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五體 名詞解釋?古代文學七體名詞解釋是什麼?

2025-04-04 09:40:33 字數 3384 閱讀 6708

1樓:網友

我國古詩的分類方法有很多。例如,按作者分,有蘇李體、太白體等;按詩集名稱分,有楚辭體(騷體)、漢賦體、樂府體、選體(《昭明文選》)、歌行體等;按作詩方法分,有柏梁體(即聯句詩)、集句體、迴文體等;按用途分,有磨絕試帖詩咐李(用於科舉考試,也叫「賦得體」)、字謎體等。

樓上那位的賦、比、興並不是詩體。

釋義:賦:平鋪直敘,開門見山。

比:比喻。興: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賦比興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最早的記載見於《周禮·春官》:

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後來,《毛詩序》又將「六詩」稱之為「六義」:

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對此解釋說:

風、雅、頌者,《詩》瞎簡姿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

2樓:東方群

賦,比,興 等,那兩種沒記住。

古代文學七體名詞解釋是什麼?

3樓:楊老師的秒懂課堂

七體,是一種文學體裁,起源很早,在《楚辭·七諫 》中已見端倪。「七」作為一種文體,起源很早,在《楚辭·七諫 》中已見端倪。

七體是賦的體裁之一,其特點是通過虛設的主客反覆問答,按「始邪末正」的順序鋪陳七事,這種賦體由枚乘首創,枚乘假設吳客說七件事,從而啟發楚王的太子,因此提做《七發》,《七發》奠定了新體賦的體式,促進了漢賦的發展。

七體的發展。

西漢枚乘的《七發》辭藻繁富,多用比喻和疊字,以敘事寫物為主,是一篇完整的新體賦,標誌漢賦體制的正式確立。

後來的《昭明文選》曾將《七激》《七依》《七辯》《七啟》等單列為一種文體並稱之為「七」。自此以後以七段成篇的賦成為一種專門文體,號稱「七體」,各朝作家時有摹擬。例如傅毅的《七激》、張衡的《七辯》、李尤的《七款》、馬融的《七厲》、劉世廣《七興》等。

四家詩名詞解釋

4樓:阿木趣談教育

四家詩是漢代出現的傳授《詩經》的「魯詩」、「齊詩」、「韓詩」和「毛詩」的合稱。

四家詩說」是指漢代解說《詩經》的四個學派,即魯詩、齊詩、韓詩以及毛詩。其中前三家為「今文經學」,毛詩屬於「古文經學」。這裡的「古文」或「今文」只是就所記載和傳授典籍的字型而言,「今文」指的是漢代通行的隸書,「古文」則指秦統一中國以前的大篆和籀文等古文字。

四家詩的形成與發展

秦火(秦始皇焚書)以後,許多典籍尤其是儒家典籍失傳,而《詩經》以其口耳相傳、易於記誦的特點,得以儲存,在漢代流傳甚廣,出現了今文的魯、齊、韓三家詩。魯詩出自魯人申培,齊詩出自齊人轅固,韓詩出自燕人韓嬰。三家詩在西漢被立為博士,成為官學,興盛一時。

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的古文「毛詩」晚出,在西漢雖未被立為學官,但在民間廣泛傳授,並最終壓倒了三家詩,盛行於世。後三家詩相繼亡佚,「毛詩」遂蔚為大觀。今本《詩經》,即是「毛詩」。

四家詩均在註釋中力圖宣揚儒家思想,但對詩之解釋部分存在較大差異。

名詞解釋四書五經

5樓:網友

四書五經,是指「四書」與「五經」的合稱,是歷代儒客學子研學的核心書經,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的諸多文學作品當中,四書五經佔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四書五經詳細的記載了我國早期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個方面的史實資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四書名單:《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部作品。五經名單:

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作品。《春秋》由於文字過於簡略,通常與解釋《春秋》的《左傳》《公羊傳》《穀梁傳》分別合刊。四書之名始於宋朝,五經之名始於漢武帝。

