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堂死後,大臣請求嚴審四名婢女,嘉慶卻為何惱羞成怒

2022-02-01 02:04:29 字數 5659 閱讀 3430

1樓:娛樂百事曉

嘉慶覺得這四名婢女知道太多的秘密,一旦審訊的話會對自己不利,而且又沒辦法明著說出來,對於大臣的這種提議自然是非常尷尬。

2樓:才易綠

第一,就是嘉慶覺得沒有必要,何必跟四個女人過不去,二就是害怕這四個女人知道太多的事情,這件事情一發不可收拾。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四名婢女也是貼身伺候的,秘密肯定知道很多,所以擔心秘密洩露。

4樓:肖兔兔的大堅果

可能覺得這四個婢女知道太多自己的秘密,怕他們會講出來對自己不利。

5樓:小貓不吃醋

因為當時他很生氣的,畢竟當時在朝中也是很複雜的,根本就沒有心情去做這些東西

6樓:同享文化

和中堂死了以後,有大臣請求要嚴審和中堂的4名婢女,當時嘉慶惱羞成怒。那是因為這名大臣想要搞清楚和珅的財產到底有多少,但是和珅留下來的財產,很有可能已經被嘉慶占為己有,這位大臣的請求讓嘉慶有點下不來臺,所以他惱羞成怒。

但是沒有想到嘉慶非常的生氣,還特地的寫了個旨意,罵了這個**。大體的意思就是說這個**不識趣,關於財產隱匿的事情,沒有大臣提起過,只有他沒完沒了,難道說這些財產都被我嘉慶私藏了不成。從這句話上來看,表面上意正言辭,實際上卻有一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意思。

而且根據記載,和珅的財產有一部分賞賜出去了,還有一些進入了內務府,就是內務府本就是皇家的財務機構,也就是說內務府就是嘉慶的錢包。

7樓:sillyfox敲可愛

這四個婢女畢竟都是貼身服侍皇帝,肯定知道很多別人不知道的事,所以皇帝還是很害怕的,怕婢女會說出對自己不利的事。

8樓:可愛的小雨山

因為嘉慶帝認為那四個婢女肯定知道和坤巨額財產的秘密,他怕這四個婢女說出來對自己造成威脅。

西安歷史的簡介

9樓:森海和你

西安,古稱長安;曾用名:大興城,京兆,奉元,西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的省會,中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9大區域中心之一,世界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

西安是我國有文字記載以來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特別是我國歷史上較輝煌的四個王朝周、秦、漢、唐,均建都在此,代表了我國歷史文化的主流。

大西安有漢長安城、陽陵、茂陵等文化遺址。漢開闢了「絲綢之路」,讓中國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了中國。漢承秦制,在長安建立了持續200餘年的西漢政權和空前強大的西漢王朝。

漢確立了儒家文化的主導地位,形成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和漢文化為代表的中華文化,因此,外國把研究中國的學問叫漢學。

大西安有唐皇城、大明宮、大雁塔、小雁塔、昭陵、乾陵等文化遺址。唐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頂峰,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唐長安是中國歷史上最大、最開放的城市,是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

唐王朝延續近300年,融合了包括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在內的多種文化,以唐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影響了整個東方乃至世界。所以,以華夏文明歷史文化基地為依託的大西安,可以稱得上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

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西安市的地質構造兼跨秦嶺地槽褶皺帶和華北地台兩大單元。距今約1.3億年前燕山運動時期產生橫跨境內的秦嶺北麓大斷裂,自距今約300萬年前第三紀晚期以來,大斷裂以南秦嶺地槽褶皺帶新構造運動極為活躍,山體北仰南俯劇烈降公升,造就秦嶺山脈。

與此同時,大斷裂以北屬於華北地台的渭河斷陷繼續沉降,在風積黃土覆蓋和渭河沖積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10樓:匿名使用者

四天遊第 1 天

大慈恩寺(大雁塔) - 陝西歷史博物館 - 西安碑林 - 西安古城牆 - 鐘樓、鼓樓

乘610路空調旅遊專線車依次遊覽「西安的象徵」--大雁塔、「給我一天,還你千年」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書法石刻藝術的寶庫--西安碑林,逛書院門古文化街,登古城牆、鐘/鼓樓,品嚐西安特有的羊肉泡饃。

第 2 天

乾陵 - 法門寺

遊女皇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乾陵和因藏有佛祖釋迦牟尼「真身舍利」而轟動世界的法門寺,另外遊覽一下西安的高校,西安是個文化氛圍濃厚的城市哦~!

第 3 天

秦始皇陵 - 兵馬俑 - 華清池 - 西安半坡遺址 - 秦始皇陵

遊覽東線(遊此線若跟旅遊團走,斬得厲害,開銷起碼多一倍。建議在火車站乘307路公交大巴,走高速公路直達東線各景點,往返車費8元)上午參觀「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午後遊華清池並洗溫泉浴,黃昏時返回西安,若有時間可去著名的半坡遺址參觀秦始皇陵.

第 4 天

參觀西安臨潼博物館和陝西省美術館,不宜奔波,準備回程~

來西安如果不去兵馬俑可是再遺憾不過的事了,呵呵~~ 玩兒的愉快!

西安特產:獼猴桃 陝西板栗 商洛核桃 西鳳酒 西安稠酒 臨潼石榴 臨潼火晶柿子 德懋恭水晶餅 陝北紅棗 兵馬俑(小仿) 剪紙 刺繡 碑拓 皮影 西鳳酒 西安稠酒 秦椒 臨潼石榴 臨潼火晶柿子 德懋恭水晶餅 陝西黨參 陝西青茶 商洛核桃 天麻 洋縣黑公尺 西安藍田玉

注意事項:西北人性情比較豪爽,如有急燥,切勿計較.西安地處西部,如沿海來客勿嘲當地閉塞.其他無需什麼特別要注意的了.

