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宵夜很好吃
歷史上經常出現文學上的大家,但這種文學家是稀缺的,出現的時候總分布在不同的時代以及不同的地域。在中國兩三千年中,在某個時代出現了三個文學大家,而這三個文學大家又恰巧是父子兄弟,而他們的姓氏又恰好是蘇姓,就是如此。
就如曹操父子三人一樣。文學大家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如家庭環境、自身天賦及周遭環境等等。沒有人能保證把乙個人培養成大文學家,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講,像這種文學家的「集群現象」只是偶然,像這種偶然中國歷史上也沒有出現很多次,這種偶然恰巧發生在了蘇氏父子身上。
北宋時期大臣王闢之在《澠水燕談錄·才識》中寫道:「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也。
」,「三蘇」的稱號即由此而來。一門三文豪,「大蘇」蘇軾的文學成就最高,最為大家熟知;「小蘇」蘇轍官做的最大,政績斐然;而他們兩個的父親「老蘇」蘇洵,其所著的《顏書四十韻》等名篇,歷來被當做經典傳誦,他作為父親的成功,更是為人稱道。
《三字經》裡有這麼幾句話:「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
彼既老,猶悔遲。爾小生,宜早思。」我們從這幾句中可以知曉,蘇洵二十七歲之前,讀書並不認真,所以他十八歲時鄉試沒中,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鄉試沒中,蘇洵乾脆就徹底放飛自我不讀書了,從此,遊山玩水就成了青年蘇洵生活的主旋律。
相比於蘇洵的我行我素,蘇洵的兩個哥哥卻打小就讀書十分努力,並早早考中了進士。蘇氏家族家風優良,一路傳承,蘇序在蘇家家風的影響下,也成了乙個人品不凡的無私之人。蘇家在眉州,有不少良田。
蘇序不像別家那樣大量種植稻公尺,他也不儲存稻公尺,還以公尺換穀,在自家穀倉中存了三四萬石之多,鄉人們都不知道他為何這麼做。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蘇序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並且熟悉農業知識,同時樂善好施,但他的優良品質,遠不止此,他的個性和人品對後代同樣影響深遠。不過,蘇序對於後輩的文學生活並無什麼大的影響,只是一點,蘇序的名字是「序」,這可難壞了經常寫序的「三蘇」,尤其是最為出名的蘇軾。
哥哥們功成名就,蘇洵卻整日吊兒郎當的瞎混日子,不少同鄉人問蘇洵的父親蘇序為什麼不對蘇洵嚴加管教,蘇序答:「犬子年幼,心性未穩而已,何必擔心?洵兒特立獨行,定非凡人,倘加以磨鍊,定有出頭之日。
」蘇序眼光銳利獨到,看人很準,再加上知子莫如父,所以他堅信早年遊手好閒的蘇洵,總有一天會出人頭地。
2樓:孫麗
這就是現在常說的書香門第 代代相傳都是有文化之人
3樓:南絮
父親是蘇洵 兒子是蘇軾和蘇轍 其實很好分辨哦,古人起名很講究的,父親的名字偏旁是「氵」,兒子的名字則偏旁是「車
4樓:珊
乙個家庭乙個家族出現多個文人大家,關非偶然而是家族傳承的教育和修養
5樓:
正所謂是根紅苗正基因是個很強大的不可忽略的本質
6樓:
當時的才子不是很多,正好趕上了那也是不足為奇
7樓:平安
一家都是詩詞歌賦的文人墨客,當時的文學稀少,也是一種巧合。
8樓:
文學大家的出現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結果,如家庭環境、自身天賦及周遭環境等等
9樓:匿名使用者
都是非常有修養的學家自然家族家庭教育也是非常也得
10樓:廣闊草原就是家
唐宋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八大家,是唐代八位散文家的統稱,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和歐陽修。
在「唐宋八大家」中,蘇洵、蘇軾和蘇轍這三個人非常特殊。他們不僅被命名為三蘇,而且還是三個父子。父子三人都是著名作家。
「三蘇」這個名字開始出現在宋王闢之書《澠水燕談錄》中:「蘇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蘇'。蓋洵為老蘇,軾為大蘇,轍為小蘇也」,蘇軾的文學成就最高,蘇轍的**做得最大,蘇洵的功勞最多,因為他是蘇軾,蘇轍的父親,如果沒有好父親,他怎麼能有個好兒子!
