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民間興「祭灶」,關於「灶王爺」的的傳說來

2021-05-05 03:42:03 字數 4769 閱讀 9657

1樓:

祭灶的典故和傳說

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古時候,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的神位。人們稱這尊神為'司命菩薩'或'灶君司命',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龕大都設在灶房的北面或東面,中間供上灶王爺的神像。沒有灶王龕的人家,也有將神像直接貼在牆上的。有的神像只畫灶王爺一人,有的則有男女兩人,女神被稱為'灶王奶奶'。

這大概是模仿人間夫婦的形象。

灶王爺像上大都還印有這一年的日曆,上書'東廚司命主'、'人間監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兩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送灶神的儀式稱為'送灶'或'辭灶'。

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

2樓:

據傳「灶王」原是浪蕩公子張萬倉,外號張臘月。其原配丁香女勤儉賢惠、美麗善良,由於張臘月喜新厭舊,後門休出丁香女,前門娶來王海棠。不幾年家底被揮霍淨光,張臘月後悔莫及哭瞎了眼,便沿街乞討。

有一年臘月二十三,他討飯到了丁香家,丁香女看到張臘月可憐,便不記前仇,讓僕人把他請進來給他一碗龍鬚麵吃。當他得知這是前妻丁香家時,羞愧難當便一頭撣死在鍋台上,從此賢惠的丁香女便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祭祀他於鍋台上,傳來傳去,便把張臘月傳為「灶王」,民間也傳下了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張貼「灶王」的習俗

每年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報告人間功過,定人禍福。因此,北方習俗於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南方習俗於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

舊時亦有士紳家於二十三日送灶,百姓家二十四日送灶之別。

3樓:邵家弈

傳說,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間視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兒在天上呆久了覺得悶,也跟隨母親下到了凡間。她看到民間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同時看到人間有那麼多的恩愛夫妻,她也很嚮往真摯的愛情。

後來她看上了乙個給人燒火幫灶的小夥子,她覺得這個人心地善良、勤勞樸實,於是決定留在凡間和他一起生活。玉皇大帝聞聽後非常生氣,把小女兒打下凡間,不許她再回天庭。王母娘娘心疼女兒,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強答應給那個燒火的窮小子乙個灶王的職位。

從此,人們就稱那個「窮燒火的」為「灶王爺」,而玉帝的小女兒就是「灶王奶奶」了。

民間的灶神形象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中國民間的「灶神」或曰「灶王爺」祭拜日。

中國民間「過年」的風俗源於遠古農耕民族的「臘祭」。

「臘祭」是古人「神先享用」意識的體現,人們習慣「索鬼神而祭祀」、「合聚萬物而索享之」,形成「歲終齣祭」古俗。

由於宗教、風俗本身的保守性及歷代統治者的倡導,這種原始時代的「敬神」禮俗代代相襲,並日漸演化為祭灶神。民諺曰:「三祭灶,四掃屋……」即指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祭祀灶神。

灶神,俗稱灶君、灶爺、灶王爺,是由原始的火崇拜發展起來的一種「神只」崇拜。原始人心目中那一堆永不熄滅之火便是他們的灶。

但自灶神產生始,其職權便與火或灶火相游離,搖身一變成為天帝派駐各家的監察大員,乃一家之長,負責監督一家老小的善惡功過,定期上報天庭,故深得老百姓的頂禮膜拜。人們想祈福禳災,便對灶神恭恭敬敬。

《北平年謠》的「二十三,糖瓜粘」,說的便是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神**稟報一年功德時,人們要祭灶,麥芽糖和酒必不可少。酒是為讓灶神喝得暈頭轉向,麥芽糖甜而粘,灶神嘴吃甜後只能說好話。

民間祭送「灶神」

送灶君時,有的地方尚有乞丐數名,喬裝打扮,挨家唱送灶君歌,跳送灶君舞,名為「送灶神」,以此換取食物。

送灶習俗在我國南北各地極為普遍,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隻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魯迅在《送灶日漫筆》一文中則說:「灶君**的那日,街上還賣著一種糖,有柑子那麼大小,在我們那裡也有這東西,然而扁的,像乙個厚厚的小烙餅。那就是所謂『膠牙餳』了。

本意是在請灶君吃了,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

魯迅詩中提到「黃羊」的典故,出自《後漢書·陰識傳》:「宣帝時,陰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臘日晨炊,而灶神形見,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

自是巳後,暴至巨富。至識三世,而遂繁昌,故後常以臘日祀灶而薦黃羊焉。」

陰子方看見灶神,殺黃羊祭祀,後來交了好運。從此,殺黃羊祭灶的風俗便流傳下來。

民間百姓則不無滑稽地把「拿人手短,吃人嘴軟」用在對灶神的供奉上。宋代范成大《祭灶詩》即云:「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乞取利市歸來分。」

及至近現代,祭灶風俗伴隨社會的變革而日漸變異,有的地方則更重視祭祖。

4樓:我愛時雪

說是有一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間視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兒在天上呆久了覺得悶,也跟隨母親下到了凡間。她看到民間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同時看到人間有那麼多的恩愛夫妻,她也很嚮往真摯的愛情。

後來她看上了乙個給人燒火幫灶的小夥子,她覺得這個人心地善良、勤勞樸實,於是決定留在凡間和他一起生活。玉皇大帝聞聽後非常生氣,把小女兒打下凡間,不許她再回天庭。王母娘娘心疼女兒,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強答應給那個燒火的窮小子乙個灶王的職位。

