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崔長生,生而啞,性至孝,人呼「啞孝子」。孝子既啞,左手復攣,傭工養其父母,出入必請安。後淮、徐大飢,孝子行乞於鄉,人憫之,遺以糟糠,受而納諸簞,自掘野草以食。
歸則扶其跛父病母於茅簷下,盡傾簞中物,敬父母,父母賴以活。一日,途見故紙,中有遺金,守待失者而不得。月餘,未見有求者,乃易豬飼之。
豬蕃息,遂為父母備棺。孝子待人,誠而信。父母先後卒,哭之慟,棺葬於野,後不知孝子所之。
譯文崔長生生下來就啞,品行很孝順,鄉里人稱讚他為「啞孝子」。他不僅天生喑啞,而且左手蜷曲,靠做傭工來養活父母,每天出行返回都會給父母請安。後來淮徐一帶發生了一次大饑荒,他在外行乞,別人憐憫他,就給他吃剩的食物,但是他收下後把它們放到竹籃中留著,自己則去挖掘野草來吃。
回到家中後,就把他的殘疾的父親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簷下,倒出竹籃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這些食物維持生存。 一天,他在路上看見了一堆廢紙,(發現)裡面有別人遺失的財物,沒等到失主。乙個月以後,(仍然)沒有等到來領取的人,他就用錢買了一頭豬飼養,豬下仔后,於是就給父母準備棺材。
他待人誠實守信。父母先後去世,他傷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們葬在了荒山,後來不知道啞孝子到**去了。
注釋1. 而:表並列。
2. 性:性格、性情。
3. 呼:稱呼。
4.既.....復: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
5.攣:蜷曲不能伸直。
6. 傭工:名詞作動詞,做傭工。
7.飢:災荒。
8.於:介詞,引出動作的處所、時間、物件,可以翻譯為「在」
9.遺(wei):送給。
10.易:交換,買
11.卒:死。
12.蕃息:繁殖。
13.憫:同情
14.賴:依靠
15.慟:極度悲傷,悲痛的樣子
16.之:去、到、往
17.至:十分,非常,到了極點
18.信:講信用
文言知識
1.遺。「遺」有兩個讀音,兩種解釋。
上文遺以糟糠中的「遺」讀wèi,解釋為「給」「贈給」,意為鄉人送給他吃剩的食物。「中有遺金」「遺」讀yí,解釋為「遺失」「遺留」,意為舊紙包裡有丟失的銀子。[1]
走進文言文 六上答案
1.性(至)孝 .至:到了極點,可翻譯為非常
2. 蜷曲不能伸直
3.人(憫)之 憫:同情
4.父母(賴)以活 賴:依靠
5.乃(易)豬飼之 易:交換
6.父母先後(卒)卒:死
7.哭之(慟)慟:悲痛的樣子
8.後不知孝子所(之)之:到
句意受而納諸簞:接受後放進菜籃
誠而信:誠實並且守信用。
啞孝子的孝行表現(文言文版)
①孝子既啞,左手復攣,傭工養其父母。
②後鄉里大饑,孝子行乞於外,人憫之,遺以糟糠,受而納諸簞,自掘野草以食。
③歸則扶其跛父病母於茅簷下,盡傾簞中物敬父母,父母賴以活。
④豬蕃息,遂為父母備棺。
⑤父母先後卒,哭之慟,棺葬於野。
啟發與借鑑
孝順父母的人,別人都尊敬他;不孝順父母的人,縱然腰纏萬貫,別人也會蔑視他。
2樓:
崔長生下來就啞,品行很孝順,人們(都)稱他為「啞孝子」。他不僅天生喑啞,而且左手蜷曲不能伸直,靠做傭工來養活父母。後來鄉里發生了一次大饑荒,他在外行乞,別人憐憫他,就給他吃剩的食物,(他)收下後把它們放到竹籃中留著,自己則去挖掘野草來吃。
回到家中後,就把他的殘疾的父親和生病的老母扶到茅簷下,倒出竹籃中的食物孝敬父母,父母完全依靠這些食物維持生存。 一天,他在路上看見了一堆廢紙,(發現)裡面有別人遺失的財物,沒等到失主。乙個月以後,(仍然)沒有等到來領取的人,他就用錢買了一頭豬飼養,豬繁殖後,於是就給父母準備棺材。
他待人誠實守信。父母先後去世,他傷心地大哭,用棺材把他們葬在了荒山,後來(人們)不知道啞孝子到**去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幫我翻譯下段 崔長生,生而啞,性至孝;人呼「啞孝子」。孝子即啞,左手一天,他在路上看見了一堆廢紙,(發現)裡面有別人遺失的財物,沒等到失主
4樓:德秋梵暖
哈哈哈v不給你敢不敢反反覆覆醜八怪
髮蠟啞色和不是啞色有什麼分別,啞色是什麼意思
1 名稱的不同 啞色的髮蠟一般被稱作髮泥,做出來的頭髮造型是啞色的 普通的髮蠟因其含有較多的油脂,所以做出來的造型是亮亮的。2 效果不同 啞色的髮蠟即髮泥,用完頭髮不油膩,容易清洗不容易招灰,且塑型效果持久。不啞色的髮蠟比較油膩,不易清洗容易粘附灰塵,沾汙枕頭和床褥等。髮蠟啞色即為啞光髮蠟,不是啞色...
棒棍之下出孝子下一句是什麼,棒棍之下出孝子下一句是什麼 10
懶石頭 黃荊條下出好人。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出處 1.韓非子 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聖君之下 強家無惡奴,慈母有敗子 後逐漸在民間流傳為 棍棒之下出孝子,黃荊條下出好人 2.這種教育方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這從 易經 上可窺一斑,第43夬卦第四爻是 臀無膚,其行次且 第44姤卦第三爻是 臀無...
找文言文《透光鑑》的翻譯,文言文 《書周孝子事》翻譯
品原文世有透光鑑 1 鑑背有銘文 2 凡 3 二十字,字極古,莫 4 能讀。以鑑承 5 日光,則背文 6 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 7 分明。人有原 8 其理,以謂 9 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 10 厚,後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鑑面隱然有跡,所以於光中現。予觀之,理誠 11 如是 12 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