在歷史上,三蘇的罕見現象也被稱為「 三蘇文化」。
更奇怪的是,三蘇文化不僅存在於眉山,更存在於河南郟縣。在郟縣西北23公里的「小峨眉山」下有乙個三蘇花園,那裡埋有蘇軾和蘇轍兄弟的遺體以及其父蘇洵的衣冢。這裡是充滿文化氣息的景觀。
自然通俗易懂的三蘇詩歌,鐵板和銅琶的三蘇詞,在雲端流淌的三蘇文字,獨特的三蘇理論以及三蘇的名稱,都使您感受到了現實中三蘇文化的深刻之處。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三蘇文化獨的特。儘管蘇洵沒有考中進士,也沒有當過高階的**,但是蘇洵最志向。儘管蘇轍的文學才華不如蘇軾,但他的政治成就比蘇軾要大得多,並且他負責執掌朝政。
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文學史上一定不能沒有有蘇軾,政治史上也不能沒有蘇轍。可以說三蘇是中國文化的奇蹟。
11樓:
其實也是乙個巧合而已,並不是他有怎樣怎樣的家學淵源
唐宋八大家,蘇家就佔了三個,這父子三人有什麼故事嗎?
12樓:飛魚守候
在我國文壇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父子兄弟並稱為文學大家的典範,比如我們熟知的曹操、曹植和蘇曹丕父子。這父子三人不僅能稱霸**,同時也能稱霸文壇,可以說是文壇史上的傳奇了。其實,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組父子cp,那就是蘇洵、蘇軾和蘇轍。
這三父子大家都不陌生,他們同為唐宋八大家的成員。那麼,這組父子搭檔有著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我們眼中的蘇洵大概是這樣子的,散文家,大文豪,仕途坦蕩,名人的父親。其實則不然,現實中的蘇洵,懷才不遇,大器晚成。蘇洵二十七歲才開始發憤讀書,但是,命運並沒有眷顧他,他考到三十多歲也未能考取功名。
後來,他放棄科考,潛心專研,在家教育自己的兩個兒子。後來,三人同時進京趕考,兩個兒子一舉中的,他自己又落榜了。兒子登科後,他感慨的說到: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莫道登科難,小兒如拾芥」。
多年後,蘇洵也想憑藉自己的實力考取功名,可惜,後來因為種種原因,蘇洵都未能中弟。晚年的蘇洵大徹大悟,也不在糾結於功名了。
蘇軾作為三蘇中名望最高的一位,也是趣聞樂事不斷,我們的蘇軾先生,一生追求無拘無束,在朝為官期間,由於口無遮攔,過於耿直,鋃鐺入獄。在弟弟的奔走疏通下,好不容易出獄。卻仍然不改以往性格,當即作詩一首,諷刺朝廷。
把蘇轍嚇的不輕。後來受到烏台詩案的影響,蘇軾多次被貶,生活清苦。可是,我們這位心大的文學家,卻可以苦中作樂,硬生生的把自己培養成一位文壇界的「吃貨」。
這麼高的境界,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至於弟弟蘇轍,一生也是圍繞著哥哥,雖然沒有哥哥的影響力,但是,卻是哥哥的好知己好戰友。至今,一門三蘇的傳奇無人能複製。
13樓:匿名使用者
唐宋八大家,父子占三人
蘇洵和他的兩個兒子蘇軾、蘇轍,父子三人一共佔了唐宋八大家三個席位。並且蘇家父子三人,在當時也很有名望,被稱作「三蘇」。
對於父子三人的成就,不光他們有天賦,最主要的是蘇家掌門人蘇洵的教育方法很可取。蘇洵早年貪玩成性,二十七歲才發奮讀書。
苦讀兩年後,兒子蘇軾出生,十年後蘇轍出生,受父親的遺傳這兩兄弟從小就頑劣不已,讓蘇洵十分頭痛。不過正是孩子的頑皮,也間接的成就了父子三人。
請點選輸入**描述
以身作則,培養孩子學習習慣
