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福滿常山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乙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清明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乙個成為節日的節氣,其由來則與綿山介子推的故事有關。
公曆四月五日前後為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
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一到,氣溫公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作文至少一千字
2樓:雪域籃心
夜裡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
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嘆息:「舞煙眠雨過清明」。心裡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00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在現代人眼裡,「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絡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
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年年祭掃先人墓,處處猶存長者風。」歷來有掃墓的習慣,每到「清明」,家家戶戶的後代子孫就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鞭炮等到祖墳墓地,將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將紙錢焚化,鳴炮祈禱,為墳墓培上新土,栽幾株鮮花或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還必須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年年清明都逢雨,那雨像漫天飛舞的淚花!
也習慣了在清明節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個大睛天,心,總覺得這個節不圓滿,有些殘缺。
也許,也只有這樣的情與景,才能給逝去的靈魂一絲慰藉吧!逝者已去不可追,請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無限的感傷將被抒發,祭祀者的淚珠將串成一段段溼漉的回憶,暖春的微風抹不淨傷感人的眼睛。
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讓孝敬之心日日在,堅持善待自己的父母與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個清明,立於拂起萬千愁緒的細風中,才不至於面對死氣沉沉的墓碑,空餘幽幽的哀嘆和無邊的自責,揹負一團心冷在風裡哀號盤旋。
關於清明節的習俗、詩歌、故事
3樓:一簾風絮
1、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出自於: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2、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出自於:辛棄疾《感皇恩·滁州為範倅壽》
3、寵柳嬌花寒食近,種種惱人天氣。——出自於:李清照《念奴嬌·春情》
4、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出自於: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5、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出自於:高翥《清明日對酒》
6、清明時節雨聲譁。——出自於:張炎《朝中措·清明時節》
7、清娥畫扇中,春樹鬱金紅。——出自於:溫庭筠《清明日》
8、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出自於:孟浩然《清明即事》
9、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餘。——出自於:楊萬里《寒食上冢》
10、帝裡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出自於:孟浩然《清明即事》
11、巾發雪爭出,鏡顏朱早凋。——出自於:王安石《壬辰寒食》
12、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出自於:孟浩然《清明即事》
13、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出自於:王安石《壬辰寒食》
14、才過清明,漸覺傷春暮。——出自於:李冠《蝶戀花·春暮》
15、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出自於:楊萬里《寒食上冢》
16、未知軒冕樂,但欲老漁樵。——出自於:王安石《壬辰寒食》
1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出自於:杜牧《清明》
18、惻惻輕寒翦翦風,小梅飄雪杏花紅。——出自於:韓偓《夜深》
19、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出自於:韓翃《寒食》
2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出自於:杜牧《清明》
4樓:網友
清明節的來歷 簡短:科普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
5樓:小貓78只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的風俗由來,清明節的來歷和風俗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 行清節 三月節 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 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 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清明節融匯自...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關於清明節的傳說和故事。
清明節傳說主要與介子推和大禹有關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 寒食節 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 割股充飢 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綿山景區景點之一 母子石像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說中 寒食節 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 割股充飢 而不圖為報...
清明節的相關習俗和內涵是什麼,清明節的習俗的含義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 掃墓,還有踏青 盪鞦韆 蹴鞠 打馬球 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乙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清明節的習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