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這些年招方
首先我們看蜀國是三國中最弱小的國家,相對於其他的勢力,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劉備託孤之後所面對的困難是最難的。這就是後來為什麼我們說諸葛亮北伐是「明知不可而為之」的乙個重要原因,因此諸葛亮這種與天爭命的精神感動了當時很多士人。
其次是諸葛亮是個德才兼備的人,後世人客觀的評價諸葛亮,認為諸葛亮擅長治國卻不精通軍事,但是這也無損於他依法治國,律己奉公的形象。可見當時人推崇諸葛亮並不是盲目的崇拜,諸葛亮本人在治國方面還是有很強的能力的。
最後乙個原因,我認為是諸葛亮受到推崇的乙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忠貞!在古代忠孝仁義是士人們所推崇和提倡的,而且在古代君王看重臣子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忠貞。推崇諸葛亮也是在暗示教育群臣向諸葛亮學習,如果每個人都是諸葛亮那麼帝王的江山就可以千秋萬代永固了。
2樓:自由仙
主要是諸葛亮是文人的典範,古代乙個文人,所需要追求的所有目標基本都在諸葛亮身上實現了。
身懷高才,躬耕南陽。隱士是文人中的一種情懷,但並非誰都能做隱士,特別是你要隱還要讓人知道你的能力,這點諸葛亮就做到了。
得遇伯樂,飛黃騰達。你有才幹,還需要發揮才行,古往今來,嘆懷才不遇的人有多少,覺得自己滿腹經綸卻報國無門的有多少,覺得上邊昏庸,找不到良才的有多少?可以說是比比皆是,這麼多人懷才不遇,但你看看人家孔明,那是老闆三顧茅廬才能請出來的,你想想,應聘屢屢碰壁的人,能不羨慕老闆通過獵頭挖來甚至屈尊自己去請的人嗎,抬高諸葛亮,實際上是要以諸葛亮為榜樣,讓上邊的人認識重視人才的重要性。
出將入相,大展巨集圖。對於乙個有功名的文人的追求,就是治國平天下,那麼出可為將帶兵打仗,入即為相,治理國家。這就是乙個文人最大的追求,而諸葛亮就做到了。
鞠躬盡瘁,品格無缺。最終一點就是個人的品行,論才幹,曹操的才幹在各方面都能與諸葛亮相媲美,甚至有的還更強,但為何曹操被眾多文人罵,個人的品行是乙個很大的方面。同樣是權傾朝野,乙個鞠躬盡瘁,乙個雖然不說陰謀奪位,但絕對是已經給後代做好了一切準備,品格也是文人最看重的一點之一。
作為乙個文人,只要不是想造反當皇帝,那麼他的追求無非就是上邊幾點了,但諸葛亮乙個人全部都做到了,這就是古代文人的典範榜樣,當然要推崇。
為什麼後世都推崇諸葛亮,不推崇比諸葛亮牛
3樓:糊里糊塗
各朝各代總得樹立乙個忠臣的典範,其實樹立誰無所謂,主要是得有這麼個人,換句話說,不是諸葛亮也可以的
為什麼古代的人都那麼推崇諸葛亮呢
4樓:匿名使用者
文人士大夫們的來
思想大多源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較多,而儒家思想的乙個重要特徵是家庭倫理的泛社會化,這種泛化的乙個重要結果就是對歷史人物的評價偏重於道德評價,也可以說是不以成敗論英雄的,所以諸葛亮身上所體現的道德品質是很符合掌握了話語權的文人士大夫的口味的,因而歷來被他們所傳誦。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因為很多讀書人都希望取得像他一樣的成就而不得。大部分人不得賢主,無法施展才華,而諸葛亮做到啦!因此而備受推崇。
6樓:撕開歷史
偽君子的華
復麗外衣沒被拆穿,那他就制
是完美bai的。
而諸葛亮的出身也起到du了關鍵作用zhi,作為乙個沒dao啥底蘊的士族成員,那他就要依附於更強的士族,從總總跡象可以看出,諸葛家族是依附於司馬家族的,受其指揮,為司馬家族統一三國起到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故在司馬家族建晉之後,對其貢獻最大的孔明進行了洗白、染香來報答其貢獻。
而三國至於三國演義可以看完一笑置之,裡面的水深著呢,智商低的就不要看三國演義了,越看你越傻,傻傻地分不清楚……至於三國的水有多深,怕是能掀起一場新文革,顛覆大眾愚民的人生觀、價值觀、思想觀……總之還是傻人辛福啊,一切都不知道,總以為知道了一切。生活在別人給他編織的網中,還說是別人在網中。到底是誰在網中,那只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7樓:匿名使用者
難道統治者要推崇曹操、司馬懿之類的人嗎?叫你們都學曹操和司馬懿把我的江山給篡了嗎?有些事可以說,但不能做,又有一些事是可以做,但不能說。
三國志中諸葛亮的形象是什麼?三國演義裡呢?