蘇洵小時候秉性頑劣,所以他很了解孩子貪玩是天性。孩子天性好奇,特別喜歡做大人喜歡做的事情,大人越是神秘,孩子越是要一**竟;大人越是不讓看,孩子越是想看。
蘇洵當時想出了乙個計謀,就是當兩個兒子在玩鬧時,他就躲在乙個他們看得見的角落看書,並裝作鬼鬼祟祟的樣子。
兩兄弟好奇,覺得老爸偷偷「玩的這個遊戲」肯定好玩,於是跑過去看,蘇洵故意慌慌張張地把書藏起來。
兄弟倆就想方設法地偷父親的書看,在書裡找「好玩」的東西。而蘇洵讓兄弟倆「發現」的書,肯定是好玩的有趣的,久之,兄弟二人漸漸都迷上了讀書。
蘇洵以身作則,了解孩子性格,不強迫,不說教,培養出兒子們的讀書興趣,造就了文化史上的奇蹟。
請點選輸入**描述
通過取名字幫孩子樹立志向明確方向
蘇洵在對兒子取名字的時候,也大有講究,他通過用「軾」與「轍」這兩個字,以對兒子作出期許和告誡。
蘇軾自幼聰慧過人,讀書過目不忘,作文落筆驚人。父親擔心他鋒芒太露,不刻苦耐勞,取名「軾」。
因為對於一輛車來說,車輪、車輻、車蓋、車軫都各有用途,缺一不可。而車軾則似乎是作用不大,可有可無。可是,一輛車如果缺了「軾」,也就不能稱為完整的車了。
「軾」是車前橫木,這根「橫木」有時過於張揚顯露,這是蘇軾的性格。蘇洵怕他才高遭妒,所以取字為「子瞻」,意思是要他瞻前顧後,小心點。
蘇轍性格溫良,處事謹慎,父親對他比較放心,取名「轍」,字「子由」,意思是讓他跟著別人走。
雖然「轍」不像「軾」那樣引人注目,卻也不易遭人嫉恨,所以蘇轍活得比蘇軾安穩。
由此可見,蘇洵的慈父式教子方式不是偶然想出的,而是來自於他對孩子的了解,並且通達人性,不扭曲孩子的天性和個性。
他因勢利導,適度控制,張揚者任他為「軾」,沉穩者隨他為「轍」。有蘇洵的睿智,才有蘇門的傳奇,為父母者,可以借鑑也。
請點選輸入**描述
營造學習氛圍,讓孩子盡早入學
蘇洵因早年貪玩,錯過最佳學習時間,後來吃盡苦頭才有所成就。為了不讓孩子們重蹈覆轍,所以他決定在蘇氏兄弟幼年時期,就開始認真教他們識字讀書了。
那時,蘇家的藏書相當多,一有機會蘇洵就領著蘇軾、蘇轍到書房去學習。從先秦百家著作,至兩漢詩賦、唐代散文以及當朝歐陽修的作品,都一篇一篇地教兩個兒子誦讀、書寫,而後又逐字逐句地給他們講述。
蘇洵壯年以來博覽群書,見識深廣,對各家著作都很有研究。因此,他的講述往往簡練、準確、精當,能抓住要害。加上「二蘇」聰穎好學,沒幾年功夫,前人的許多經典著作他們都已經學通了。
請點選輸入**描述
教孩子利他、務實
蘇軾、蘇轍年齡稍長,蘇洵便開始輔導他們寫文章了。
蘇洵最反對那樣浮華不實的「時文」,他十分崇拜司馬遷、韓愈和歐陽修等人的著作,崇拜他們心繫天下的情懷和擔當,所以他也要求孩子們學習他們的胸懷和氣節。
請點選輸入**描述
尊師重教
等蘇軾、蘇轍長大以後,蘇洵便帶兩個兒子拜師家鄉眉山地區有個叫劉微之的先生。
這位先生在郡城西的壽昌院做教授,學問精深,見識廣博,待人謙恭,禮賢下士,很有一套為師治學的辦法。當地許多有學問的人都出自他的門下。
蘇洵帶孩子來拜師,態度十分誠懇,對老師也是格外恭敬,給孩子們做了尊師重教的榜樣。
請點選輸入**描述
帶孩子拜訪名師增長見識
蘇軾二十一歲,蘇轍十九歲的時侯,蘇洵便親自帶他們到處遊覽,拜訪名師大家,增廣見聞,開闊眼界。
父子三人在拜訪成都名士張方平以後,得到張方平的推薦。因此父子三人能得見當時的文壇領袖、翰林院大學士歐陽修。
歐陽修當著「三蘇」的面,把他們稱讚了一番,轉而領他們去見了當時的宰相韓琦。韓琦見了蘇氏父子,也很高興。
2023年舉行的進士考試結束了,蘇軾、蘇轍同時名列前茅,考得十分順利。當時的仁宗皇帝也看重蘇氏兄弟的文才,朝罷回宮,他喜形於色地對太后說:「我今日得二文士,是四川的蘇軾、蘇轍。
可惜我老了,恐怕不能對他們多加重用,只好留給後人了。」
