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玫瑰大蔥
關於山水畫的欣賞,宋代畫論提出過遠觀其勢、近睹其質的要求,也一再強調畫需讀方能見其機趣。惠崇作品尤益此法。在《溪山春曉》中,所有的遠山都只是淡淡的渲染一過,主要通過用筆勻淨的墨色之輕重,對山的遠近、煙靄等等加以區別。
草木無疑是山水的膚髮。在作品中,所有的中景和近景都栽種了疏密有間、攢三聚五的綠柳紅桃、松柏雜木,而且根據情景的需要對不同的樹石做詳略不一的描繪。作者特別注意了不同樹種的不同姿態,以及不同的土石質地之間的區別,其筆法因此也主要是順應物象形態來。
顯然,生為宋代畫家,惠崇已經從前人的探索中獲得了諸多益處。他的畫面上早已不存在唐代山水尚餘刻板習氣的毛病。相反,他可以在形似的基礎上,往裡投入更多的「言外之意」。
一代文豪蘇東坡對唐代的王維曾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讚譽,以後這種關於詩畫關係的認識——由於它切合了中國文化的特質和發展要求——成為中國畫家和廣大受眾普遍認可的共識觀念,並積極參與到中國畫創作實踐當中。在這方面,明代人開始普遍對惠崇推崇有加。他們不但在《溪山春曉圖卷》的詩堂等處多次留詩題跋,而且不僅在詩畫相含方面,還在氣質平淡這方面的相似特點,直接把惠崇與王維聯絡起來。
無獨有偶,蘇東坡對惠崇的《春江晚景》也曾經賦詩激賞:「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公開標榜無竹則俗、無肉則瘦的蘇東坡,在評價一位和尚畫作時也念念不忘虛心君子和令人饞涎之物。若不點明該詩由惠崇作品而引起,人們常常會覺得東坡是在直接或想象地描寫江南實景。這一現象反證了惠崇作品與江南景物多麼貼近的程度。
從坡翁的詩中,讀者能夠感到清新、活潑的氣息,而「春江水暖鴨先知」的名言其實也正道出了惠崇在狀物傳神方面不露痕跡的高強本領。
雖然蘇東坡為之擊節的《春江晚景》現已失傳,但是我們現在面對的《溪山春曉圖》仍然不失前者的神韻,甚至連具體形象都一一相似。畫面上既有森森陰爽的竹林,也有參差橫斜的桃花,在春草、蘆蒿漸生的岸邊,三五成群地遊弋著浴波水鴨。遺憾的是,一般人難有機會細查群鴨眼神的微秒,只能在想象中把玩那些「鴨先知」們了。
除了動植山川,惠崇在畫面裡還安排了不同的人的位置。直接出現的形象是水面上蕩舟垂釣的眾漁父。漁父這一特定形象,與相對封閉的山水格局、英容歡然的滿山桃林、曲徑通幽的山間小徑等等,讓人不得不聯想到陶淵明的千古佳作《桃花源記》,而這一聯想便直接帶動讀者觀眾進入惠崇的作品為我們埋設的深層主題——山川隱居。
了悟這一點,便不難理解,坐落於湖岸邊、山坳裡的水閣和草堂並非虛設。後人在欣賞這幅作品時曾吟出「柳暗花明水閣低」的同時,也表白了「僻境無豪客,幽屋有散人」的欣羨之情。
可以說,他為我們描寫的山川隱居,既隱含了當春清冷的出塵之想,也流溢位生動有味的塵世之情。這既是一種人生境界,也體現了一種人生態度,更表現了一種理想化了的生活方式。
說起來,這樣的生活方式又何嘗只是身披袈裟的惠崇所希望的呢?只要對中國人的生活方式有所了解,任何乙個人都會感覺到,小隱於山川乃是中國人富有「動人」韻致的生活。這種生活不只是希望在每時每刻都能看到山水、花草什麼的——在這樣的生活裡,哪怕看著這些自然的尤物,也並不是為了現代意義的所謂「綠色」——更為引人入勝的是其中總是涵括了那麼點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這些東西要說是什麼,又都不是;要說它有多麼玄奧,卻又潤澤於人們的周圍。 子仁
2樓:天雨情緣
8.郭熙:北宋畫家。
善畫山水寒林。晚年曾著《林泉高致》,(為其子郭思匯集刊出),其中談到他自己的山水畫經驗,山水也有「形象」,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提出高遠、深遠、平遠的「三遠法」的取景方法。
主張繪畫要與現實生活相聯絡。反對把山水畫成「不可居」、「不可遊」的虛無境界。反對因襲守舊,主張在兼收眾覽的同時師法自然。
有《早春圖》、《幽谷圖》等作品傳世。
「不可居」、「不可遊」
或者是寫實和寫意
3樓:大明一統
你是說工筆和寫意嗎?
