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太強究竟會不會很容易傷到自己的元氣?

2025-04-06 17:45:17 字數 4157 閱讀 4082

1樓:閱盡人間事

在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共情能力特別強,其實這樣子會非常容易的傷害自己的情緒。因為共情能力太強,導致於你看了一段事情會遲遲的走不出去,心裡也會特別的壓抑。

不知道各位共情能力太強的人,有沒有一種同樣的感覺,就是看不得人間疾苦。尤其是在網上看到一些老年人非常的悽慘,或者是之前鄭州暴雨事件裡有乙個媽媽永遠的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每當看到這種新聞的時候,就特別的能共情會把自己帶入到這個老人或者這個好頌媽媽的殲襪乎角色,然後就特別的走不出來。

當天晚上心理狀況都非常的糟糕,總覺得心裡梗著點事,雖然告訴自己這是別人的事情和自己無關,但是卻收效甚微。而一些共情能力特別強的演員,也會導致遲遲走不出去,比如87年的林黛玉最後抑鬱而死。

對於共情能力太強的人,我覺得還是要稍微找回一下自己的邊界感,把共情退回到同情憐惜。因為長時間的共情,對於自己氏悉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因為這些事情導致自己的情緒一直不太高,而乙個人的身心健康和自己的情緒狀態是有非常大的關係的,所以我們也不能不在意這些,要想辦法去重新建立這樣子的邊界感,讓自己退回到看官的這乙個角色,不要讓自己太過於深刻的陷進去。

但是共情能力太長,也不是有沒有好處的。一般共情能力比較強的人,說明他的性格都是比較細膩敏感的。在生活中他可能是非常好的朋友,非常好的傾聽者,因為他可以感同身受,站在你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因此他給出到的建議是非常棒的,所以很多共情能力很強的人在生活中都是大家比較喜歡的那一類朋友,也是非常信任的朋友,願意把自己的情緒分享給對方。

然後如果讓大家選擇的話,大家會願意自己共情能力很強嗎?

2樓:富得劉6油

會,因為自己並沒有接觸到這戚培氏些事情,只是看到別人的經歷就會中早產生悲傷難過喜悅的心情,在長時間經歷這種過程是非常勞高散累的。

3樓:不爽的爽朗菌

我覺得共情能力太強,確實可能在一些事情雹賣行上傷到自己的元氣。因為共情能力強的人,源譁很配鬧容易把別人的情緒放在自己的身上。

4樓:網友

會的,我覺得這並不是一件好事,任何事情都應該適可而止,共情能力太強,很多時候會傷害到自己。

共情能力太強,容易傷心嗎?

5樓:海納百川

我覺得共情能力太高的人是不會太快了的,因為他們的情緒非常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雖然說他們一般為人都是特別和平善良,但是他們同樣也是非常的容易多想,想法太多他們就非常容易傷心了。

首先要明白共情能力是什麼呢?我看過很多關於共情能力的文章,有人說這是天生的,有人說這是換位思考的能力,有人說這是善良的體現。

後來我又去搜了一下專業的名詞解釋,共情又分為情緒共情和認知共情,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過強的情緒共情能力可以讓人體會到豐富的情緒,運用的好的話,被共情的那一方能感受到被理解認同的感覺。

但是物極必反,過於強大的的共情能力如果加註在沒有與之能力相匹配的軀體上,這對共情者本身將會是一種傷害。強烈的情感如果沒有及時疏導的話,這種傷害會造成成倍攻擊,因為這本來就不是ta應該承受的情感。我不知道這種傷害到底有多麼的大,但是如果乙個人莫名其妙傷心,然後導致你也很傷心,這樣的人肯定不會快樂的吧,我覺得人應該是自己情緒的主人,不應該讓自己的情緒會讓其他人影響,所以共情能力太強不見得是一件好事,這樣的人可能會特別敏感,並不會更加快樂。

共情能力太強了會怎樣?

6樓:網友

共情力太強的人,則會因為情緒過載,常常活在痛苦之中甚至會被人利用。

共情型人格的人,身上都有一種易碎感。

因為過度共情和敏感,而承受不必要的痛苦:

首先是很容易被負面資訊的影響,產生替代性創傷。

替代性創傷,是一種接收到災難、悲劇等負面資訊後,同理受害者,而產生的創傷反應。

面對人世間的悲劇,感到揪心,是正常的情緒。

但對於共情型體質的人來說,接收這些負面資訊,意味著感受身臨其境的煎熬。

長時間暴露在這類資訊中,不及時疏解,就會損害心理健康,產生厭食、失眠、焦慮、抑鬱等症狀。

他有一雙能看見苦難的眼睛,卻沒有普渡眾生的能力。

長此以往,這些看見的悲苦堆積在心裡,沒有及時疏導,讓他也開始抑鬱。

所謂情深不壽,慧極必傷。過度的共情,會耗竭心力。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高共情者會像磁鐵一樣吸收各種情緒,經常因此擾亂內心的平衡。

共情能力太強會怎樣?

