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俗稱「小年」。那裡有書寫小年的對聯詩詞呢

2021-04-30 20:01:58 字數 4460 閱讀 2739

1樓:始末之福音

1、《小年》宋·文天祥

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

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

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

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

2、二十四日(宋·文天祥)

壯心負光嶽,病質落幽燕。

春節前三日,江鄉正小年。

歲時如有水,風俗不同天。

家廟荒苔滑,誰人燒紙錢。

賞析:這兩首詩寫在小年時,燕京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市,是文天祥當時兵敗被俘,英勇就義的地方。節日的百感交集、對家鄉的思念、視死如歸的決心,在這兩首詩中一覽無餘。

3、《獻壽》 宋·孫緯

面臉丹如朱頂鶴,髭髯長似綠毛龜。

欲知相府生辰日,此是人間祭灶時。

賞析:在小年這天祭灶是一項在漢族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傳統習俗。因為過一天之後灶神要上天去拜見玉帝,所以要好好恭送灶神上天,求他上天多言好事,帶回吉祥。

這首詩前二句寫了灶神的相貌,後二句寫了祭灶的活動。

4、《祭灶詞》 宋·范成大

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豐典祀。

豬頭爛熱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

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婢子鬥爭君莫聞,貓犬角穢君莫嗔;

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復雲,

乞取利市歸來分。

賞析:小年祭灶是大江南北共同的習俗。過去,到這一天人們都要在灶屋的鍋台附近牆壁上供奉灶王爺、灶王奶奶。

神龕的兩側還要貼上一副對聯,上聯寫「上天奏好事」,下聯寫「下界保平安」或「回宮降吉祥」,橫額是「一家之主」。古人云:「民以食為天」,所以人們把灶王爺恭恭敬敬地奉為一家之主,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這首詩就詳細的描寫了祭灶神的食物的豐富以及「男兒酌獻女兒避」等民間傳統。

5、祭灶詩(宋·呂蒙正)

一碗清湯詩一篇,灶君今日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亂世文章不值錢。

賞析:作為乙個文人,小年祭灶只能用清湯寡水以及寫詩的方式。作者借寫祭灶抒發了心中憤懣不平之意。

6、送灶(清·查元鼎)

酬君海外佑行廚,持慣長齋合笑吾。晨夕餐從辛苦得,盆瓶禮不古今殊。

鞠躬此日朝天闕,屈指明年返帝都。但祝東南兵燹靜,安排茶灶泛西湖。

賞析:這首詩前三聯寫的十分工整。用食物祭灶神,送他今日上天去朝見玉帝。最後一聯是全詩亮點所在,希望灶神明年回來的時候,戰爭就已經停止了,這樣就可以在西湖上迎接灶神了。

7、木蘭花慢 送灶(清·杜文瀾)

聽千街響竹,趁宵半、送神歸。正白馬迎初,黃羊薦後,風漾靈旗。

瓊卮漫教醉倒,怕曛曛、夜奏綠章遲。知否天閽萬里,九門虎豹環司。

芳時。彩燕絲雞。中婦豔,少兒嬉。笑因熱何人,踞觚憑我,媚奧奚為。

休辭歲盤草草,供梅花、聊當贈行詞。好問和羹心事,炊香到處春回。

賞析:這首詞寫了祭灶的風俗以及家中過年的熱鬧氛圍。上片勸灶神不要因為貪喝人間美酒,誤了上天向玉帝稟告的公事。

下片轉而寫了人間煙火。「好問和羹心事,炊香到處春回。」寫的十分溫馨熱鬧。

8、換巢鸞鳳 乙巳送灶(清末**初·王闓運)

烹得黃羊。喜廚中酒熟,甑裡糕香。團圞無鏡,聽兒女、有家當。

五窮辭去去東洋。依然那時、鐙光燭光。消得我、七十次,香花供養。

惆悵。休更想。要識世間,苦樂常相傍。範釜常寒,梁炊不熟,他日歡情無量。勘破流年似回環,只愁霜鬢明朝長。誰思量。紫姑神、如願酬餉

賞析:王闓運是清末著名詩人、政治家。這首送灶詞寫的十分滄桑。

又是祭灶時候,有黃羊、有酒、有年糕。想想已是第七十次祭灶了,不由生出滄桑之感。世間苦樂,早已隨流年看透。

只是感慨又一年過去,又要再添霜鬢了。

9、《庚子送灶即事》 魯迅

隻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賞析:請灶君吃了膠牙糖,粘住他的牙,使他不能調嘴學舌,對玉帝說壞話。殺黃羊祭灶的風俗自漢代流傳下來。