8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志裡的諸葛抄亮是個政治家,但卻是襲個軍事廢物,三國演義上吹的那些勝仗全部是把別人的勝仗拉到他頭上去的,他自己打的只有五次北伐,都以失敗告終。
三國演義裡他則成了神仙似的人物,天下無敵,連魯迅都說演義「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諸葛亮最推崇的三國名人都有誰
9樓:小奶牛爺爺
提起諸葛亮,在中國可以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存世不多的作品《出師表》、《誡子書》等都是影響世人的名篇。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君主三顧茅廬邀請出山救民於水火的人,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未出茅廬就能夠**天下大勢並能按照他的意願改造整個世界的人。
在他的身上,有著太多太多的神話與傳說。他被後人冠以「智聖」的封號。可是,即使是諸葛亮這樣的傳奇人物,也曾有十分推崇的人。
那麼,這些為諸葛亮所推崇的人都有誰呢?
諸葛亮曾說過:「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見《三國志·蜀書·劉巴傳》裴松之注)他所讚的這位「子初」便是當世名臣劉巴。
劉巴,字子初,荊州零陵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祖父劉曜,曾任蒼梧太守。父劉祥,曾任江夏太守、蕩寇將軍。
劉巴因為戰亂曾百般避禍,最終流落益州。當時,劉璋邀請劉備同守西川,劉巴極力阻攔,劉璋未從後,他閉門不出。而劉備也曾數次想延攬他為幕僚,劉巴卻因為「家庭出身」瞧不起劉備,始終不肯為劉備服務。
就是這樣,最終在成都城破之時,劉巴以「囚徒」的身份成了劉備的座上賓。
雖然做了劉備的臣子,但是劉巴心中似乎總有一股怨氣。張飛因為羨慕劉巴的才學,想和劉巴結交,可劉巴卻對張飛百般譏諷,這讓兩人的關係勢同水火。劉備也曾因為劉巴古怪的脾氣想「棄用」他,但諸葛亮卻對劉巴百般推崇。
劉備對諸葛亮說:「劉巴這個人才智超人,如果無人替代,那麼就用他,如果有人替代,那麼就不必用他了。」諸葛亮回答劉備說:
「劉巴的聰明才智和治國策略遠遠超過我。」最終,劉備徹底消除了棄用劉巴的想法。
那麼,被諸葛亮百般推崇的劉巴究竟有何值得讓人稱頌的地方呢?原來,劉備入主益州後,劉巴先後被授以尚書、尚書令等職,蜀漢的所有文誥策命都出自他的筆下。而蜀漢的律法「蜀科」也是劉巴、諸葛亮、法正、李嚴、伊籍的傑作。
當然,劉巴最大的貢獻並非在此,《三國志》曾記載劉備占領益州後,國庫空虛,民生凋零。劉巴向劉備提出了三條建議,分別是鑄錢、統一物價、實行公賣制度。就這樣,順利幫助劉備平抑了物價,穩定了經濟。
然而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天妒英才」的厄運總是在歷史上不斷重演。劉備稱帝的第二年,劉巴病逝,年僅三十九歲,真可謂是英年早逝,一位被諸葛亮百般推崇的高士的生命就這樣落下了帷幕。
當然,不僅僅是「英年早逝」的劉巴被諸葛亮所推崇,還有一位「英年早逝」的能臣同樣被諸葛亮所推崇,並且在他死後曾讓諸葛亮發出感嘆道:「假如法孝直還在世的話,夷陵之戰必定不會失敗呀。」那麼,這位法孝直又是誰呢?
