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韓琴
《蒹葭》運用了借景抒情,賦與興的表現手法,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淒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
《蒹葭》出自先秦佚名《詩經·國風·秦風》,全詩原文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白話文釋義:河邊大片的蘆葦青蒼蒼,秋深了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追隨她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河水**。河邊蘆葦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乾。
我魂牽夢繞的人她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水中小洲。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擴充套件資料
《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一。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由於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
全詩三章,每章八句。多數學者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乙個藝術范型。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
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嘆,繪畫出乙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的心境。
2樓:金貴郎榻榻公尺廠
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賦:
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現在的排比修辭方法。比:
比喻。相當於現在的比喻修辭方法。興:
托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現在的象徵修辭方法。興就是以情寓於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興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通觀此篇 重在比興...
《蒹葭》是詩經中最優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徵這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
事實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作是導發於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濛濛)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 什麼人?
他為什麼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麼 身份?為什麼他那麼難以得到?
我們也不知道;以至於連他們是 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忽兒在水**,一忽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於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容都變得虛幻願隴起來;然而也正是由於這事實的虛化、膜猶,詩的意境才顯得那麼空靈而富有象徵意味。
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並非目之所存的現實人事,而是一種心家。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
「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顯現。在這裡,由於追尋者和被追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徵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
《蒹葭》的成功,就在於詩人準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為整體性象徵。
意境的整體象徵
詩的象徵,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常受到
《蒹葭》運用什麼表現手法?
3樓:卡門kamen之歌
運用了賦比興。
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淒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乙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
《國風·秦風·蒹葭》是中國古代現實主義詩集《詩經》中的一篇,作者無名氏。全詩三章,每章八句。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他的國家,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現在一般認為這是一首情歌,寫追求所愛而不及的惆悵與苦悶。
全詩(節選)如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譯文如下: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
4樓:望著顫抖的雙手
,運用了賦比興,這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注:
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於表達技巧。
【不同文體】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的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模擬推理等;
**體: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古詩詞:賦比興、用典、襯托、對比、渲染、托物言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
【具體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敘事抒情,借物喻人,融情於景,直抒胸臆,對比,襯托,卒章顯志,象徵,想象,聯想,照應,寓情於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以樂襯哀,渲染,虛實結合,欲揚先抑,設定懸念,點面結合,開門見山,伏筆 ,照應開篇,點題,首尾呼應,諷刺,借古諷今
【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也稱藝術特色。
一、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1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2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揚先抑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用典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渲染 虛筆 虛實結合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動靜結合 動靜相襯 大手筆 層遞 深化主旨 以小見大 點面結合 主次 遠近 通感 白描 繪聲繪色等)
3選材剪材; 4結構技巧:
過渡、呼應等。
5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等)的運用、社會自然環境的描寫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意圖和情感,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二、在鑑賞現代文閱讀中,表達技巧包括:
1、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抒情、描寫。
2、表現手法:想象、聯想、模擬、象徵、烘托、對比、渲染、修辭。
3、結構技巧:承上啟下、懸念、首尾呼應、前後照應、鋪陳、鋪張、鋪墊等。
蒹葭寫作特點及表現手法
5樓:暴走少女
《蒹葭》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徵這緊密相關的三個方面。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
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悽、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採、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定。
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公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表明了時間的延續。
6樓:望著顫抖的雙手
,運用了賦比興,這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注:
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的區分,可認為二者是統一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於表達技巧。
【不同文體】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的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模擬推理等;
**體: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古詩詞:賦比興、用典、襯托、對比、渲染、托物言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
【具體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敘事抒情,借物喻人,融情於景,直抒胸臆,對比,襯托,卒章顯志,象徵,想象,聯想,照應,寓情於景,反襯,烘托,托物起興,以樂襯哀,渲染,虛實結合,欲揚先抑,設定懸念,點面結合,開門見山,伏筆 ,照應開篇,點題,首尾呼應,諷刺,借古諷今
【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也稱藝術特色。
一、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1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2表現手法(托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揚先抑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用典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渲染 虛筆 虛實結合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動靜結合 動靜相襯 大手筆 層遞 深化主旨 以小見大 點面結合 主次 遠近 通感 白描 繪聲繪色等)
3選材剪材; 4結構技巧:
過渡、呼應等。
5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擬人借代、誇張、對偶、排比、反覆等)的運用、社會自然環境的描寫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理解作者意圖和情感,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二、在鑑賞現代文閱讀中,表達技巧包括:
1、表達方式:敘述、說明、議論、抒情、描寫。
2、表現手法:想象、聯想、模擬、象徵、烘托、對比、渲染、修辭。
3、結構技巧:承上啟下、懸念、首尾呼應、前後照應、鋪陳、鋪張、鋪墊等。
蒹葭運用什麼表現手法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詩的象徵 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徵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徵。在水一方 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 的困境和 溯游從之,宛在水 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 人們可能經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 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
詩歌《蒹葭》的美表現在哪些方面,詩經蒹葭的朦朧美體現在哪
初讀 蒹葭 這首詩並不覺得怎麼樣,而在細細品味之後竟也對它愛不釋手。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文一唱三歎,讀去琅琅上口,且不禁給人一種美的感受。迷朦的秋晨,在平靜又微泛漣漪的水邊,在迎風搖弋的蘆葦叢中,執著的追尋者帶著心中的嚮往 熱切的渴望,向著美的世界尋找伊人 美的化身。自然的美,...
蒹葭蒼蒼什麼意思蒹葭蒼蒼什麼意思
蒹葭蒼蒼的意思是 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 蒹葭蒼蒼是出自 蒹葭 中的一句話。蒹葭是一種植物,指蘆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蒹葭 是一首描寫對意中人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悵的詩,出自 詩經 國風 秦風 蒹葭 這首詩,選自 詩經 國風 秦風 大約 於2500年以前產生在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