,相依相戀,興起淑女陪君子的聯想。以下各章,又以採荇菜這一行為興起主人公對女子瘋狂地相思與追求。全詩語言優美,善於運用雙聲 疊韻和重疊詞,增強了詩歌的音韻美和寫人狀物 擬聲傳情的生動性。這首詩以水 蘆葦 霜 露...
蒹葭這首詩的描寫特點,蒹葭這首詩歌中的景物描寫有什麼特點
在藝術手法上,蒹葭 興 的特點更加突出。蒹葭 水 和 伊人 的內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容用做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乙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 託象以明義 具有 起情 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乙個側面顯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