從此,人們就稱那個「窮燒火的」為「灶王爺」,而玉帝的小女兒就是「灶王奶奶」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一: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台,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灶手藝高。

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說來張灶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灶,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閒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兇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

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張灶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灶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灶王是一家之主,家裡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著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

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灶王亡故一週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著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灶壁上,飄動著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灶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

畫師說:「我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為『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

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

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灶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灶上,懇求灶王爺饒恕。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

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灶壁上的灶王,是畫師預先繪製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灶王像分送給鄰舍。

如些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灶房都貼上了灶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灶王爺上供、祈求閤家平安的習俗。祭灶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灶的規矩,成為固定的儀式了。

傳說二:說是有一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間視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兒在天上呆久了覺得悶,也跟隨母親下到了凡間。她看到民間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

同時看到人間有那麼多的恩愛夫妻,她也很嚮往真摯的愛情。後來她看上了乙個給人燒火幫灶的小夥子,她覺得這個人心地善良、勤勞樸實,於是決定留在凡間和他一起生活。玉皇大帝聞聽後非常生氣,把小女兒打下凡間,不許她再回天庭。

王母娘娘心疼女兒,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強答應給那個燒火的窮小子乙個灶王的職位。從此,人們就稱那個「窮燒火的」為「灶王爺」,而玉帝的小女兒就是「灶王奶奶」了。

傳說三:灶王爺姓張名大郎,他出生於豪門家庭,一向為人刁野蠻橫。有一年,他的家鄉大旱,田地顆粒無收。

鄰里鄉親們上門苦口求救,想借些錢糧餬口,以度饑荒,張大郎非但分文不給,還把鄉親們通通推出他家的院門。就是對他自己家裡的親人,也是非禮對待,特別是對他的妻子,在平日裡,張口就罵,動手就打,將妻子折磨得遍體鱗傷。後來,竟用一紙休書,將妻子趕出門家。

張大郎在家揮霍無度,沒用幾年的時間把家產揮霍一空,於是就出門依靠乞討度日。有一年的冬天,天寒地凍,張大郎討飯來到了一座尼姑庵,聽說這裡施捨粥飯。張大郎趕快排隊打粥,可是剛剛挨到他時,鍋裡的粥打完了,張大郎飢餓難耐,頓時眼前直冒金星,暈倒在地。

小尼姑發現後急忙通報師太,師太叫人七手八腳將張大郎抬回尼姑庵。師太一看此人竟是張大郎,趕緊親手給張大郎做了一碗熱麵條,端給他吃。原來,師太正是張大郎的前妻郭丁香。

按古訓,出嫁的女子被男子所休,就丟盡了臉面,自從丁香離開張大郎後,只好削髮為尼。一碗熱麵條下肚後,餓暈了的張大郎睜開了眼睛,一眼就認出前來端飯的人正是自己結髮妻子。此時,他感到無地自容,一溜子鑽進了熬粥的灶房。

從此後,張大郎就幫尼姑庵燒火熬粥,施捨天下勞苦百姓。

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於是欽封張大郎為灶君,掌管各家灶房事務,人們從此稱他為「灶王爺」。玉皇大帝念張大郎有功,叫人們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祭祠一次,到了這天,百姓就給他獻上糖果,並在他的兩側貼上對聯「上天話言好,下界保平安」,橫聯「與人為善」。

此後,各家各戶都供一些糖果粘糕類的甜食給灶王爺,也有得說,灶神上天是匯報去的,是為了讓灶王爺帶一張甜嘴巴去,這樣說的就都是好話,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灶王說壞話的嘴,總之是為灶王爺塗塗口吧。有的人家會真的在灶神的嘴邊或者鍋灶台裡粘上一點塊糖;另外有人到灶門這邊裡塗上點酒糟或者老酒,這就叫「醉司命」了。灶王爺醉意朦朧,可不敢亂講話了。

於是,臘月二十三這天,灶王爺吃過了本年在人間的最後一頓飯,帶著各家的供奉回天庭述職了,至於述職的結果,只有等下一屆的灶王爺告訴大家了……

臘月二十三的詩句,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俗稱「小年」。那裡有書寫小年的對聯詩詞呢?

關於臘月bai二十三的詩du句有 庚子送灶即事 魯迅隻雞zhi膠牙糖,典衣供瓣 dao香。內 家中無長物,容 豈獨少黃羊。小年 文天祥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祭灶詞 節選 范成大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

依照中國的傳統風俗,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要過小年,通常人

隆冬臘月二十三叫 過小年 可是這裡 過小年 的意思和 冬至 當成小年過的意思完全不一樣的。古人把 冬至 看作小年是從頭起始的意思,那時候把 冬至 農曆上的月份比作正月的。臘月二十三是快要接近大年夜了,準備開始過除夕的 過小年 意思。區分與 冬至 的小年,人們普遍把臘月二十三定為 祀灶日 的。過去農村...

2023年農曆臘月二十三跟二十四結婚日子好嗎

公曆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水瓶座 農曆 2015年臘月 小 廿三 屬羊 2016年2月1日黃曆 宜 齋醮 納財 栽種 納畜 祭祀 求財 出行 冠笄 入學 求人 2016年2月1日黃曆 忌 移徙 入宅 安香 安床 破土 行喪 安葬 修造 動土 置產 築堤 放水 求醫 赴任 納采 祈福 求嗣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