法正,字孝直,扶風郡人。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初為劉璋部下,劉備入蜀時歸於劉備帳下,屢獻奇策,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劉備進製漢中王后,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第二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讓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他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法正依附劉備僅僅數年,但是他卻為蜀漢帝國的開創立下汗馬功勞,他善於奇謀,曾被陳壽比作魏國的郭嘉、程昱。在軍事戰略上,劉備對法正言聽計從,法正是劉備奪取漢中、穩定益州的第一謀士。然而就是因為法正的短命,讓劉備在發動夷陵之戰時沒有能獨當一面的謀臣,方才遭受大敗,以至於諸葛亮無比傷感,為法正的早逝哀嘆不已。
還有一位被諸葛亮推崇和欽佩的人也曾載入史冊,但是他的下場不是「天妒英才」,也不是名垂千古。他因為自己的恃才傲物最終惹惱了一向推崇他的諸葛亮,終至被貶為平民。他就是廖立。
廖立,字公淵,荊州武陵郡臨沅縣人。因為才名在尚未出仕時就被諸葛亮稱讚為能與龐統齊名的人物。龐統,字士元,號鳳雛。
曾被水鏡先生司馬微認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而諸葛亮認為廖立能與龐統相當,其意實際上是認為廖立能與自己才堪匹配。果不其然,廖立在劉備時期歷任長沙太守、長水校尉、侍中。
但是在劉備去世後,廖立認為憑藉自己的才能,可以頂替李嚴,擔當諸葛亮的副手。可事實並未能如他所願,因為被封為閒職而不滿,又因貶低蜀國政策和要員而惹怒諸葛亮,最終被流放汶山,落寞而死。
諸葛亮推崇的當時俊傑還有很多,比如鳳雛龐統,「馬氏五常」的馬謖。但在筆者看來,劉巴、法正和廖立是最具代表性的,諸葛亮從對劉巴極力保舉,以及對法正的無比懷念,到對廖立的棄之不用。從中或可窺見他的為人品格以及治國方略。
10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最推崇的三國名人是:劉巴、法正和廖立。
劉巴(?-公元222年),字子初,荊州零陵郡烝陽縣(今湖南省衡陽縣、邵東縣一帶)人,三國時期名士。少知名,荊州牧劉表多次徵用推舉,劉巴均不應就。
曹操征伐荊州,荊州士人多歸劉備,劉巴卻北上投靠曹操。後受曹操命令招降荊南三郡,不料先為劉備所得,劉巴不能覆命曹操,遂遠至交趾,又輾轉進入益州。劉備平定益州後,劉巴歸附劉備,為左將軍西曹掾,後任尚書令,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卒。
劉巴博學多才,為劉備解決入蜀後的財政困難問題,又與諸葛亮等共製蜀漢的法律檔案《蜀科》。為人簡樸清高,退無私交,曹魏大臣陳群甚敬重之。所著錄於《劉令君集》。
諸葛亮曾說過:「運籌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遠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
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製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
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法正之死令劉備十分感傷,連哭數日。被追諡為翼侯,是劉備時代唯一一位有諡號的大臣。
法正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國文》輯錄有其文一篇 。諸葛亮發出感嘆道:
「假如法孝直還在世的話,夷陵之戰必定不會失敗呀。」
廖立(生卒年不詳),字公淵,武陵臨沅人,三國時期蜀漢重要謀臣,被諸葛亮評價為荊楚一帶的奇才。劉備的荊州南部三郡(長沙、桂陽、零陵)被呂蒙偷襲後,廖立脫身奔歸劉備,劉備不責備廖立,任他為巴郡太守。但是廖立自恃奇才,公然批評先帝(劉備)一再失策、導致荊州覆滅、關羽身死、夷陵之敗損兵折將等等,他還誹謗眾臣,最終廖立被廢為民,最後在得知諸葛亮的死訊時,廖立鬱鬱而終。
諸葛亮認為廖立能與龐統相當,其意實際上是認為廖立能與自己才堪匹配。
三國時期的人當兵有沒有工資?為什麼三國時期那麼多人去當兵?
三國時期的人去當兵,其實是沒有工資的,當時之所以去當工資,其實主要是三個理由,第1就是服兵役,不過那個時候的兵役制度和當今社會的徵兵制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在三國時期,所有的人年齡到了以後都是要被迫去服役的。第2個理由呢,就是想要建功立業,其實三國時期雖然比較亂,可是亂世是比較容易出英雄的,很多人都是...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人名都是兩個字為什麼三國時期的人
王莽時期,曾經有過規定 見後漢書 名字裡兩個字的是犯人,儘管新政權被推翻了,但這種思想還是影響了整個東漢王朝,之後的晉也很流行,南北朝就慢慢淡化了。因為當時都是 姓什麼 名什麼 字什麼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人名基本上就兩個字 1 並不算是巧合,那個時期有 士人 的說法,而士人都是單字為名的,那個時期兩個...
為什麼三國時期的能人這麼多,為什麼三國時人才特別多
可能你受三國演義印象形成了一種不正確的歷史觀,其實每個時期名人和能人都數不勝數。亂世出英雄,盛世出能吏。一部分原因也可能出自於你對三國了解的比較多,對其他朝代的了解的比較少。1,三國能人並不是最多 戰國 五代時候才多,三國只不過因為老羅的三國演義而聞名,真正開疆擴土,域外揚名的那幾個在演義裡基本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