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納子午谷奇謀,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2022-02-14 12:45:23 字數 5092 閱讀 2499

1樓:戀過乖

上面幾位回答的也都差不多了.

計,分上計、中計、下計。此計乃下計,危險性較大.一旦魏軍有埋伏,蜀軍便吃了大虧,蜀國僅有的精兵又得損失。

且當時蜀中兵將已是相當缺乏,是當時的三個國家中的兵力最寡的一國了。當時也並不是無它計,行下計乃是孔明萬般無奈之下而為之,如:空城計。

此計便是在城中無將,無兵時孔明利用自己在敵軍首領心目中的「地位」,以及敵軍首領知與孔名為敵必然要加倍小心而產生的多疑,才執行的此下策。事後回想,是何等危險!

孔明為軍師,魏延為將軍.歷代有些將軍與軍師的的行軍戰略從根本上就有所分歧,這是很正常的事.軍師,乙個稱職的軍師就是要考慮到與敵方作戰時的萬一,除無奈之下,一般不冒險,戰略永遠是穩打穩紮,所以才想,萬全之策.

不是孔明不敢冒這個險,而是不能冒這個險.將軍,則不同,尤其是魏延,也是位大將,此人更是有勇有謀,冒險跟不用說,這是為將者都敢於做的.

魏延此計是不錯,但他始終是個將軍,和軍師想的不一樣。魏延則就憑著自己的才能與閱歷和判斷直接否定了曹睿派來的夏侯鉚;而孔明思考的是全域性,在此計中考慮到了「萬一」,正是因為他在每次的戰爭中都考慮到了萬一,所以劉備才能取得那麼重要的業績,有了自己的基業,正是因為這樣,蜀軍才能在天下三分時,以那麼少的兵力吳、魏才不敢冒然進攻。也正是因為這些用兵謹慎才留下了後來的空城退敵的佳話,要不然讓蜀國的乙個無名謀士座在那座空城上,你再看看司馬懿什麼舉動,他還會再調頭撤兵麼!

更重要的是這裡還多了乙份劉備的囑託,劉備在時孔明用兵就相當謹慎,當時劉備已不在了,且臨去之前,以自己的100%的誠意把曠扶漢事的大業交給了孔明,甚至告訴孔明若是看阿斗實在是輔佐不起來就自立為王,孔明由是感激,為回報劉備的知遇之恩,孔明已在出師北伐之前給劉禪的出師表中寫的明明白白了,所以,每時每刻都想著不能辜負劉備的一片赤誠之心。由此看來,很簡單,自劉備去後孔明每次用兵更加謹慎是正符合此道理.........其實道理很簡單

如有某些不足的地方請樓下的再另行補充吧!

自己在生活中多經歷一些事,多了解一些,有了閱歷便很容易理解這些了......

2樓:

2種策略的不同,諸葛亮是想先打西涼在打關中。。。畢竟諸葛亮不是韓信。。。上面的說,就算諸葛亮打下關中也守不住,那他還北閥幹什麼?

關中是漢王朝發家的地方,有400年的發展,如果諸葛亮打下長安關中的士人幫誰還不一定。(好象匈奴的劉淵起兵。。。就用了劉漢這個金字招牌)

諸葛亮不先打關中只能說諸葛亮過於小心。。。非大將之才,戰爭本來就是最大的賭博。。。他的過於小心,就注定了他不會有太大的成功和很大的失敗。。。

如果打下了關中,魏國必將掉淮南之兵去收回關中(有一點魏國的主要對手是吳國,有進3/1的兵力放在淮南。防守吳國。)那時候吳國就會乘機北閥。。。那時候天下姓什麼就真的不知道了。。。

上面的說打西涼是正確的。。。那諸葛亮最後打下西涼了??為蜀國又帶了什麼?

諸葛亮的北閥本來就應該打閃電戰。。。不打政治中心,打西涼,想在西涼和魏國打嗎?那蜀國也玩不起。

如果他認識打西涼是正確的。。。那蜀國後來的北閥為什麼不一直朝西涼努力下去?

3樓:張秩川

魏延所獻兵出子午谷之策是險招,不成功則成仁。

子午谷:在陝西長安縣南, 是關中通漢中的一條谷道, 長300餘公里。

兵法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兵出子午谷之計乃是下策。

處在當時的戰略角度而言,魏強,吳次之,蜀最弱。(夷陵之戰,劉備卒於白帝城之後的實力對比)子午谷可以起到奇襲的作用,但一旦失敗那漢中便危急,魏可長驅直入。所謂人不知者為陰謀,但人知者奇襲不僅不能獲得勝利,反而會損兵折將。

用兵之道,不能賭博。在一千餘年後高英祥出漢中走的便是子午谷之道,結果被孫傳庭伏擊,戰敗被俘而死。

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4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的原因是擔心魏延擁兵自重,

如果真的奇襲長安並攻取之,魏延趁機壯大自己的勢力,也不是不可能,

而這一點的推薦是源於後來魏延在諸葛亮死後謀反之事,後世之人也更願意相信魏延會謀反。

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不會出險招的,他的每一步都要在他的算計之內 否則他不會做的。

諸葛亮為什麼不採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用子午谷奇謀?

