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編號
中國宋代仁宗慶曆年仔昌間進行的改革。宋仁宗時,官僚隊伍龐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遼和西夏威脅著北方和西北邊疆。
慶曆三年(1043),范仲淹、富弼、韓琦同時執政,歐陽修、蔡襄、王素、餘靖同為諫官。范仲淹與富弼提出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項以整頓吏治為中心的改革主張。歐陽修等人也紛紛上疏言事。
宋仁宗了大部分意見,施行新政。詔中書、樞密院同選諸路轉運使和提點刑獄;規定**必須按時考核政績,以其政績好壞分別公升降。更蔭補法,規定除長子外,念襲扒其餘子孫須年滿15歲、弟侄年滿20歲才得恩蔭,而恩蔭出身必須經過一定的考試,才得補官。
又規定地方官職田之數。四年三月,更定科舉法。另外,還頒佈減徭役、廢並縣、減役人等詔令。
由禪掘於新政觸犯了貴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們的阻撓。五年初,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等人相繼被排斥出朝廷,各項改革也被廢止。
宋仁宗責成他們在政治上有所更張以「興致太平」。一年四個月後,慶曆新政失敗,范仲淹貶到鄧州,之後又輾轉於杭州、青州,皇佑四年(1052年),他調往潁州(今安徽阜陽),行至徐州,不幸病逝,終年64歲。<>
慶曆四年范仲淹是什麼官職
2樓:哲哥聊歷史
慶曆四年,范仲淹任陝西、河東路宣撫使。
范仲淹,生於989年10月1日,卒於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諡文正,亦稱范履霜,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局啟掘軍事家、教育家。祖籍邠州,後遷居蘇州吳縣。他為政清廉,體恤民情,剛直不阿,力主改革,旁念屢遭奸佞誣謗,數度被貶。
他的桐核文學素養很高,著名的《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千古名句。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終年63歲。是於年十二月葬於河南洛陽東南萬安山,封楚國公、魏國公,有《范文正公集》傳世等。
慶曆四年,范仲淹是什麼官職?
3樓:得書文化
慶曆四年(1044年),推行「新政」的參豎伏知政事(宰相)范仲淹任陝西、河東路宣撫使。
次年正月,范仲淹罷相,出任邠州(今宴源陝西彬縣)知州晌纖態兼陝西四路緣邊安撫使。
如何評價史達林這個人,怎樣評價史達林這個歷史人物?
史達林死後還不是被對手黨派給掘墓暴屍 2015 荊州 史達林認為 蘇聯 工業化的中心 工業化的基礎,就是發展重工業。為此,蘇聯採取的措施是完成第 一 第二個五年計畫。怎樣評價史達林這個歷史人物?2015 荊州 史達林認為 蘇聯 工業化的中心 工業化的基礎,就是發展重工業。為此,蘇聯採取的措施是完成第...
如何評價《萬曆十五年》,簡單評價一下《萬曆十五年》這本書
渠豔卉 萬曆十五年 是1997年5月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作者是黃仁宇。在 萬曆十五年 一書中,黃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筆觸分析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而這些平淡的敘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對歷史學不感興趣的讀者,也心有慼慼焉。萬曆十五年,無關緊要的一五八七年。這一年,西...
如何認識和評價百家爭鳴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歷史地位
百家爭鳴是指春秋 西元前 770 西元前 476 年 戰國 西元前 475 西元前 221 年 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湧現及各流派爭芳鬥豔的局面。所謂 諸子百家 其實主要有儒家 墨家 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陰陽家 雜家 名家 縱橫家 兵家 家等等。後人把 家以外的九家,又稱為 九流 俗稱 十家九流 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