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認知心理學家是如何解釋攻擊行為的? 5

2025-04-14 15:35:13 字數 2611 閱讀 7192

簡述認知心理學家是如何解釋攻擊行為的?

1樓:幹楚說嫣

認知心理學家通常從以下兩個方面解釋攻擊行為:

1. 本能論: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攻擊行穗悶為是人類天生具有的一種本能反應。

這種觀點認為,當乙個人感到被威脅或受到侮辱時,他們可能會本能的產生攻臘春擊行為。這種反應可能是由於人類天生具有的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本能,也可能是由於人類大腦中激素的釋放。

2. 習得論: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攻擊行為是可以通過學習得來的。

這種觀點認為,攻擊行為是由於個人的心理問題所導致,例如抑鬱症、焦慮症或人格障礙等。通過理解這些心理問題,認知心理學家可以為個人提供幫助,並防止攻擊行為的發生。

總的來輪族耐說,認知心理學家認為攻擊行為是人類行為的一種自然反應,可能是由於人類的本能或學習得來的。瞭解這些因素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預防攻擊行為。

2樓:搖擺蘇丹人

認知心理學家通常認為,攻擊行為是人類的一種自然反應,當乙個人感到被威脅或受到侮辱時,他們可能會有攻擊性。指碧判這種反應可能是由於人類天生具有的保護自己和家人的本能唯改,也可能是由於人類大腦中激素的釋放。此外,認知心理學家還認為,攻擊行為可能是由於個人的心理問題所導致,例如抑鬱症、焦慮症或人格障礙。

3樓:心理大師煒哥

首先我們要給攻擊乙個定義,什麼是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是以傷害另一生命的身體或心理為目的的行為,即對他人的敵視行襪、傷害或破壞性行為。包括身體、心理或言語等方面。

從很大程度來講,攻擊的行為分為有意和無意,兩種所導致的結果傷害也是不同的。我們不僅要看伍帶亮攻擊的結果還要看到攻擊行為的意向和動腔寬機。

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種攻擊行為不包括

4樓:阿親

社會心理學強調的三種攻擊行為不包括社會不認可的攻擊行為。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研究個體和群體在社會相互作用中的心理和行為發生及變化規律。社會心理學在個體水平和社會群體水平上對人際關係進行**。在個體水平上進行研究的內容有:

個體社會化過程,交往,言語發展,夥伴,家庭和居住環境及學校對個人的影響等。

在社會群體水平上進行研究的內容有:群體交往結構、群體規範,態度、種族偏見攻擊行為、風俗習慣和騷亂等。心理學有很多種分類,不同的分類形式則體現出不一樣的研究重點。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不是以社會為代表的心理學研究,或者說研究的物件不是社會,而是個人在的社會屬性表象的反應。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個體或者某些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表現。而這種心理學影響的模式是逆向的,是社會環境對人的外在影響,進而形成綜合的心理素質。

社會心理學專業背景:

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乙個主要分支。它所研究的是和社會有關的心理學問題。我們知道,所有的社會事情都有人的因素在裡面,也就是都有心理的問題在裡面。

研究這些課題的心理學就是社會心理學。

在當代心理科學中,認知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最為人們重視,社會心理學從個體與社會相互作用的角度出發,研究特定社會生活條件下個體心理活動發生發展及其變化的規律。社會心理學不僅強調社會與個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重視關於社會情境的**,重視個體的內在心理因素。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範圍涉及個體社會心理和社會行為、社會交往心理和行為、群體心理,以及應用社會心理學等層面,即理論與方法、社會個體、態度與行為、社會影響和社會心理學的應用等領域。

社會心理學中攻擊行為的判定標準有幾條

5樓:

《社會心理學》攻擊行為。

一、攻擊行為。

攻擊行為指「意圖傷害他人的身體行為或者言語行為」(不小心的碰撞神馬的當然排除在外)。心理學家把攻擊性行為劃分為兩類,分別為「敵意性」和「工具性」,這兩者的區別在於:

1、敵意性:由憤怒引起,以傷害為目的(如被人羞辱後大打出手)

2、工具性:只是把傷害作為達到其他目的的一種手段(如自殺性恐怖炸彈襲擊)

二、關於攻擊行為(成因)有三種主要理論。

1、弗洛伊德/洛侖茲:本能觀點。

攻擊性的能量會在體內不斷積累,就像水在大壩後集聚一樣。雖然這種觀點很少有直接證據的支援,但攻擊行為確實受到遺傳、血液化學成分和大腦等生物學因素的影響。

2、挫折-攻擊 理論。

挫折產生了憤怒和敵意,如果存在攻擊性的線索,這種憤怒就可能激起攻擊行為。挫折感不僅來自剝奪本身,還來自期望和現實之間的差距(這點啟發性似乎更大)。

3、社會學習理論。

攻擊行為是習得的。通過親身經理和觀察別人的成功,會習得攻擊行為的好處。社會學習使家庭、亞文化和大眾**都能對攻擊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

6樓:網友

攻擊性行為判斷標準只有一條,也就是已經傷害到他人,或以傷害他人為目的的行為。這些都可以判定為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行為分為敵意性攻擊,工具性攻擊,無意性攻擊和表現性攻擊。

敵意性攻擊,是以傷害對方,讓對方揹負損失為目的的。

工具性攻擊,是為打到某個目的而採取的。

無意性攻擊,是沒有攻擊意圖,但是實際上卻造成了攻擊的效果,多為兒童表現。

表現性攻擊,是模仿攻擊行為,但是沒有攻擊意圖,多為兒童表現。

認知觀如何解釋攻擊行為,進化心理學如何解釋攻擊行為和利他行為

大部分攻擊行為都是有原因的,即是被引發的。1.前提,在這個人的認知中有 事不如 版意是權糟糕可怕的災難。有些人是壞的 卑劣的 的,他們應該受到嚴厲的譴責與懲罰。對可能 或不一定 發生的危險與可怕的事情,應該牢牢記在心頭,隨時顧慮到它會發生。這些認知。2.發生機制,當某種情景讓這個人有了 糟糕 可怕 ...

皮亞傑是哪國人心理學家皮亞傑是哪國人

讓 皮亞傑 jean piaget,1896 1980 法藉瑞士人,心理學家,發生認識論創始人。自1918年獲得博士學位後,皮亞傑於1921年任日內瓦大學盧梭學院實驗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內瓦大學教授。先後當選為瑞士心理學會 法語國家心理科學聯合會主席,1954年任第14屆國際心理科學聯合會主席。...

本人現在是實習心理學家。有什麼心裡問題。感情煩惱都可以諮詢莪

為什麼我總是會為讀書而糾結?我去 還要收費啊!我為什麼每天不蓋被子就睡不著,就算沒有蓋,馬上睡著的時候,就會驚醒?祝你天天開心學業進步吧。我每天都會想女生 想 請問我這正常嗎 祝你成為最出色的心理學家!你打廣告來錯地方了吧。人有自我目標所以有動力激情,又有橫向人際矛盾爭執糾纏,前者會讓自充滿陽光幹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