宋代山水畫的兩種藝術境界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主張繪畫要與現實生活相聯絡。反對把山水畫成「不可居」、「不可遊」的虛無境界。反對因襲守舊,主張在兼收眾覽的同時師法自然。有《早春圖》、《幽谷圖》等作品傳世。
「不可居」、「不可遊」
或者是寫實和寫意
5樓:陌淼淼
一,以「南宋四大家」為代表的南宋院體山水畫,棄置北宋以來以主峰為中心的高山激流式構圖和細密繁複的筆墨,而創新為簡筆化、單純化的形式。
二,詩意的追求和細節真實同時並舉;同時,對稱走向均衡,空間更具意義,以少勝多,以虛代實,以百當黑,以一當十,以簡代繁等等。中國藝術的意境美在這裡得到進一步發展。
6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居」、「不可遊」
或者是寫實和寫意
結合宋元時期的山水畫具體作品,談談對宋元山水畫中三種境界的理解和認識
7樓:匿名使用者
文華學院,設計系的吧?
中國宋代山水畫發展概述
宋代山水畫的歷史價值簡答
8樓:
特點:宮廷畫院進入最為活躍的階段,畫學興起;風俗畫是當時畫壇的最大亮點。
代表作: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長卷。
宋元山水畫的三種意境是哪三種
9樓:晏
「無我之境」、「細節忠實和詩意追求」、「有我之境」。
中國山水畫歷史等等 急急急急急!!!!!!!!
10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始於吳道子,成於李思訓、李昭道的「山水之變」,其本質是由山水精神的追求轉向山水意境的表現。王維以詩人的學養發揮畫家的氣質,在文學和繪畫領域揭示了詩與畫的關係,從而提出了山水畫意境表現中的乙個準則——畫中有詩。由精神而意境,不是垂直的歷史線索的過渡,而是乙個線索的分枝,是美學上的平行關係。
山水畫中意境問題的提出,是山水畫在發展過程中側重點的轉變,是在美學上的完善。
五代宋初的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范寬,完善了山水畫的藝術表現,並把中國繪畫中的山水畫推向了乙個歷史的高峰。山水畫在這一時期成為時代的主流藝術。被稱為「百代標程」的五代宋初山水畫,在表現領域中將山水的物理和技巧結合起來,又提出了乙個新的歷史話題,傳統山水畫對精神和意境方面的關注經此而轉向於技術層面——形式。
「元四家」不僅完善了山水畫的水墨技法,而且因為時代的特點,為山水畫在審美範疇內增添了「逸」的概念。這種具有明顯時代特點的審美時尚,雖然有審美之外的社會原因,但卻因為這一契機在山水畫意境的領域內創造了乙個新的標準,後世則將此推為最高的準則。
儘管文人畫鄙薄技藝,但文人畫在山水領域所提出的依附於「筆墨」的審美準則,卻不能脫離一定技術的規範。繪畫的形式與山水的程式,都建立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上,所以在南北分宗時,人們對它的劃分與解釋,也是以技術的標準來樹立南宗的美學規範。山水畫發展過程中的南北分宗,是一定歷史時期的必然,也是山水畫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以新的技術標準和美學規範來疏導發展過程中的無序狀況,回歸歷史的傳統,實際上已經表現了山水畫的衰落。董其昌對現世的感嘆,說明了其中的許多道理。