一定要注意防賊啊 手機和錢包分開裝 而且不要把銀行卡放錢包裡 我在西安都丟了2個手機 乙個錢包了 銀行卡和錢包一起丟的 欲哭無淚啊!

11樓:匿名使用者

在西安建都的王朝

在中國歷史上,有20個政權被認為在西安建都。但是其中哪些應該稱為王朝,其中哪些王朝的首都應該算是西安,是一 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是人們對於什麼是「王朝」、「首都」和「建都」等概念理解存在的差異,導致對有哪些王朝在某地建都產生了分歧。

目前被官方採用的說法是13個王朝。此外主要還有10朝、11朝、12朝、14朝和17朝4種數量上不同的說法;其中14朝和17朝的具體朝代又各有兩種說法。

·10朝說

10朝——依照時間次序為: 西周(前363年)、秦(統一後15年)、西漢(前210年)、前趙(11年)、前秦(33年)、後秦(34年)、西魏(22年)、北周(25年)、隋(38年)、唐(273年)。

·11朝說

11朝——在10朝的基礎上加上王莽建立的新朝(前15年)。

·12朝說

12朝——在11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晉(愍帝4年)。

·13朝說

13朝——在12朝的基礎上加上東漢(獻帝6年)。

·14朝說

14朝——有兩種情形:(1)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大夏王朝;(2)在13朝基礎上加上武則天建立的武周(15年)。

·16朝說

16朝——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西漢末年由劉玄建立的更始政權、由樊崇劉盆子建立的赤眉政權和黃巢建立的大齊。

·17朝說

17朝——分兩種情形:(1) 在14朝第1種情形的基礎上加上武周,大齊和李自成建立的大順;(2) 在13朝的基礎上加上更始政權、赤眉政權、大齊和的大順。

12樓:歲月神坑

西安歷史悠久,早在漢代西漢就在西安建都,古稱長安,隋朝也在此建都,唐朝時,長安繁榮一時

13樓:匿名使用者

西安古稱長安曾用名?。? ?qwmfort

二十四史包括哪些?

14樓:月色如霜雪千年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023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2023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1,《史記》(漢·司馬遷)

2,《漢書》(漢·班固)

3,《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4,《三國志》(晉·陳壽)

5,《晉書》(唐·房玄齡等)

6,《宋書》(南朝梁·沈約)

7,《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8,《梁書》(唐·姚思廉)

9,《陳書》(唐·姚思廉)

10,《魏書》(北齊·魏收)

11,《北齊書》(唐·李百藥)

12,《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13,《隋書》(唐·魏徵等)

14,《南史》(唐·李延壽)

15,《北史》(唐·李延壽)

16,《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17,《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18,《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20,《宋史》(元·脫脫等)

21,《遼史》(元·脫脫等)

22,《金史》(元·脫脫等)

23,《元史》(明·宋濂等)

24,《明史》(清·張廷玉等)

以「二十四史」為代表的紀傳體史書,在中華文明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二十四史」以本紀、列傳、表、志等形式,縱橫交錯,脈絡貫通,記載了各個朝代的歷史概貌。

同時又以中國歷代王朝的興亡更替為框架,反映了中國錯綜複雜的歷史程序,使中國和中華民族成為世界上唯一擁有近四千年連貫、完整歷史記載的國家和民族。這是中華民族引以為榮並值得進一步發揚光大的寶貴歷史文化遺產。

15樓:小然然與小鑫鑫

名細如下: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後漢書》(南朝宋·范曄)、《三國志》(晉·陳壽)、《晉書》(唐·房玄齡等)、《宋書》(南朝梁·沈約)、《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北齊書》(唐·李百藥)、《周書》(唐·令狐德棻等)、《隋書》(唐·魏徵等)、《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唐·李延壽)、《舊唐書》(後晉·劉昫等)、《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元·脫脫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張廷玉等)。

內容介紹:

「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

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擴充套件資料

二十四史發展

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後來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

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

除掉和中堂後嘉慶給自己放假,為何會遭人詬病呢

因為後來很多人覺得廢掉和中堂之後,家境應該更加勤勉的操勞國家之事,而不是廢除掉和中堂之後就急於享樂,這樣會給後來的民眾形成皇帝只知道享樂的一種表象。因為大家都覺得他的父親對和中堂都睜乙隻眼閉乙隻眼,為什麼他一上位就把和中堂殺了。嘉慶為了錢弄死了和珅。卻也讓大清失去了一位人才。和珅在乾隆在位期間能顯赫...

被騷擾請求法律幫助和心理幫助,請求法律幫助,

盡量跟大家結伴同行,免得危險,建議你把這個情況跟你們導員反映一下,最好有同學看見過他騷擾你並能給你作證,把他騷擾你的證據留下來,聯絡歷史,聊天的記錄,然後去派出所問問他這樣的行為是不是犯罪,尤其你說他會殺你,把這話錄下來,警察一定會管。如果不構成,可以通過校方幫助你,這樣的學生心理不健康的,是能給他...

黃馬褂究竟有什麼特權,和中堂人居然有二十多件

在清代,黃色是一種非常高貴的顏色。一般而言,只有皇帝可以穿鮮黃色的衣服,而除了皇帝以外的人只能穿深黃色或紅色的黃色衣服。只有皇帝的私人護衛才能穿著與皇帝顏色相同的衣服。皇帝舉行大典禮或旅行時,陪伴的守衛們應該穿黃色外套,將其綁起來。一點點的眼光,或 黃恩浩蕩 是未知的。實際上,在清朝初期,獲得獎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