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心無所住
一切事件發生的結果都將只有乙個是指時間只有一維性,由於時間不能逆轉,所以事物發展的結果只有乙個。但人的理解可以有各種各樣,這是基於每個人的立場與出發點不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指的就是每個人的理解而非結果
2樓:
從整體上看說是一,從不同側面看說是多。沒有絕對的一和多。
而且它說的是事件,經濟發展是乙個事件,環境汙染是乙個事件,能源枯竭是乙個事件,而能源的過渡利用是抽象出來的概念,能源的過渡利用不是為了能源的過渡利用。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什麼?內容包括哪兩方面?從它的內容的不同回答可得到什麼結論?
3樓:匿名使用者
哲學源出希臘語philosophia,意即「熱愛智慧型」。哲學,就是愛智之學。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哲學的根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個問題的不同解釋而形成兩大對立派別:唯心主義哲學和唯物主義哲學。
哲學基本問題有兩方面的內容:
第一方面是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何者為本源的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歷來有兩種根本不同的回答,由此在哲學上形成了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大陣營、兩個基本派別、兩條對立的路線。凡是認為意識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即意識先於物質,物質依賴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的哲學派別屬於唯心主義;凡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即物質先於意識,意識是物質的產物的哲學派別屬於唯物主義。
除了這兩種根本對立的回答外,還有一種回答,認為物質和意識是兩個獨立的、互不依賴的本原。持這種觀點的哲學流派稱為二元論,它是動搖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間的不徹底的哲學,最終往往倒向唯心主義。
哲學基本問題的另乙個方面是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對這一方面的問題,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唯物主義哲學家和一些唯心主義哲學家都做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在原則上是不同的。
唯物主義是在承認物質世界及其規律的客觀存在,承認思維是存在的反映的基礎上,承認世界是可以認識的;唯心主義則把客觀世界看作思維、精神的產物,認為認識世界就是精神的自我認識。也有一些哲學家如d.休謨和i.
康德,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他們是哲學史上的不可知論者。
根據以上的第一方面可以將哲學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基本派別:
唯物主義:將世界的本源歸結為物質,物質由原材料產生,主張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認為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具體又分為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該流派哲學一直強調感官認知與理性推理及客觀證據,由於自然科學發展的侷限,該流派在關於世界起源的解釋上尚無定論。
唯心主義:把世界的本源歸結為精神,主張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唯心主義內容十分之複雜,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客觀唯心主義,其包涵了唯心主義的所有共同特點,主要表現在比較古老的「具象神」宗教,強調主宰萬物的神靈的客觀存在。
主觀唯心主義,包涵唯心主義的所有共同特點,認為物質的存在是因為人的意識(而非神靈的)存在。更深入地追究,就是將「認知」與「存在」等價起來,主觀唯心主義所講的「存在」是狹隘的「客體」對於「主體」的被認知。
絕對唯心主義,包涵唯心主義的所有共同特點,黑格爾在他的《邏輯學》的末尾對「絕對理念」進行了詳盡闡述,但其原文十分之複雜難懂,就連哲學家瓦勒斯、羅素也難以作出解釋。在追究世界的本源元素時「絕對唯心」陷入了與「客觀唯心」一樣的觀點,但不同的是絕對唯心對「神靈是實體」進行了否定。亞里斯多德的「神」以及伊斯蘭蘇菲主義均屬於該範疇。
根據以上的第二方面可以講哲學劃分為「可知論」和「不可知論」兩個基本觀點:
可知論:認為世界是可以被認知的,持該觀點者多為唯物論者,認為人可以憑藉感覺器官及其延伸(指科學儀器)完全認知世界,而至今尚未被認知的部分只是因為技術的不發達,人完全認識世界是必然。
不可知論:認為世界是不能被認知的或不能被完全認知,此處的不能完全被認知並非「尚未被認知」,而是指世界的某些部分或某些層面,人類是永遠無法知道其真相的。持該觀點多為唯心主義者,「概念世界」是研究不可知論時不可不提的概念。
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的風險。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一語雙關,第一層意思使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些真實情況,第二層意思是作者用自嘲的方式來解決自己被轟出教室這種難堪的處境。
200分!!!五個哲學辨析題,老師說很簡單的,可惜我不會~只好可惜了這200分了~
5樓:匿名使用者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高中政治老師,這些對我來說小kiss
1.物質是存在的,所以世界統一於存在.
兩句分開看都是對的,錯的是之間的因果關係。這句話意思是說世界只統一於物質。中學數學問題,物質是存在的,但存在的東西不只是物質。所以是錯的。
2.別人的意識對我來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別人的意識是物質的.
錯的 別人的意識實際上是思維活動的產物。就像我們的心臟是跳動的,但 你不能說這種跳動是物質的。
3.先有建築設計圖然後進行建築,這就是意識在先,物質在後.
錯的 混淆概念 房子是物質運動後的的一種狀態,我們因此而為它命名,但實際上它沒有性質上的改變。物質是一直存在的。意識說白了只是物質運動的產物。2、3兩題乙個意思。
4.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
不好說 自然立法是指什麼?自然的法則嗎?固有的定律?
人的理性又指什麼?我覺得是人們能夠對現有的狀態進行清晰的邏輯的判斷,這種過程是理性,和結果沒有關係。如果按以上理解的話,這句話是錯的。
兩者有關係但沒有必然的聯絡,人的理性可以符合自然立法也可以沒有關係。人的理性是一種意識過程,是一種思想狀態。可以這樣理解:
理性是指要這樣做了就是理性,而自然立法則是必須這樣做才符合。乙個是概念原則,乙個是具體標準。
5.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對錯看你對同一條河流的定義。放到哲學上來說,它是在強調物質的運動。你們老師竟然把這個拿出來,沒創意!
