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 蘇軾 ( 宋朝 ) ▪ 蘇轍 ( 宋朝 ) ▪ 王安石 ( 宋朝 ) ▪ 曾鞏 ( 宋朝 )
▪ 韓愈 ( 唐朝 ) ▪ 柳宗元 ( 唐朝 ) ▪ 歐陽修 ( 宋朝 ) ▪ 蘇洵 ( 宋朝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分為唐二家,宋六家)。 明初朱右最初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後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
2樓:匿名使用者
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分為唐二家,宋六家)。 明初朱右最初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後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
3樓:手機使用者
韓愈 柳宗元 蘇軾 蘇轍 蘇洵 王安石 曾鞏 歐陽修
什麼是唐宋八大家?
4樓:易書科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於此。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世稱柳河東,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豔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著有《柳河東集》45卷,《外集》2卷。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祖籍吉州永豐縣(今屬江西),號「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散文革新運動的卓越領導,極力反對浮靡雕琢、怪僻晦澀的「時文」,提倡簡而有法、流暢自然的風格,作品內涵深廣,形式多樣,如《醉翁亭記》、《秋聲賦》等,已千古傳揚。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論和政論,語言明暢,道理反覆辨析,很有戰國縱橫家的色彩;有時不免帶有詭辯氣息,是其短處。著有《嘉柘集》。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有多方面的創作才能,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獨到的成就。世稱蘇東坡。
蘇轍(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號欒城,晚號穎濱遺老。他在父兄的薰陶和影響下,自幼博覽群書,抱負巨集偉。著有《欒城集》、《欒城後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曾封荊國公,後人稱王荊公,諡文,又稱王文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他的散文峭直簡潔、富於哲理、筆力豪悍、氣勢逼人、詞鋒犀利、議論風生,開創並發展了熔敘事和議論於一爐的獨特散文文體。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軍南豐縣人(屬今江西),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散文作品甚豐,尤長於議論和記敘。
5樓:
「唐宋八大家」指唐宋兩代八位優秀的散文作家,即唐韓愈、柳宗元,宋歐陽修、曾鞏、王安石和蘇氏父子。由於他們在古文創作上的傑出成就,明嘉靖間古文家唐順之編《文編》一書,專門選錄八家的作品;與唐順之同屬「唐宋派」的古文家茅坤,又在《文編》的基礎上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一書,風行海內,「唐宋八大家」的名稱遂由此產生。
以上所說的「古文」,是相對於唐宋之際盛行的「今文」或「時文」(即駢文)而來的。韓愈曾說他「非三代兩漢之書不敢觀」(《答李翊書》),「三代兩漢」之文就是「古文」,是唐宋古文家心儀的寫作模範文字。文學史上,將唐宋兩代古文家寫作「古文」以取代駢文的這個創作思潮,稱為「古文運動」。
「古文」和「駢文」是我國古代散文的兩種文體。「古文」是真正意義上的「散文」——散行之文,通曉流暢,沒有種種形式上的束縛;「駢文」是古代散文發展到魏晉之際的乙個變化——通體對偶而且講究聲律。駢文的興起,是我國古代散文發展形式上唯美化的乙個趨勢,唐宋古文家創作古文,反對駢文,也是一種文學審美發展變化的乙個趨勢。
此漲彼消,興衰替代,其間還包含有社會的、哲學的原因,但主要是兩種文體的因革變化。
先秦至漢魏的散文,其文體都是散行的,句子長短伸縮變化,大體保持口頭語言的隨意性、靈活性的風貌。魏晉之際,通體講究對偶的文章逐漸形成,到齊梁間,受聲律說的影響,文章不但通體對偶,還講求四聲的交錯搭配,這就是駢文。自齊梁至唐,駢文盛行,幾乎一切公私文翰,甚至學術文章都駢化了。
駢文的對偶和聲律的美,反映了古代作家在散文形式美上的一種追求,而且也確實出現了一批優秀的駢文作家和聲情兼美的作品。但是,駢文的弊端也很多,主要是它嚴重的形式主義傾向和由此導致的內容與形式的脫離,不但遠離了社會人生,也遠離了作家的真情實感。另外,因為對偶和聲韻的追求,駢文的語言也難免陳陳相因、了無生氣。
於是,一批有識見的作家開始倡古文、反駢文,其中以中唐時的韓愈和柳宗元成就最大。
6樓:夢逸雨涵
唐宋八大家:韓俞,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7樓:匿名使用者
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
8樓:超音速勇士
明初朱後最初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後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蘇軾,蘇洵,蘇轍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拜歐陽修為師)。(分為唐二家和宋六家)
9樓:天晴霽
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蘇軾、蘇洵、蘇轍 (蘇軾,蘇洵,蘇轍父子三人稱為三蘇)、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曾經拜過歐陽修為師)。(分為唐二家,宋六家)。 明初朱後最初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 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八個作家的散文作品編選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後唐順之在《文編》一書中也選錄了這八個唐宋作家的作品。
明朝中葉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礎上加以整理和編選,取名《八大家文鈔》,共160卷。「唐宋八大家」從此得名。
唐宋八大家有哪些?