不久,便對兄弟倆分別委任了官職,叫他們各顯身手去了。蘇洵沒有參加考試,人們無不為之遺憾。但是,由於他的威望高,才氣也大,因而朝廷也還給了他個秘書省校書郎的職位。
請點選輸入**描述
良好的母教是成功的開端
蘇軾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程夫人的諄諄教誨。
據《宋史.蘇軾傳》載:蘇軾的母親程夫人是一位賢良富有正義感的母親。
她出身名門,自幼熟讀詩書,深知禮儀,18歲同蘇洵結婚時,程富蘇貧,且蘇洵一事無成,屢試不中,程夫人不僅沒有冷眼對他,反而安貧守志,「甘此蔬糲」,盡量去理解、關心、支援,促使蘇洵27歲才開始發奮。
對蘇軾兄弟精心撫養教育,鼓勵他們「奮厲有當世志」,「立乎大志,不辱蘇門,也不悔於國家。」
程夫人除操持家務外,還擔當著孩子們的啟蒙教育任務,經常給他們講古今成敗治亂的故事,培養他們的品德、情操和氣節。
有一天,程夫人給蘇軾兄弟講東漢《漢書.范滂傳》,范滂在臨刑前,去向其母親告別的母子對話時,程夫人講到這裡,不覺「慨然嘆息」,她敬重剛正不阿的範滂,更敬重平凡而有骨氣的范母。
蘇軾聽到這裡,撲到母親懷裡,激動地說:「母親,我長大了要做范滂那樣的人,你允許嗎?」
程夫人感動不已,對蘇軾說:「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樣的人,我難道就不能做范滂母親那樣的人嗎?」
在母親的教誨下,「剛正不阿」「捨生取義」「忠心耿耿」的美好思想深深根植在蘇軾兄弟的心中。
司馬光為程夫人寫的墓誌銘中也有過生動的記載:「夫人入門,執婦職,孝恭勤儉。族人環視之,無絲毫鞅鞅驕倨可譏可狀。
由是共賢之。……喜讀書,且皆識大義……貧不以汙其夫之名,富不以為其子之累;知力學,可以顯其門,而直道,可以榮於世,勉夫教子,不愧為古代—賢母。」
唐宋八大家是,什麼是唐宋八大家?
蘇軾 宋朝 蘇轍 宋朝 王安石 宋朝 曾鞏 宋朝 韓愈 唐朝 柳宗元 唐朝 歐陽修 宋朝 蘇洵 宋朝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 蘇洵 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 歐陽修 王安石 曾鞏 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 分為唐二家,宋六家 明初朱右最初將韓...
唐宋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簡介
唐朝 韓 愈 以尊儒反佛為主的有 原道 論佛骨表 原性 師說 等,有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 雜說 獲麟解 以及著名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寓言故事 黔之驢 永某氏之鼠 哲學論著有 非國語 貞符 時令論 斷刑論 天說 天對 等。宋朝 蘇 洵 衡論 辨奸論 管仲論 權書 等 蘇 軾 那詞就很多了,水調歌頭...
唐宋八大家指誰,中國唐宋八大家分別是誰?
明初朱後最初將 韓愈 柳宗元 蘇軾 蘇洵 蘇轍 歐陽修 王安石 曾鞏 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 八先生文集 後唐順之在 文編 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 八大家文鈔 共160卷。唐宋八大家 從此得名。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