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林羽蕭遙
【初三化學】知識點整理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現象。
3、物理性質——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5、綠色粉末鹼式碳酸銅加熱後,①綠色粉末變成黑色,②管口出現小水滴,③石灰水變渾濁。 cu2(oh)2co3—
6、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制火藥、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
(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象: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公升,冷卻後,水面上公升約1/5體積。
若測得水面上公升小於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開啟彈簧夾。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後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
03%。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於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類,氣體汙染物較多是so2、co、no2,這些氣體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水)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廣,江河、湖泊和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3/4,人體含水約佔人體質量的2/3。淡水資源卻不充裕,地面淡水量還不到總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勻。
2、水的汙染來自於①工廠生產中的廢渣、廢水、廢氣,②生活汙水的任意排放,③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3、預防和消除對水源的汙染,保護和改善水質,需採取的措施:①加強對水質的監測,②工業「三廢」要經過處理後再排放,③農業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等。
4、電解水實驗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
5、電解水中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體積比(分子個數比)為1∶2,質量比為8∶1,在實驗中常加稀h2so4和naoh來增強水的導電性。通的是直流電。
(o2、h2、co2、co、c)
1、氧氣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大,不易溶於水,液氧是淡藍色的。
氫氣是無色無味,密度最小,難溶於水。
二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乾冰是co2固體。(碳酸氣)
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於水。
甲烷是無色無味,密度比空氣小,極難溶於水。俗名沼氣(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ch4)
2、金剛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質,石墨(c)是最軟的礦物之一,活性炭、木炭具有強烈的吸附性,焦炭用於冶鐵,炭黑加到橡膠裡能夠增加輪胎的耐磨性。
金剛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的不同。
co和co2的化學性質有很大差異的原因是:分子的構成不同。
生鐵和鋼主要成分都是鐵,但性質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反應物是固體,需加熱,制氣體時則用製o2的發生裝置。
反應物是固體與液體,不需要加熱,制氣體時則用製h2的發生裝置。
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排空氣法 難或不溶於水用排水法收集
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排空氣法
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空氣法 co、n2、(no)只能用排水法
4、①實驗室制o2的方法是:加熱氯酸鉀或高錳酸鉀(方程式)
kclo3— kmno4—
工業上制制o2的方法是:分離液態空氣(物理變化)
原理:利用n2、 o2的沸點不同,n2先被蒸發,餘下的是液氧(貯存在天藍色鋼瓶中)。
初中化學知識總結(化學口訣)
基本反應型別:
化合反應:多變一
分解反應:一變多
置換反應:一單換一單
復分解反應:互換離子
、常見元素的化合價(正價):
一價鉀鈉氫與銀,
二價鈣鎂鋇與鋅,
三價金屬元素鋁;
一五七變價氯,
二四五氮,硫四六,
三五有磷,二四碳;
一二銅,二三鐵,
二四六七錳特別。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步驟:
「茶(查)、莊(裝)、定、點、收、利(離)、息(熄)」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裝」盛裝藥品,連好裝置
「定」試管固定在鐵架臺
「點」點燃酒精燈進行加熱
「收」收集氣體
「離」導管移離水面
「熄」熄滅酒精燈,停止加熱。
電解水的實驗現象:
「氧正氫負,氧一氫二」:
正極放出氧氣,負極放出氫氣;
氧氣與氫氣的體積比為1:2。
2樓:匿名使用者
你自己要學會歸納。不然你到時中考會很亂。
3樓:
我勸你自己學會歸納,這對你今後的學習有好處
急求九年級化學第1-4單元知識點歸納 要趕快 分開 和在一起 都可以!
4樓:匿名使用者
那裡啊。。。。。偶們滴不是這樣噠吖。。。。。。
5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單元:酸鹼性、酸鹼指示劑、酸鹼度(ph值)等;
第二單元:海水制鎂、制鹼、製鹽、粗鹽的提純等;
第三、四單元的不知道。
麻煩各位幫我一下,我想要初三上冊的化學公式及實驗重點和知識點,謝謝。
求乙份初三化學各章節知識點總結 10
初三化學上冊1-3單元重點知識詳細歸納......
6樓:手機使用者
【初三化學上冊1-3單元】知識點整理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1、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
2、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發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澱等現象。
3、物理性質——狀態、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揮發性、導電性、吸附性等。 4、化學性質——氧化性、還原性、金屬活動性、活潑性、穩定性、腐蝕性、毒性等。 5、綠色粉末鹼式碳酸銅加熱後,①綠色粉末變成黑色,②管口出現小水滴,③石灰水變渾濁。
cu2(oh)2co3— 6、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制火藥、燒瓷器,發明很早,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 第二單元 我們周圍的空氣 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實驗現象:
①紅磷(不能用木炭、硫磺、鐵絲等代替)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②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公升,冷卻後,水面上公升約1/5體積。 若測得水面上公升小於1/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①紅磷不足,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開啟彈簧夾。
2、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後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 3、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氮氣為78%、氧氣為21%(氮氣比氧氣約為4∶1)、稀有氣體(混合物)為0.
94%、二氧化碳為0.03%、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03%。
空氣的成分以氮氣和氧氣為主,屬於混合物。 4、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類,氣體汙染物較多是so2、co、no2,這些氣體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 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 1、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廣,江河、湖泊和海洋約佔地球表面積的3/4,人體含水約佔人體質量的2/3。
淡水資源卻不充裕,地面淡水量還不到總水量的1%,而且分布很不均勻。 2、水的汙染來自於①工廠生產中的廢渣、廢水、廢氣,②生活汙水的任意排放,③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3、預防和消除對水源的汙染,保護和改善水質,需採取的措施:
①加強對水質的監測,②工業「三廢」要經過處理後再排放,③農業上要合理(不是禁止)使用化肥和農藥等。 4、電解水實驗可證明: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卻不能再分。
5、電解水中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體積比(分子個數比)為1∶2,質量比為8∶1,在實驗中常加稀h2so4和naoh來增強水的導電性。通的是直流電。採納哦
初三第一學期必記的化學知識,初三化學上冊需要重點記哪些知識
我是乙個初三的化學老師,很負責的告訴你,前三章就是些簡單的記憶,初中常見儀器藥品的使用及注意事項,第四章開始就是化學的入門,學好了往後就平坦了。主要有化合價,化學式的書寫,化學方程式等。祝你成功!初中化學其實很簡單的 你只要把關於所有書上教的元素的相關知識點都記下來就可以的了 在做些題目 鞏固熟練一...
初三上學期化學期末複習,急求
初三化學上冊複習 第一章1 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 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化學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 發光 變色 放出氣體 生成沉澱等現象。2 物理性質 不需要通過化學反應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 狀態 氣味 熔點 沸點 硬度 密度 延展性 溶解性 揮發性 導電性 吸附性等。3 化學性質 需要通...
初三化學溶液!初三化學題,關於溶液的,高手來,求詳細講解 !
答案 1 nacl 生理鹽水就是的氯化鈉溶液 2 小 氯化鈉的溶解度在0到100度,沒發生什麼大的變化,同時水的蒸發後,會析出氯化鈉晶體,那就是粗鹽了 3 25 100 25 100 20 沒有超出溶解度的溶質質量範圍 4 100g 就是原來的溶液中鹽的質量為20g,使得蒸發後溶質質量分數20 那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