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如何驅蚊的,古代用什麼燻蚊子

2025-02-09 13:55:07 字數 3724 閱讀 8851

1樓:局外人

驅蚊草——為了防止蚊子的禍害,古人通常會在家裡養一些防蚊蟲的植物,常見的有驅蚊草、食蟲草、藿香、紫羅蘭、鳳仙花、七里香、夜來香等,這些花草不僅能驅蚊,而且還可以淨化空氣。

燃艾草——用艾草燃燒驅蚊在民間很常見。

掛香囊——掛香囊是中國古人的習慣之一,許多香囊中的藥材也被認為是有驅蚊蟲的功效的,比如藿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等,這相當於把「蚊不叮」攜帶在了身上。

支帳幔——夏秋季節,蚊子肆虐,人們逐漸發明了蚊帳和蚊香。

點蚊香——中國古代蚊香的發明大抵與其燒香祭祀的習俗有關。大約從漢代開始有真正的燒香,因為漢代出現了香爐。史籍記載,漢代有通過焚燒「月至香」 以 「避疫」的記載。

燒香已從「與神明溝通」到「避疫」,香隨材質的變化,功能也在擴大,發展到驅蚊滅蚊的作用。宋代科技著作《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

這應當算是較早的「蚊香」。

蚊子燈——古人避蚊滅蚊的工具有很多,《金瓶梅》中就記錄了一種叫「蚊子燈」的滅蚊燈,目前可見的實物滅蚊燈出現在明朝。古人的滅蚊燈專門吊於蚊帳內,燈盞的側面開有一扇小窗。當燈捻被點燃後,有氣流從小窗迅速流入,蚊帳內的蚊蟲便會被這股熱氣流吸進燈盞內。

滅蚊缸——古人避蚊方法可謂多種多樣,他們還發明瞭一種「滅蚊器」,就是乙個盛著水和石頭的大缸,古人在缸裡養了一些青蛙,蚊子愛陰涼,一飛進來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

2樓:bg古歷史

只有雌蚊才吸血,雌蚊必須吸血其卵巢才能發育,繁衍後代。雌蚊多在羽化後2~3天開始吸血,溫、溼度,光照等多種因素可影響蚊的吸血活動。

古代用什麼燻蚊子

3樓:小夏聊生活

古人驅蚊最常見的方法之一就是煙燻。即通過把蒿草、艾草編織成草繩溼潤後點燃,所散發出的獨特氣味可以很有效地驅蚊,明朝方孝孺在《蚊對》中就有記載:「童子拔蒿束之,置火於端,其煙勃鬱,左麾右旋,繞床數匝,逐蚊出門。

因為所需要用到的材料比較常見且輕易所得,所以這種防蚊方法在民間使用得非常普遍,但是煙燻的方法也有欠缺的地方。

在炎熱乾燥的夏天,古人住宅皆多以木構建築為主,床邊燃火不利於防火安全,同時,沒有經過後加工的天然植物在燃燒過後的氣味會出現味道太過濃烈刺鼻的現象,不僅燻蚊子也非常燻人。

注意事項:

蚊帳並不是現代社會的產物,早在我國春秋時期就出現了蚊帳,當時的蚊帳叫做「幬」,之後才出現了「蚊幌」、「蚊幬」、「蚊帳」等各種稱呼,相關史料中有記載,齊桓公的「翠紗之幬」使飢蚊營營不得入內。

古時的蚊帳多用錦、羅、紗、綺、縑等絲織品製作,以達到既能透風又可以防蚊的功效,但平民百姓大多用不起錦、羅,普遍使用的是葛、布等帳子。

4樓:網友

一。用煙燻。中國古人對植物的探索就開始習慣掛香囊,許多香囊中的藥材有驅蚊蟲的功效的,比如霍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陳皮,柳丁皮,肉桂, 丁香等。

另外就是用古代蚊香,古人有「燃火繩」一說,用一些曬乾的野艾蒿 等編織成草繩來燒,菊科有不少植物都有香氣,所以呢,象用艾蒿草燃燒驅蚊在民間就很常用了。當然後期的蚊帳的出現,就更加一舉兩得了。

二。用夏布(用精麻織成的布)製成的蚊帳防蚊。

5樓:霜葉後院自留地

艾蒿---現在農村也還有。

古人是如何驅蚊的 古代驅蚊方法介紹

6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夏天蚊子是非常討厭的,但這個煩惱不是現代才有,古代人的驅蚊方仿逗法也是各種各樣的,那麼,古代是如何驅蚊的?下面我就帶來介紹。

古人是如何驅蚊的。

據《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這可能就是較早的「蚊香」了。

同時,古人佩戴香囊不僅起裝飾作用,也可能有驅蚊的妙用,如宋代醫書《仁齋直指》曾提到驅蚊香囊的製作方法:將香橙、乳香、丁香、楓香樹脂、馬兜鈴根磨碎,裝袋掛在身上即可,也有加入藿香、薄荷、紫蘇等製成的公升級版。此外,蒲扇、紗帳更是傳統公認的驅蚊利器。

古代驅蚊方法介紹。

煙燻法是古人最常用的驅蚊辦法。古人發現,燃燒艾草、蒿草的驅蚊效果不錯,而且煙霧不多,味道不嗆人。於是,在秋天的時候人們將結過籽的艾草、蒿草採集回家,像編辮子一樣將其編成繩狀,這就是最早的驅蚊工具「火繩」。

等到第二年夏天,晚上睡覺前點燃,驅蚊效果據說極好。

到了宋朝,古人已經在火繩的基礎上製作出了蚊香。除了蚊香,古人還用香囊驅蚊。香囊在明清時期很是流行,除了有香水的功效,還有驅蚊的效果,因此也成為古代文人雅士和貴族公子的驅蚊的最愛。

香囊中含有多味中藥,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這就和現代人把「風油精」「花露水」塗在身上的效果一樣。

除了驅備瞎賣蚊法,古人還有避蚊法。惹不起還躲不起嗎?把蚊子擋在外面!

