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梧桐樹邊羽
望嶽(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這首詩並不是以「覽」字起對,所謂領起,總不能到了最後一句再領吧?「覽」字出現在末句,是對望嶽的乙個總結,一種大的情懷的總寫,不能算領起。
若是這一聯放在最前面的首聯,倒是可以說這一句總起了整個《望嶽》的詩意。<>
2樓:在竹海彈奏小夜曲的西洋菜
望嶽中這首詩不是以覽字領起,而是以「望」字領起下文。
3樓:霧泛遺
不是。全詩以詩題中的「望」字統攝全篇,句句寫望嶽,但通篇並無乙個「望」字,而能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可見詩人的謀篇佈局和藝術構思是精妙奇絕的。這首詩寄託雖然深遠,但通篇只見登覽名山之興會,絲毫不見刻意比興之痕跡。
若論氣骨崢嶸,體勢雄渾,更以後出之作難以企及。
4樓:我水中
這是我最喜歡的古詩之一,我微信個籤就是最後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你說的覽字領起對,我不太明白什麼意思。樓上說覽字作全詩的總結,同意!可以說凌和覽字精華,文眼。
《望嶽》這首詩未提乙個「望」字,卻處處由望而生,請簡要分析?
5樓:成鑲芹
《望嶽》是杜甫青年時代的作品,充滿了詩人青年時的浪漫豪情。學習這首詩,我們要體會杜甫詩歌中包含的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詩中的「望」字角度有什麼不同呢?
望嶽中"望"的角度有什麼不同?
詩人從遠望(首聯)——近望(頷聯)——細望(頸聯)構思全詩,由遠而近體味著泰山巍峨與雄奇之美,有整體印象,也有區域性描摹。
全詩可分兩大層,都是切著「望」字寫的。
全詩沒有乙個「望」字,但句句寫向嶽而望。距離是自遠而近,時間是從朝至暮,並由望嶽懸想將來的登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寫遠望所見。「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這是近望所見。
蕩胸生曾雲,決眥入歸鳥」,寫的是實景,乃細望所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是由望嶽懸想將來的登嶽,寫俯視。
望嶽這首詩是在什麼時候寫的?
6樓:好吃的樹葉
玄宗開元二十三年(735),詩人到洛陽應進士,結果落第而歸,於是北遊齊魯。這首詩就是在漫遊途中所作。寫泰山的詩很多,只有杜甫能用「齊魯青未了」五字而囊括數千裡,可謂雄闊。
其結句尤其精妙,氣勢不凡,意境遼遠,將詩人的抱負和理想都含蘊其中。全詩開闊明朗,情調健康。
望嶽詩中泰山有著怎樣的特點,望嶽這首詩描寫了泰山怎樣的特點從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你是說杜甫的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望嶽 共三首,這一首是寫望東嶽泰山的。詩以 望 入題,讚歎東 嶽,謳歌造化。希望凌頂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壯志。開首兩句,寫泰山的高峻偉大,先寫對它的仰慕,再寫它橫跨齊魯兩地的壯偉。...
望嶽的作者的寫作思路是什麼,望嶽這首詩的寫作思路是什麼
這首詩是以 望 字統攝全詩的,首句設問,極言詩人初見泰山時興奮不已,竟不知如何描繪,令人頓生懸念。次句作答,總寫泰山地域廣闊,以上遠望。第三句虛寫,表面寫造物主獨鍾泰山,賦以神秀之氣,而實際上抒發了詩人內心感受,對泰山賞慕有加。第四句實寫,極盡誇張之能事,寫泰山山勢之高峻。以上兩句近望。五六句亦景亦...
杜甫的望嶽全首古詩,杜甫寫的《望嶽》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1 全首詩如下 望嶽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譯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偉?走出齊魯,依然可見那青青的峰頂。神奇自然會聚了千種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黃昏。層層白雲,蕩滌胸中溝壑 翩翩歸鳥,飛入賞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頂峰,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