明清兩代在山水的精神和意境方面已無能為力,在宋元的峰巔面前人們只有景仰和讚嘆。為了挽回歷史的頹勢,董其昌打出了「復古」的旗幟。在乙個過於強調筆墨和程式的時尚中,畫家們只有窮畢生的精力「血戰宋元」,人們只有通過「臨」、「仿」、「撫」、「摹」來標識自己的傳統淵源,確立自己的藝術價值。
「四王」在中國古代繪畫史上為山水畫創造的最後的輝煌,最終消失在晚清的暮色中。
20世紀的黎明,以新文化運動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篇,山水畫也進入到現代文明之中。在「反傳統」的呼聲中,陣營瓦解,代表新舊兩種勢力的各方人物紛紛登場,他們為了各自的利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文化論戰。當人們還沒有來得及用自己的實踐去塑造山水畫現代風格的時候,抗日戰爭、國共內戰使畫家對文化的關注轉為對民族和自身生存的關注。
20世紀50年代,山水畫面臨新的時代,經受了生存的考驗。「新山水畫」在改革舊文化的現實要求中脫穎而出,承擔了史無前例的社會責任——表現新的生活,反映新的審美要求。「新山水畫」為傳統山水畫找到了生存的方式。
「時代變了,筆墨就不能不變」,傅抱石繼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之後,再次提出了筆墨與時代的關係。
11樓:匿名使用者
李成(北宋)晴巒蕭寺圖 此人是「百代標程」的重要人物,他的畫以:寒林平遠著稱,以強調近景,中景然後自近及遠按比例逐漸放小的方式來描繪北方平原蒼茫的地形地貌
急!!!!現代和古代中國山水畫名家的介紹,作品和畫法????
12樓:1神馬0浮雲
古代:宋代山水畫大體可分為三類:其一是李成、范寬的傳派,著名者有燕文貴、郭熙、許道寧等,其共同特點是以堅挺的線條來描繪北方的雄山大川,給人以冷峭雄峻之感,南宋著名山水畫家有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等,李唐更創大斧劈皴,用筆方硬,氣勢磅礴;
其二是北宋中後期公尺芾、公尺友仁父子所開創之濕筆水墨寫意山水,史稱"公尺氏雲山"、"公尺點山水",水墨迷離,情韻別緻,對後世文人畫影響深遠;
其三即繼承唐代李思訓傳統的青綠山水畫派,代表人物有王希孟、趙伯駒、趙伯驌等。
《千里江山圖》是宋代著名山水畫家王希孟唯一傳世的作品。王希孟的山水畫富麗細膩、氣勢磅礴,是宋代青綠山水畫的代表作。《千里江山圖》上面除了有蔡京的題跋外,還留有「梁清標印」、「乾隆御覽之寶」等二十多方印章。
如今,《千里江山圖》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千里江山圖》運用「深遠」的構圖法,把近景、中景、遠景結合在一起,結構嚴謹,布局巧妙,給人以「咫尺千里」、江山寥廓的感覺,開闢了山水畫藝術的新天地,令人百看不厭,流連忘返。在這幅山水巨作的背後,還隱藏著一段宋徽宗慧眼選人才,王希孟嘔心瀝血繪國畫的故事。
宋代孫紹遠在《聲畫集》中,將載錄的唐宋題畫詩稱為「聲畫」,是取「有聲畫,無聲詩」之意。然而真正以繪畫形式將天籟之音作為描摹物件,卻起於文人畫對「逸品」境界的追求,即表現一種超脫世俗、得之自然的閒情逸致。
馬遠,字遙父,山西永濟人,宋光宗、寧宗時的畫院待詔。他的曾祖、祖父、父親、伯父、兄弟、兒子都是畫院畫家。他近承家學,遠學李唐,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對南宋後期院畫有很大的影響。