朱熹分別為這四部書作了註釋,其中,《大學》《中庸》的註釋稱為「章句」,《論語》《孟子》的注 釋因為引用他人的說法較多,所以稱為「集註」。值得注意的是, 朱熹所編定的《四書》次序本來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淺入深進修的順序排列的。後人因為《大學》《中庸》的篇幅較短,為了刻寫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論語》之前,成了前年通行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順序。

由於朱熹註釋的《四書》既融會了前人的學說,又有他自己的獨特見解,切於世用;又由於以程顥、程頤兄弟和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地位的日益上公升,所以,朱熹死後,朝廷便將他所編定註釋的《四書》審定為官書,從此盛行起來,到元代延佑年間(1314—1320)恢復科舉考試,正式把出題範圍限制在朱注《四書》之內。

明、清沿襲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試製度,題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書》。《四書》不僅是儒學經典,還是每個讀書人的必讀書。在近代,《四書》還被編入小學教科書。

6樓:科學普及交流

四書五經:四書、五經的合稱,泛指儒家經典著作。四書指的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

近體詩名詞解釋

7樓:花花的情感日記

近體詩又稱今體詩、格律詩,是一種講究平仄、對仗和押韻的漢族詩歌體裁。

在近體詩篇中句數、字數、押團局兆韻都有嚴格的要求,講究平仄對仗。著名塌租的代表詩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隱、陸游等。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對於歷史文化的研究,也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近體詩亦稱今體詩,詩體名。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同古體詩相對而言。句數、字數和平仄、押韻等都有嚴格規定。

近體詩這一叫法在中國明代就已經非常流行,例如明人董其昌《袁伯應詩集序》裡的今秋,伯應自睢陽寄近體詩一臘搭帙。

與古體詩的區別

近體詩形成前,除《楚辭》外的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唐人樂府詩多不合樂。此外,古絕句在唐時也有作者,都屬古體詩範圍。

古體詩在發展過程中與近體詩有互動關係,南北朝後期出現了講求聲律、對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介乎古體、近體之間的新體詩。唐代一部分古詩有律化傾向,乃至古體作品中常融入近體句式。但也有些古詩作者有意識與近體相區別,多用拗句,間或散文化來避律。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近體詩。

四家詩名詞解釋

8樓:暴曼安

四家詩的解釋。

魯詩」、「齊詩」返返、「韓詩」和「毛詩」的合稱。詳「 四詩 」。

詞語分解 四的解釋 四 ì 數名,三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肆」代): 四方 。四邊。

四序(即「四季」灶鬥)。四體(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隸、篆四種字型)。四庫(古籍經、史、子、集四部的代稱。

亦稱「四部隱世磨」)。四 君子。

求救古代文學二晏的名詞解釋古代文學的名詞解釋有哪些

北宋詞人晏殊與其子晏幾道,以其相映生輝的藝術成就影響了一代詞風,被詞話家們並稱為 二晏 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父子文學家。二宴,即宴殊,宴幾道的合稱。二宴詞風以清麗俊雅見長.北宋宰相詞人晏殊與其子晏幾道。父子沿襲唐末五代詞風,詞作內容較為狹窄,多寫流連光景 離情別緒等傳統題材,風格以閒雅清婉為主,但又各...

名詞解釋冰心體

通常把既表現出白話文的流暢 明晰,又有文言文的洗練 華美的語言,統稱為 冰心體 語言。語言經過精心提煉 加工,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語言藝術 既凝鍊明快又清新婉麗,給人以如詩如畫的美感。錯落有致的長短相間的句式以及排比 對句等修辭手法的恰當穿插,更增強了語言的 性。通過行雲流水般的文字說出心中要說的話...

人的文學,求名詞解釋啊急求古代文學的名詞解釋清空

周作人要求新文學必須以人道主義為本。觀察研究分析社會人生諸問題。尤其是底層人們的非人的生活。作家必須以真正嚴肅的而非遊戲的態度去描寫非人的生活,對改造社會其持積極的態度,而且還要展示理想的生活。在周作人這裡,新文學所本的人道主義具體指個人主義的人間本位主義,只有作家自己覺悟了,佔得人的位置,才能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