7樓:明之孩孩

所以,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太宰治《候鳥》

什麼是共情?共情就是用你認為別人會用的那種視角去體驗生活的能力。其中分為認知共情和情緒共情。

認知共情指即使在沒有任何情緒傳染的情況下,也能理解他人腦海中想法的能力。情緒共情指如果你受苦會讓我難過,會讓我也身臨其境般體驗到你的感受。共情能力是分等級的,從0到6,分成了6個級別。

如何判斷自己的共情能力是否偏高可以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然後真誠地自己。「對方開心,我才會感覺開心。」「當別人需要我時,我很難說不。

我經常因別人的事情,操勞分心。」如果你的都是「是」的話,那也基本上擁有了比較高的共情能力。說說共情能力太強的人的日常生活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三觀非常正,而且可以無障礙地接納並理解很多價值觀,簡單地說就是包容性很強。

很輕易地就可以解讀正在和自己交流的別人的精神狀態,可以和順著別人的情感導向說下去,進而讓別人感覺和自己聊天很舒服而且三觀很合,但自己本身並沒有太多正反饋。但在別人不想和你多廢話的時候也能感受得非常明顯,當乙個人並無意在與你的溝通中浪費太多時間時,他的精神是一種關閉的狀態,而對此自己並沒有什麼可以做的,相反因為過於敏感,自己會更能放大別人在聊天時的「不想聊下去」那一部分的意圖。共情而不能改變別人的情感還是一種很無力的感受。

可以敏銳地察覺出別人的交流雷區並避開,也就是和別人的交往不會經歷很糟糕的好感度滑坡事件,也不會成為網上所說的直男癌。成為很多好友的貼心樹洞一樣的存在,因為可以給人一種我與你思維一體,我在和你一起想怎麼解決你的問題的感受。我從不認為共情能力強是好事,乙個人容易低落,太過敏感,很羨慕那些在陽光下明豔幸福的自私。

常常能感受到別人隱藏的難過與憤怒,哪怕與我無關,我也無法置身事外,因為這樣的心態,我常常訝異於旁人與加害者的自私冷漠,事不關己。我常常能意識到別人的情緒變化,並不意味著我能很好地幫他化解。共情能力強並不等於著情商高和圓滑,相反,我因為無能為力和對旁人的冷漠而感到一次次的難過。

為了他人的幸福感到幸福、為了他人的悲傷感到悲傷,但最終又深深地意識到這些與自己無關,只是自作多情而又孤獨的活著。就像是一種與生俱來、無比惡毒的詛咒。

共情能力太強是不是不好

8樓:liu亦珂

共情能力強的人可以成為很多好友的小樹洞一樣的存在,因為可以給人一種你們倆思維一體,我在和你一起想怎麼解決你的問題的感受。所以就會有一些好友生活或情感上有麻煩來找你交談,在傾訴完自己的煩惱之後,希望在你這裡找到解決的辦法。不過,共情能力太強有時候未必是一件好事。

共情能力太強可能會讓人變得極度敏感,過於付出,太在乎別人的看法而丟失自己,形成討好型人格,更容易為人際關係和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感到焦慮。研究表明,共情往往具粗遊有雙向性。也就是說,乙個人共情能力越強,也就更傾向於認為別人過於冷淡。

這樣會有一種自己付出了很多但是沒有得到應有的回應的感覺,這時候就容易陷入雹鬥負面情緒,久而久之,心裡的不滿也會越來越多。太宰治說源凳磨,那些共情能力弱的人,是很自私光明地在幸福著。共情能力強的人,幸福感可能會受到影響,共情能力稍弱的人更能感到幸福。

很多人說,這種人普遍不快樂。所以,適度的共情是最恰當的,也是最好的乙個選擇。這樣可以幫助很多身邊的人和事,而自己也不會變得過於敏感,成為乙個討好型人格。

過於強大的共情能力好不好?

9樓:照上伊

過於強大的共情能力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因為過度的共情可能會導致情感過度投入,從而影響個人的情緒和健康。此外,過度的共情也可能會使個人陷入他人的情感漩渦,從而忽略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權利。因此,需要適度使用共情能力,並注意保護自己的情感健康。

然而,過於強大的共情能力也可以有積極的方面,因為過度的共情可以使人更深入地瞭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並提供更好的支援和幫助。在**情感創傷和心理障礙時,過度的共情也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因此,對於過於強大的共情能力,需要適度使用,注意平衡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對他人的關注,才能發揮其積極的作用。

共情能力提高的方法,如何提高共情能力

想要提高共情能力,你應該有乙個比較敏感的心,而且能夠對外界發生的事物及時作出反應,這樣子我們的情感共鳴性才比較好。想要提高共情能力,自己的性格不能太過於大大咧咧,而是應該多換位思考,多為他人著想。我們在平時可以多出門走一走空氣,感受新鮮空氣和大自然。想要提高共情能力,你可以通過 的方式進行。因為對於...

我感覺我媽沒有共情能力,怎麼我沒有共情能力呢?

1全部你現在是青春期,所以有的時候感覺家長對你感情啊,或者是各方面關心不夠,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每個媽媽都是愛自己孩子的。嗯,這個確實沒有辦法,我曾經和你一樣想改變自己的父母,但是後來我看了很多大神說的,其實我們永遠不可能去改變他們,因為他們已經用那種思想活了幾十年,就像你以後你的孩子想來改變...

「共情能力低」是什麼意思,沒有共情能力的人是什麼人格

共情能力低同模擬同理心。簡單說就是對他人的情緒感知能力弱,對他人發生的事情所造成的影響往往表示不理解。其實每乙個人共情能力都是有高有低,有一些人看電影都會因為情節流眼淚大哭或是憤慨等方式表達情緒。但某一些人則顯得很 淡定 完全不知道其他人在幹什麼,彷彿看的不是同一部電影。共情能力也可以理解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