10樓:易書科技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於此。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世稱柳河東,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豔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著有《柳河東集》45卷,《外集》2卷。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祖籍吉州永豐縣(今屬江西),號「醉翁」、「六一居士」,宋代散文革新運動的卓越領導,極力反對浮靡雕琢、怪僻晦澀的「時文」,提倡簡而有法、流暢自然的風格,作品內涵深廣,形式多樣,如《醉翁亭記》、《秋聲賦》等,已千古傳揚。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人。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論和政論,語言明暢,道理反覆辨析,很有戰國縱橫家的色彩;有時不免帶有詭辯氣息,是其短處。著有《嘉柘集》。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有多方面的創作才能,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獨到的成就。世稱蘇東坡。
蘇轍(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號欒城,晚號穎濱遺老。他在父兄的薰陶和影響下,自幼博覽群書,抱負巨集偉。著有《欒城集》、《欒城後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曾封荊國公,後人稱王荊公,諡文,又稱王文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他的散文峭直簡潔、富於哲理、筆力豪悍、氣勢逼人、詞鋒犀利、議論風生,開創並發展了熔敘事和議論於一爐的獨特散文文體。
曾鞏(1019~1083),字子固,建昌軍南豐縣人(屬今江西),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散文作品甚豐,尤長於議論和記敘。
11樓:溫德騰霜
唐宋八大家是指的是: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韓愈。
韓愈(768-824),字退之,世稱韓昌黎,河南人,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古文運動的領袖,」唐宋八大家」之首,在中國散文發展史上地位崇高,蘇東坡稱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氣勢巨集大、豪逸奔放、曲折多姿、新奇簡勁、邏輯嚴整、融會古今,無論是議論、事或抒情,都形成獨特的風格,達到前人不曾達到的高度。
柳宗元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東,生於長安,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傑出的文學家。
作為唐代古文運動倡導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反對六朝以來籠罩文壇的綺靡浮豔文風,提倡質樸流暢的散文。
歐陽修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傑出博學的散文家,宋代散文革新運動的卓越領導,唐宋八大家之一。由於憂國憂民,剛正直言,歐陽修宦海公升沉,歷盡艱辛,但是創作卻」愈窮則愈工」。他取韓愈」文從字順」的精神,極力反對浮靡雕琢、怪僻晦澀的」時文」,提倡簡而有法、流暢自然的風格,作品內涵深廣,形式多樣,語言精緻,富情韻美和**性。
許多名篇,如《醉翁亭記》、《秋聲賦》等,已千古傳揚。
三蘇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蘇洵和他兒子蘇軾、蘇轍被合稱為「三蘇」。他的散文主要是史論和政,他繼承了《孟子》和韓愈的議**傳統,形成自己的雄健風格,語言明暢,理反覆辨析,很有戰國縱橫家的色彩;有時不免帶有詭辨氣息,是其短處。
著有《嘉
集》。蘇軾(1037-1101),字子膽,號東坡居士,生於四川眉山。北宋大文學家、書畫家。
世稱蘇東坡。蘇轍(1039-1112),字子由,一字同叔,號欒城,晚號穎濱遺老,四川眉山人。他在父兄的薰陶和影響下,自幼博覽群書,抱負巨集偉。
宋徽宗繼位,他遇赦北歸,寓居穎昌,閉門謝客,潛心著述,過了十二年閒適而孤獨的生活。政和二年病逝,終年七十四歲。著有《欒城集》、《欒城後集》。
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曾封荊國公,後人稱王荊公。撫州臨川(今江西撫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
中國散文史上著名的「唐代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峭直簡潔、富於哲理、筆力豪悍、氣勢逼人、詞鋒犀利、議論風生,開創並發展了說理透闢、論證嚴謹、邏輯周密、表達清晰、熔事和議論於一爐的獨特散文文體。
曾鞏曾鞏
(1019-1083),字子固,建昌軍南豐縣人,宋代新古文運動的重要骨幹,唐宋八大家之一。」十二歲能文,語已驚人」的曾鞏,資質警敏聰慧;成年後,因文才出,備受當時文壇領袖歐陽修賞識。曾鞏有濃厚的儒家思想,主張先道後文,極重視作家的道德修養。
他的學術和文章,生前已傳譽遐邇,身後更盛名不衰。曾鞏散文作品甚豐,尤長於議論和記。他的議**立論精策,不枝不蔓,紆徐曲折,從容敦厚;記文則思玫明晰,俯仰盡意,精練生動,耐人尋味。
唐宋八大家散文,唐宋八大家散文的簡介
唐朝 韓 愈 以尊儒反佛為主的有 原道 論佛骨表 原性 師說 等,有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 雜說 獲麟解 以及著名的祭文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寓言故事 黔之驢 永某氏之鼠 哲學論著有 非國語 貞符 時令論 斷刑論 天說 天對 等。宋朝 蘇 洵 衡論 辨奸論 管仲論 權書 等 蘇 軾 那詞就很多了,水調歌頭...
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有哪八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時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稱,即唐代的韓愈 柳宗元和宋代的歐陽修 三蘇 蘇洵 蘇軾 蘇轍 王安石 曾鞏。明初,朱右將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編成 八先生文集 八大家之名始於此。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運動的中心人物,他們提倡散文,反對駢文,給予當時和後世的文壇以深遠的影響。韓愈 768 824...
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嗎
是的,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時也是司馬光的政敵,同時也是北宋年間,神宗時期,變法的主要領導人,變法讓北宋徹底沒有抵抗契丹的實力。唐宋bai八大家,又稱唐宋古文du八大家,是中國唐代韓愈 柳zhi 宗元和宋dao代歐陽修 蘇 王安石是 唐宋八大家 之一嗎?王安石是copy 唐宋八大 bai家 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