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除了諫逐客書以外還有什麼文章

2021-09-02 13:03:19 字數 4915 閱讀 9599

1樓:匿名使用者

1、作品

李斯散文現傳四篇,計為《諫逐客書》《論督責書》《言趙高書》《獄中上書》。

李斯作品除上述散文外,還有碑銘。秦始皇先後曾五次巡行天下郡縣,其中自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至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四次巡行中,都命李斯刻石記功,計有《鄒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碣邪臺刻石》《之罘刻石》《東觀刻石》《碣石刻石》《會稽刻石》等七通。

2、人物簡介

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李斯早年為郡小吏,後從荀子學帝王之術,學成入秦。初被呂不韋任以為郎。後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被任為長史 。

秦王採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又任其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於韓人間諜鄭國入秦,秦王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被秦王所採納,不久官為廷尉。

在秦王政滅六國的事業中起了較大作用。秦統一天下後,與王綰、馮劫議定尊秦王政為皇帝,並制定有關的禮儀制度。被任為丞相。

他建議拆除郡縣城牆,銷燬民間的兵器;反對分封制,堅持郡縣制;又主張焚燒民間收藏的《詩》、《書》等百家語,禁止私學,以加強**集權的統治。還參與制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李斯政治主張的實施對中國和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後,他與趙高合謀,偽造遺詔,迫令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後為趙高所忌,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夷三族。

2樓:匿名使用者

(《諫逐客書》)《論督責書》《言趙高書》《獄中上書》

3樓:c龍

還有《論督責書》、《言趙高書》、《獄中上書》

諫逐客書屬於哪種散文

4樓:野草蒼茫

《諫逐客書》,是李斯寫給秦始皇的一篇文章,其文體在形式上為應用文,而內容上則為論說文。

李斯的《諫逐客書》為什麼屬於秦朝文學而不是春秋戰國

5樓:地獄騎士休斯

因為李斯活到了秦國統一天下

6樓:黛妮

一、李斯其人主要的身份定位。

李斯是秦帝國丞相,他的確是一般意義上的秦漢人物,雖其有戰國時代的活動軌跡,但並不影響這一定位性認識,因之,其為作家,自然也是秦漢作家,則其作品一併歸於秦漢,並無大的問題。魯迅先生曾經有:“秦代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是代表了這樣的看法的。

二、文學斷代,並不能統統的以時間來機械的劃分。

實際上歷史斷代也是如此,春秋戰國的斷代也並不是與《春秋》、《戰國策》嚴格相合的,最重要的指標還是根本的氣象或質地。李斯的這篇文章文章辭采華美,排比鋪張,音節流暢,理氣充足,挾戰國縱橫說辭之風,兼具漢代辭賦之麗,已露承上啟下之態,正與秦代之於春秋戰國與兩漢的歷史位置相映襯。文中最精彩是中間一段,語辭氾濫,意雜詼嘲,語奇字重,兔起鶻落,可謂駢體之祖,這更不是春秋戰國文學所能涵蓋的意義範疇。

魯迅先生在《漢文學史綱要》中,也是將李斯列為單篇,並進而談及秦代文學的。此外,李斯傳世散文計20餘篇,除《諫逐客書》外尚有《論統一書》、《論督責》、《獄中上秦二世書》等,氣韻一貫,其中乃是秦統一後作品為多,這一作品群體,確為秦代文學不可或缺之部。

李斯的諫逐客書有何現實意義,表現了什麼道理李斯

7樓:匿名使用者

現實意義就是不要以民族、地域、出身等客觀條件來限制選拔 任用人才。只要是人才就要張開懷抱為國所用。才能強國。

8樓:匿名使用者

勸諫秦王不要驅逐客卿,認為驅逐客卿是錯誤的。文中以前歷史上的四位君王,用客卿而成帝業為據,說明客卿之功又舉了大量事實,說明英主不應重物輕人,繼而從理論上說明驅客與納客的利害,最後指出逐客必到秦之危

在現實意義上來說,重視人才在事業成敗中所起的作用,利用好人才及他們各自的才能.另外的也說明要知人善任,壞的要驅逐,好的留下來就要完全讓他發揮自己的能力.在人才的選擇上要把好關.

在人才的待遇上一定要"優質優價",以吸引更多的人圍繞在你的周圍,你身邊的人才越多,你的競爭對手的實力也就相對降低了.也就是李斯說的"逐客以資敵國",是國家將要滅亡的徵兆

李斯 《諫逐客書》 賞析

9樓:小月兒在雲中

《諫逐客書》這篇文章在論證秦國驅逐客卿的錯誤和危害時,沒有在逐客這個具體問題上就事論事,也沒有涉及自己個人的進退出處,而是站在“跨海內,制諸侯”完成統一天下大業的高度,來分析闡明逐客的利害得失,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見識,體現了他順應歷史潮流的進步政治主張和用人路線。文章所表現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賢的思想。

《諫逐客書》文章氣勢奔放,文采斐然。這與作者多用鋪陳、誇飾手法和排比、對偶句子以及多選用華美辭藻有密切關係。如文中寫秦國歷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況,手法鋪張,多用排比,對偶句顯得文勢充暢,並有音節之美。