」瓣香」是佛教用語,即一炷香。用點燃的一炷香表達心中的虔誠。而這一炷香也需要典當衣物才可以獲得。

這首詩寫出了貧苦人家過小年時候家中貧困帶來的窘迫。

2樓:匿名使用者

誰牽著我的手,這新年的獸

在原野的狂風中游走

塬上渾厚的鐘聲一點點地把我敲進大地的蒼茫

我的腳步盡量輕輕

怕驚醒那些深慮的傷痛

我的遠眺不勝歲寒

在風車碩大的葉片上

裁出沉寂良久的弧線

一次次地站起來,在料峭的春寒裡

豎直憂鬱的目光

此刻,我純粹如一首世俗擠壓下的小詩

三三兩兩的文字

在一月的陽光裡千里輾轉奔襲

我的目的浩如明月,並最終把自己的旗旌

插上沸騰的鼓樓

陽光一公尺的距離,用心呵護冬夜無眠

紅紅的爐火點燃慾望的火苗

這新年的獸,大把大把地吞噬掉我的青春

只剩下睡夢中的一呼一吸

夢魘再次縛緊現實的窘迫

誰能挽住我的手

和這新年的獸競走

大紅大紅「福」紙裹著的我

鮮豔的祝福包圍著的我

使新年的獸望而怯步

我是這新春最初的炮仗

誰能拉響我伸長的引線

如果一方乾涸的田園

需要用鮮血來浸染

欲放含苞的春天就做了十字架的底盤

我將第乙個走上新春的祭台

一點點,一點點地

融入初夕騰空而起的輕煙

3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先生曾寫有《庚子送灶即事》詩: 隻雞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無長物,豈獨少黃羊。

4樓:匿名使用者

【節日】小年

臘月二十三小年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5樓:匿名使用者

祭灶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對聯、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

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二、掃塵

掃塵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家具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

三、沐浴理髮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四、貼窗花

窗花貼在打掃過的屋子裡,給家裡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

五、吃糖瓜

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的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擴充套件資料:

過小年的地方禁忌:

1、相傳湖北部分地區,小年忌宰殺。

2、河南有些地方忌諱搗蒜,認為小年搗蒜會把家裡搗窮了。

3、台灣則忌舂公尺,據說會有把風神搗下來之虞,恐怕給來年帶來風災。在農曆12月25日這一天,台灣是忌討債的。

4、小年後的幾天,農村都會蒸饅頭準備過年,但是不宜施捨給他人,因為這些饅頭是要先用來祭祖祭天的。

6樓:沐曦的黑眼圈

臘月二十三小年的民間習俗有:祭灶、大掃除、沐浴理髮、貼窗花、吃糖瓜等。

一、祭灶

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對聯、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

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

二、掃塵

掃塵主要是將家裡進行徹底清潔,主婦通常先將房裡的床鋪家具遮罩起來,用頭巾將頭包好,然後用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掃屋之後,擦洗桌椅,沖洗地面。

三、沐浴理髮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四、貼窗花

窗花貼在打掃過的屋子裡,給家裡增添了許多過年的喜氣。

五、吃糖瓜

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的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7樓:上海膚康白斑病

小年最主要的習俗就是祭灶;

民謠:「臘月二十

三、灶君爺爺您上天,嘴裡吃了糖餳板,玉皇面前免開言,回到咱家過大年,有公尺有麵有衣穿。」說的正是祭灶神。小年這一天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

過「小年」,是傳統習俗,北方多選在臘月二十三,南方多在臘月二十四。小年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過了二十三,離春節就只剩下

六、七天了,過年的準備工作顯得更加熱烈了。要徹底打掃室內,俗稱掃塵,掃塵為的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戶都要認真徹底地進行清掃,做到窗明几淨。

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臘月二十三小年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三,小年習俗知多少

臘月二十三的詩句,臘月二十三和二十四俗稱「小年」。那裡有書寫小年的對聯詩詞呢?

關於臘月bai二十三的詩du句有 庚子送灶即事 魯迅隻雞zhi膠牙糖,典衣供瓣 dao香。內 家中無長物,容 豈獨少黃羊。小年 文天祥燕朔逢窮臘,江南拜小年。歲時生處樂,身世死為緣。鴉噪千山雪,鴻飛萬里天。出門意寥廓,四顧但茫然。祭灶詞 節選 范成大古傅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有哪些風俗臘月二十三小年的民間習俗有哪些

1 掃塵 土臘月二十四,掃房子 從二十四開始一直到除夕,我國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 迎春日 也叫 掃塵日 掃塵 就是年終大掃除,家家戶戶這天都要打掃環境,清理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2 洗浴 大人 小孩都要洗浴 理髮。民間有 有錢沒錢,剃頭過年 的說法。呂梁地區...

2023年農曆臘月二十三跟二十四結婚日子好嗎

公曆 2016年2月1日 星期一 水瓶座 農曆 2015年臘月 小 廿三 屬羊 2016年2月1日黃曆 宜 齋醮 納財 栽種 納畜 祭祀 求財 出行 冠笄 入學 求人 2016年2月1日黃曆 忌 移徙 入宅 安香 安床 破土 行喪 安葬 修造 動土 置產 築堤 放水 求醫 赴任 納采 祈福 求嗣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