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如何看待眾生的妄想,佛教中的妄想是什麼意思?

2025-03-11 13:55:06 字數 5632 閱讀 6140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學佛修行,要做的工作就是打掉我們的妄想。妄想打掉了,佛性就顯現了,我們便成佛了。歷史上佛教有幾宗幾派,只是打掉妄想的方法不同而已,比如說,我們禪宗通過參話頭打掉妄想,淨土宗通過念阿彌陀佛打掉妄想,天台宗通過數息止觀打掉妄想,密宗通過三密相應打掉妄想,還有坐禪入定、修苦行,等等,方法很多。

釋迦世尊還親自為眾生開設八萬四千法門,但是目的只有乙個:打掉妄想!

佛教認為:眾賀飢生的妄想,分佈在眾生的八識之中。所謂八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按妄想分佈的順早歲序來說,妄想薰染佛性,形成阿賴耶識,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無明種子,開始具有分別心。發展到了末那識時,便形成了「我」見,「我」執。發展到意識,便開始要這要那,加上眼、耳、鼻、舌、身五識,於是開始造業,貪圖五欲,然後煩惱痛苦隨之而來。

因此,我們學佛修行,要打掉妄想,就是要把八識田裡的妄想,乙個乙個打掉。從眼、耳、鼻、舌、身五識開始陸拍睜打,一直打到阿賴耶識,全部打掉,只剩下佛性為止。我們平時說的修行果位,聲聞四果呀,菩薩五十一地呀,實際上就是消除妄想的程度,這與我們小時候讀書一樣,學的知識越多,年級越高。

不過修行相反,妄想越少,果位越高。

2樓:匿名使用者

想讓他想唄,想都不讓想還了得。

各位菩薩,人為什麼會有妄想

3樓:木覽公尺草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妄想,它們的出現都是莫名其妙的,搞得我們不知道它們為什麼會出現。

這個問題的答案要通過其它現象去尋找,眼耳鼻舌身意對應的是色聲香味觸法,這裡的耳對應的是聲,這裡的意對應的是法。比如耳朵吧,外面狗叫了一聲,耳朵裡馬上出現了狗叫聲,外面鞭炮一響,耳朵裡馬上有了鞭炮聲,狗叫聲與鞭炮聲在耳朵裡的產生是需要緣的,這個緣就是耳朵與外面狗叫、鞭炮產生作用。

同理,妄念屬於上述「法」裡的範疇,它與「意」是對應的。它為什麼會產生呢?也是需要緣的,就是我們的意根要與法塵產生作用。

比如,你在靜坐,腦子裡突然出現各種念想,你根本不知道它是**來的,也不知道它為什麼會出現,其實是你的意根在與法塵結合了,你不知道你有意根,也不知道什麼是法塵,所以你只會感覺到念想的出現是莫名其妙的。

佛教中的妄想是什麼意思?

4樓:網友

對不屬於自己的事物的執著,比如食物,吃再多,也不可得,這種妄性,必須超越,永恆就在慾望的彼岸。

5樓:網友

普通人追求的一切都是妄想 起心動念既是妄想 不可長久既是妄 還有所求既是妄 修佛是不是妄呢 不是 一切修佛方法的真實既是生定 若還有妄想 則定力不能生 斷除妄想越深 定力越深。

6樓:有為而至

簡單來說,就是不需要去想的事情,比如明天地球會不會**等等。。。

7樓:網友

妄想與一心對立,妄想生煩惱,一心則清淨,一心既是易經所說法天效地。人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既是一心,既是無妄想。妄想是我執所生,我執既是有我相,儒佛一理也。

8樓:如煙

起心動念 貪嗔痴 其實人無時無刻不在妄想。

9樓:網友

佛教語bai:謂妄為分別而取種種之相。

du《楞嚴經》:zhi「一切眾生,從無dao始來,版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權浄明體,用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輪轉。」

何謂妄想:無正見即是妄想;何謂正見:無妄想即是正見;等於沒說。

人生何處不在妄想中。

10樓:轉輪勝王

經常不有自主的 胡思亂想。

佛教說的妄想指什麼?舉例

11樓:網友

佛教所說的妄想指以虛妄顛倒之心分別諸法之相狀。亦即由於心之執著,而無法如實知見事物,遂產生謬誤之分別。又稱妄想分別。妄念裡頭最嚴重的就是我執。因為五蘊皆空、諸法無我。