哲學是一種思辨,哪那麼多對錯。看看哲學發展史吧。今天的真理也許就是明天的謬誤。哲學的精髓在於思考本身,學那麼些概念定理只是為了幫助思考。千萬別本末倒置!
6樓:匿名使用者
看得出,你們老師出的這些題目是十分專業的,可見大學老師還是有水平的。因此,估計高中老師與學生的答案不可能滿足你們老師的要求。為了專業起見,我不僅給出答案,還把這些辨析題的基本判據都在括號中寫出來,以便你可以查原著。
(由於大家都把答案寫在這裡,而你又沒有留電子郵箱,我也只有寫在這裡了。)
1.物質是存在的,所以世界統一於存在。
錯誤。恩格斯(在《反杜林論》(哲學篇)一書中明確)指出,存在是乙個摸稜兩可的命題,因為不僅物質是存在,精神也同樣是存在。但是,精神是物質世界的反映。
所以,唯物主義觀點認為世界統一於物質,而不是存在。認為世界統一於存在其實是杜林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所堅決批判的。有人認為後一句話也是正確的,這無疑是錯誤的。
2.別人的意識對我來說是客觀存在的,因此別人的意識是物質的。
錯誤。列寧在明確指出(在《唯物主義與經驗批判主義》一書中,《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到處都在引用),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而別人的意識對於我來說雖然是「客觀存在」,但不是「客觀實在」,因而別人的意識絕對不是物質。別人的意識作為精神存在,是我所不能直接改變的,因而具有客觀性。
但是上面乙個辨析題已經講了,精神也是存在,存在與物質不是乙個等同的範疇。
3.先有建築設計圖然後進行建築,這就是意識在先,物質在後
錯誤。***指出(在《實踐論》一文中,):人的認識是乙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不斷發展的過程。
首先,人在實踐中獲得對於物件即物質世界的認識,然後再把這種認識的結果用來指導人的實踐活動,從而改造物件世界,並在改造物件的過程中加深對世界的認識,從而獲得更高的理論認識……如此不斷反覆,呈螺旋形上公升的過程。但是,從總過程來看,肯定是實踐在先,實踐使物件的內容暴露出來,才形成認識。這個命題認為先有設計圖紙,後有建築,其實是把這個總的認識過程截斷了,它沒有看到,任何人提出設計圖紙,都需要先認識各種材料的效能,才是可行的。
然後,任何設計也要參考以前的現實的建築物,否則設計也出不來。這些說明,設計總是要以一定物質基礎為前提,所以仍然是物質在先。
4.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
錯誤。(人的理性為自然立法這一命題是唯心主義哲學家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一書中提出的經典命題,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來看,肯定是錯誤的。)這裡所講的「法」(在英文中其實就是「rule」,即規律)其實指的是自然規律,物質世界是按規律運動的,這種規律是客觀的,不以我們對它們的認識為轉移。
人只能夠認識與利用規律,但絕對不能夠改變規律。但是,規律作為支配物質世界運動的規則,又是不可直接反映的,需要人通過感性認識把握一定的現象,再運用理性思考來分析、總結這些現象,從而由現象進入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獲得對於客觀規律的認識。(這些分析方法來自***的《實踐論》中關於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關係。
)但是,理性在這種認識中只是反映了客觀規律,而不是創造客觀規律,因而不是「為自然立法」。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5.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正確。(請注意:這是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提出來的乙個著名命題,體現了他的辯證法思想。
當然,作為古代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的唯物主義思想還是樸素的。)這個命題說明物質世界是運動不息的。河水總是處於不斷的流動之中。
我們剛才踏進這條河流,但等一下再踏進去,原來的河水已經流走了,我們踏的(即接觸的)是另外一些河水,因而河流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河流了。這說明了運動的絕對性。(但是要注意:
運動中有相對的靜止,正因為如此,人才能夠有一次踏進一條河流,如果取消這種靜止,人就連一次也不能踏進一條河流。這其實就是赫拉克利特乙個學生的觀點。被認為是詭辯。
)當然,以上的判斷都是以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觀點來回答的。如果僅僅作為哲學上的**,則可以自由發揮了。
從哲學上講是先有物質後有意識,但在實際工作是先有思想後有行動
哲學上講的是所以的事物,實際工作只是對一件事而言 就如,在實際中,你先有了思想,但是這個思想也是你經過前面的物質所堆積起來才有的意識。希望你能明白。不能隨便扯兩個東西就來比較,沒意義的 從哲學上講,是先有物質後又意識,但實際工作中是先有思想 計畫後有行動,這是否矛 5 一點都不矛盾 首先,哲學和實際...
我害怕一切發生,幫幫我。我害怕一切
1.失去了太陽,只要醒悟得早,還可以擁有月亮2.爭取上 學院,或與 有關的學校,或與 有關的工作3.你的理想就實現了80 4.至於歌星,你可以去參加一些選秀,現在電視台經常搞這些,如果你對 的感覺很好,成名也不是沒有機會的.首先得告訴你一點,你害怕一切發生,那麼一切都會發生,人生就這麼一回,短短幾十...
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內涵?關於哲學的
一切從實際出發,就是要把客觀存在的事物作為觀察和處理問題的根本出發點,以客觀事物存在和發展的規律為依據,在實踐中按照客觀規律辦事。一切從實際出發,說到底,就是實事求是。1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就象學習一樣,學習的目的是去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實踐,我們的理論和經驗都是從實踐中得來,而我們的學習是為了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