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幸福是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一

2021-08-09 22:55:13 字數 1428 閱讀 6187

1樓:鰉螟獾

何謂“主觀”?主觀,是人的一種主體活動,屬於自我意識方面的,是精神。何謂“客觀”?客觀,是外在的不依賴主體意識的真實的存在,是物質。

歷史上曾有兩種對立的說法:一種是把幸福歸結為禁慾主義,認為人的物質慾望即為邪念,肉體的需要即為罪惡,必須加以壓抑和禁止。在中國古代,程朱理學提倡的“存天理,滅人慾”就是這個意思。

另一種則把幸福歸納為純粹感官享樂,強調人的物慾享受,否定精神生活。在我看來,這兩種說法都失之偏頗。我們不能否定人對物質的正常渴求,但單純的追求物質享受也絕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首先是一種感覺,是一種主觀的體驗與感受,是主體價值得以實現的一種心理體現,是人的一種主動的精神追求行為。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就說過:“人生的本性就是渴求幸福,其方法是求知、修德行善,然後是一位幸福之人。

”馬克思也說過,人類有三大需求,即要生存、要發展、要享受。我們每個人都喜歡幸福的感覺,也會通過各種努力去追求這種感覺,這就是一種主觀的能動行為。在這種行為中,主體本身是載體,而內心的衝動則是原動力,是人類一種自內向外的主動探求行為。

法國哲學家盧梭說,“經驗告訴我們,追求幸福乃是人類活動的唯一動力。”

但“幸福”也不僅僅侷限於此,因為任何主觀的行為在沒有客觀的支援下,由於缺少根基,只能是空中樓閣。獲得幸福感的客觀條件是人類基本需求的滿足,包括獲得生存、安全、自由、健康等條件。人,必須先是一個活著的生命體,在生命體存在的基礎上,才談得上去獲取“幸福”,這是最最基本的要求。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幸福的主觀性與客觀性是相輔相成的。幸福就是在物質追求的基礎上得到的精神快樂。物質和精神兩者是統一的、不可割裂的。

物質是精神的基石,而精神又是物質的外化。**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說:“首先是最崇高的理想,其次才是金錢;光有金錢而沒有最崇高理想的社會是會崩潰的。

”馬克思也說過:“憂心忡忡的窮人,甚至對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麼感覺。”由此可見,物質需要的儘可能滿足是實現幸福的一個重要條件。

但我們不能說物質條件優越,就一定幸福;物質條件不優越,就一定不幸福。實際上,因物質需要的滿足而產生的愉悅感,是人與動物所共有的,但精神幸福則為人類所獨享。物質幸福是初級、短暫、淺層次的,精神幸福才是深刻、持久、永恆、高階的。

西方古代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曾說過,“幸福與否,乃靈魂之事,幸福不在於眾多的家畜與**,而在於神聖的靈魂上。”

2樓:哲學和社會科學探索者

1、幸福是客觀條件和主觀感受的辯證統一

幸福既是一種人生狀態,需要客觀條件。幸福也是一種主體感受,需要調整心態。忽略任何一個方面,都不是全面的正確的幸福觀。

2、幸福是自覺選擇和實踐創造的辯證統一

幸福需要客觀條件,因而幸福需要選擇和創造。人類的發展史也是選擇道路、追求幸福的奮鬥史

3、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

獲得幸福的重要方法是學會“三樂”:

自得其樂(側重創造幸福),

知足常樂(側重平衡幸福),

助人為樂(側重傳遞幸福)。

主體主體性客體客體性客觀客觀性主觀主觀性有什麼區別和聯絡

分別對應 主客體一對,主客觀一對。如 在實踐過程中,人是主體,世界是客體,人具有主觀能動性是主體性,世界具有可變性等是客體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叫客觀,反之則是主觀 遵循世界規律進行實踐是客觀性,不按正確方法與世界規律實踐是主觀性是錯誤的。什麼是主體,什麼是客體?二者之間有什麼客觀主觀聯絡?有什麼客...

什麼是客觀性真理,什麼是主觀性真理,煩惱

真理的客觀性原理,是唯物主義認識論即反映論的一般原理在真理問題上的貫徹。真理的客觀性 首先,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作為一種主觀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外部客觀世界作為認識物件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徵就在於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揭示,就在於思想與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一致性.實踐是檢驗...

為什麼說真理是形式的主觀性和內容的客觀性

因為 真理在形式上是主觀的.真理屬於認識範疇,不能把真理等同於內客觀實在.所以,真理具容有形式的主觀性.真理在內容上是客觀的.第一,真理根源於客觀存在,它的內容來自於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其內容不依賴於人和人類的主觀意志 第二,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所以,真理具有內容的客觀性.總之,真理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