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端陽節?端午節為什麼叫端陽節

2025-03-17 07:25:24 字數 3857 閱讀 3289

1樓:網友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乙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英文為dragon boat festival或double fifth festival)又稱為端陽節,為每年的農曆5月初五日,在湖北、湖南、貴 端午賽龍舟活動。

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隱迅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曆五月十五日。2010年,6月14日,6月15日,6月16日為法定放假日子。

2010年6月16日為端午節。 時至今日,端午節在中國人民中仍是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該民俗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9月30日在阿聯首都阿布達比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間委員會會議空攜決定:中國端午節成灶虧此功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樓:網友

端午節,我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巨集笑跡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乙個公升塵驅除瘟疫的節日。

對於其起源有很多說法,最廣泛的是紀念屈原蔽並的說法。

端午節為什麼叫端陽節

3樓:拾遺學姐

第五個月即「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而午日又為「陽辰」,所以端午也稱為「端陽

唐朝的時候,因唐玄宗。

八月五日生,宋景為了討好皇帝,避"五」字的諱,將「端五」正式改為「端午」。此後,端午節才頻頻見諸於各種文學作品。元代陳元靚《歲時廣記》

還對此進行了解讀:「京師市塵人,以五月初一為端一,初二為端二,數以至五謂之端五。 」

端午節這個名字也在唐朝的時候改的,因為唐玄宗是八月初五的生辰,才將原來的端五節叫做端午節。由此可見,過的端午節直到晉朝開始的時候,才叫端午節。

端午節過節的傳統

根據資料記載,五月初五過節,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從春秋時代。

中國人就過這個節日。 但是,那時候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部分蒙古、回、藏、苗等少數民族。

也過此節,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

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4樓:行者黎一兵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

五、重午、午日、夏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稱為端五。農曆以地支紀月,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因此稱五月為午月,「五」與「午」通,「五」又為陽數,所以一些地方又將端午節稱之為五月節、艾節、夏節。

從史籍上看,「端午」二字最早見於晉人周處《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

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至於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說是為了避邪。

5樓:柯中左鶯語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者,初也,五為陽數,故又稱「端陽節」。

端陽節是什麼節?

6樓:乾萊資訊諮詢

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

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緩猜。仲夏端午,蒼龍七宿虧哪搭飛昇於正南**,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銷拿,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

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2006年5月,***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將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端陽節是什麼節?

7樓:

端午節是我國夏季最重要的節日,在農曆五月五日,又稱「端陽節」「粽子節」「詩人節」「龍舟節」「女兒節」等等。「端午」一名,源於古代干支紀年,是五月的第乙個午日,後來人們開始使用數字計時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這一名稱。 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關於端午節由來的傳說也有很多,其中以屈原的傳說故事流傳最廣,也有紀念孝女曹娥和紀念伍子胥的說法。

五月酷暑胡州簡將臨,瘟疫多生,故古人將五月稱為「惡月」,初五被稱為「惡日」,此時需要舉行相應的避邪禳災的儀式。可以說,端午節早期的主題驅邪避疫、適應自然,是基於遠古民眾虔誠的原始信仰、巫術觀念。 「粽子香,香廚房。

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首描寫端午的民褲褲謠,體現出端午節吃粽子在全國各地的普遍性。早在宋代《歲時雜記》中就有記載粽子的多樣種類,有角粽、錐粽、稜粽等等。 梁實秋跡鍵在《雅舍談吃》中說:

今天是五月節,大門上應該插一些艾草菖蒲,點綴點綴。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節,應該把鍾馗捉鬼圖,懸在壁上,孩子臉上抹些雄黃酒,辟邪辟邪。』」

端陽節是什麼節?

8樓:

您好 端陽節是指的是端午節。內容拓展:又汪譽慧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於正南**困答,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

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虛輪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為什麼叫端陽節

9樓:

親親您好,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在夏曆五月初五,也叫「端陽」、「蒲節」、「天中節」、「大長節」、「沐蘭節」、「女兒節」、「小兒節」。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艾節、端。

五、夏節、重午、午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時至今日,端午節仍是中國人民中乙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

端午節是全年四大節之一。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時,居三毒之端。端午節又叫「五月端」。

五月是整個熱天的開端,五毒蛇開始活躍,鬼魅魍魎也會猖獗,這些都會給人特別是會給無所顧忌又無抵抗能力的孩子帶來災難,必須在五月端這天集中地為孩子消災防毒,因此,人們又把五月端午節說成是「小孩節」或「娃娃節」。希望可以幫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為什麼端午節又叫端陽節呢?

10樓:在通天寨打獵的鼠尾草

端午節之所以又叫做端陽節,有這麼幾種說法,其一是說我國古人用十二地支對應月份,正月建寅,二月為卯,順次至五月為午,「五」、「午」相通,於是端午也叫做端五,又因為古人認為五是陽數,所以又叫做端陽。

端午節為什麼叫龍舟節,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 午日節 重五節,五月節 浴蘭節 女兒節,天中節 地臘 詩人節 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

端午節為什麼叫解粽節,粽子為什麼叫端午粽

端午節被稱為解粽節,是因為古人端午吃粽時,有比較各人解下粽葉的長度,長者為勝的遊戲,故又有 解粽節 之稱。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 端陽節 重五節 重午節 當五汛 天中節 夏節 五月節 菖節 蒲節 龍舟節 浴蘭節 屈原日 午日節 女兒節 地臘節 詩人節 龍日 午日 燈節 五蛋節...

為什麼要說端午安康,為什麼端午節要說端午節安康?為什麼說端午節快樂不吉利呢?

李晶環 端午是個節令,是大家趨吉避凶祈求幸福生活的節日,賽龍舟 吃粽子 吃龍船飯.都是節日氛圍,說 快樂 確實沒錯!但端午又是紀念屈原 曹娥 伍子胥的日子,說 安康 似乎更加合適!所以,端午節,或者說 端五 本身就是一個節令,而又跟祭祀三位歷史人物密切相關,是一個悲壯的日子,所以,說 快樂 確實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