其中寫惠王用張儀之計而在軍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撥、並、收、取、包、制、據、割、散、使、施”等動詞,可見辭藻的豐富。

文中寫秦王為滿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僅手法鋪張,句式多用排偶,文氣充暢,言調諧美,不乏色樂珠玉等方面的華美辭藻,極富有文采。清代李兆洛《駢體文鈔》選錄此篇為“駢體初祖”,指出了本篇對後世駢文寫作的深遠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

《諫逐客書》是李斯的一篇優秀古代公文,是應用寫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這裡的“書”不是書信,而是上書、奏章,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陳述政見的一種文體,是一種臣子向帝王逐條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稱,與表性質類似。該文能比較充分地體現公文的一些本質屬性,正是這些公文字質屬性形成了該文鮮明的特色。

文章先敘述自秦穆公以來皆以客致強的歷史,說明秦若無客的輔助則未必強大的道理;然後列舉各種女樂珠玉雖非秦地所產卻被喜愛的事實作比,說明秦王不應該重物而輕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終圍繞“大一統”的目標,從秦王統一天下的高度立論,正反論證,利害並舉,說明用客卿強國的重要性。此文理足詞勝,雄辯滔滔,打動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10樓:wind灬楓

這篇文章在論證秦國驅逐客卿的錯誤和危害時,沒有在逐客這個具體問題上就事論事,也沒有涉及自己個人的進退出處,而是站在“跨海內,制諸侯”完成統一天下大業的高度,來分析闡明逐客的利害得失,這反映了李斯的卓越見識,體現了他順應歷史潮流的進步政治主張和用人路線。文章所表現出的不分地域,任人唯賢的思想。

本文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推理嚴密,邏輯性強,論據充分有力。作者先談歷史,以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國君召士納賢為例,強調重用客卿之重要。接著再談現實,作者列舉秦王的愛好,諸如崑山之玉,隨和之寶,明月之珠,以及所佩太阿劍,所乘之纖離之馬等,都來自諸侯各國。

作者一方面列舉客卿對於秦國的歷史功績,得出“使秦成帝業……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以負於秦哉”,打動秦王;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曉以利害,“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然後反覆推論,歸結到重色樂珠玉而輕人民,“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這就是“動言中務”,從利害關係上立論,正點到秦王要稱霸的雄心。接下來又從“地廣者粟多”等聯絡到泰山、河海的比喻,再轉到“棄黔首以資敵國”的錯誤,歸結到“今逐客以資敵國”的危殆,進一步證明逐客關係到秦國的安危。這樣波瀾起伏,正是“飛文敏以濟辭”(劉勰語),終於打動了秦王。

文章辭采華美,排比鋪張,音節流暢,理氣充足,挾戰國縱橫說辭之風,兼具漢代辭賦之麗。末尾作結,指出秦人“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的危害,有極強的理論說服力和藝術感染力。《諫逐客書》最精彩的是中間一段,語辭氾濫,意雜詼嘲,語奇字重,兔起鶻落,可謂駢體之祖。

李斯雖為羈旅之臣,然其抗言陳詞,有一種不可抑制的氣勢,成為後世奏疏的楷模。

李斯的《諫逐客書》原文與註釋、翻譯。

11樓:是人龍昭

原文:(我很辛苦幫你查的哦)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遊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

斯乃上書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縱,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納,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悅之,何也?必秦國之所生而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犀象之器不為玩好,鄭、衛之女不充後宮,而駿馬抉提〖“抉提”二字俱應為“馬”旁〗不實外廄,江南金錫不為用,西蜀丹青不為採。

所以飾後宮、充下陳、娛心意、悅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錦繡之飾不進於前,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

然則是所重者在乎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之無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

李斯《諫逐客書》,李斯 《諫逐客書》 賞析

門客太多,吃白飯的太多,沒用的太多了,所以李斯說了給老子滾 因為他有一顆野心,先是做了呂不韋的門客,再加上當時秦始皇聽信大丞言論驅逐外來人員,對於他來說這是關鍵時刻,now or never,拼死一搏寫了信給秦始皇。很高明的一招,信也寫的非常好,內容沒有絲毫的水分,全部乾貨,而且絲毫不拒絕手段。秦始...

李斯的《諫逐客書》是怎樣用對比手法來說明道理的

綜合運用鋪陳 排比 對偶等修辭方法 李斯的 諫逐客書 是怎樣用對比手法來說明道理的?1 昔與今的對比,以前的秦國皇帝與現在的秦皇對客卿的不同態度的對比。2 物與人的對比,秦王喜歡外國出產的東西卻不喜歡外國的人的對比。3 納與逐的對比,秦王接納客卿和驅逐客卿的對比。4 利與害的對比,接納客卿和驅逐客卿...

鯽魚的內耳除了聽東西以外,還有什麼作用

魚沒有耳朵,不過它們仍保有內耳但有些哺乳類耳廓非常發達,可捕捉非常細小的聲波 魚沒有耳朵,不過它們仍保有內耳。鯽魚的內耳除了聽覺以外,還可以用來平衡身體。但有些哺乳類耳廓非常發達,可捕捉非常細小的聲波。有些水棲哺乳類可通過下頜骨將水中聲波傳至中耳和內耳。可以捕捉細小的聲波。以及幫他們平衡身體。魚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