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筆有千秋業
一、關於這個成語的解釋如下:
1、簡介:
拈花一笑,佛教語,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2、成語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3、典故由來:
《大梵天王問佛決疑經》:爾時大梵天王①即引若干眷屬來奉獻世尊②於金婆羅華③,各各頂禮佛足④,退坐一面。爾時世尊即拈奉獻金色婆羅華,瞬目揚眉,示諸大眾,默然毋措。
有迦葉⑤破顏微笑。世尊言:「吾有正法眼藏⑥,涅盤⑦妙心⑧,即付囑於汝。
汝能護持,相續不斷。」時迦葉奉佛敕,頂禮佛足退。
二、解釋拈花一笑這個典故的深刻含義:
佛祖所傳的其實是一種至為詳和、寧靜、安閒、美妙的心境,這種心境純淨無染、淡然豁達、無慾無貪、無拘無束、坦然自得、不著形跡、超脫一切、不可動搖、與世長存,是一種「無相」、「涅盤」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領會,不能用言語表達。而迦葉的微微一笑,正是因為他領悟到了這種境界,所以佛祖把衣缽傳給了他。
注:此段引用自「拈花一笑」的部落格,原文為拈花一笑編寫。
2樓:匿名使用者
【拈花笑佛這個成語什麼意思?或者說佛祖拈花一笑的含意是什麼?】婆羅花王遍示眾,儀態安詳無能解。
面佛一笑心印心,從此剎土遞傳真。苦空無我皆妙相,出世不離入世心。離有非有還是有,棄空空無不是空。
若將情識俱滅盡,無異草木逢秋冬。頓悟超於阿僧祗,事項仍需步步行。自古成就唯心印,心心相印真傳真。
若非萬劫行妙行,怎得實相無相心。
佛祖拈花一笑的含義?
3樓:夢中的五颱
大梵天王獻上一朵金色波羅花,請佛說法,佛祖拈花示眾,默不作聲,眾人不解其意,唯有迦葉破顏歡笑。佛祖說: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今咐矚摩訶迦葉。
這段文字被認為是禪宗的起端。迦葉就是禪宗初祖。但是很多人不理解其中的含義。
其實拈花示眾並沒有什麼含義,關鍵在於佛祖拈花示眾時做了什麼。佛祖在說的話中以表達很明確,他把涅槃妙心傳給了迦葉。這就是禪宗的以心印心。
也就是佛祖在拈花示眾時,其實在向大眾傳心印,而只有迦葉接到心印,所以迦葉才破言歡笑。佛祖知道心印傳給迦葉,於是將衣缽傳給迦葉,這樣迦葉就成為西天禪宗初祖。
需要說明的是:什麼是心印?心印就是佛心的境界。
以心印心,就是將佛心的境界傳給對方,使得對方也能體會佛的境界。禪宗的歷代祖師都要傳心印,只有接到心印才有資格做禪宗的祖師。只是傳心印的方法極多,機緣也不一樣。
4樓:光明古文化
拈花一笑,在佛家中的真正含義,很多人不知道!
5樓:馮玉花閩琴
「拈花一笑」也作「拈花微笑」,佛教語,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6樓:匿名使用者
此乃禪宗之公案,是明心見性之境界。眼前之花,是吾人心性所變,見花如見性,花如我同,我同花般,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迦葉尊者深感佛意,開懷一笑,正中下懷,明心見性,暗合道妙,與佛感應道交,故佛贊曰「吾法有傳人矣!」
7樓:小清
回答的不錯與我理解的道義相合點讚
8樓:匿名使用者
心領神會的典範事件。
佛祖拈花一笑到底是什麼意思?
9樓:匿名使用者
至於這個答案,可以有很多,有很多人的說法。
我認為,禪宗是以心傳心的法,不立文字。也就是不依靠文字,言語能描述的法。佛陀幾十年的傳法,他覺得很多用語言解釋,是解釋不清的。以心傳心,相互的領會理解,是很直接的。
當然,佛法的傳遞,知道,也未必都要這樣,所以,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不是說,都要這個方法傳達。這也是一些心領意會可以傳法的人們之間的法門。
有些事可能只有深入禪定,在修行禪定的過程中只會理解。
10樓:無上覺的海角
諸相非相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點破了就很容易,很樸實很簡單的道理,沒有什麼高深莫測的。禪宗要參乙個話頭,這就是乙個話頭,就是指話的前面的東西,你參透了之後才開始講,就是在講之前的部分,要自己去領悟的。這個需要參。
之所以參是要自己去體會而不是別人告訴你,所以叫頓超直悟。
11樓:白鶴踏波
沒有什麼具體含義。1萬個人可以有1萬種理解。你想到了什麼就是什麼。
12樓:相忘於江湖之中
其實這個不是不能說,但是說穿了,就會堵住你的慧門,自己能悟到才是真
13樓:方葛喜迎秋
佛祖拈花一笑只為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想通。
佛祖拈花一笑是什麼典故?
佛祖拈花一笑是什麼典故,有什麼禪機
14樓:aaa**王
這個就是佛祖要找傳承人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七佛·釋迦牟尼佛》卷一:世尊於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
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⑨,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
拈花一笑是乙個漢語成語,拼音是niān huā yí xiào,佛教語,禪宗以心傳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指對禪理有了透徹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領會、心意相通、心心相印。
縱有三千煩惱,不如拈花一笑是什麼意思
即使有萬千煩惱,只要看見你手夾住花時的微笑也都會忘記煩惱。人要知足常樂,積極向上,縱然有再多的煩惱,也要暫時放在一邊,抓住眼前的快樂 心不要太大,簡簡單單的生活反而更加逍遙。縱有三千煩惱,不如拈花一笑 就算心比天高,怎比琴瑟逍遙。人生總是很怪,不想要的,想擋也擋不住,偏偏會來。想留住的,怎麼拉也拉不...
五十步笑百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麼意思
五十步笑百步,戰國時候,孟子跟梁惠王談話,打了乙個比方,有兩個內兵在前線敗下容來,乙個逃跑了五十步,另乙個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譏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說他不中用。其實兩人都是在逃跑了,只是跑得遠近不同罷了。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或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可是卻譏笑別人。語出 寡人之於國也 ...
佛說渡人渡己。什麼意思啊佛說渡人是什麼意思
意思 渡人就如同渡己一樣,渡己的同時也是在渡人。如果在大雨中自己帶傘了,別人卻沒有傘,可以和別人一起用傘,既方便了別人又不防癌自己。渡己渡人就是大乘佛教的宗旨,是相輔相成的 幫助別人實際上是完善自身 提公升自己又能更好的幫助別人。心裡只想著自己的人是自私的,只有心裡想著別人好,放低自己,才能渡己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