茲依《楞伽阿跋多羅寶經註解》卷二(下)所釋,此十二妄想如下︰

1、言說妄想︰指計著種種音聲詞句而妄以為有性。

2、所說事妄想︰指大凡所說之事,其自性之極致惟聖智慧型知。凡夫不解,往往僅依其事相而生言說妄想。

3、相妄想︰指隨事起見,如渴鹿望炎陽而生水想;於地水火風執有堅溼暖動之性,而不知其性本融,對於一切法妄計名相。

4、利妄想︰指世間之財寶本是幻物,但凡夫不知而起貪著。

5、自性妄想︰指執持諸法,起自性之見,執而以為是,其餘皆非。

6、因妄想︰指於因緣生之法起有無等之見,妄想分別而成生死之因。

7、見妄想︰指外道計著夢見的有無一異俱不俱。

8、成妄想︰指於假名實法之上計我、我所而起言說,成決定論。

9、生妄想︰謂計一切法若有若無,皆從緣起而生分別。

10、不生妄想︰謂一切法皆先有體,不假因緣而生。

11、相續妄想︰謂於一切諸法,執此與彼,遞相系屬,計著分別,無有斷絕。

12、縛不縛妄想︰謂於一切法,以情生著故,則成繫縛,若離妄想,則無繫縛;凡夫不了,於此無縛解中而生計著。

12樓:網友

心動即是妄想,於永恆道中明擺著的是虛妄暫有之幻相。佛說三心不可得,未來不可得,現在不可得,過去不可得,一切法如幻,一切不實故,故我本自在,苦與死亦不可得。

佛之無為法,非是放縱之,修行於絕對靜止狀態,入於本質融合境界,是世間一切凡夫所不能知之深理!此名無相境界,空之境界,如來境界。

13樓:網友

妄想就是正念之外的所有念頭都是妄想。比如,你在唸佛,你又去想工作或生活上的事情就是妄想。如果,你現在是工作,要考慮工作的事情,你想工作以外的事情就是妄想。

佛法講修學戒、定、慧。其中的「定」是指禪定,又叫靜慮,就是專心的想乙個問題。這樣做,可以讓人精神高度集中更高效的解決問題。

平時念佛,唸經都可以訓練定力,等你工作的時候,你可以用這種定力很好的解決好工作上的問題。佛法不是避世的,就怕你錯解了佛的意思。建議你好好學習《認識佛教》,把佛教的修學方法和目的搞清楚。

14樓:匿名使用者

妄想是一種執念,說簡單點就是那些沒用的想法亂想,妄想會擾亂佛心,讓人們失去本我,如同走在茫茫迷霧中,難以進步。你現在所想的便是一種妄想,因為不論你怎麼思考,這種思考都阻礙了你去思考更多的東西。佛是大智慧,而佛的這種大智慧不是空想,不是讓你不想,不去妄想就是要放下執念,放下煩惱,放下那些讓你苦惱的問題,讓我們的身心變得輕鬆,從而去專心做我們該做的事情。

比如消防,消防的本質是救死,免災,是一種功德。刑偵也是一樣。抓住罪犯,防止他們去危害別人,也是功德。

犯罪的罪犯也有佛性,若是能及早制止他們的行為,讓他們皈依,你說這不是功德嗎。但是人的心總會被執念矇蔽,你如果把妄想等同於思考,那這種想法本身就已經是一種執念了,也就是俗話說的鑽牛角尖了。唸佛很重要的就是寬容之心,寬容待人,也要寬容自己的想法,不去妄想,便是讓自己心靈得到放鬆。

如同佛一樣思考,便是自然的去思考,發自內心的思考,而不是收到外物的干擾,尋找本心的道路。

15樓:網友

所以說現代人沒有這個福分學佛,不動腦筋就要被淘汰。

但是樓主,像我們這個樣子能夠得到真相嗎?有妄念肯定不行的啊,樓主想求得真相,還是想求福,還是想求清靜?求福的話持準提咒,放生,做好事,只有持咒的時候試著放下妄念,其他時候全部打妄想去。。

如果想得清靜的話,方向多少妄想得多少清靜,不用全部除掉啊,努力去除即可。。想得真相的話要滅盡妄想,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則得實相。實相也不是!

樓主放輕鬆啊,我們是為求活而奔波的人類,不能用阿羅漢要求自己,更不能用菩薩的要求啊! 向他們靠攏就行啦!真沒了妄想,證得真相以後,那個妄想,想提就能提,想放就能放。。

16樓:

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有慧根。妄想—舉個簡單例子,街上遇到了美女,沒事的時候還在想,就叫妄想。想像中五百萬後怎麼花就叫妄想。

乘車別人不小心碰了你一下也不道歉,你心裡暗罵了一句就是妄想。與妄想相對的是正念,你知道什麼是正念就可以了。其實,妄想這個詞,佛不是對我們說的,而是對他的那些有一定修持的徒弟講的。

佛經上有許多話都是對他老人家的徒弟講的,而不是對我們這些一點修持也沒有的人講的。

17樓:網友

你這樣是曲解了,佛教說活在當下,做好手頭上的每一件事,過好當下每一秒,試問未來會如何呢?因為未來發生什麼我們很難** ,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做好現在,只有現在可以掌握,所以佛說未來心不可得。