擋蚊子最常用的工具就是蚊帳了。南朝梁元帝撰寫的《金樓子》記載:春秋時期的齊桓公經常在「翠紗之痕」裡避蚊。

這裡的「翠紗之吻」就是今天的蚊帳。唐宋以後蚊帳進一步普及。這麼一算,蚊帳在我國已經使用了兩千多年,時至今日大家依然在使用。

此外,古人還有許多種奇葩的滅蚊法。比如在家中大缸內注水養青蛙。蚊子喜陰涼,又需要在水中產卵,所以愛往神孫缸裡飛,一飛進去就會被青蛙吃掉。

還有一種「滅蚊燈」,**《金瓶梅》裡有提及。滅蚊燈吊在蚊帳內,燈盞的側面開有小口,當燈繩被點燃後,就會因冷熱不均產生氣流,蚊帳內的蚊子便會被氣流吸進燈盞內燒死,這簡直就是物理滅蚊法的鼻祖啊!

古代時沒有蚊香,那麼古代的古人是怎麼驅蚊的呢?

7樓:美妝控

在炎熱的夏天,很多的蚊蟲也是逐漸的變多了起來,像這種非常害怕蚊蟲叮咬的人,在夏天的時候根本就無法缺少蚊香,有網友表示,現在我們可以使用蚊香去阻止文字,也可以使用蚊香來殺死蚊子,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那麼當時的人們是如何防止被蚊蟲叮咬的呢。在當時,一般人們會選擇使用一些艾草或者是蒿草製成草繩之後,然後用水浸溼點在房間當中,這樣也是能夠有效的驅蚊。除此之外,當時的人們也會選擇使用蚊帳。

一般像一些有錢的人,他們就會選擇讓下人來幫助自己驅趕蚊子,因為古時候的建築使用的都是木材所以說如果沒有人,進行看管的話就很容易會導致出現**的現象。因此這個時候的香囊就出現了,香囊一般使用的是一些味道比較重的中藥片,不僅非常的方便攜帶,而且也是能夠減少出現火災這樣的事情。

使用薰香也是能夠驅除蚊蟲的,一般都會選擇用一些能夠去除蚊蟲的中草藥,然後做成薰香點了,薰香之後不僅房間裡面的味道很好聞,而且也是能夠有效的祛除蚊蟲,這也是當時很多女性非常喜歡的一種方式。古代的人們智商也是非常高的,而且現在我們使用的很多方法都是從古代學習進行改進的,其實古代的文種病現在這麼多,因為古代的夏天並不是特別的炎熱。

現在大家都會選擇使用低溫的方式去除蚊蟲,例如在夜晚睡覺的時候會選擇開啟空調,這樣話也是能夠減少蚊蟲的出現,因為在溫度比較低的環境當中,蚊蟲很容易就會死亡。還有一些人會選擇把雄黃粉放在香爐當中,像薰香一樣和現在的蚊香也是比較相似的。

8樓:有知居

古人早在2000年前就已經採用掛蚊帳的方式來防蚊子了,那時候,蚊帳被稱為「幬」。

據史書記載,「春秋五霸」之首的齊桓公每到蚊蟲出沒的季節,都會讓侍從掛上「翠紗之幬」。

當時有錢人會在帳的色彩、綴飾、紋樣、質地、造型等方面進行合理搭配,以彰顯身份地位。

9樓:甜甜甜不俊俏

古代的古人把艾草和蒿草混合編織在一起,然後燃燒,效果還是很不錯的。

10樓:天才人物我無敵

雖然古代沒有蚊香,但是古代人也非常的聰明,利用很多植物來驅蚊,效果也特別的好,而且對身體沒有任何的危害性。

古代人用什麼刷牙,古代人刷牙嗎?

古人有專門的的漱口劑,但是因為清潔度不高,古人也會在飯後通過嚼些嫩樹枝的方式來清潔牙齒 在西元前3000年,我國就已有了保護牙齒清潔口腔的記載。春秋時期 禮記 上就有 雞初鳴,鹹盥漱 的記載。我國最早使用的漱口劑有酒 醋 鹽水 茶及溫水等。酒 醋 鹽水等有解毒殺菌的作用。茶中含有氟和維生素,可以防蛀...

古代人怎麼刷牙的,古代人怎麼刷牙

秦漢時期 關於口腔 牙齒之清潔 健美 疾病 保健已有了比較高的要求。例如 詩經 衛風 碩人 中形容美女牙齒 齒如瓠犀 即指牙齒要如同葫蘆子一樣整齊潔白。反之,對牙齒參差不齊者則稱之為齟齬,咬合不齊者病之為齪,排列不正者稱為齜,不平整者為齲,均視之為病態。為了保持口腔衛生和預防牙齒疾病,除強調飯後漱口...

古代人稱的「大蟲」是指什麼動物,古代人稱的大蟲是什麼?

大蟲,即老虎來。在 水滸 中有源寫到 近因景陽岡大蟲傷人,但有過往客商可於巳午未三個時辰結夥成隊過岡,請勿自誤。以及武松在景陽岡醉臥大青石上時,只聽得亂樹背後撲地一聲響,跳出乙隻吊睛白額大蟲來 希望採納哦 回答不容易啊 採納樓上的也許的啊 嘻嘻 老虎,武松打的那個東西。古代的人把所有 bai動du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