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有古文說: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古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選之老銷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後野激用頌含襪「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原為一曲,自唐代以後,《高山》與《流水》分為兩首獨立的琴曲。
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發展,曲譜初見於明代《神奇秘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錄入美國太空探測器的金唱片,於1977年8月22日發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尋找新的「知音」。
2樓:匿名使用者
伯牙子期~傳說先秦的琴師伯哪改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告滲山」和「洋洋乎志在襪緩脊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
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摘自百科~)
高山流水的曲作者是誰
3樓:善良的人在紐約
高山流水 古琴:徐元白。
高山流水》,據《天聞閣琴譜》,侯作吾演奏。《列子·湯問》中記載:伯牙善彈琴,鍾子期善聽琴。
一次,伯牙彈了一首高山屹立、氣勢雄偉的樂曲。鍾子期讚賞地說:「巍巍乎志在高山。
伯牙又彈了一首驚濤駭浪、洶湧澎湃的曲子。鍾子期又說:「洋洋乎志在流水。
鍾子期能深刻地領會伯牙所彈奏樂曲《高山流水》的內涵。從此他們倆人結成了知音,傳為千古佳話。伯牙鼓琴的故事在《呂氏春秋·本味篇》中亦有記載。
現存曲譜初見於《神奇秘譜》(1425年,朱權撰).該譜解題中說:「《高山》、《流水》,本只一曲,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
至宋,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現流傳最廣的,是由清代川派琴家張孔山加工發展的《流水》(載《天聞閣琴譜》,1876年).曲調與《神奇秘譜》中的《流水》大致相同。
在第六和第八兩段中加了七十二滾拂指法,從而使水勢洶湧、奔騰澎湃的效果更加逼真。
4樓:icecold灬
回答作者是俞伯牙,「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於《列子·湯問》。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餘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覓、痛失知音、閒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
高山流水》,漢族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
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提問迎刃而解作者。
下筆成章作者。
下筆成章作者是曹植。
高山流水是誰和誰的故事?
5樓:北北北
伯牙與子期的故事。
高山流水樂曲是誰創作的?
6樓:網友
做為古箏曲,高山流水為代表曲目。但高山流水最普遍的是三個版本,乙個是山東箏派,乙個是浙江箏派,還有乙個就是河南箏派。
古典傳說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而創作的古琴曲《高山》、《流水》,是表現古代文人雅士「巍巍乎志在高山,潺潺乎志在流水」的高雅情操的經典之作,歷來是人們效仿的楷模,而它的曲名《高山流水》也成為各種器樂曲命名的典範。
上個世紀50年代初,河南曹東扶先生到****學院任專業古箏教師,授課時明確對本文作者何寶泉講「《高山流水》是中速彈奏曲的《八板》,是河南大調曲子演唱之前的小合奏曲,稱做『開場』或『鬧臺』,是演奏各種樂器的樂手行弦活手的一首曲子。後來大家稱為《高山流水》,與古琴曲《高山流水》並無關係。這首箏曲是掌握河南箏藝流派演奏技法基本的樂曲。」
名曲「高山流水」背後的**故事是什麼?
7樓:北京創典文化
一天晚上,伯牙乘船來到漢陽江口,遇到風浪,船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面對清風明月,伯牙思緒萬千,於是他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伯牙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乙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絃被撥斷了一根。
伯牙正在猜測岸邊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裡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裡聽了起來。」
伯牙藉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乾柴,果然是個打柴人。伯牙心想:乙個打柴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
於是伯牙問道:「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打柴人回答一點不錯,伯牙不禁大喜,連忙邀請打柴人上船細談。那打柴人看到伯牙所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上古伏羲氏造的。」接著他又把這瑤琴來歷說了出來。
伯牙聽了打柴人這番講述後,他的心中不由暗暗佩服。伯牙於是興致勃勃為他演奏,當他彈起讚美高山曲調,樵夫說道:「真好!
高山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伯牙彈奏表現奔騰澎湃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
流水寬廣浩蕩,好像無邊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他激動地說:「知音!