18樓:網友

我覺得,我們能覺察的一切念頭都是妄想。看到美女想入非非,是妄想,為自己的人生規劃是妄想,我們學習時,思考一道數學難題同樣是妄想。妄想是指用的意識心,而不是用的真心。

就算阿羅漢用的也不是真心,十法界的菩薩和佛也不是用真心,只有一真法界中的菩薩和如來果地上的佛用的是真心。真心是什麼?真心離念。

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明瞭真心是什麼,也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我們能覺察到的妄念已經是很粗的念,還有許多微小的妄想我們無法覺察。

19樓:你不問_我不答

人最大妄想是執著有個「我」,執著我的身體、我的想法、我的見解,就好像你現在執著於得到乙個答案。在佛法裡,當我們談到智慧時,是指從妄想中解脫出來的智慧,在大乘中,智慧指的是了知無我的心或了知自我本空的心。就好像你有一天你從夢裡醒來,你還會執著於規劃夢中的未來嗎?

20樓:厚柯

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這就不是妄想;該吃飯的時候想著睡覺,該睡覺的時候想著吃飯這就是妄想。

21樓:一池秋水皺

妄——致力於力所不及。

22樓:網友

佛法學習。

點我名字,點空間上面有個三慧禪房的鏈結,就都有了。 阿彌陀佛。

關於佛教裡的「妄想,分別,執著」?

23樓:網友

妄想分別執著是什麼,你這個問題是個大問題,而不單單是「妄想分別執著是什麼」而已。

我們一切的煩惱的根源,都因為二字,也就是:我執。執著這個身體,執著「我」這個是根啊!

妄想分別執著是枝葉,貪嗔痴慢疑是花果啊。你首先要明白這個道理,才能認識妄想分別執著什麼。

正如佛經所講:「唯心所現 唯識所變」「境隨心轉 相由心生」

你心性裡本來圓滿無礙 這個是真的不是假的! 但是你迷惑了 執著了 所以生出了很多妄相 也就是妄想分別執著 但是這些確確實實是假的 因為他本來不存在 根本沒有 但是迷惑之後 有了障礙 成了障礙 為什麼你覺得有呢?還是執著二字。

你越執著 越痛苦 你想想是不是?放下「我」慢慢的就沒有了 根好 果實才好啊。

妄想分別執著 都是迷惑的心性所變 並不存在 什麼叫圓滿?

乙個圓形 你多加一點 他就不是圓 少了一點也不是 所以圓滿是究竟的意思。

但是 貪嗔痴慢疑 就是妄想分別執著的果實 你通過果要懂得看因 看到因就要知道果報。

成佛了 你能得到什麼?!什麼都得不到啊。學佛是什麼?恢復性德而已,你本來就有圓滿的性德,迷了之後,再恢復過來而已,你能得到什麼?一無所得啊!

何況妄想分別執著這些假的東西呢 你要是想體會這些東西,你慢慢放下我執 就體會了 要是我執很重 你那不是體會 你那叫迷惑 不是體會 體會:真正懂得 明瞭!

至於我執 我就講一句 你知道換衣服 衣服有生滅 那身體呢 不是一年一年的老 是一剎那一剎那的老去 你這一被換那麼多衣服 為什麼不明白身體滅了還能換呢?有什麼執著的?

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別的 就是執著這個無常的身體 認為它是真的。

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如何看待佛教,如何看待佛教?

從古印度開始。西元前6世紀,釋迦牟尼,因為看到世間的苦。所以最後才悟得了佛.他同樣教導人們脫離苦海方法.如果想去學習我認為可以從觀世音普門品開始.它是教導人們把信念放到了好的地方.把一切苦難變為好.這是入門我認為常練念練普門品可以讓人內心變平境,好念而生,壞念消失,心情變平靜.菩薩就是乙個救苦救難的...

佛教中睡眠修行的問題佛教如何看待失眠?

對不起,今天剛有時間看到這個問題。我是這麼理解的 首先,大家都把 修行 兩字看得過重了,在意識裡面已經成為一種負擔和作業了。其實就以學習作業來做比方吧,學習好的學生之所以學習好,無外乎兩類,課上的知識把握的好,課後的複習用功到位,有的人說作業怎麼多怎麼重,而有的人則基本上在課上就把知識溫習完了,把作...

佛教是如何看待生死問題的,佛教如何看待生死?

佛教對待生死抄,抱有一種襲正確的 積極的 bai態度,既不是du 知生命短暫zhi 而悲觀失望,消極等待,dao也不像其他宗教那樣把死亡看做解脫苦難的機會和進入天堂的機會而盲目樂觀,或採取愚蠢的自殺行動。死 是人的生命結束,離別家庭親人,放棄一生所有東西的可怕的結果。沒有乙個人不怕死亡。說不怕死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