諸葛亮為何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6樓:櫻花

蜀漢建立後,丞相諸葛亮多次向後主請戰,北伐曹魏。大將魏延獻上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謀」。然而諸葛亮在權衡利弊之後,並未採納魏延的建議。

為此魏延鬱悶了很久,還多次發牢騷,認為諸葛亮過於謹慎,膽小誤事。

然而真正如魏延所說,諸葛亮是膽小嗎?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子午谷到底是一條什麼樣的道路,然後再來說子午谷奇謀。

漢中地區和關中地區隔著秦嶺,穿越秦嶺的道路一共有六條。分別是:陳倉道、褒斜道、儻駱道、子午道、庫谷道、武關道。

秦嶺地區山高谷深,這六條通道也大多是崎嶇難行。其中又以子午道(就是子午谷)是其中最為險要的一條通道。子午道所經之處,地勢險要,道路崎嶇,天氣更是變幻莫測。

因此有了「秦嶺六道,子午為王」的說法。

還不只是道路崎嶇難行這麼簡單,魏延所說率五千軍士攜十日軍糧,就想偷渡子午道,顯然是天方夜譚。子午道長度有300多公里,而且都是難走的山道,士兵在戰鬥負重的情況下十日之內幾乎沒有可能走出子午谷。

退一步說,即便魏延能夠平安通過子午道,突襲長安。那也只是孤軍深入。而且從子午道行軍,魏延必然沒有攜帶大量戰馬和攻城器械的可能。

只憑五千步兵想攻下長安城簡直是痴人說夢。而且到達長安城下之時,恐怕十日軍糧也已所剩無幾。魏軍只要堅守不出,蜀軍在糧草**不上的情況下也會自行潰散,根本不可能實現與從斜谷而出的諸葛亮形成合圍之勢。

而且,蜀軍在總兵力上與曹魏軍隊數量相差懸殊,即便是在關中平原與魏軍決戰,魏軍還占有城池之險,而蜀軍的後方是崎嶇難行的秦嶺六道,後勤給養的保障都很成問題。這無疑就會成為蜀軍孤注一擲的滅國之戰。被滅的只會是毫無地形依託和後勤保障的蜀軍。

魏延所謂的奇謀,實則還是毫無戰略頭腦的紙上談兵,不過是為奇謀而設奇謀的教條主義罷了。

諸葛亮正是看到這一點,才會毫不猶豫地否決了魏延的計策。事實上,後來多次有人效仿魏延企圖穿越子午道,曹真、司馬懿伐蜀的時候,也試圖從子午谷行軍;東晉桓溫伐前秦,也想偷渡子午谷。結果無一例外,全都以失敗告終。

無論是從後來的歷史反推,還是結合蜀國當時的實際情況,所謂的「子午谷奇謀」都是乙個不折不扣的餿主意。不僅分散了蜀國極為有限的兵力而且根本起不到牽制魏國的效果。諸葛亮不用魏延之計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為什麼諸葛亮不採納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7樓:匿名使用者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一要認定長安守將必然逃亡(萬一不逃...),二要長安軍民亳無鬥志(不圍攻而拔城),三要長安防守不易(面臨大軍壓境即望風而降,但魏蜀雙方都應同樣適用),四要孔明援軍及時來援(要求過關斬將包括解決陳倉、散關等),五要攻克長安再東行潼關(兩地相差百里),六要曹魏完全配合(以上缺一不行)。

如果虎豹肯配合,人當然可以剝皮,就怕虎豹不按人的期待而反咬抵抗,人不但達不到目的,也會遭到傷害。假設虎豹看到人必然逃亡、毫無鬥志及抵抗無效等完全配合,當然正如所料,人可與虎謀皮。

總之軍事問題不會簡化到「敵將庸弱,攻之必逃」,或是「目標僅定潼關會師,即可完成攻取潼關」。魏延欲行韓信故事,也得詳慮各種情況。

8樓:匿名使用者

這位朋友.諸葛亮要知道他首先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而軍事是什麼,軍事是為政治服務的,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所以包括諸葛亮的北伐在根本上也是處於政治的考慮.