他的山水畫在取景上善於以偏概全、以小見大,時人稱之為「馬一角」。在用筆上,他擴大了斧劈皴法,畫山石用筆直掃,水墨俱下,有稜有角。故宮博物院所藏《踏歌圖》可稱是他這種風格的代表作品。
畫中遠峰巨石下,竹翠柳疏,幾個老少農民歌舞於壠上,形象地表達了「豐年人樂業,壠上踏歌行」的詩意。同藏於故宮博物院的《水圖》也是他的代表作,原為冊頁,今裱成手捲,以勾線為主,分別描寫十二種水態,顯示了作者高超的技巧。其人物、花鳥畫也有《華燈侍宴圖》(兩本,一在台北故宮博物院,一在重慶市博物館)、《梅石溪鳧圖》(故宮博物院藏)等小幅真跡。
美國堪薩斯納爾遜博物館還藏有其《西園雅集圖》卷,上海博物館藏其《歡梅圖》軸,也為珍品。其子馬麟,承家學,工人物、山水、花鳥,曾為畫院祗侯,代表作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的山水畫《靜聽松風圖》軸、故宮博物院藏的花鳥畫《層疊冰綃圖》軸,畫風較其父更為緻密纖巧。
晉代 黃賓虹像 顧愷之、張僧繇、陸探微等
張東林繪畫[2]
隋唐五代
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王維、李思訓等
北宋李成、范寬、李公麟、公尺芾、郭熙、趙佶、張擇端等
南宋李唐、劉松年、馬遠、夏圭等
元趙孟�\、黃公望、王蒙、倪瓚、吳鎮等
張大千像[3]
明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董其昌等
清藍麗娜山水畫
王時敏、王鑒、王翬、王原祁、吳歷、八大山人、石濤等
近代黃賓虹、傅抱石、李可染、陸儼少、吳湖帆、劉海粟、謝稚柳、張大千、黃秋園、黎雄才、潘韵、石魯等
現代:譚翃晶山水作品(20張)
張仃、白雪石、黃格勝、李寶林、孔仲起、宴濟元、王伯敏、卓鶴君、童中燾
張鐵石作品 《山水人家春意濃》、姜寶林、 張復興、張東林、龍瑞、盧禹舜、林容生、崔振寬、滿維起、傅二石、曾先國、林之源、郭公達、杜高傑、廖文潭、王寶生、張鐵石、藍麗娜、袁振西、尹天石、李小可、崔曉東、李貴生、何加林、譚翃晶、黃東雷等。譚翃晶作品圖冊張鐵石作品尹天石山水作品《江山麗行天下》津門國畫家李貴生山水畫作二幅
中國山水畫的特點,中國山水畫的特點
特點?我覺得我接觸的以我的思維看是一種超出自我的意境!我認為作為中國山水畫區別於西方風景畫的主要特點首要在於透視法,中國山水畫都採用散點透視法,油畫風景採用聚焦透視。然後是寫意與寫實的思維方式的差別。其次才是樓上仁兄提到的技法方面的特點。不錯,我也是這樣想的 中國水墨畫的特點是什麼?創造形神交融 天...
山水畫的意義是什麼山水畫的意義是什麼
山水畫臨摹的意義 臨摹是向傳統學習的一種有效方法。對臨摹的要求 落墨之先,須意在筆先,進入角色。做到 操筆如在深山,居處如同野壑,松風在耳,林影彌窗。只有心入其境,作品才能生動傳神。眼看手追,筆臨神會,細心揣摩。不要貪多求快。要膽大心細,落墨不懼。一張畫落墨中間出了毛病,不要怕,應堅持畫完,最後總結...
什麼是中國山水畫的意境,分析中國山水畫的意境與品位
意境 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它是客觀事物精粹的集中,通過藝術加工達到情景交融的美麗境界,同時也是人思想感情的陶冶。意境 一詞在 現代漢語詞典 中解釋為 文學藝術作品通過形象描寫表現出來的境界和情調。可見其最早源於文學作品,其主要原因是我國古代詩歌的發展,更早的接觸到了這一美學範疇。唐代的王昌齡的 詩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