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論語治天下 這句話怎麼理解?

2025-04-14 22:00:23 字數 1201 閱讀 3593

1樓:獨身女王

從邏輯分析來看,南宋林散族駧、羅大經的記載,應該是對已廣泛流傳的趙普密室讀書事件的演繹。就是從「趙普讀的是《論語》」這一謎底倒推出「趙普讀《論語》治天下」的前提假設。並且,通過雞湯哲學化的加工,將趙普常讀的一整部《論語》處理成半部,以凸顯《論語》的博大精深。

這個寓言化情節的目的,就是為了勸喻世人:只要有心鑽研,即使只是半部啟蒙的《論語》都能治理天下,何況還有另外半部呢?回到我最初說的,現在很多人對此的理解是:

半部《論語》就足以治天下了,可見我不學無術也沒什麼嘛哈哈哈衝陪弊。然後「半部《論語》治天下」經常和「盡亂拍信書不如無書」結合起來,成為不學無術者自我安慰的護身符和遮羞布。顯然,這無論與北宋的歷史事實,還是南宋人改編的初衷,都是背道而馳的。

2樓:你不懂

大多數現代人對這句話的解讀基本是扯淡一來,趙普讀書絕對不只半部《論語》;二來,他治理國政用的也不是《論語》之術;最後,拿這句話來作薯咐槐為自己不學無術遮羞布的,省省吧先看《宋史》原文——趙普密室讀書事件普少習吏事,寡學術,及為相,太祖常勸以讀書。晚年手不釋卷,每歸私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及次日臨政,處決如流。

既薨,家人發篋視之,則《論語》二十篇也。1、趙普出身低階地方官吏家數友庭,《宋史》說他「少習吏事」,就是說功夫都用在行政事務學習上了。「寡學術」不是說他不通文墨,而是對儒家經典沒有深入的研究,《論語》這樣的基礎總是讀過的。

後來,因為他天賦異秉,精通權術,成為了趙匡胤的謀主,要我來描述的話,是以下這個形象——

2、趙普從公務員混成pm之後,僅憑原來先天的權謀與後天的政務,漸漸不夠用了。中國古代對於宰相的要求很高「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育萬物之宜;外鎮撫四夷諸侯;內親附百姓,使卿大夫備得任其職焉」另一方面,趙匡胤自己是個老粗,但是卻能夠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經常勸手下讀書,趙普身為宰相當然也沒被少說。於是這個時候,趙普開始讀書,書指的當然是儒家經典。

3、經過長期的學習,到了趙普晚年,已經養成了隨時「手不釋卷」的習慣。4、這時候,有乙個簡銀很有趣的事情,趙普每天回到家,總是神神秘秘地關起門來,取出書箱裡的書讀上大半天。他在世的時候誰都不知道是什麼書,直到去世之後,家人開啟書箱,才發現裝的是二十篇《論語》(注:

論語》共二十篇,趙普讀的是一整部《論語》,而非半部)——僅從這段記載來看,被宋太祖勸學後,趙普沒少讀書,但是每天回了家還是總要看看《論語》。趙普終生沒有在學術上有什麼表現,所以他整天讀《論語》應該也不是為了什麼學術鑽研。我的理解是,這更多是趙普自我放鬆的一種方式。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什麼目的

本人理解 半部論語 指的是掌握一定的儒家經典 比如大約50 以上的時候,就可以治理國家了.對於儒家經典真正能夠做到知行合一並發揚光大 就可以治理國家.因為,儒家講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你說,這樣的情況下,50 以上的儒家思想是不是可以治理好國家了?這個意思是你學論語的...

名詞解釋“半步論語治天下”,名詞解釋 論語

心安理得 論語只要讀熟就懂道理,可以治理天下了。半部是誇張的說法。 指的是 論語 的重要性 讀論語知道的道理多 名詞解釋 論語 論語的名詞解釋 清溟風少 論語 以記言為主,論 是論纂的意思,語 是話語,經典語句,箴言,論語 即是論纂 先師孔子的 語言 林竹 http www.google.cn se...