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蝶戀花 密州上元下闕寂寞中抒發了作者情感,試做賞析!!謝謝

2025-03-13 05:10:19 字數 2966 閱讀 9652

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詞題記為「密州上元」,詞卻從錢塘的上元夜寫起。錢塘也就是杭州,蘇軾曾那裡過了三個元宵節。元宵的特點,就是「燈火」。

東坡用一句「燈火錢塘三五夜」,點出燈夕的盛況。「明月如霜」,寫月光之白。元宵夜月正圓,燈月交輝,引來滿城男女遊賞。

元宵節是宋代乙個很重要的節日。這一天街人遊人如織,男子歌嘯而行,好盛裝而出。難怪東坡要寫月光「照見人如畫」了。

這還是街市的遊人。至於富貴人家慶賞元宵,又另有一種排場。作者一句「帳底吹笙香吐麝」寫盡杭州城官宦人家過節的繁奢情景。

更無一點塵隨馬」,化用蘇味道《正月十五夜》詩「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句,進一步從動態寫遊人。說「無一點塵」,更顯江南氣候之清潤。

上片描寫杭州元宵景緻,詞句雖不多,卻也「有聲有色」。「寂寞山城人老也」是一句過片,用「寂寞」二字,將前面「錢塘三五夜」那一片熱鬧景象全部移來,為密州上元作反襯,寫出了密州上元的寂寞冷清。

見過了杭州上元的熱鬧,再來看密州上元自覺悽清。更何況他這一次由杭州調知密州,環境和條件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心情完全不同。首先,密州不比杭州,貧窮,勞頓又粗陋,再無江南之詩情。

而更讓他感到「寂寞」,感到鬱鬱不樂的是這裡連年蝗旱,民不聊生。作為乙個愛民之官,他又怎能快樂開懷呢。

這位剛到任年僅四十的「使君」不禁有「人老也」之嘆。他這上元之夜,隨意閒行,聽到簫鼓之聲,走去一看,原來是村民正舉行社祭,祈求豐年。這裡農民祈年的場面和簫鼓之聲,讓作者久久不能離去。

直到夜深「火冷燈稀霜露下」,郊外彤雲四垂,陰霾欲雪。「昏昏雪意雲垂野」一句,表面上意象悽慘,卻是寫出了他心中的希望,有一種「雪兆豐年」的喜悅之情。

蘇軾的蝶戀花在下片是怎麼進行抒情的?

2樓:班班安娜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不過,蘇軾的蝶戀花抒發的是戀情,不是友情。你在仔細品味一下。

蝶戀花下闋的表達手法 蘇軾 賞析

3樓:匿名使用者

牆裡鞦韆牆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說的那個「綠水人家」。由於綠水之內,環以高牆,所以牆外行人只能聽到牆內盪鞦韆人的笑聲,卻見不到芳蹤,所以說,「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不難想象,此刻發出笑聲的佳人正在歡快地蕩著鞦韆。

這裡用的是隱顯手法。作者只寫佳人的笑聲,而把佳人的容貌與動作,則全部隱藏起來,讓讀者隨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乙個牆裡少女盪鞦韆的歡樂場面。可以說,一堵圍牆,擋住了視線,卻擋不住青春的美,也擋不住人們對青春美的嚮往。

這種寫法,可謂絕頂高明,用「隱」來激發想象,從而拓展了「顯」的意境。同樣是寫女性,蘇東坡一洗「花間派」的「綺怨」之風,情景生動而不流於豔,感情真率而不落於輕,難能可貴。從「牆裡鞦韆牆外道」直至結尾,詞意流走,一氣呵成。

修辭上用的是「頂真格」,即過片第二句的句首「牆外」,緊接第一句句末的「牆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緊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滾滾向前,不可遏止。

4樓:匿名使用者

下片抒寫聞聲而不見佳人的懊惱和惆悵。"牆裡鞦韆"三句,用白描手法,敘寫行人(自己)在"人家"牆外的小路上徘徊張望,只看到了露出牆頭的鞦韆架,牆裡傳來女子盪鞦韆時的陣陣笑聲。詞人至此才點出自己的身份是個"行人",固然是指當下自己是這"綠水人家"牆外的過路人,但也有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臨江仙·送錢穆夫》)的含義在內的。

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隱指惠州遠在天涯海角,則此處的與佳人一牆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嗎?尾二句是對佳人離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無法看到牆內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駐足聆聽一會兒,孰料佳人此際已蕩罷鞦韆離去,尚不知牆外還有乙個多情的行人,這怎不令人懊惱呢!