其次,才是軍事的直接因素,可能是此路線的確很冒險吧,所以諸葛亮並沒有採納.然而,更重要的是,前面我所說的政治因素.是政治讓他不得不如此,即便是在整個對魏的戰爭上,諸葛亮也有他在政治上的無奈之處!

諸葛亮為什麼不採納子午谷奇謀

9樓:甘肅過路人

1.諸葛亮生平用兵謹慎,從子午谷奇襲長安太過冒險,為諸葛亮所不喜。

2.從子午谷奇襲長安的計畫是魏延請命要親自前去的,當時魏延為漢中太守,軍中威望很高,如果奇襲失敗魏延有失,會大大影響軍中士氣。

3.魏延是先主心腹愛將,被先主委以漢中太守之重任,在軍中頗具威望,如果奇襲成功則威望更盛。初投先主時就為諸葛亮所不喜,說過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

如果魏延在這個時候反叛,很可能威脅到蜀國的根基。

所以,於公於私諸葛亮都不會採納魏延的計策。

10樓:匿名使用者

孔明只會防守反擊[敵人來進攻時,設個陷阱,找地方埋伏,誘敵深入,圍而殲之;劉備相當會看人,在奪取西蜀就沒有用孔明而用龐統是也],不會進攻。對主動進攻沒有研究,所以不能理解魏延奇謀,故不敢用也。

其實,總是乙個人做決策,就會被對手熟悉套路,也就難於出奇制勝。而偶用一下平時與自己看法不同的經驗豐富的同事和部下的計策,這本身就是乙個奇兵。只要大局觀好,就能感覺出同僚和部下的提議是否具備的和理性 ,恰當的採納就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就會在較全面的角度看待事物,從中擇優錄取或綜合出更好的方案,並且能培養出一大批傑出人才。

這些方面孔明遠不如**,也遠不如同時代的曹操`司馬懿及周瑜。

11樓:公尺蘭守護

魏延的建議有弊端,出子午谷,攻長安,倒是好,可是魏延真的能辦到麼?就算辦到了,拿到了長安怎麼辦,糧草無法補給,大部隊走子午谷不易且容易被埋伏。魏延隊在洛陽也守不了多長時間,倒是讓魏軍打個甕中捉鱉!

如果進長安之後又走,那豈不是給天下人看了笑話,諸葛亮一直以恢復漢室為大旗,而正是這桿大旗也成為了諸葛亮一生最大的政治包袱~已恢復漢室為己任的蜀軍竟然攻下長安後又打道回府,豈不成為天下笑柄!所以諸葛亮沒採納!當然不信任「腦有反骨」也是一方面~我是從大方向來分析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12樓:跟未來乾杯

諸葛亮不信魏延,從他第一次見到魏延就要殺他就知道拉。

13樓:

我認為~

第一:諸葛生平用兵謹慎,不會冒險。

第二:那時諸葛已經對魏延有懷疑之心了~

14樓:無聲旅行車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風險太大,諸葛一生多謹慎,所以他沒有採納這個建議

15樓:oo顛峰小侽仔

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敢冒險,認為魏延腦後有反骨日後必反,對魏延懷疑。

若諸葛亮同意讓魏延去實施子午谷奇謀,魏延真能成功嗎

若諸葛亮同意讓魏延去實施子午谷奇謀,魏延成功的機率不大。子午谷奇謀是魏延提出來的一條計策,從秦嶺的六道中選擇一條繞過雍涼地區直奔曹魏政權的都城長安,這個計策聽上去非常誘人,如果成功能夠直搗黃龍。但是實施起來有很多的不確定因素,三國時代以後很多人都想從子午谷直接對長安城發起衝鋒,但是幾乎人沒有取得成功...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為何沒同意子午谷奇謀

而另一方面,諸葛亮大軍要想順利到達潼關,就必須先將此行的必經之點關中清理佔據。如若關中好對付倒還好,只需魏延堅守長安十天即可。可若是大軍遭遇關中強烈反抗的話,那這個預定的時間無疑又要被延長許多倍。所以,在計算出實施此方案需要面臨的風險和條件有多困難之後,諸葛亮還是決定拒絕,並選用了原來較為穩妥的方案...

諸葛亮和劉伯溫並稱什麼,劉伯溫為什麼要挖諸葛亮的墳?

叢洛靈 三國時期,與諸葛亮齊名的就有二人 龐統和周瑜。諸葛亮號稱龍,龐統號稱鳳雛。而周瑜與諸葛亮有瑜亮情結,史稱一時瑜亮。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的軍事家 政治家 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 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 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 的說法。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