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王維的《臨高臺送黎拾遺》的鑑賞

2025-04-05 15:30:11 字數 1685 閱讀 4215

王維《臨高臺送黎拾遺》原文及翻譯賞析

1樓:剛陽文化

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詩詞作品:臨扒燃高臺送黎拾遺

補全唐代詩人王維臨高臺送黎拾遺詩句日暮飛鳥還

2樓:西柚

臨高臺送黎拾遺。

作者】王維 【朝代】唐。

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

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譯文】在高聳的樓臺送別朋友,眺望河流漫長、原野寬廣,不知道盡頭在什麼地方。歸巢的鳥兒在夕陽下飛翔。行人沒有片刻停歇,離信搏去匆忙。

臨孫信高臺》是漢代鐃歌舊題,從漢代至唐代,有不少以則坦輪此名為題的詩歌,如三國時魏文帝曹丕、南朝齊代詩人謝朓、初唐詩人王勃都有名為《臨高臺》的作品。王維的這首詩與謝朓同題詩比較類似。

王維(699年-761年,一說701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市)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因篤信佛教,有「詩佛」之稱。

《臨高臺送黎拾遺》(王維)賞析

3樓:網友

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王維的詩都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但不論是詩還是畫,都能很自然的傳達詩人內心的感情。這首詩差不多也是這樣。

很明顯,光看題目就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地點是乙個高臺,送別的物件就是黎拾遺了,黎拾遺指黎昕,拾遺是官名,意思就是我登高臺送別黎昕。

本詩的內容,或者說本畫的內容也很好理解:我登高臺送別黎昕,只見山川原野延伸至遠處,太陽落山了,飛鳥也都回巢了,但黎昕卻是越走越遠,沒有停下腳步。

全詩短小簡練,不過二十字,且句句是畫,卻自然的表現出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不捨,第一句,既是送別,當面對面,可友人走了以後,詩人卻不肯離去,他又登上了高臺,繼續目送友人遠去,表現了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感情之深厚以及詩人對友人離去的不捨。第二句,原野空曠,不見邊際,只見友人的身影越來越小直至消失在視線中,這一畫面營造了一種孤寂的氣氛,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寂寞,以及對友人離去的不捨與無奈。第三四兩句,更是用了對比手法,天晚了,外出的鳥兒都回來了,可你卻一點也沒有止步的意思,不知你何時回來啊,這裡的不捨之情進一步加深了。

抱歉,我沒有找到背景,如果知道黎昕為什麼離去,以及當時王維處在哪個人生階段,或許會更好理解一點)

臨高臺送黎拾遺的作品原文

4樓:灼眼的夏娜

相送臨高臺,川原杳何極。

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臨高臺送黎拾遺的介紹

5樓:清一色

《臨高臺送黎拾遺》,是唐代王維寫的一首五言古詩。

臨高臺送黎拾遺的作品資訊

6樓:頭髮起曬鬙

名稱】臨高臺送黎拾遺。

年代】唐代。

作者】王維。

體裁】五言古詩。

王維《臨高臺送黎拾遺》古詩原文意思賞析

7樓:成大文化

古詩《臨高臺送黎拾喚做盯遺》

年代:唐。作者王維和和。

相送臨胡芹高臺,川原杳何極。日暮飛鳥還,行人去不息。

求王維《酬張少府》賞析,如何賞析王維的《酬張少府》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這是一首贈友詩。全詩著意自述 好靜 之志趣。前四句全是寫情,隱含著偉大抱負不能實現之後的矛盾苦悶心情。由於到了晚年。只好 惟好靜 了。頸聯寫隱逸生活的情趣。末聯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

求王維的青溪 的賞析啊!!!

青溪 王維 古文和翻譯 作者或出處 王維 古文 青溪 原文 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裡。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搭衝我心素已閒,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青溪 現代文全文翻譯 每次我進入黃花川漫遊,常常沿著青知橡殲溪輾轉飄流。流水依隨山勢千回萬轉...

求幫忙,天生的雀斑能用美國貝黎詩嗎?會不會有副作用啊?

可以啊,我朋友就是遺傳雀斑啊,應該沒有吧,沒見他有什麼不好的反應。那個美國貝黎詩吃了會不會有什麼 啊?會 嗎?急!應該不會吧,我同事用的挺好的,斑也少了很多。貝黎詩是 的?是美國的嗎?有用過 這貝 黎詩 珍維 膠囊 自 我感覺世冊坦效果 挺不錯的,因為 它確實幫了我 的忙,呵呵。用了二個月 臉上的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