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後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於是,伯牙和鍾子期約定,明年此時此刻還在這裡相會。
第二年,伯牙如期赴會,但是等了好久卻等不到子期前來。於是,伯牙就順著上次鍾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
半路上,伯牙遇到一位老人,向這位老人打聽子期家在**。伯牙這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這位老人正是鍾子期的父親。老人告訴伯牙,鍾子期又要砍柴又要讀書,再加上家境貧寒,積勞成疾,已經在半月前去世了。
鍾子期去世時候擔心伯牙會在這裡久等,他就叮囑老人一定要在這一天來通知伯牙。
聽到這個訊息後,伯牙悲痛欲絕。伯牙隨同老人來到子期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曲畢,伯牙就在鍾子期墳前將琴摔碎,並且發誓終生不再撫琴。
從此,便有「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典故。後人稱頌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在此築館紀念,稱為琴臺。琴臺東對龜山,西臨月湖,成為武漢著名古蹟勝地。
《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是怎樣的以及象徵什麼?
8樓:漫閱科技
早在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善於彈琴的俞伯牙和鍾子期邂逅於漢江江口。伯牙彈一曲《高山》,子期感慨曰:
峨峨兮若太山。」伯牙彈一曲《流水》,子期心領神會曰:「洋洋兮若江河。
因此二人成為知音好友,相約來年此時此地再度相會。不想,別後不久,子期亡故。伯牙痛失知音,傷心欲絕,將琴摔碎,發誓不再彈琴。
流水》作為友誼和「知音」的象徵,流傳已有兩千餘載。1977年8月22日,《流水》被錄入美國「航天者」號太空船上攜帶的一張鍍金唱片上,發射到太空。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與地球人類文明的資訊,向宇宙其他星球的高階生物尋求「知音」去了。
高山流水是不是一首著名的琴歌
9樓:藍色小木草
高山流水是來自鍾子期和伯牙的典故。伯牙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琴師,精通七絃琴,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古琴(不是古箏)。伯牙鼓琴遇知音鍾子期,子期領會琴曲志在高山、流水。
實際上,現在流傳的古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傳說中伯牙的作品。
所以,其實高山流水不是乙個曲子,高山是高山,流水是流水,是兩個曲子。
10樓:窗簾一抹月光
高山流水是一首古箏奏樂,沒有人唱的。它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乙個代表著深厚友誼的一首曲子,很有名的!
11樓:網友
對的 是古箏曲子 俞伯牙和鍾子期。
12樓:荒野秋天
不是啊,是乙個典故,鍾子期和俞伯牙的、、、
高山流水(伯牙), 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的下一句是什麼?
古代琴曲。戰國時已有關於高山流水的琴曲故事流傳,故亦傳 高山流水 系伯牙所作。樂譜最早見於明代 神奇秘譜 朱權成書於1425年 此譜之 高山 流水 解題有 高山 流水 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樂山之意。後志在乎流水,言智者樂水之意。至唐分為兩曲,不分段數。至來分高山為四段,流水為八段。兩...
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是怎麼樣的呢高山流水覓知音」是怎樣的
知音 的來歷 見百科 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是怎麼樣的呢 高山流水覓知音 是怎樣的典故?伯牙是春秋時期著名的琴家。荀子在 勸學篇 中說 昔者匏巴鼓瑟而流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 就是說匏巴彈瑟時,連水裡的魚都要越出水面傾聽 伯牙彈琴時,正吃草料的馬也仰首而聽,高度評價了伯牙的演奏技術。伯牙的成就來自其...
漁舟唱晚和高山流水兩個古箏曲子反映的是什麼樣的意境
最後的騎士 漁舟唱晚 樂曲已在描繪夕陽西下之際,在優美如畫的湖面上,漁民歸舟,盡興歡悅之情。這是首典雅的中國無聲 作品,影響極大 高山流水 樂曲由 高山 和 流水 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運用相隔兩個八度的撮弦來描繪高山的巨集偉氣勢 後半部份連續的使用了大量的上下行刮奏手法來表現流水的各種形態。是一首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