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流水終似
看時間,題目中的時間很重要,一定要看清楚,可以根據時間判斷事件。
看問題,看清楚題目到底在問什麼例如:意義、結果、史實、人物等等。
看關鍵詞,標誌性詞語,例如:偉大轉折、最大規模、開始、結束等等,還有專有名詞,例如:螺絲釘、最可愛的人、革命的搖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還有特定的人物,地名等等。
簡答題要看前面幾個字,例如:根據材料、根據材料並結合課本等等,不同的問法其實題目在提示你答案在哪。
一定要以課本為依據,不管什麼輔導資料,課本一定是最重要,最權威的。
初中歷史怎麼分析?
2樓:可能有點用
初中歷史的學習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掌握歷史知識:學生需要掌握歷史的基本概念、時間、事件、人物等知識,瞭解歷史的發展脈絡和重要事件。
2. 理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和原因:學生需要了解歷史事件發生的背景和原因,分析歷史事件的影響和意義。
3. 掌握歷史研究方法:學生需要了解歷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如文獻資料的查詢、分析和評價等。
4. 培養歷史思維能力:學生需要通過歷史學習,卜和培養批判性思維、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和判斷能力。
搏純。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可以採用以下方法:
1. 多看歷史書籍和資料,瞭解歷史事件的背景型銀盯和原因。
2. 多看歷史紀錄片和電影,瞭解歷史事件的影響和意義。
3. 多參加歷史研究和討論,瞭解歷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4. 多進行歷史思考和分析,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5. 多進行歷史實踐和體驗,瞭解歷史事件的真實情況和人物的生活經歷。
初中歷史材料分析題目
3樓:威獅子的故事
1分封制。
2**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度 地方郡縣制。
**集權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3:秦朝實行郡縣制、西漢實行郡國並行制度。
4諸侯叛亂 沒有直接削番,避免了與番王的正面衝突,以恩澤的名義,使諸侯國必須一分再分,越分越小,間接削弱了諸侯國的實力,達到了漢武帝想要加強**集權的目的。
4樓:慧中的一
材料不全,給個全的吧。
初中歷史材料分析題。
5樓:初淺霜
1927年領導南昌起義。
理由 這是武裝反抗國民單反動派的第一槍。
1936年到西安與蔣介石談判,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理由 西安事變後停止了內戰促成了國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統一戰線,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
1945年參加重慶談判。
理由 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團結教育廣大人民。
1948年9月,參加領導和指揮了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
理由 為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武裝奪取政權、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理由 半個世紀以來,五項原則不僅成為中國奉行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礎,而且也被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接受,成為規範國際關係的重要準則。
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
理由 這次會議在第三世界聯合反帝反殖鬥爭的歷史上佔有極其光輝的一章,標誌著亞非國家登上國際政治舞臺,成為具有世界意義的重大歷史事件,維護世界和平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972年會見尼克森,簽署中美聯合公報。
理由 開啟了中美友好關係的閘門。
剛好7個。
初中歷史題
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鹹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選自 隋書 隋文帝本人遵循節儉的生活方式,降低了徭役和稅負,倉庫裡的穀物也堆積如山,法令得到了很好的實行,各種各樣的人都能安居樂業,平安生活,社會風氣不會倚強凌弱,以眾欺寡,人口和物產都非常豐富,朝廷...
求救一道初中歷史題,一道初中歷史的題目,求解析
這道題就是問秦朝是不是中國封建制度的開始。中國封建社會的起始和結束的時間,是目前乙個比較重大的學術問題.由於在學術界還沒有比較統一的意見,所以說法比較混亂.主要問題是 第一,根據馬克思主義對封建社會的定義,中國如果有封建社會,那麼中國的封建社會應結束於中國的戰國時期.第二,中國的秦朝已經不具備封建社...
初中歷史開放性試題該怎樣答初中歷史開放性試題答題技巧是什麼呢?
一般有這麼幾種 有材料,教科書上沒有的 根據材料自己總結,盡量不要全部抄。結合教科書上的內容,找到考點,聯絡背景總結。語言不能太絕對,避免使用很專業的學術語言 避免通俗。根據史實聯絡現實 一方面需要在課餘時間多擴充時 事 政 治的知識。一方面聯絡教科書上的考點。答案合理即可。例 臺 灣 問 題與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