此二句極有理趣,蓋佳人之"無情",乃因不知有牆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間帶有普遍性與必然性"人世多錯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詞人一生忠而見疑,直而見謗,此際落得個遠謫嶺南的下場,不也正是"多情卻被無情惱"嗎?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運,在笑一切悲劇啊!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3小題,共 9分。蝶戀花 暮春蘇軾簌簌無風花自墮。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落日有情

5樓:芯9月13日

3全部小題1:自墮落花,老柳,過時的櫻桃。(3分)

小題2:虛寫(或「想象」)朋友路途遙遠,孤獨寂寞;化用典故(前人詩句)表達與朋友早日重逢的願望。(亦可答出「迴文」手法。我思君處君思我。)(4分)

小題3:「點」或「破」,突出了青山的高峻。(2分)

小題1:試題分析:上片「簌簌無風花自墮」,落聲簌簌卻不是被風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墜落在地,說明已是暮春時節,花已開敗。 「柳老櫻桃過」,借用「柳老」寫柳絮快要落盡的時節,所謂「柳老」就是「春老」。

櫻桃過」是寫櫻桃花期已過,這都是暮春時節特有的景象。另外,本題要用名詞作答,不可直接用「柳花」等詞作答。

小題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對詩歌手法的掌握。「繫纜漁村,月暗孤燈火」,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於冷落的漁村中宵不寐,獨對孤燈,唯有暗月相伴。

屬於虛寫。「憑仗飛魂招楚些」,用《楚辭·招魂》中天帝遣巫陽招屈原離散之魂的典故,表達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願望。「我思君處君思我」,採用迴文,有懇切濃至的情思,也是對前面「繫纜漁村,月暗孤燈火」的深情想象的乙個照應。

小題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鑑賞詩歌的語言中的「煉字」, 這類題目答題時既要指出所煉之字,然後指出該字含義、所用手法,還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詩中的表達效果及作用。「山青一點橫雲破」中「點」和「破」都可以作為分析的字,考生解釋出該字含義,並答出該句含義即可。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賞析。(8分)玉樓春 歐陽修洛陽正值芳菲節,穠豔清香相間發。遊絲有意苦相縈,垂

6樓:

(1)開頭兩句描寫了洛陽美麗、熱鬧的春景:花木繁盛,色彩豔麗,百花相繼開放,爭奇鬥豔,清香撲鼻。(2分)作用:

點明瞭告別的地點和季節,②以樂景襯哀情,自然引出下文(為下文作鋪墊)。(2分)

2)選用了兩個傳統意象:「孤館」和「月」。(2分)作者身處旅途,只有清冷的月亮和孤館相伴,這恰恰與洛陽的繁華形成鮮明的對照,從而表達了作者離別的淒涼悲傷(孤獨寂寞)的心情。(2分)略。

蘇軾《蝶戀花》的原文與譯文,蘇軾《 蝶戀花》原文的翻譯

原文 蝶戀花 春景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註釋 花褪殘紅 殘花凋謝。天涯 指極遠的地方。笑漸不聞聲漸悄 牆外行人已漸漸聽不到牆裡盪鞦韆的女子的笑語歡聲了。多情 指牆外行人。無情...

蘇軾《蝶戀花》的寫作背景,《蝶戀花 答李淑一》的寫作背景是什麼

詞寫於宋哲宗紹聖三年 1096 作於惠州貶所,甚或更早。應該是借表達春光易去,美人難得,來抒發被貶的示意情懷,並表現了詩人曠達大度的人生態度 宋哲宗紹聖三年 1096 作於惠州貶所,甚或更早.此詞在旨趣上與賀鑄 青玉案 凌波不過橫塘路 相近,均是用 香草美人 的手法抒發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此詞為...

蘇軾的浣溪沙中下闕主要運用了哪些意象?結合詩歌分析這些意象表

沙上不聞鴻雁信,竹間時聽鷓鴣啼 引用 鴻雁傳書 這個典故,意象是勾起了詞人對故舊的思念,這首詞跟蘇軾作者謫居黃州期間所寫的 卜運算元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情景類似。此情唯有落花知 運用移情手法,使無知的落花變成了深知作者心情的知己.純手打,望採納 下闕用了鴻雁 鷓鴣 落花這三個意象,鴻雁不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