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1221是冬至,為什麼每年的冬至都會是22號

2024-12-15 23:05:12 字數 3121 閱讀 7744

1樓:普通d一兵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鬥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曆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迴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迴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實際上,由於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

時至冬至,標誌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2樓:飛俠

你問這個問題就好比有人問你為什麼叫某某某,你怎麼,24節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通過多少年的觀察和計算得出來的結果,當然不止是1221這一天,有時也會相差一天。

為什麼每年的冬至都會是22號......

3樓:乾萊資訊諮詢

冬至不一定都是22號。

冬至每年12月21或22或23日。現行的「二十四節氣。

來自於三百多年前訂立的「定氣法」。「定氣法」是根據太陽在迴歸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節氣的方法,即在乙個為360度圓周的「黃道」(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上,劃分為24等份,每15°一等份。

以春分點稿併為0度起點(但排序仍習慣上把立春列為首位),按黃經。

度數編排。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為乙個「節氣」,每「節氣」的度數均等、時間不均等。

所以二十四節氣是24個時間點,「點」具體落在哪天,是天體運動。

的自然結果。「定氣法」劃分的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當太陽執行至黃經270°時為冬至點。

為什麼冬至有時候21有時候22號

4樓:小五的日常

按照天文學的說法,太陽垂直射向南半球南迴歸線的那天就是冬至,所以平年的冬至都在12月22日。但如果是閏年,而閏年的陽曆2月有29天,比平年多一天,所以閏年的冬至日期都在12月21日。

冬至又稱為冬節,依照我國陸或傳統的渣蠢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十五日為如悉陪一節或一氣,在一年裡又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這就是擇日學上所用的節氣。

所謂的農曆則為陽曆與陰曆的結合,陽曆指的就是二十四節氣(把太陽執行的週期分為十二個階段,再劃分二十四個節氣,一節一氣為乙個月),陰曆乃為純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週期而定)。

冬至是每年的12月21號嗎?

5樓:教育小百科是我

冬至不是每年的12月21號,冬至節是每年公曆的十二月二十一號到十二月二十三號之間,並不是就是在十二月二十一號,不是那麼固定在那一天。

冬至日中的「至」可以理解為「最」或「極」的意思。冬至日的這一天,太陽到達黃經270度,處於北半球的我國白天時間最短,黑夜時間最長,影子的長度最長的一天,得到的陽光照射也是最少的(比南半球約少50%)的一天。

而從這一天以後,一直到夏至日之間,我國的白天會越來越長,黑夜則會慢慢變短。正是由於每年12月22日前後這一天有這樣一種特殊的天文現象,所以在天文曆法先進的古代中國,古人們才把觀察到的這乙個天文現象叫做冬至日。

6樓:網友

不是的。冬至,華夏二十四節氣之。

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於每年公曆12月22日左右交節,比如說,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的冬至交節時間都是在12月22日,而2016年的冬至交節時間則在12月21日。

7樓:鈴多麗

不一定啊,這是個節氣,每年都不一樣。

8樓:故人在長安

要按農曆算,但今年是21號。

20201221是冬至嗎

9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做為節氣與節日在人們的心目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一到冬至節家家戶戶都會過冬至,而冬至最明顯的習俗就在於吃,家家戶戶都會準備當地的冬至美食,如北方準備餃子,南方準備湯圓,都有著團圓的期盼,那麼冬至還有哪些特點呢?

二十四節氣冬至簡介介紹。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乙個,也就排在了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傳統曆法以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節或一氣,一年分為十二節與十二氣,合稱為二十四節氣。《月令七十二侯集解》關於冬至說:

終藏之氣,至此而極也。冬至這天,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長至,故曰冬至。

天文學上也以冬至日為北半球冬季的開始,冬至日標誌著陰氣到了極點,陽氣開始到來,但由於太陽輻射到地面中虛帶上的熱量比地面向空間發散的少,短期內氣溫還會繼續下降。所以,冬至也是寒冷的開始。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

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所以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實譽仿質上相當於今天的春節。

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是亂而復治之機。冬至過後就是另一年的開始,《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也表明古人對冬至的重視程度。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的。

為了區別於後來的春節前夕的"辭歲",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也有稱做"添歲"、"亞歲"。而冬至這一天,被稱為長至或大冬。冬至後一天叫作至後。

為什麼把12月22日稱為冬至?

10樓:子圓山

冬至為二十四帆哪尺節氣之一,並且是最重要的節氣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的由來根據周朝的記載,民間有利用冬至日至郊外祭祀天的活動,又因為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

因此,在周代的正月等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一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也可以說:過「冬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

冬至農事活動:冬至前後是興修水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積肥造肥的大好時機,同時要施好臘肥,做好防凍工作。我國江南地區更應加強冬作物的管理,清溝排水,培土壅根,對尚未犁翻的冬壤板結要抓緊耕翻,以疏鬆態高土壤、增強蓄水保水能力,並消緩姿滅越冬害蟲。

已經開始春種的南部沿海地區,則要認真做好水稻秧苗的防寒工作。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冬至吃餃子這種習俗,是為了紀念 醫聖 張仲景冬至捨藥而流傳下來的。張仲景曾給凍掉耳朵的百姓 嬌耳 食用,面皮包著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挨凍傷耳朵的百姓吃了後,幾天就好了。為了紀念他冬至這天都吃餃子,還說吃了冬天耳朵就不會凍了。作為一種帶餡麵食,餃子最大的優點就是營養豐富 它既是主食,又兼副食 既有葷...

冬至為什麼吃餃子?以內,冬至為什麼吃餃子?50字以內

東漢末年有bai 乙個醫生叫張仲景。一年du冬天,張仲景從外zhi地行醫回來,看見許多dao百姓的耳專朵都凍壞了他看在眼裡急在心屬裡。一到家,他馬上和 們一起在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裡面放了多種驅寒藥材一起放進鍋裡熬。熬好後撈出來打碎,再用麵包成耳朵的形狀下鍋煮。張仲景管它叫 祛寒嬌耳湯 冬至那天,...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講故事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講乙個故事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原來是紀念他,看完你就知道了!冬至吃餃子 還有說是不忘 醫聖 張仲景 祛寒嬌耳湯 之恩。至今南陽仍有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的民謠。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諺云 十月一,冬至到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 醫聖 張仲景冬至捨藥留下的。張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